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鹀(学名:Melophus lathami)属小型鸣禽,以头顶的细长羽冠为特征,与鹀属的不同点是羽冠长而发达;尾近方形。雄性成鸟(春羽):头、颈、肩、背、腰、尾以及整个下体概黑色,并带蓝绿色金属光泽;冠羽较长,长达30mm左右;尾上覆羽深栗色并缘以黑色;尾羽栗红,羽端黑色;翼上覆羽和飞羽鲜栗色,小覆羽具黑缘,而初级飞羽和内侧次级飞羽先端乌黑;尾下覆羽和大腿羽淡栗褐色。腋羽黑色,翼下覆羽栗色。雄性成鸟(秋羽):所有黑色部分的羽缘均呈橄榄褐色而扩展至全身各羽,而翼覆羽转呈黑褐色,边缘也浅淡。
雌性成鸟:上体暗褐,缘以灰色,并具宽大灰褐色纵纹;飞羽外翈,初级飞羽尖端和内侧次级飞羽暗褐,羽轴栗红;翼覆羽棕褐,羽缘浅灰;尾羽棕褐色;大多数外侧尾羽具栗红色楔状斑;耳羽和颊褐色而沾绿;下体锈黄,颈侧和两胁较暗而沾绿,喉和胸微具暗褐色纵纹。凤头鹀幼鸟:与雌鸟相似,而且部分羽色也似成鸟的秋羽,但冠羽很短或无。虹膜褐色;上嘴近黑色,下嘴基部肉色;脚肉褐色,爪近黑色,爪尖色淡。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丘陵和低山区活动,而冬季则下到平原,夏季却到较高的山区繁殖。一般是单个或成对生活,很少有结群者。除非在家族群时期。性颇怯疑,一见远处有人即行飞去。食物以植物性为主,如麦粒,薯类,杂草种子和植物碎片等,也有少量昆虫和蠕虫。此鸟喜在麦田,薯地,油菜地上觅食,地面行走颇似云雀,有时也攀到树干上觅食蝉类和其他昆虫。雄鸟叫声作“churk”声,但到春季繁殖期则发出一种似呼哨子的优美动听的声音。雌鸟在筑巢过程中也发出一种似莺类的叫声,其他时期不能听到。浙江, 江西,湖南,广西,广东, 四川,云南,贵州,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东南。常见于中国华中,东南及西南的多草山坡;迷鸟至台湾。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12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发布于 2020-12-17
来自作品集2020年鸟
相关知识
物种图册-凤头鹀
凤头鹀
灰头鹀是冬候鸟吗 灰头鹀吃什么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52)大杜鹃
观鸟鸟类生态篇
黄腹铁爪鹀简介 黄腹铁爪鹀形态特征
一份关于雨伞凤头鹦鹉的科普,一起来看看吧!
寻鹀觅鹃之旅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59)火尾希鹛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2)弯嘴滨鹬
网址: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92) 凤 头 鹀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53460.html
上一篇: 资兴:“香花鸟语·幸福家园”鸟类 |
下一篇: 河北秦皇岛:万鸟翔集生态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