上月,国内马术疗愈机构“HOPE马带给您希望(Horses Offering People Enrichment)”发布月报,公示春季学期(2月中至6月末)机构收支及运营状况。截止6月底,春季学期内共22名固定学员每周参与马术康复骑乘课程,11名特殊需求青年参与马房工作职业康复,35名志愿者持续参与本学期的课程服务。
HOPE于2009年经美籍博士李静美Priscilla Lightsey在北京创立,是兼由中美双方政府许可经营的非政府慈善机构。自2009年起,HOPE持续通过系统化、针对性设置马术康复训练课程服务中国境内有EAS(Equine Assisted Services,马术辅助)治疗需求的群体。
斯坦福大学临床医学教授Beverly Kane博士表示,“就目前研究来看,我们能够量化部分马匹辅助治疗的治疗结果并得到科学客观的研究报告,但这种互动同样具有一些无法被定义、充满神奇灵性的特质。”如今,兼具科学性与神秘感的“马术疗愈”正在探求一种更适合生存的发展态势。
动物辅助治疗并不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事实上,早在十八世纪末,英国约克静修院就开始采取动物陪伴的方式,用以缓解精神病患者的症状。近三个世纪以来,动物辅助疗法(AAT)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替代或补充型治疗,具体的动物辅助治疗可以根据动物类型、目标人群以及如何将动物纳入治疗计划进行分类,较为熟知的类型为犬类辅助治疗。目前,美国的服务性动物已被列入《美国残疾人法案》(ADA)的保护范围。
马匹,是除犬类之外第二大类治疗型应用动物。马术疗法(Hippotherapy)一词源于希腊语“hippos”。早在被应用于系统治疗之前,马匹就在古希腊时期被认为是“最适合陪伴治疗”的物种,有着“医学之父”誉名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曾在手记中提及骑马的治疗潜力。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马匹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变得更加流行。1969年,北美残疾人马术协会成立,后演变为今天的国际治疗性马术专业协会(PATH)。
经过实践与探索,马术疗愈逐渐形成了一套专业特定的应用体系。据美国马术疗法协会(The American Hippotherapy Association,AHA)阐释,现今的“马术疗愈”是指有执照的健康专业人员与经过培训和认证的马匹专家合作,引导马匹以实现客户治疗目标的疗法。职业治疗、物理治疗和言语病理学专业人员通常会使用基于证据的实践和临床推理,有目的地操纵马的运动,以调动感觉、神经运动和认知系统实现功能性结果。
当然,上述实操还需与马的环境承受能力和其他治疗策略相结合,形成一套完备的患者综合护理计划,现行马术疗愈主要通过协作方式区分为自适应骑行性马术与非骑行性马术(与马徒步课程)两大类目,后者采取除马术运动本身之外的适应性马车驾驶等方式达到疗效,更侧重利用马匹的陪伴引导功效。
特殊教育教师与专业骑手Lisa A. Gatti认为,“马术疗愈能够以温和的方式解决特殊需求群体面临的困境,并值得也需要更专业的运作模式。”由于马术疗愈的专业性,成熟的治疗实施往往需要充足完备的智力及物质支持,如专业的马匹训练师、心理咨询师、安全训导员,以及长期固定的饲马场地。面对大量人员、资金整合的需求,专业的马术疗愈机构应运而生。
目前,国际上的马术疗愈主要在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组织内进行,须具有相应严格的专业人员及场地资质、符合多方位严苛的经营要求。而其中,发源于美国的马术疗愈机构Pal-O-Mine Equestrian就以其科学的课程设置以及丰富强劲的师资力量闻名,对许多马术疗愈项目的开展起到了借鉴参考作用。
1995年,Lisa A. Gatti于纽约长岛创立了Pal-O-Mine Equestrian(Pal-O-Mine马术疗愈俱乐部),通过马术疗愈向个人、家庭和团体提供治疗,服务具有身心缺陷的特殊群体。2004年6月起,Pal-O-Mine Equestrian在地理环境优越的纽约长岛Islandia(艾兰迪亚)运营至今。马场共占地13英亩,设有长120英尺、宽100英尺的室内竞技场,3个室外马术场、无障碍游乐场和健康中心、残疾人专用浴室。同时,场馆还升级配备了最先进的残障适应化基础设施及骑手升降系统。
截至2023年,Pal-O-Mine Equestrian已拥有7名获得EAGALA(国际领先的EAP培训和认证组织,EAP为Equine Assisted psychotherapy,马匹辅助心理治疗)模式认证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11名马术专家,团队成员达四十余人,覆盖行政管理、设施运营、心理指导、马术教育等多个领域。
事实上,无论是面临着生理上抑或是精神上的困境,对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群体而言,心理考验始终都是治疗过程中的巨大难关,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困境之一。如何被看待、如何面对漫长的康复周期、如何有尊严地对抗病理性无能,诸如此类的隐性问题正逐渐成为康复治疗中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语境下,温驯聪慧的马群,走入了大众视野。据心理学家、宠物行为研究学者Marty Becker所言,“马术疗愈在二十四个国家很活跃,目前功能已经扩展到为有身体、心理、认知、社会和行为问题的人提供治疗性骑马”,马术疗法项目正逐渐被更多人认识。
