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 年 话 说 蛇 文 化
陈景胜
时光飞逝,人们在忙忙碌碌之中走过龙年,迎来蛇年。十二生肖轮流值年,诠释着东方之国崇尚生灵的美好文化。联想到癸已蛇年,也是辞旧迎新、憧憬未来的热门话题。在农历“蛇年”到来之际,话说蛇文化,还是满有情趣的。
蛇文化在世界文化之中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华夏先祖们将图腾崇拜,动物崇拜还有古老的天文学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都会伴随一个相伴一生的生肖,而这个生肖则就是这个人一生的吉祥物。
蛇在中国的传说之中一直都是一种十分传奇和神秘的存在,汉族之中将蛇视为灵物,具有吉祥和神秘的能力,而被视为汉族人们的始祖的女娲就是人面蛇身之蛇,所以可以说蛇文化和人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古时期,人们既畏蛇又崇蛇,由此产生了很多关于蛇的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中的开天劈地神盘古是“龙首蛇身”,反映了原始社会的蛇图腾崇拜。历代君与臣的礼服上绣的非龙即蟒,表示了对蛇的重视。民俗民风中有游蛇灯、赛蛇神的娱乐活动,文学作品中更有知恩图报的灵蛇、可爱的蛇女以及以蛇为题的诗篇。但另一面,人们厌蛇、怕蛇,有关的寓言、故事中相当一部分是说蛇的阴险狡猾、狠毒可怖。
西汉开国君主刘邦曾经“斩白蛇起义”,白蛇被指为“白帝子”,“帝子”当然是龙,可它的本相又是蛇。而从地下出土的文物看,无论玉龙、陶器龙纹或用蚌壳、卵石摆的龙,形象都是蛇身。清代对龙袍上的龙纹有明确的规定,皇帝是九五至尊,只有皇帝的龙袍是五爪龙,皇帝以下大臣的都是四爪“龙”,称为蟒。《大清会典》中记载:“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由此,人们得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结论。
蛇实际就是中国传说中龙的主要原形,因而蛇在中国人心中有着重要位置。
蛇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在古人的观念里,造物主女娲创造人,也创造万物。汉初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就有人首蛇身的女娲神像。传说在夏商周三代,吉祥的龙就是由蛇加以神圣化之后而形成的。根据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时,人们就崇拜蛇为图腾。后来,又以蛇图腾为本体,给它装上了鳄嘴、鹿角、鹰爪、鱼鳞、蜈蚣尾等饰件。这样,赤条条的蛇就变成了锦鳞电目、鳄嘴虬髯、鹿角鹰爪,舒卷自如、升天入地、吞云吐雾的结构复杂的神龙。
据研究,蛇的祖先跟恐龙的祖先同约于二亿年前的三叠纪后期出现。而“蛇文化”,在中国算得上是源远流长。
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小龙”,被视作是龙的化身,王充在《论衡》中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又说:“龙鳞有文,与蛇为神。”郑玄注《尚书大传》亦指:“蛇,龙之类也,或曰:龙无角者曰蛇。”《后汉书·襄楷传》有“夫龙能变化,蛇亦有神,皆不当死”之语,都表示古代的蛇亦有龙像。《述异记》引民间传说:“水虺百年化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确定龙是由蛇演化来。
中华各民族多有崇蛇习俗。委蛇是传说中的泽神,《庄子·达生》中对委蛇有生动描绘,说见委蛇者可成霸业。这种龙的原型,被看作是象征神异和吉祥。民间有许多蛇郎故事,都是青春、力量和奋斗的象征,如汉族的《蛇郎》,傣族的《四脚蛇阿鑾》,黎族的《大姐和五妹》,壮族、瑶族、德昂族的《蛇郎》,僳僳族的《大姐和三姐》,苗族的《蛇郎和阿宜》,土家族的《龙郎和秋娥》。云南花灯剧有生动的《七妹与蛇郎》。
大理白族居住的苍山洱海地区,远古为泽国,人民长期与水患奋斗,便有了“蛇骨塔”的故事,它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身绑利刃奋勇深入蟒腹为人民除害献身的英雄形象。而今,蛇骨巨塔矗立大地,昭示著光照日月的白族崇高文化理念。
在基督教文化圈里,蛇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因为蛇曾诱惑夏娃吃禁果。同时蛇又代表着神秘与权力,摩西请求上帝给他神奇的力量,以向人们证明上帝的能量,上帝让他掷下权杖,摩西遵命。权杖落地后,化作游蛇。上帝又让摩西抓住蛇的尾巴,蛇在摩西手上又成了权杖。因此在《圣经》中,蛇是邪恶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世界各地神话传说中的大海蛇,不管是北欧神话的耶梦加得、欧洲文化中的海德拉,还是日本的八岐大蛇,都被视为当地的水神,它们发怒时会引发洪水泛滥、海啸等灾难,是各地人民敬畏的对象。此外,位于加勒比海的法国海外大区马提尼克是双线细盲蛇的标本产地,其旗帜上有四条吐信的蛇的图案。而墨西哥国徽上的图案,是一只嘴里叼着蛇的雄鹰。
在东方,古代医学有关神话中,常有蛇与一些神同时出现。某些地方的人们做宗教仪式,祷告祭司用手持蛇。我国高山族至今仍把蛇作为吉祥的象征,许多用具、神位上都刻有蛇的浮雕。由于在古代知识没分科,蛇象征着一切知识,而代表特种职业的医生是从“有学问”的人群中最早被分化出来的,因此,迄今许多国家医生的职业标志仍是蛇。在西方,世界文献上最著名的“医神”是古希腊的阿斯叩雷波(Asklepos),他被人们描绘的形象是手持一根长杖,长杖周围蟠绕着一条蛇,长杖表示邀游各地之意。“无害的灵蛇”象征着健康、长寿。古代医学与宗教有密切联系,蛇徽标志是古代图腾崇拜的引伸。
