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害与免疫研究室(含水生实验动物研究室)开创于建所初期1953年。现有在编职工26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截止2018年1月,共培养博士生8人、硕士生60余人。现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质谱检测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数字PCR仪、荧光定量PCR仪、超速离心机、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生化自动工作站、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全自动蛋白印迹处理系统、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蛋白纯化系统、流式细胞仪、活细胞工作站、细胞代谢分析仪、并联细胞生物反应器工作站等大型仪器设备18台套。针对危害严重的草鱼出血病,20世纪60年代末首创“土法免疫技术”,开创了我国鱼类传染病免疫防治的先河,一直沿用至今;率先研制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极大提高了疫苗的保护率和保护期,预防效果显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并于2011年获得我国首个渔用疫苗生产批文。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我国第一个被誉为“水生小白鼠”的标准化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其RR-B系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开创了我国水生实验动物这一新兴学科。
研究领域:
1.水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
2.水生动物重要病原和宿主互作机制研究
3.渔用疫苗研制与免疫防控技术研究
4.渔用药物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5.水生模式动物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6.微生态制剂研制与生态防控技术研究
7.水生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技术研究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
1.“草鱼出血病防治技术”,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五完成单位)。
2.“虹彩病毒基因组、分类、流行及控制技术”,2006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单位)。
3.“草鱼组织苗免疫(土法免疫)技术的研究”,1983年度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
4.“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的研究”,1985年度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草鱼苗饼形碘泡虫病的研究”,1991年度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草鱼出血病细胞弱毒疫苗工厂化生产技术”,1997年广东省技术进步二等奖。
7.“鳜鱼暴发性传染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200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细菌性鱼病快速诊断和检疫技术”,1996年度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9. “加州鲈鱼病害防治研究”,1997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0.“组织苗免疫防治草鱼"三大病"技术推广”,198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1.“主要养殖鱼类细菌性暴发病的研究”,1996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2.“贺江等足类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研究”,201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联系方式:
研究室主任:王庆 博士/研究员
电 话:020-81617592,86538302
传 真: 020-81616162
E-mail:ybs@prfri.ac.cn
邮 编: 510380
地 址:广州市荔湾区兴渔路1号珠江水产研究所科技楼
研究团队:
实验室:
相关知识
鱼类病害研究室
甲壳动物行为生态学与健康养殖研究室
如何预防水产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远程诊断技术,有戏!
气温渐高,小心鱼儿生病!水产养殖户们注意了,水产病害这样防治
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室
水产动物病害学 战文斌 第二版 9787109158160 中国农业出版社
【技术分享】水产动物病害临床诊断的特点(一)
免疫保护率高达90%以上,保护期最长可达1年!草鱼出血病疫苗多项技术难题被攻克丨第五届中国水产投入品年会调研行
水产养殖该怎么防病?您先知道病因!
网址: 水产病害与免疫研究室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77846.html
上一篇: 普安特宠物药科普:猫咪吃鱼也会有 |
下一篇: 这种鱼竟然帮人类做药物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