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读书会信息
【领读人】陈新华
【书目】《规训与惩罚》
【时间】12月1日(周日)18:00~20:00
【地点】创空间
对于监狱与工厂、学校、兵营和医院如此相像,难道值得大惊小怪吗?
陈新华老师主持读书会现场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阐述了权力策略的变化:它由以君主为中心的集中权力形式转变为分散到大众的广泛权力形式,由国王用酷刑惩罚罪犯转变为预防改造罪犯的社会构建的规范。同样是为了控制人民,古典社会使用的是酷刑和暴力灌输,现代社会则通过纪律来驯服肉体。福柯将其称之为“规训”:人们被社会纪律所约束,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它是一种具有权力干预、训练、监视肉体和制造知识话语等功能的特殊技术,是“知识—权力”话语体系的产物。中文译文中的规训可以理解成两个词的拼搭:规范化和驯化,恰当地解释了“规训”的含义。福柯指出,我们所习以为常的纪律中存在着重要的有关细节的政治解剖学。
规训逻辑
规训逻辑是指纪律背后的权力脉络是如何在机构中体现的。纪律最明显地体现在了军营中:士兵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遵守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所有内容。而这种纪律也存在于与军营相像的学校、工厂和医院这样的机构。这些不同的机构有一些共同的构建原则:首先,空间被分配了:无论是军营、学校、工厂还是医院,都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第二,这个空间被分割,让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位置:工人在这个厂房工作;学生坐在这张桌子前面;病人躺在那张床上。第三,这个空间被安排了精准的目标,比如装配线正在制造某个对象,而每一个工人则都在为制造该对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最后,等级制度被构建出来:学校有不同的学生干部;军队有不同的军官职位。上述原则的逻辑并不是把人看作需要被操作的机器,而是把人看作需要被训练的动物。人们学会在一个机构中扮演一个角色,并适应这样一个被压迫的角色,相信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是自然的。在这样的规训逻辑的控制下,理想的驯顺肉体被创造了出来,为现代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战争服务。驯顺的肉体有四个特点:单元性、有机性、创生性和组合性,在此不予赘述。
规训手段
那么,上文提到的机构中的纪律应当如何被维系呢?如何让人们觉得他们需要遵从这样的纪律?福柯认为,答案在于制度的等级性。如果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在被上面的人所监视,他们就会按照上面的人所预期的那样行动。因此,监视就成了维持机构运转的关键。只要人们觉得自己在被监视,他们就会遵从纪律。
由此,福柯重点分析了三种规训手段:层级监视从各个层级的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获得权力效应,例如学校中的班长、班委、小组长和课代表;规范化裁决用不同于司法刑罚的方式对个体予以规范处罚,迫使受驯者达到一致性,具体体现包括了罚抄和罚站等;最后,检查将层级监视和规范化裁决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一种能够导致定性、分类和惩罚的监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学校里充满了考试。但福柯想说的“考试”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更有代表性的:医院里的医生是如何“检查”病人的,军官是如何“检查”士兵的衣服是否干净整齐的,学校是如何通过监控探头、人脸识别系统和脑波监控装置“检查”学生有没有开小差的。
全景敞视主义
英国思想家边沁曾设想过这样一座监狱,监狱的中央有一座高高的瞭望塔,牢房以瞭望台为圆心围成一个圆形。一个囚室里的囚犯随时都可以被驻扎在塔里的警卫看到。即使一个警卫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没有真正监视一个囚犯,或者塔上实际上一个警卫都没有,这个囚犯也不会知道。囚犯总是有正在被监视的可能性,所以囚犯总是有自我审查自己的行为举止的压力。这个建筑让囚犯总是处于对未知的恐惧中,从而让他们在没有具体的权力执行者时也不得不将做出“良好的表现”,从而变成自身习惯。福柯将其称为“全景敞视主义”。
全景敞视主义的重点不在于“人们是否真的被监视”,而是“他们认为自己被监视了”。它是一个监狱的设计,但同时也是国家权力在现代社会的一个隐喻。在一个纪律严明的社会里,人们更多地受到社会规范的控制,而不是具体的权力执行者的控制。每个人都要自律以适应正确的行为准则。规范属于社会,它无处不在,所以人们总是在约束自己,就像一个囚犯认为他总是被监视一样。权力也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这导致人们自愿地去服从,而不是被暴力威胁强迫服从。
全景敞视监狱
这就是为什么纪律是一种权力。军营、工厂和学校这样的机构不断地观察和监视人们,但没有机构实质上拥有这个过程。因为即使在军营、工厂和学校外面,观察和监视仍在继续。这也是为什么纪律的权力不属于政府、警察或其他的官方权力实体。没有人能控制规范,因为规范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被规范所监视。
这种情况的后果是,纪律集中在制度中,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普遍权力,福柯称之为“纪律的功能倒置”。由此,规训社会在全景敞视主义的扩张中逐步形成,权力也借此扩散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规训概念的发展: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
《规训与惩罚》首次出版于1977年,福柯于1984年过世,福柯本人从来没有经历过我们的现代生活。那么,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规训的概念有那些延展呢?
