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疫苗免疫是目前防止动物疫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是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疫苗的安全使用,涉及了许多环节,任何环节的小小疏忽和遗漏,将直接造成免疫失败,从而导致疫病发生。
“真苗、真打、真有效”——认真执行和落实疫苗管理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免疫计划要求,正确合理使用好疫苗,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一、疫苗的运输
疫苗的运输要采取最快的运输方式。
需要低温(-15)保存的要有冷冻设施;需要2-8℃常温储存的夏秋要有冷藏设施,冬春要有保温设施。
所有动物防疫用疫苗在运输中都要采取避光和轻搬轻放措施,严防曝晒和剧烈震动。
二、疫苗的保存
疫苗的保管应有专门的符合温度要求的冷库,按不同的温度区分类堆放,码放整齐。并对入库时间、生产厂家、品名、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实行严格的核查登记制度,严禁包装不合格、批号不清、质量异常产品入库。
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应使用专用的疫苗箱保存疫(菌)苗,并采用冰袋、冰块等确保疫(菌)苗处于冷藏环境。
疫苗应按“疫苗储存温度记录表”的要求做好库温(冰箱)日记。
疫苗入库时的剩余有效期:冻干活疫苗原则上市级10个月、区县8个月、乡镇(街道)4个月以上;灭活油乳剂疫苗原则上市级8个月、区县6个月、乡镇(街道)3个月以上。
三、免疫前准备
动物防疫员在接种前要做好注射器、针头、镊子等器械的洗涤和消毒工作,并备有足够的碘酊棉球、酒精棉球、针头、注射器、稀释液、免疫接种记录本和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
1、接种器械准备
根据动物种类、日龄、用途等合理选择器械。
猪、牛、羊使用(10~20)ml金属注射器。
猪使用(7~12)号针头,牛使用(9~16)号针头,绵羊和山羊使用(7~12)号针头,犬使用(6~9)号针头进行免疫。
家禽采用1ml、2ml、5ml注射器或连续注射器,使用(5~9)号针头。
2、注射器、针头、疫苗稀释瓶等器械应洁净,使用前用高压灭菌法、加热煮沸消毒法等消毒。灭菌后器械应无菌保存备用。
3、疫苗检查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疫苗外包装是否完好,标签和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标签和说明书检查内容按《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不得使用瓶盖松动、疫苗瓶裂损、失真空、破乳(油层超过三分之一)、超过有效期、色泽与说明不符、瓶内有异物、气味异常、发霉、结块、不溶解等的疫苗。
4、免疫动物
接种动物临床检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进行免疫。
体弱、怀孕后期的动物(牛妊娠6月以上或产后不足1.5月,羊妊娠2个月以上或产后不足1.5月,猪妊娠2个月以上或产后不足1.5月),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紧急接种应按安全区、受威胁区、疫区的顺序进行。
调入动物,应在隔离观察结束后进行免疫。
四、免疫操作要求
1、动物免疫接种由经过专业培训、持有国家《动物防治员证》证书的防疫员操作。
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在进入饲养场(户)时,应执行先消毒后进场制度。
工作人员要穿好工作服,做好自我防护。
2、动物保定和注射
防疫员要组织好保定人员,做到保定切实,注射认真,使免疫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灭活疫苗多采用肌内注射法。
注射部位
马、牛、羊、猪一律在颈部或臀部,其中,马、牛、羊选择颈部上有缘下1/3、距颈部下缘上2/3处,猪选择耳根后;
家禽注射部位常取胸肌、翅膀肩关节附近的肌肉、腿部外侧的肌肉或尾部肌肉。
注射方法
将动物固定,局部剪毛消毒,注射时针头与皮肤表面呈45°角,将疫苗注入深层肌肉内。
马、牛、羊颈部肌内注射时要保持针头指向后方,以保证避开耳道;马、牛、羊臀部肌内注射时,注意避开坐骨神经。
家禽胸部肌内注射时注意针头角度,避免刺入胸腔,在龙骨外侧胸部1/3处,以30°角朝背部方向刺入胸肌;家禽腿部肌内注射时,应朝身体方向刺入外侧腿肌。猪、牛、羊等动物尾部肌内注射时,朝头部方向,沿尾骨一侧刺入尾部肌肉。
3、疫苗使用
疫苗应在保温箱内保存,避免日光直射。
疫苗启用后,灭活疫苗应在24小时内用完,弱毒疫苗应在6小时内用完(一般掌握在冬季8小时、早春和晚秋6小时、其他季节4小时),未用完的应作废弃处理。
严禁使用开封或稀释后过夜的疫(菌)苗。
