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健康科普 | 鼠疫防护知识(二)

健康科普 | 鼠疫防护知识(二)

(来源:西乌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1.哪些行为会增加感染鼠疫的风险?

人们对鼠疫没有天然免疫力,如有以下行为,可增加感染鼠疫的风险:

(1)捕猎疫源动物;

(2)剥食、处理疫源动物;

(3)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

(4)在鼠疫疫源地,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狗、猫、黄羊等动物;

(5)在鼠疫疫源地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

(6)在没有做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

2.去鼠疫疫源地旅游要注意哪些?

(1)不捕猎疫源动物;

(2)不剥食、处理疫源动物;

(3)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

(4)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等动物;

(5)不在鼠疫疫源地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

3.如果在鼠疫疫源地被跳蚤叮咬了怎么办?

在鼠疫疫源地被跳蚤叮咬,不用恐慌,注意观察。如在1-2天后出现叮咬部位的所属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为多见)、疼痛,以及发热等症状,要怀疑可能感染了鼠疫,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4.感染鼠疫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

鼠疫的临床分型主要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肠鼠疫、眼鼠疫、脑膜炎型鼠疫、扁桃体鼠疫,其中腺鼠疫在临床上最常见,其次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发病急剧,高热、寒战、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促迫,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语等。

来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健康科普 | 鼠疫防护知识(二)
【健康科普】鼠疫防护知识
【健康科普】鼠疫防治科普知识
鼠疫防控知多少,以下知识要记牢
【鼠疫防控】鼠疫防控知识你了解多少?看进来→→
鼠疫防治知识
健康科普 | 鼠疫防控综合版
运动安全,科学防护:一场激发健康运动热情的科普讲座!
鼠疫防控知识你知多少?
鼠疫预防知识

网址: 健康科普 | 鼠疫防护知识(二)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3727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家养豚鼠注意事项和饲养方法
下一篇: 【健康科普】鼠疫防治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