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鱼类生态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据Nelson1984统计全世界现有鱼类约21723种分隶于50目、440科、4044属约等于两栖、爬行、鸟和哺乳种数之和。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获得了宽广的栖息场所造就了它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形态、生态和生理特性。更由于渔业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经济地位因此当生态学一经问世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的鱼类生态学便毫不疑问地成为年轻的生态学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获得了迅速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淡水养鱼的国家。捕鱼业亦有悠久历史。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鱼类生态学知识,特别是对淡水优良养殖鱼类和海淡水主要捕捞对象的生态习性十分熟悉。我国近代鱼类生态学,作为鱼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萌芽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我国的鱼类学学者还是做了一些淡水鱼类生态的研究工作。例如,建康“鳝鱼之生长率及淡水鱼类生命史之研究”、伍献文“鳝鱼生殖习性及其幼鱼之变态”、林书颜“草鱼之生命史”、薛芬“鲤鱼脊椎骨数目与水温之关系”、寿振磺等“数种食用鱼类年龄和生长之研究”、张孝威“淡水鱼类对急流的适应”以及施怀仁“各种鲤科鱼类之天然食料”等论文报告,都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鱼类生态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新中国的成立为渔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而推动了传统鱼类学向生态学领域开拓。从1949一1966这十余年间,鱼类生态学在我国获得了全面而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报告等将近20篇为发展我国渔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数据提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经济鱼类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并为制定渔业法规、繁殖保护条例、开展渔情预报、池养家鱼人工繁殖以及湖泊、水库增养殖和新品种驯养等工作提供了鱼类生态学依据为发展我国渔业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67一1976年由于十年动乱和其它一些原因鱼类生态学研究工作几乎停止。大约在1972年前后开始恢复1977年后恢复较快。据发表的论文报告。1973~1976年有32篇1979年至今已达156篇这些工作发展我国外海捕捞、寻找新渔场、保护水域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外海和高原湖泊鱼类资源、保护近海和淡水捕捞资源、促进水利建设事业和水库综合利用、扩大海淡水养殖品种、控制凶猛鱼类以及提高水体鱼产力等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东湖生态研究的突破既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又促进了湖泊生态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淡水静水水域鱼产力将有重大影响。一九七九年十月在伍献文和朱元鼎教授共同发起下中国鱼类学会在武汉成立。一九八一年刘建康教授主编的鱼类学论文集第一、第二集相继出版。论文集第一集内容即以鱼
相关知识
宠物营养研究的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宠物食品产业深度报告:中美市场比较与我国宠物营养研究现状宠物营养研究的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
动物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沿
鱼类生态学 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 知识点
2023年鱼类生态学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fish ecology).ppt
中国鸟类生态学的发展与现状
植物蛋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4年中国植物蛋白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鱼类行为生态学重点
网址: 我国鱼类生态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78295.html
上一篇: 大宗淡水鱼类湖泊生态养殖模式的建 |
下一篇: 研究不同鱼类的“生态位”可以为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