相较于犬、牛、羊等应用经验丰富的动物种类,马匹在辅助及安抚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程度上无法替代的天然优势。据医学博士Carly Snyder解释,作为食物链中的被猎方,马匹对生物意图具有天生的观察反馈能力,可在最短时间内明确来访者的意图与需求并作出反馈。最重要的是,马匹的判断路径从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方式,马群通过声音解读信息,也对肢体语言进行判断,更善于捕捉细微的细节。这意味着马匹能够更好地理解多样化的特殊人群,并作出对应信号而非人本身的回应,对去歧视化的疗愈环境意义重大。
除了基于康复中心理层面的考量,马术疗愈对看似不可逆转的各类“顽疾”产生的切实疗效,是其走入特殊需求家庭的最根本原因。通过美国人道协会、国际生理心理协会等进行科学系统地探究,马术辅助服务(EAS)现已被证明可以对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抑郁及躁郁症、视力障碍、脑瘫在内的多种类特殊病理情况产生积极影响,可从发展身体核心、增强运动技能、减少焦虑、促进社交情感培养等多维度全方位帮助患者康复训练,针对性地突破心理、身体机能问题。
其中,自闭症谱系儿童的需求体量最为庞大。据2023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的孤独症最新患病率筛查数据显示,每36名8岁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近年人数持年增长。在患儿幼儿时期,培养该类患儿社会化、引导其心智正常发展对于终身治疗以及社会稳定来说意义重大。在此情况下,符合儿童身形的小马往往会被用于长期陪伴,通过以年为期的共同成长,培养儿童的信任能力、沟通能力,控制其潜藏攻击性。
马匹的安抚陪伴功能,同样适用于社会化程度较低、焦虑恐惧较严重的成年群体,其最常见的病症特征为PTSD。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以觉醒和反应性增加、侵入性记忆和噩梦以及创伤事件后的回避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据美国焦虑和抑郁协会(AADA)2023年统计,估计有770万名18岁或以上的人患有PTSD,其中有过性侵犯、战争袭击、情感创伤等经历的群体为高发人群。
据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军事医学研究杂志》)考证,1999年至今,现役美国军人中PTSD的年总患病率为3.84‰。服务于北弗吉尼亚州骑术治疗计划的骑术教练Tess Hassett表示,对于受战争心理创伤后遗影响的群体来说,马术疗愈能使他们保持自我意识,利用马的行为和互动来获得反馈,减缓过往经历的持续伤害。同时,在他们试图敞开心扉谈论心理创伤(挑战改去)时,将身侧的马匹作为情绪支点,可以通过外部化内容使情况更易处理,抚慰回忆疗法中不可避免的痛苦。
当然,马术疗愈的疗效远不止体现在心理层面,还显化于对身体机能的调整与恢复。马在散步时为骑手提供骨盆的对称运动,类似于典型的人类步态,这种身体体验可以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此外,当马行走时,每个蹄子在不同的时间接触地面,并且每一步骑手都面临着在马上保持平衡的挑战。EQUUS FOUNDATION马术疗愈基金会指出,这些动作共同促进着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无论是心理障碍带来的行进困难,还是诸如小儿麻痹等先天运动问题,都可以在马背行进中得到相应调整。
据马术疗愈基金会最新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美国境内共有7900匹马服务于马术疗愈,共有66000人正在通过马匹辅助进行病理治疗。除了常见的治疗范畴,马匹也被灵活运用于治疗药物成瘾、多动症等特定场景,帮助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直面并处理生活困境。
Patricia T. Pawlowski是一名多处身体残疾的患儿Timothy的母亲,了解马术疗愈至今,Patricia一直鼓励儿子坚持这种治疗模式。她认为,马背上的治疗真正地帮助了Timothy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双重障碍,“当他骑马时,他不是那个坐在轮椅上被公众撞到或被忽视的小个子,而是一个骑在马上的人,从一个他从未经历过的有利位置看待世界”。
然而,在“贵族运动”的阴影之下,如何让更多特殊人士像Timothy一样有尊严地在马背上获得疗愈,还可谓任重而道远。EAS疗法中文释义为“马匹辅助治疗服务”,由于其借由马术骑行运动辅助治疗在中国市场得名“马术疗愈”,目前国内康复医学和俄罗斯马术治疗协会官方亦使用“马术康复”这一名称。而据中国马会说明,目前马术在国内属于运动门类中的小众运动,受众粘性大却较为垂直局限,相当一部分人群认为马术的特点是“贵族”“小资”。随之,“马术疗愈”也易因其名称中的“马术”二字招致误解。对于倚靠社会力量运作的马术疗愈组织来讲,这种误解直接阻碍着社会机构的赠款倾斜以及个人力量的加入。
