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关于城堡的书,说贵宾睡在床上,仆人和狗睡在地上。毛毛喊道,“哎呀,有两只小老鼠在跑,狗会不会抓它们呀?”
“你知道么?有个成语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所以狗才不会抓老鼠呢。”
“为什么不抓,是因为老鼠跑得太快了吗?”
“是啊......我们养的猫,身手敏捷,专门负责抓老鼠哦。狗呢,可以给我们看门,有些特种狗狗还能当警犬和导盲犬,大家各司其职。”
“啊,我要养一头大大的狮子,跑得快,可以抓更多老鼠,嗷呜。”毛毛喊得两眼放光,手舞足蹈。
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也只能想想而已。我不忍拂了他的兴致,决定慢慢给他讲解人类对动物的驯化史。希望他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不至于意气用事,非要养一头狮子才算。
1)农业革命——驯化动物
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和现今我们能够看到的野生动物们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会如长颈鹿、绵羊一般会采集树叶,野果,和青草;也会如老虎、狮子一般追逐瞪羚、野兔或者吞食鱼类、鸟类。
在大约一万年前,这种现象全然改观,人类开始了农业革命。他们放弃了狩猎和采集的艰苦、危险、简陋,而愿意安定下来,享受农民愉快而饱足的生活。
从农业革命开始,人类驯化了小麦与山羊,然后是豌豆,扁豆,橄榄,马,葡萄......还有骆驼,腰果之类。我们中国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和猪。——参考《人类简史》
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小米,就是由狗尾巴草驯化而来。随着人工的选择,原本种粒少而小的狗尾巴草,一代代培优,才逐渐转变为“穗大,籽粒饱满”的小米。
人类的农业持续了一万年。但最近2000年来,虽然人类科技进步了,却再没有驯化什么新的值得一提的动物。
美国生物学家戴蒙德在《nature》发表论文称,动物的驯化也遵循安娜.卡列尼娜原则,即“可驯化的动物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
他认为能被驯化的动物需要满足六个条件:
(1)能为人类提供足够的食物或其他价值;
(2)生长速度快;(如大象,长到成年需要十几年,想想养个孩子多难吧!)
(3)繁殖周期短;
(4)性情温顺;
(5)不易受惊;(习惯群居,容易被首领管理,能接受人类作为首领。)
(6)能在驯养条件下繁殖。(如雪豹,在圈养的条件下几乎不能繁殖。)
从这些条件来看,肉食动物,尤其是大型肉食动物基本没可能。拿孩子喜欢的狮子来说,需要吃肉,吃得多而回报低;性情又暴躁,有吃人的风险。这样的狮子,干嘛养,又怎么养呢?为何不任其在广阔天地里,活得更逍遥自在呢?
事实上,因为人类的贪婪捕猎,或强行驯化,某些巨型动物已经灭绝了。尊重他们的选择,也是尊重自己,物种更多样性,未来才有更多可能性。
2)驯化目的——猫狗分工
人类驯化植物,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食物;而驯化动物,则是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主要分三类:
作为生产力:牛、马、骆驼、羊等;
作为食物:猪、鸡、鸭、鹅、兔等;
作为宠物:狗、猫等,当然现在人们的宠物更多,如仓鼠、羊驼等。
人们驯化动物,多半是使用威逼利诱,再在此基础上不断选种培优,与驯化植物并无太大的差异。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动物,恰恰是不拿耗子的狗,和拿耗子的猫。人类居然驯化了食肉动物!
