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淡水鱼类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技术介绍(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

淡水鱼类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技术介绍(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

我国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其中,鲤科属种最多,有4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淡水鱼类养殖品种主要有那些呢?今天主要介绍淡水鱼的池塘养殖技术以及稻田养殖技术,想要养殖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池塘养鱼——摄图

一、池塘养殖技术

我国池塘养鱼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是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居世界首位。它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1、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1) 以草鱼为主的成鱼驯化养殖鱼池条件:

面积:成鱼池面积0.33~0.67公顷,最大不要超过l公顷,以免因投饵不均而造成出塘规格差异过大。鱼池水深1.5~2米,池底平坦、不渗漏,鱼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鱼池进捧水系统配套,平均每0.067公顷配备0.5千瓦增氧机。鱼种放养前按常规方法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

水质要求:成鱼池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水透明度在25~35厘米;清晨溶氧量不得低于2毫克/升。池水PH值在7~8之间。

(2)以鲤鱼为主的成鱼循环养殖鱼池条件:

(一)池塘 池塘规整,堤坝坚固,池底平坦保水力强,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面积以0.67~1.33公顷为宜。

(二)水潭 水量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pH值在7.5~8.5之间。

(三)水深 池塘蓄水深度1.5~2米。 

(四)电源 备动力电,常停电的地方要备柴油发电机。 

(五)增氧设备 每0.067公顷产量超过500千克以上时,要配备增氧机,平均每0.5公顷配备3千瓦增氧机1台。

(3)以团头鲂为主的成鱼驯化养殖鱼池条件:

面积:成鱼池面积0.33~0.67公顷,最大不要超过l公顷,以免因投饵不均而造成出塘规格差异过大。鱼池水深1.5~2米,池底平坦、不渗漏,鱼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鱼池进排水系统配套,平均每0.067公顷配备0.5千瓦增氧机。鱼种放养前按常规方法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

水质要求:成鱼池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水透明度在25~35厘米;团头鲂对低氧很敏感,池中溶氧:量要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清晨溶氧量不得低于2毫克/升,池水pH值在7~8之间。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1)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清塘药物的种类和方法很多,生产中常用效果较好的有生石灰(CaO)清塘、茶饼清塘、漂白粉清塘、巴豆清塘、氨水清塘等。 

(2)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3、放养方式 

鱼的放养方式与池塘环境、气候条件、主养品种、混养生态、养殖周期、饲料基础、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这样,淡水鱼放养方式多种多样,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以下以我国南方和北方不同区域的差异列举淡水鱼典型放养方式。

4、池塘的饲养与管理

池塘不同的养殖方式,具有相应不同的饲养与管理要求;而无论那种放养方式都涉及饲料利用、喂养方式和管理技术。

(1)饲料利用

传统的鱼类饲料,具有种类的多样性和来源的广泛性,且价格低廉;而各种肥料又是培植鱼苗适合口的天然活饵料的原料,是其他饲料无法完全代替的。高质配合饲料一般饵系数为2左右,适合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并且能进行规模工厂化生产。尽管高质配合饲料具有较高较全面的营养物质含量,但毕竟难以达到营养的完全性。因此,在投喂高质配合饲料时,应适当补充其他天然饲料,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总之,应根据高质配合饲料和传统饲料的特点以及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以发展高质配合饲料养鱼为主导,实行高质配合饲料与传统饲料想结合的方法,提高饲料利用程度,实现池塘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2) 喂养方法

根据鱼类饲料的种类不同,其喂养方法也不一样。

①传统饲料的喂养方法:

传统饲料主要适用于传统的养鱼方式,其精青饲料的喂养方法,是采取“四定”投饵法,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定时:是每天上午9-10时和下午3-4时,各喂鱼一次;

定量:是一般生长旺季,每天按摄食性鱼类体重的8%左右的精饲料量喂鱼,青饲料则按草食性鱼类体重的

30%-40%量喂鱼;

定质:是新鲜的不霉变、不腐烂;

