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换季之时,也是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高发期,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和住院部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也是与日俱增。
80岁的曹爷爷就是其中一位,今年是他和慢阻肺“共处”的第十五个年头。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每到季节、天气变化的时候都会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加重而到医院“报道”,因此也成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常客”,一名“资深”的慢阻肺患者。
说到“资深”,是指曹爷爷的居家自我管理做得比较规范、自律,每次急性发作后及时就医,经过规范治疗、护理后就能安全出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要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简单的呼吸操等呼吸康复技能。
(二)要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出做好呼吸道防护,戒烟,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三)要正确、规律使用吸入药物,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使用效果、操作方法和不良反应;定期到医疗机构或接受基层医生随访,每年至少做1次肺功能检查。
(四)要结合病情需要,在家中配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制氧机或呼吸机,储备急救药品。
(五)要学会识别病情的急性加重,当近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较既往明显加重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六)要和您的主诊医生保持密切联系,每三到四个月门诊随诊。
曹爷爷除了以上呼吸康复技能,还会画国画、写毛笔字调理呼吸,做简单的呼吸操,床上踩单车、每天泡脚等锻炼下肢肌力、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曹爷爷说道“总之尽量在自己呼吸顺畅的情况下让自己动起来”。
那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什么?怎么预防?
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室内外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以及早年事件(如低出生体重、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等)也不容忽视。
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是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暴露。
二是要做好室内外空气污染防护,提倡厨房通风改造和炉灶改造,雾霾天气要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
三是要加强职业防护,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减少职业环境中粉尘或者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
四是要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伤。五是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急性加重。
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气促、喘息、胸闷、咳嗽加重,发热,痰量增加、颜色和(或)粘稠度改变等,提示可能发生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危人群:
(一)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二)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三)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四)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怎样及时发现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当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需到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曾祥伯主任介绍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确诊需进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患病率较高,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达13.6%,患者人数近1亿。但其患病知晓率为0.9%,肺功能检查率为4.5%,呈现出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规范化诊疗率低的特点,那么我们加强普通群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丹、田爱玉
相关知识
慢阻肺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世界慢阻肺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
冬季慢阻肺病易发 四类人群提前预防
宁阳疾控教你如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原健康人和慢阻肺1019例血液流变学临床调查研究报告
肺间质纤维化60问
肺结节=肺癌?胸外科专家教您如何对待肺结节!
肺结节=肺癌?不慌,大多数肺结节都是小问题
健康新知|扑杀宠物狗?NO!宠物也可以做核酸
猫咪怀孕能否食用猪肺(猫咪孕期饮食注意事项及猪肺营养价值分析)
网址: “肺”同小可!关于“慢阻肺”,这些知识你需要了解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36574.html
上一篇: “知道你的肺功能” |
下一篇: 张家口万全“90后”方宵宵蛇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