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城市景观环境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包括昆虫、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然而,动物们的栖息环境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环境的污染逐渐被破坏。然而,昆虫、鸟类、软体动物和各类小动物们在花卉授粉、除灭害虫、清理废物、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昆虫、鸟类及各类无脊椎动物的栖息环境不断萎缩,蝴蝶、蜜蜂、飞行昆虫种群、候鸟、小型动物在城市空间中不断减少。
为了给生活在城市或近郊空间的昆虫、鸟类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塑造更好的城市与郊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师为昆虫、鸟类及各类小型动物提供了专门的栖息空间,而这其中,为昆虫专门设计的“昆虫旅馆”是极富特点的特色景观设计。本篇文章中,小编就带大家看看那些为动物们所做的景观设计。
01
Arup昆虫旅馆
在城市景观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昆虫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为了给城市中的昆虫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唤醒人们对生态、益虫们的保护意识,英国土地公司与伦敦金融城共同举办了“昆虫旅馆建筑设计比赛”。英国本土的Arup集团的设计项目“昆虫酒店”项目赢得了竞赛:“昆虫酒店”采用了城市酒店的多层结构和典型的“泰森多边形”形式,由25层桦木胶合板构成,切割的空隙被各类废弃材料,不同的废弃材料可以吸引不同的昆虫,并为它们提供可持续的栖息地和庇护空间。
Arup昆虫旅馆效果展示
昆虫旅馆的操作简单,易于实施,整个“昆虫旅馆”的制作主要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即可完成,且这类设计极富生态性、景观性与趣味性。一经推出,昆虫旅馆便在伦敦地区的各个花园、公园中风靡起来。
在这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谢菲尔德大学景观教授Nigel Dunnett在切尔西花展中的花园设计,谢菲尔德大学教授Nigel Dunnett是英国生态景观设计的权威专家,他对于昆虫旅馆的设计理念非常赞同,同时,在他的花园设计之中,昆虫旅馆、植物配置、生态排水及各类生态理念完美的融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花园。
02
新野生花园:利用“昆虫旅馆”优化生态环境
新野生花园是2011年英国切尔西花展中的重要展园,是谢菲尔德大学景观教授Nigel花园Dunnett的代表性景观作品,展园为昆虫及无脊椎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多样化的植物种植会为昆虫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昆虫在场地中的授粉和取食会优化场地中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
新野生花园
在新野生花园中设置了生境墙,生境墙是由堆叠的文化石围绕着一个钢框架的立柱。并在框架中填入各类回收材料,同样为昆虫提供了庇护与冬眠空间,这个空间成为动物们在城市中栖息繁衍的桃花源。墙壁的顶部种植了各类多汁植物和墙壁中镶嵌了大量的授粉植物,墙壁本身形成了可循环的小型生态系统。
生境墙
野生花园中的主体建筑由废弃的集装箱改装建造。建筑一侧的圆形栖息板填充了各类废弃书籍、木块、轮胎、木屑、树皮、杂草、空心竹等日常的常见废弃材料,圆形栖息板为昆虫、蜗牛、蜈蚣等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环境。
集装箱上的昆虫栖息地
建筑设置绿色屋顶,如同建筑顶上的一块海绵,多余的雨水会通过植物的渗透与过滤并从下水管排出流入建筑下方的池子中,当第一个池子水满溢出,第二个池子会继续承接雨水,而收集来的雨水不仅会减少场地中暴雨中洪水的问题,同时收集的雨水也能作为场地水景与植物的供水。
野生花园中的生态排水示意
Nigel Dunnett教授的小型项目中经常运用“昆虫旅馆”优化场地中的生态环境,在2009年的切尔西花展项目中,四米高的栖息旋转塔中,两侧提供了昆虫旅馆与无脊椎动物的栖息环境,另外两侧则为种植的植物墙。而嵌在旋转塔中的废料与回收材料既成为昆虫的栖息地,同时也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的必要养分。
03
将“昆虫旅馆”引入公共公园,瓦勒莫拉公园
瓦勒莫拉公园平面示意图