定位:是固定在鱼池1-2m处,较为安定,利于鱼群摄事的地方。

注意事项:青饲料需要利用木质或竹质框架固定在水面上,而精饲料则投在水深1m左右的滑坡上或浅水区,除冬季外,一般不可投在深水区,也不能只集中投在一点上或普遍洒开,而是条状,相对集中,以便于鱼类摄食,减小浪费。

②高质配合饲料的喂养方法: 

高质配合饲料应用于集约化养殖方式,其喂养方法是在传统的“四定”投饵法的基础上进行驯化投饵。

所谓驯化投饵,即是应用动物条件反射原理,在投饵的同时敲击物体,发出简单有节奏的响声传到水中,使鱼类在摄食时,又能感知声音,经过一定时间,鱼类形成声音—取食的条件反射,即当鱼类感知声音后,纷纷游至发声区域摄食。

驯化的时间一般需要5-7天。开始时,前来摄食的鱼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比一天多,最终驯化成功。为了达到良好的驯化效果,首先要定好点,并搭好由岸边伸入池中2m左右、高出水面的投饵跳板。投饵点选在较为安静的地段。面积0.7hm2以内的池塘设投饵点一处;对于面积较大、较长的池塘可设两处。每天驯化的时间和次数要定好,不能随意更改。每次驯化20min左右,每敲击跳板一次,撒饵1—2下。开始时,前来吃食的鱼较少,就少撒饵料,随着吃食鱼的数量增加不断增量;且随着鱼群扩大,扩大撒饵范围。

投饵量与投饵次数、水温度和鱼类吃食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当水温15—20℃时,每天投饵2—3次;20—25℃时3—4次;25℃以上时4—5次。每天投饵量分别占鱼体重的1—2%,2—3%和3—5%,如表5所示。当水温上升到35℃以上时,要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和投饵量。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投饵,为了节省饲料,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保障鱼类的安全,不能使鱼类吃得过饱,一般达到80%左右即可。

(3) 肥料的使用方法

粪肥的施用方法:

常用的粪肥是以猪、牛粪为主的畜、禽粪和人粪。用粪肥做基肥,每公顷施肥量为6000—7500Kg,秋、冬季和早春施用。以小堆肥的方式分开推在水下,让其缓慢分解,一旦水温上升到15℃以上,应及时推散开。

绿肥的施用方法:

常用的绿肥是以各种野生蒿草和人工种植的豆科植物为主的植物茎叶。用绿肥做基肥每公顷3000—4000 Kg。施用时,以一定的厚度、条状堆放池边水下,并插小杆固定,让其腐化分解。转化利用周期,在水温25℃左右时为7—10天,中期翻动一次,最后捞出残渣。

化肥的施用方法:

常用的氮肥是尿素和碳酸氢铵,磷肥是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化肥一般多用于追肥,并根据水质状况灵活掌握,一般每公顷一次使肥量30—50Kg或碳酸氢铵加倍,配合再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60—100Kg。转化周期,在水温25℃左右为5—7天。氮、磷肥应分开化水全池遍洒。

无论施用那种肥料,首先必须控制好一次用量,然后注意采取稳妥的施用方法。

5、管理技术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1)池塘管理的实质上是对池塘水质的严格管理。要养好一池鱼,首先应管好一池水,而管好一池水,重要的是围绕池塘增加溶解氧,减少耗氧,不断调节池塘生态平衡。 

(2)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3)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4)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 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5)根据天、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6)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 

(7)合理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和用电。 

(8)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安排出塘,有条件的地方可搞好轮捕轮放。

相关知识

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有哪些?
鱼是什么动物 适合池塘养殖的鱼类品种有哪些
养殖鱼类品种有哪些
100种常见淡水鱼类名称
选择适合家庭养殖的鱼类:打造家里的小水世界
2020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方案
常见的淡水龟品种及养殖方法
有养殖前途的水产品种
鱼类养殖的4种模式,想养鱼的朋友看看哪种更适合你家
饲料配方中营养的不平衡对养殖鱼类健康的影响

网址: 淡水鱼类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技术介绍(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7964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淡水金鱼的饲养方法
下一篇: 【水生动物专栏】淡水养鱼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