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水生所发表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再思考长文评述

水生所发表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再思考长文评述

  鱼类生物学发展已有百年历史。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以及关于全球食品安全的需求,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这促进了理论创新,并为现代水产养殖产业和世界鱼类供给及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团队在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上,发表了题为《在基因组资源快速增长和粮食安全日益强化的挑战时代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再思考》的长文评述。该评述包括重要鱼类谱系的生物学创新和基因组演化、天然多倍体鱼类的演化命运及结果、鱼类驯养和选育的生物学后果、鱼类育种生物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鱼类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的可用途径和潜能、遗传改良对水产种业和食品安全的贡献六部分。

  文章特别评述了从几种辐鳍鱼类基因组解析揭示出脊椎动物由水登陆的生物学创新、北半球刺鱼适应性演化的基因组变异、东非鲡鱼物种多样性的基因组特征、东亚鲤科鱼类物种快速形成和适应的基因组变化等鱼类生物学的重要发现,探讨了基于基因编辑技术途径导入有益基因或移除不利基因、基于性别特异标记技术途径培育单性群体、基于可控原始生殖细胞开关技术途径生产不育子代、基于借腹怀胎技术途径提升育种效率、基于基因组整合及有性生殖重新获得创制人工合成多倍体的五个精准育种生物技术,并由此提出了水产遗传育种和新品种创制的蓝图(如图)。

  此外,该论文还重点评述了水产品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中的作用,以及国际上近年兴起的水产品即“蓝色食品”可提升国民营养和生产水产品低碳排放的和谐环境性能。因而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理论突破和技术革新既是亟须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是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论文链接 

养殖鱼类或其他水产动物遗传改良和种业发展的基础路线图

相关知识

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室
鱼类经济性状遗传解析及分子育种应用研究
水生所等在水生实验动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学习培训课件.ppt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课件
水生所揭示鱼类摄食习性偏好机制及其适应性代谢策略
中科院水生所汪建国研究员讲述中国鱼病学研究历程与进展
海水鱼类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育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在鱼类肠肝炎症的药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昆明动物所揭示海豚水生适应的分子基础

网址: 水生所发表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再思考长文评述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7827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鱼类运动生态学特刊中分子、生理学
下一篇: 水生所关于鱼类肠道微生态系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