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淡水池塘鱼病防治技术

淡水池塘鱼病防治技术

一、春季鱼病的防治

春季水温低,鱼病发病率较低,但容易患水霉病、细菌性鱼病和寄生虫病,在生产管理上应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尽量减少鱼病的发生,减轻鱼病的危害。 鱼种投放前7-10天,池塘用生石灰消毒,杀死野杂鱼和病虫害,有效地预防鱼病。 干法消毒用生石灰75公斤/亩左右,带水消毒用生石灰120-150公斤/亩。用药物浸浴鱼种,不仅能消灭鱼体上的病害,还能增强鱼种抗病能力,能针对性地预防鱼病。 具体做法是泼洒漂白粉 (含有效氯30%) 可预防细菌性鱼病,8ppm硫酸铜溶液可预防寄生虫鱼病, 浸洗时视其具体情况而定,水温在10℃-15℃以下时,一般10-20分钟,消毒药液用2~3次后应更换新的。

二、夏季预防鱼病的方法

夏季是鱼类生长最快的季节,也是鱼病滋生最泛滥的时期,鱼病防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鱼的成败和经济效益。采取“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防重于治”的防治方针,尽量避免和减少鱼病的发生,夏季鱼病的预防,主要采取以下几条方法:

1.合理施肥

要少施有机肥,多施化肥,不施未经腐熟的有机肥,要看天、看水、看鱼合理施肥。

2.“四定”投饵

突出“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水草和其它饵料,饵料要无毒、新鲜、清洁、适口,均匀投喂。

3.施药预防

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月一次每次15-20公斤/亩,兑水遍洒,可以消毒杀菌,防病及调节水质,还应对食场定期用漂白粉或硫酸铜,硫酸亚铁挂篓、挂袋防病,要根据鱼病的征兆合理施用。

4.适时捕捞

保持合理密度,高产鱼塘由于密放养,随着鱼体的长大,鱼类对溶氧的需求量增大,易发生缺氧死亡,同时由于密度大水环境污染重,鱼病发生的几率相对增加,因此适时起捕几次热水鱼很有必要。轮捕可降低鱼的密度,控制鱼病的流行,提高养殖产量,平抑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饲养管理

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坚持每天进行池塘检查,观察鱼的动态,发现鱼病及时采取措施治疗。(2)有水源的池塘及时加注新水,保证养鱼塘的足够水量。(3)经常捞除残渣剩饵,消除敌害等日常管理工作。

6.高度重视和预防鱼病暴发的高峰期

每年7-8月份,正是鱼类生长日趋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时间,但同时也是水中各种病原菌繁殖的“大好时机”,因此,这时既是鱼类的生长季节,又是易发病的第一高峰季节,应事先做好预防工作,主要预防艾美虫病、轮虫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等。

三、秋季鱼病防治

每年的九月上旬“白露”时。在这前后几天又叫“白露心”时期,是秋冬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下降。一般平均气温低于水温,鱼类生长日趋减弱,新陈代谢缓慢,这时是鱼类发病的第二高峰季节。特别是草鱼易发病。应及时注意吃食量和食场卫生,药物预防主要针对草鱼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鳃隐鞭虫病等。

气候变更的季节,鱼类对环境变化必须进行生理性调节。以适应春暖冬寒的自然变化。因此这个时期是鱼类生理上的薄弱环节。对外抵抗能力较差,一旦有病害生物入侵就容易发病。关键时期必须做好鱼病的综合预防工作。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在发病之后进行药物治疗就会事倍功半。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养殖生产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并且要切实做好对鱼病的正确诊断,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在整个养殖周期之中,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知识

鱼病防治技术
浅析淡水养鱼的技术要领
淡水鱼类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技术介绍(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
淡水池塘如何养鱼
【水生动物专栏】淡水养鱼知识
淡水鱼苗怎么养?淡水鱼苗饲养方法讲解
《宠物传染病防治技术》书评
鱼病防治技术讲义
宠物健康养殖技术问答
宠物犬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网址: 淡水池塘鱼病防治技术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9056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治疗观赏鱼疾病的简单方法
下一篇: 常规养殖鱼类五种细菌性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