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科普】食源性疾病防控科普知识

【科普】食源性疾病防控科普知识

(保健科 王君秀)

1.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食物中毒分那几种类型? 

(1)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2)化学性食物中毒,如误食农药污染的蔬菜引起的中毒 

(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如食河豚鱼中毒

(4)食毒蘑菇中毒 

(5)真菌性食物中毒,如食霉变甘蔗中毒   

3.哪些因素能引起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因素有生物性和化学性两大类。 

生物性因素又包括细菌性、霉菌性、植物性与动物性四大类。

1)细菌性:食物被某种细菌污染后,条件适合(主要是温度符合细菌大量繁殖,如又有足够的时间,例如夏季食物在温室过夜),细菌就会大量繁殖,有些细菌在繁殖过程中还会产生外毒素。人吃进这些食物的同时,也吃进了大量的细菌或细菌毒素,从而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2)霉菌性:霉菌对人的生活有很大影响,酱、醋、酒的生产都离不开霉菌。霉菌的种类很多,作用各不相同,某些种类的霉菌在植物中寄生时产生霉菌毒素,人、畜吃了这些被霉菌污染了的食物,可以造成霉菌性食物中毒。 

3)植物性:许多植物自身含有有毒成分,如毒蘑菇等,又有一些植物原本是无害的,但在储藏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如土豆本身是可食用的,但储存过程中发了芽,产生大量龙葵素,人吃了就会中毒。 

4)动物性:许多动物内脏,含有有毒物质。如河豚鱼,是有毒鱼类,它的卵、卵巢、肝脏毒素含量最高,人不小心食用,可以中毒致死。中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  

化学性因素在于由于工业的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特别是农药污染食物的机会越来越多。现代食品行业使用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用以提高食品的风味及口感,这些也多是化学物质。食物被化学毒剂污染或食品添加剂不符合标准,都可造成化学性食物中毒。 

4.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注意避免危险的进食行为。有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不一定会改变食物的外观和味道,因此消费者不知道食物是否变坏或受到污染,吃生的或不熟的动物性食物或其制品会增加患食源性疾病的危险,这些食物包括生的鸡蛋、半熟的鸡蛋、肉馅(半熟的汉堡),牛奶或奶制品和海鲜。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最佳方法是将肉、蛋或海鲜做熟、彻底加热,饮用消毒过的奶和奶制品,如果要吃生的或半熟的鸡蛋,一定要选择经过巴氏消毒过的鸡蛋或蛋制品,如果要吃安全的生海鲜,就要选择冷冻的产品,因为冷冻虽然不能去除其他有害的微生物,但可以杀死寄生虫。儿童青少年应当吃新鲜和清洁卫生的食品,遵守WHO推荐的食品卫生的5个关键措施,预防食物中毒发生。  

扫 码

长按扫描

关 注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食源性疾病科普知识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健康知识】食源性疾病科普知识宣传
老鼠如何传播疾病: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
普及科学知识宣传,重视猫狗宠物疾病防控\\r——家养猫狗宠物疾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侧记
专家指出食源性疾病已成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室内猫生肉饮食的风险及相关食源性人兽共患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临床现状及控制措施.doc
猪疾病如何防控?猪疾病防控技术
食源性疾病风险提示及预防

网址: 【科普】食源性疾病防控科普知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4327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鱼类的营养不良与疾病
下一篇: 肾病不能吃哪些鱼类?肾病的饮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