瓦勒莫拉公园的中心是由一条景观步道构成,步道沿线遍布着各类公共设施,公园运用典型的折线形式设计。步道两侧的地形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公园巧妙地运用地形,形成梯田式的空间,并结合地形设置了滑梯等娱乐设施,梯田空间种植各类景观植物,形成了多样化的植物生态系统。
结合地形设计的滑梯设施
瓦勒莫拉公园最大的亮点,便是包含了由Batlleiroig设计的昆虫旅馆,昆虫旅馆将为昆虫们提供一个过冬的居所,同时,昆虫也可以帮助公园中的各类花卉完成授粉、灭害虫等工作。
昆虫旅馆的材料完全取材于自然,并分成了四层,四层的洞穴空间用石头、木材、松果、竹杆等进行填充,不同种类的昆虫将会结合各自的喜好与习性选择洞穴,并在这些受到保护且安静、无打扰的洞穴中过冬、繁衍。对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物种,如西班牙当地的独居蜂,也被引入到昆虫旅馆之中。
昆虫旅馆材料分层示意
昆虫旅馆对于优化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由于农业污染、农业发展和森林砍伐而逐渐减少的昆虫物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并成为当地学者的一种研究途径和教学方式。昆虫旅馆中生活的昆虫和无脊椎动物包括:甲虫、蟋蟀、螳螂、蚂蚁、蜘蛛、蜈蚣等。
昆虫活动范围示意:
昆虫旅馆的建设,向当地的人们宣传了空间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也形成了这个城市公园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特色景点。
场地中的昆虫旅馆
04
“候鸟机场”:为5000万候鸟提供栖息地
除了为昆虫打造的栖息空间,景观设计中不乏为各类动物提供的栖息场地。天津临港工业区位于中国黄海海滨核心,澳大利亚知名景观设计公司McGregor Coxall在此提出了世界首个“候鸟机场”的设计概念。
“候鸟机场”项目位于天津临港地区的一块废弃污染场地,为了保护鸟类、为大量候鸟在北飞过程中提供栖身之所,亚洲发展银行携手天津港决定将废弃场地变废为宝,经过降解、回填,这块废弃场地将被打造成湿地鸟类保护区,并举行了国际设计竞赛。McGregor Coxall在这次比赛中一举夺魁。
候鸟机场观鸟平台效果示意
(图片来源:https://mcgregorcoxall.com/)
每年,超过5000万只候鸟从南极地区沿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航道(EAAF)向北方寻找食物与栖身之所。而这条迁徙航道因为沿海区域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正在丧失候鸟们赖以栖息的环境,大约1/5的水鸟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鸟类迁徙范围分析
“候鸟机场”项目的总体规划约60公顷,该场地将会成为一个湿地公园和鸟类保护区,并将成为中国、澳大利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鸟类的飞行会跨越太平洋,很多鸟类在没有进食的状况下连续飞行10天,超过11000公里。而天津是候鸟重要的繁殖地和逗留站。
候鸟机场鸟瞰
候鸟机场平面示意
为了为鸟类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景观设计师与航空动物研究所的鸟类专家密切合作,将场地的土壤、饲料来源、湿地植被和水体管理纳入设计范畴之中,可再生能源与回收废水及雨水将通过实地输送到场地之中,利用植物等水体净化系统,在湿地中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水上空间与觅食空间。场地设置不同的生态环境、保安泥潭、芦苇带与岛屿则三种不同的水域可以满足50余种鸟类的需要。
候鸟机场的植物与水生态系统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鸟类、保护鸟类,场地中设置“水馆”,这将是一处高科技教育研究中心,每年将为50万人提供参观服务,建筑中心设置绿色屋顶,中心将使用摄像机,连接14出鸟类栖息的木居,用来观测鸟类的生活状况。
“水馆”室内空间效果
“水馆”剖面示意
05
“动物之路”:为野生动物设计的安全之路
由于城市的扩张与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动物栖息地被人类的道路、房屋所占据,这也造成了野生动物与人类车辆之间的冲突。在最近的15年中,美国野生动物与车辆之间的碰撞事故增加了近50%,而这些事故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80亿美元左右。
野生动物需要穿越道路寻找食物、配偶、住所,而这恰恰与不断扩张的道路系统与道路路网形成了矛盾。
仅仅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00-200万辆汽车与大型哺乳动物发生碰撞,这对于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安全与野生动物种群都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在世界各国,这类事故时有发生并造成了大量大中型哺乳动物的死亡。
