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亿年前,在脊椎动物的进化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件——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脊椎动物在形态和生理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在基因水平上,那些对于新的陆生环境不需要或者是有害的基因在四足类中也随之发生了丢失。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环境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空气中的含氧量比水中充足。相应地,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也从适应水生环境演变到适应陆生环境,代表类群分别为鱼类和四足类。关于这一问题,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的描述,而在分子机理层面却鲜有报道。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学科组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从基因的起源、结构特征,进化压力、功能分化、酶活性检测、表达分析以及敲降实验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NAMPT基因家族,探讨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过渡过程中对于不同氧气浓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NAMPTA和NAMPTB发生了显著的功能性分化,但仍然保留着基本的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功能;2)NAMPTA是脊椎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而NAMPTB起着支持NAMPTA的作用;3)鱼类具有NAMPTB,是对于含氧量较低的水环境的一种适应;4)四足类丢失NAMPTB,很可能有利于保护细胞在氧浓度较高的环境下免受氧化胁迫的危害。
该研究由博士研究生方成池等人完成,得到先导专项的资助。相关论文“Analysis of the 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family provides insight into vertebrate adaptation to different oxygen levels during the water-to-land transition”已在线发表于FEBS Journal。
文章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febs.13327/abstract
相关知识
水生所等在水生实验动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所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环境效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小哺乳动物种群调节及鼠害生物防治学科组在根田鼠种群调节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揭示海豚水生适应的分子基础
水生所揭示鱼类摄食习性偏好机制及其适应性代谢策略
基因组所与昆明动物所在家犬起源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云南大学孙艳波研究组在阐明可塑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新进展
宠物营养学的新进展
张海滨团队Trends in Genetics综述丨海洋无脊椎动物对深海热液极端环境的遗传适应
网址: 水生所关于脊椎动物对不同氧浓度适应性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78314.html
上一篇: 水生所研究揭示鲤科鱼类基因组加倍 |
下一篇: 《冒险大作战》飞宠攻略:从获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