液体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每次吸苗前再充分振摇;冻干疫苗稀释后,充分振摇,必须全部溶解,方可使用。吸苗前亦应充分摇匀,以免影响效力或发生不安全事故。氢氧化铝及油乳剂苗不能结冻,否则,降低或失去效力。
接种前将疫苗升至室温,充分混合均匀,但要防止气泡影响免疫剂量的准确性。
吸出的疫苗不得回注瓶内;针筒排气溢出的疫苗液应吸积于酒精棉球上。
一支注射器只能用于一种疫苗的接种。
家畜接种应逐头(只)更换针头,家禽接种应逐笼更换针头;无疫情时,规模饲养场家畜一圈一针头、散养户一户一针头。
免疫弱毒菌苗前后10天内不得使用抗菌素及磺胺类等抗菌抑菌药物。
4、疫苗留样
保存同批样品两瓶,留样期不少于免疫后2个月。
如有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以及对产品的意见,请告我中心或厂方,以便及时处理。
如发生严重反应或死亡,并怀疑药品有问题时,除速将详细情况通知我中心外,并以冷藏包装送原封同批制品两瓶到我中心,以便送厂方检查原因。
五、免疫后续工作
1、免疫档案及标识
按《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2、免疫后观察和副反应处理
免疫接种后30分钟内,应注意观察动物精神、食欲、行为状况等有无异常。
接种动物24小时内出现一般副反应,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注射部位肿胀等症状,不需特殊治疗。
接种动物24小时内出现严重副反应,表现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吐白沫、倒地抽搐、妊娠母畜流产等严重症状,应采取对症疗法,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进行抢救。
3、副反应处理参考方案
轻度反应为疫苗固有反应,一般不需要治疗处理,经过1-2天自然恢复,治疗处理反而干扰免疫效果。
中重度反应的牛可用细胞色素C 75mg、肌苷20毫升、葡萄糖500ml(小牛酌减)稀释后一次静脉注射,以维护心肺功能;另用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发热的可肌肉注射安乃近20ml(小牛10ml)或安痛定40毫升(小牛依据体重酌减),每天一次;对高热不退的牛可用氢化可的松200mg、葡萄糖500ml静脉注射一次(小牛酌减、重胎慎用)。
猪羊中度副反应,根据大小使用安乃近5-10ml、氨苄西林1-2g(防继发或伴发感染)混合后肌注,另根据反应轻重肌肉注射肾上腺素6-10毫升(小牛酌减)或地塞米松2-5mg(妊娠和哺乳期禁用)。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采取立即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成(大)牛6-10ml,中牛3-6ml,小牛2-4ml;成(大)猪、大羊3-6ml,小猪、小羊2-4ml;在缓解后若继续发抖的牛,可用氢化可的松200mg、葡萄糖500ml静脉注射一次(小牛酌减,重胎慎用)。
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对免疫有干扰,原则上不宜应用,但在必要时以抢救为目的而酌情使用,但不宜反复使用。
妊娠和产奶期禁用地塞米松,否则可引起停奶和流产。
疫苗副反应应与其他疾病相区别。
4、接种器械及废弃物的处理
接种器械的处理。
对使用过的疫苗空瓶、酒精棉、一次性注射器,以及废弃疫苗,应进行生物安全处理。
结语
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发生,疫苗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疫苗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正确合理使用好疫苗是必须的。
相关知识
使用疫苗注意事项
猫咪狗狗打疫苗注意事项
宠物狗的疫苗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
狗狗疫苗攻略‖狗狗疫苗注意事项
使用猫砂的注意事项
宠物犬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犬猫疫苗的种类,打疫苗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狗打疫苗注意事项
谈宠物疫苗及接种注意事项
狗狗疫苗详解+免疫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
网址: 使用疫苗注意事项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7480.html
上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 |
下一篇: 狗狗打疫苗有哪些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