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现珍稀动植物 区域生态保护成效渐显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现珍稀动植物 区域生态保护成效渐显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现珍稀动植物 区域生态保护成效渐显

    发布日期:2021-09-24访问次数:390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div:nth-child(4) > div > div:nth-child(2) > div:nth-child(2) > div:nth-child(1) > table > tbody > tr:nth-child(2) > td > table > tbody > tr:nth-child(2) > td:nth-child(2) > table > tbody > tr:nth-child(1) > td.hei18 > h2" tabindex="0" aria-label="正文区,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现珍稀动植物 区域生态保护成效渐显" aria-autolabel="true">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861.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我国特有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动植物资源分别占浙江省动植物种类的50%以上。正如其旧名“万里林”所含意味,乌岩岭生态系统完整,物种资源丰富,被誉为“生物种源天然基因库”“绿色生态博物馆”。

  乌岩岭珍稀物种的频现,并不是个例,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乌岩岭就因首次发现黄腹角雉而闻名于世。近年来,通过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2020年4月,乌岩岭保护区内发现植物新种——浙南木犀。5月,乌岩岭保护区金斑喙凤蝶调查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发现6粒蝴蝶卵,通过对照参考文献、比对鉴定和咨询专家,确认为金斑喙凤蝶的卵,此次发现在浙江省尚属首次。9月,乌岩岭综合科考队在乌岩岭保护区内用红外相机首次记录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的影像,这是继1989年出版的《浙江动物志·兽类》记录后,时隔30多年在浙江省首次发现。2021年8月,乌岩岭保护区科研人员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蛇类专家在乌岩岭保护区内首次发现罕见的有角蛇类——角原矛头蝮,此次发现距离上一次在浙江发现有角蛇类动物已经有7年之久。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频频被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表明浙南片区生态保护的成效渐渐显现。

  乌岩岭管理中心作为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管单位,近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保护优先、科学发展”要求,在综合科考、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等方面争先作为,建立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泰顺方案”,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展示窗口”。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相关知识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保护现状与对策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分布范围
“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在乌岩岭保护区自然繁育成功
野保资讯│乌岩岭黄腹角雉主题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
【佳作】乌岩岭上的吐绶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65——黄腹角雉
乌岩岭黄腹角雉自然繁育首次获得成功
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温州自然生态博物馆专馆 黄腹角雉主题馆对外开放
浙江湖州保护野生动植物交出亮眼成绩单

网址: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现珍稀动植物 区域生态保护成效渐显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91135.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首次明确禁养野生动物范围,12月
下一篇: 生态蛇类驯养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