第一点是瞭望塔的隐形化。福柯为辨析规训概念引出了边沁的全景敞视主义,其原则是中央检查。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监控探头、人脸识别和网络监控。而与全景敞视监狱不同的是,这些发挥监狱中“瞭望塔”的作用的事物不再向被监控者强调这种不对称的视觉体系。在全景敞视监狱中,囚犯不断意识到自己被几十米外的瞭望塔监视的威胁;而监控探头没有像《1984》中那样设计成一个明显的屏幕,它们往往小巧而隐蔽。这种转变在网络监控出现后产生了质的变化。
网络监控,与瞭望塔、监控探头和人脸识别机器的一个质的区别是它是无形的。在后面几个实体面前,我们会产生一种肉体暴露的感觉(当然瞭望塔带来的感受会比监控探头带来的更强烈)。而在个人浏览的“私密”网络空间中,我们不会感到暴露——我们不会直接感到自己的数据受到政治权威监视:每次浏览网页时,都没有清晰可见的瞭望塔,也没有暴力机器的代表们在你身后监视你。我们确实在网络上花费了很多时光,共享着很多数据,但是我们对数据的依恋远不如对身体的依恋。数据没有实物所有权和明确的接触感,我们很少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我们的数据不仅受到政治权威的监视,而且也受到为了谋利不择手段的公司的监视。网络监控也从具体的网页浏览行为渗透到了更隐秘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表中的心率监测器到带有GPS功能的鞋类,技术无孔不入地控制着我们的身体。“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那这又是哪门子的规训呢?”相反,这恰恰是最严重的规训,因为我们已经把纪律内化了,我们的思想里没有别的向度了,我们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接受了我们身边的智能设备成为不可或缺的朋友的事实。
第二点是瞭望塔的囚犯化。现在的互联网环境,相对于它初创生时的晦涩复杂,是相当简单化的、用户友好的。但这样的改变是由以下事实导致的:实名制代替了匿名性,透明环境代替了私密环境,动画界面代替了代码。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了全景敞视监狱中。更为令人惊骇的是,“囚徒”们自己成为了新的“瞭望塔”,给我们带来了始终被别人观看的恐惧。于是,我们选择了美图软件去创造一个不真实的自己,我们选择不在互联网上发表深层次的想法,我们开始对自己的言论自我审查。如果我们不这么做的话,我们就要接受社会性死亡的后果:被囚犯们孤立是囚犯们自身可以施加的最大惩罚。囚犯们在这样的体制中变成了瞭望塔自身,囚犯自己就是狱卒。
总而言之,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必意识到自己被监视,甚至根本不需要受到监视。我们可能自己一个人在家,但是我们已经将社会规范内化,我们已经完完全全被规训了,可以做出“正确”的行为。实际上,纪律作为一种权力最强大的地方恰恰是因为它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将它内化的人越多,权力就越牢固。
文/徐铖
编/罗清婳
图源网络
摄影/康若欣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隐藏在惩罚背后的权力——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家庭规则有哪些
「训狗器」 训狗器厂家价格
《奖励的惩罚》读书心得 (精简版)
《奖励的惩罚》读书心得(范本)
训犬有窍门奖赏惩罚要分明
家庭规则是有效教育的基础
训犬必看, 成功训练爱犬的七大规则!
概念辨析
国资委发文制定央企合规管理指引!两字:合规!
网址: 思芒·读书 | 规训与惩罚:对规训概念的辨析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38324.html
上一篇: 正确认识“自然后果”的惩罚 |
下一篇: 原创 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