马术疗愈的普及欠缺,从某种程度上也同样意味着对于特殊病症的关怀尚微,除了脑瘫、机能硬化等问题,精神谱系病症面临情况尤其严峻。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沉重,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1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其中,中国受精神障碍影响人数就占近1亿人口。据2022年流行病学研究统计,我国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类疾病终生患病率为6.8%,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而在统计人群中,有经济能力与意识解决身体困境的少之又少。同时,超七成以上人群认为精神谱系病症应当依赖”自身调节”解决,而非科学咨询,更遑论马术疗愈。
在种种科普与理解困境下,市面上现有马术疗愈机构的处境尴尬。作为专业治疗单位,大多数俱乐部都面临从人员薪资、马场费用到马匹饲养与维护等多方面的资金链缺口。当然,培养一名合格的马术疗愈师更是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与时间价值,这意味着无法被压缩的市场成本。据HOPE出具的专业评估,培养一位适用于马术疗愈的、既擅长马术运动又专精于康复的教练员至少需要四年时间。
而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帮扶特殊群体,马术疗愈组织收费通常远低于市场价中的马术课程,采取灵活定价及资助模式。目前,市面上的马术课程可达900人民币每鞍时,而Pal-O-Mine Equestrian的官方治疗服务定价为4节康复训练课共计260美元(约为1800元人民币)。据Pal-O-Mine Equestrian发布的2022年整体财务报告显示,Pal-O-Mine 每周为至少400人提供服务,而在2022年一年内,Pal-O-Mine的总服务人数中超五成以上的客户来自于贫困低收入背景,无法负担正价课程。对此,机构会采取面诊、评估等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优惠减免用以资助。
在这样一种收支极度不平衡的状态下,即使有部分社会志愿力量进行智力、劳动力、资金支持,也仍旧收效甚微。各大组织面临着几乎无法解决的财务难题,以HOPE为例,在其发布的6月月报中,HOPE公益收款共计9937.67元,而其六月的成本开销就高达26300元。在公益收款中,来自马术爱好者的捐款占比不在少数。事实上,HOPE组织的马术康复公益活动最早仅局限于马术运动圈,项目启动资金筹款也大都来自于国内外的马术爱好者,相较而言,马术爱好者更容易理解这项疗愈项目。
实际上,中国本土面临着巨大的马术疗愈市场缺口。自上世纪中叶,国际马术疗愈行业呈不断发展态势,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与经营模式的探索,行业已逐渐趋于完善,呈多机构并立的状态,马术康复机构的参与在海外心理治疗领域较为普遍。而国内的马术疗愈起步较晚,几乎初始于本世纪初期,并持续处于效仿学习阶段。如李静美Priscilla Lightsey博士所言,目前国内成熟的机构较少,且极度依赖于国外人才及经验。即使作为国内体量较大的马术疗愈机构,HOPE机构也仅有主教练周春霞这一名拿到国际认证的马术康复教练,其余的不少技术需求都有赖于海外交流与外籍人士协助。
从整体行业发展状况来看,作为一个拥有深厚马文化基础的国家,中国马匹运动行业已在人均消费水平提升、体育观念与需求转变的情景下趋向规模化,其分布范围逐步以一线城市为中心呈辐射状外扩。据专业产业咨询机构共研产业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马术俱乐部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自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中将马术列为重点发展的时尚运动项目后,我国马术俱乐部数量平均年增长400余家,2022年俱乐部数量已达2355家,市场规模共计120.1亿元,消费者需求增长显著,马术逐渐从“富人游戏”的定见中淡出。
心理学专业顾问Jodi Clarke认为,“马术治疗的确面临着如大众教育成本高、行业规范尚待完善等问题,但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一定会在将来造福更多特殊需求患者。”可以预见,随着中国马术市场的新一轮下沉与国际马术疗愈行业的不断规范,“被误解”的马术疗愈将拥有更包容的发展空间。
相关知识
马儿如何成为人类的医生?马疗愈帮你摆脱抑郁症
揭秘!动物辅助疗愈师主要疗愈哪些人群?
动物疗愈力量:宠物如何助力心理健康:
动物有疗愈力?与动物相处将是人类疗愈内心最好的方法
狗狗疗愈师
毛茸茸的“主治医生”:用陪伴疗愈
首批孤独症辅助犬,如何疗愈孤独症儿童?
宠物摄影的疗愈作用.docx
宠物疗愈纯粹的爱是疗愈内在小孩的秘方
动物辅助疗愈师,未来职业新方向?
网址: 马背上的疗愈,马术如何造福特殊需求群体?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32259.html
上一篇: 国内首次马匹和骑手心理学讲座(北 |
下一篇: 本周五,高校心理学、刑侦学、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