《金蛇狂舞》这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名曲,蛇是动物中对身体控制的最出色的,在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中,只有蛇是没有腿脚的,如果开一个动物界的奥运会的话,它应该算是残疾运动员。它是用整个的身体在做事情,用身体跑,用身体缠抱猎物。当然,这首欢快的乐曲除了表现它的物化的形体,还探究着它精神的灵性。
自古以来,人们既畏蛇又崇蛇。崇蛇风俗,源远流长,中外都有。在我国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福建省至今仍有蛇庙、蛇俗,它的简称“闽”寓意门中有一条“长虫”即蛇。台湾排湾人奉“五步蛇” 为祖先。华东江浙等地有祭“家蛇”的风俗,人们熟知的“望子成龙”、 “龙凤呈祥”、“游龙戏凤”等吉祥语,是以龙为男性、为阳;月中玉兔是太阴月中之物、为阴。生肖蛇兔相配即为“阴阳合一”,寓意夫妻和谐、家和万事兴,这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与蛇有关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灯谜等等,数不胜数。还有文学作品中的蛇、寓言故事中的蛇、诗词中的蛇、民间故事中的蛇、艺术作品中的蛇、工艺品中的蛇、绘画中的蛇、剪纸中的蛇、邮票中的蛇等等,无处不有,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崇尚。
蛇在维护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被称为“无脚猫”,它能有效地扼制鼠类的恶性膨胀。一条银环蛇一年可吞食130只老鼠;而一条眼镜蛇每年吞食的老鼠可达300只。蛇捉鼠的本领和进攻追击老鼠的本领大过猫,这是因为蛇能深入洞穴之中,直追得老鼠无路可逃,直至全部吞食它们。
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低,蛇就开始选择干燥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因为蛇属于冷血动物,体内的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下降后,蛇的体温也下降。因此蛇类就采取冬眠的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这期间,蛇不吃不动,仅依靠消耗体内越冬前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在冬季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散居冬眠的蛇类死亡率高达1/3到1/2 。如果群居冬眠就可使周围温度增高1~2℃,还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当蛇进入冬眠状态,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的时候,老鼠报复蛇的时机到了。它们开始挖洞寻蛇,找到冬眠的蛇便食欲大开,就像啃咬其它美味佳肴一样大快朵颐。这种现象正如人们形象地总结的那样:“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蛇类爬行动物具有“灵动、敏感、傲视、勇敢、神秘”的形象习性。作为生肖蛇文化,传说中对属蛇人的看相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已年生人,其性稳和才智。好安排进退,甚喜交际。有高尚品质,受朋友好评。带有勇敢、亲切,享运晚年幸福等。已蛇的正面象征意义多种多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幸运、吉祥和神圣;二是追求爱情和幸福;三是长寿、生殖和财富;医药和医业应用。
随着城市现代化脚步的加重,蟒蛇早就已经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只能够在动物园或是野生公园之中看到蟒蛇的身影。
蛇遇干扰时,会把头部和身体前端高高举起,并且不断吐出舌头,那叫吐信,目的是要探测来者,蛇的嗅觉靠吐信,极灵敏。
蛇还是鼠类的天敌,蛇食昆虫,盲蛇专吃白蚁,很多种蛇在消灭鼠害及农林虫害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在天气预报和地震预报上,谚语有“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蛇对震前地壳内部运动极为敏感,科技人员把蛇作为动物前兆预测的观察对象。作为仿生学,蛇在工业技术及军事上也十分有意义。
了解和掌握了蛇的特性及活动规律,毒蛇和蛇伤是不可怕的。那种“见蛇就打”是不可取的。
龙年已去,蛇年到来 ,华夏儿女,大梦复兴,强国富民,小康齐奔。
相关知识
独臂胜哥,独臂胜哥生吃蛇的***
蛇年话蛇:国内外源远流长的蛇文化
莽山“蛇博士”陈远辉靠一条蛇保护一片山
婺城启用智慧化药用蛇养殖基地
#宠物蛇[超话]##...
独臂胜哥?独臂胜哥吃蛇视频?
#宠物蛇[超话]#宝...
蛇说
季德胜蛇药片+酒精=外治毒毒蛇、毒虫交伤。
养蛇者说
网址: 陈景胜:蛇 年 话 说 蛇 文 化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50633.html
上一篇: 文化研究论文“蛇”的中西文化涵义 |
下一篇: 浅析中西方文化中“蛇”文化的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