在道路上丧生的棕熊
(图片来源:https://arc-solutions.org/new-thinking/)
经过对野生动物习性的研究,景观、生态、道路专家共同提出了建立野生动物廊道的设想,并由ARC举行了野生动物廊道设计大赛。这一大赛吸引了来自多学科人才组成的设计团队,并从景观生态、结构工程、道路运输、野生动物习性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探索性与创造性方法。
竞赛之初,设计师们提出了野生动物跨越廊道的最初形态:即通过人类车行道与动物廊道以立交桥的交叉结构形式出现,人行车道与动物廊道互不干扰。这种造价成本较低、可使用物种较多的廊道形式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北美洲的使用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野生动物廊道空间
5.1 弧形动物廊道(by Olin Studio)
随着施工结构、新型材料、景观技术能力的提升以及生态学家对野生动物习性的进一步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块在动物廊道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模块化的设计和灵活的新结构提升了动物廊道的施工效率。由美国奥林景观设计公司的动物廊道采用模块化的双曲倒弧结构,由刚才与超高强水泥基材料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形成了质感轻盈的模块,可以更好的模拟野生动物的生境,同时可以适应大量的种植、植物替代与植物拓展条件。
倒弧形网格结构模型示意
倒弧形结构可以满足更多的植物种植,倒弧形等新型结构的应用,让动物廊道提升了山谷的感觉,同时,给司机和道路带来了更多的光线与安全性。
倒弧形结构采光与植物种植示意
钢材与超高强水泥基及其他新型材料的应用,保证了场地中施工的模块化,也保证了当地组装施工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工作效率。
Olin动物廊道效果示意
Olin动物廊道模型示意
5.2 模块化动物廊道(by Balmori Associates)
由美国纽约Balmori Associates(巴尔莫里景观与城市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模块化动物廊道,使用了可持续的木材并制成层合木梁结构,由此产生的木质廊道可以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自由形式结构,并可以将当地的景观地形反应在结构的底面轮廓上。
动物廊道木结构形式示意
为了更好的引导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进入廊道,避免动物与车辆之间的冲突,设计对不同类型的动物的食物链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廊道上的植物配置满足了麋鹿、野兔等不同食草动物的食谱,保证动物更大的概率通过动物廊道空间。
结合动物习性进行的廊道植物配置
通过植物的配置,廊道上塑造的空间和动物习性与动物的生存环境高度吻合,吸引动物更大概率的通过廊道,避免与车流的冲突。
动物廊道通过对道路两侧地形的微调整,地表栖息地与宽阔的坡道形成了无缝的衔接,坡道完美的融入周围的景观空间。
动物廊道与周边景观的融合效果展示
此动物廊道的结构采用了创新性很强的结构,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Balmori Associates建造了实际的模型,并进行了试验,保证结构的正确性。
实际模型展示
在景观设计中,除了人类之外,动物也是场地的重要使用者,如果在城市景观中体现出对于各类动物的关怀,为它们打造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也将为城市中的居民们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与活动空间,我们城市空间中的景观、环境将会更富有趣味性与生态性。
在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的今天,在同学们的作品中,如果能够体现出对于城市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怀,并在设计中优化场地中的生态环境与生态循环系统,那么作品会体现更有专业水准的全面性。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同学带来一定的设计启发,并在日后的设计和作品中体现出对于生态环境和动物们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