先说狗,它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动物。大概1.5万年前,早在人类进入农业革命之前,就驯化了灰狼,使之成为能陪伴并帮助人类的狗。
一种说法是幼崽被驯养。人类捕获到灰狼的幼崽,一些母亲见其可爱,便驯养起来,等长大可以吃肉的时候,却舍不得杀掉。于是教给它一些指令,灰狼逐渐被驯化。另一种说法是灰狼自主选择。一些大灰狼与人类居住地比较近,愿意跟随人类一起打猎,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就和人类住到了一起。
无论如何,在旧石器时代,人类智慧,灰狼勇猛,彼此合作无往不胜。所以说,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可绝不含糊。
狗的职责:捕猎、牧羊、看家、巡逻,特种的导盲犬、警犬和雪橇犬,还有就是陪伴主人。
再说猫,它该算半自我驯化的动物。当人类驯化了小麦、玉米、稻谷之后,噬齿动物如老鼠便迅速聚集到人类的周边,偷吃各种粮食。而跟随老鼠而来的猫,则帮了人类的大忙。人类不愿猫离开,便开始主动投喂,一来二去,猫就留下来。后来,因为家里也有老鼠,猫便进了屋,又因为形态娇美,引以为资本,干脆变成了宠物。
猫的职责:抓老鼠。好吧,其实主要是当宠物…似乎它也不想当宠物,整天我行我素,思考猫生,根本不拿人类当回事儿。
写到这儿,我忍不住替狗狗喊冤,尤其在这个看脸的世界:
狗狗巡逻,发现一只耗子在偷奶油,“猫,快来抓耗子。”
“喵。”猫眼皮微动,接着睡觉。
看猫那个懒样子,狗决定自己出马。无奈体型过大,一路上将桌椅板凳撞的东倒西歪。正巧没看住门又遭了小偷,主人气愤难耐,“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就不能好好看个门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抓老鼠这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猫吧。
3)动物朋友——孩子看世界
给孩子讲完人类和动物的关系,我总结道:“所以,狮子要在野外平衡生态系统,狗和猫也在家里各司其职。天生我材必有用,就像动物们一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价值哦。”
“妈妈最有价值。”
“你有没有价值啊?”
孩子歪着脑袋想一想,“妈妈,我是宠物啊。”他开心的跳起来,为自己终于想到了价值而跳。
“哈哈,小宠物,你还是未来和希望呢。”
“嗯,我的动物朋友也是未来和希望呢。”他一向认为,动物跟他一样,都是独立的,值得尊重的个体。它们也都有爸爸妈妈,会撒娇,会开心,也会害怕,会孤独…当然,也有愉快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
法国著名作家马克·李维的《第一日》曾写道,刚出生的婴儿知晓整个宇宙的秘密,只可惜随着日渐长大,他们忘却了这份秘密。
科幻小说,我是不大信的。但越小的孩子,至少在学龄前的孩子心中,的确存在万物泛灵论。那就是他们认为眼睛所看到的,身体所感觉到的所有事物都有生命。如玩完的玩具要收拾,因为玩具也要回家找妈妈。
同时,对于动物和植物这些本身具有生命的事物,孩子比我们,更愿意给予尊重和亲近。去年带孩子去了贵州的黔灵山公园,和猴子近距离接触后,孩子被猴子们的调皮、聪明、人类般的亲子关系所震撼了。
和动植物做朋友,尊重生命,怜悯弱小,是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行动的。我们可以:
(1)多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让孩子体会生命的丰富与神奇;
(2)给孩子讲解或演示每一种他感兴趣的动物;
(3)告诉孩子,就像动画片一样,现实中的动物也有好坏之分:有危险的不要惹,害人的要远离,友好的要珍惜;
(4)家里可以养小动物、植物,请孩子帮忙照料;
(5)在寒冷的冬季,给植物穿个外套,给小鸟们准备一些谷物。
和动植物在一起呆的越久,越理解它们,越觉得自然的敬畏,和生命的可贵。我们不需要驯化所有的动植物,但我们可以和它们相处得更和谐。
更多孩子科普好文,请观看专栏,欢迎订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相关知识
“狗会不会抓地上的老鼠啊?”孩子的简单问题,也要正经科普
恶作剧之吻里的小可爱是什么品种狗啊?大概多少钱一只啊?
孩子的手被宠物鼠咬了,需要打血清疫苗吗/
宠物依赖症丨把猫狗当孩子养的人,是孤独还是博爱
从科学证据看各类宠物对孕妇的风险
心理学: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宠物
【科普】鼠年说鼠,扒一扒那些上天入地的鼠类家族
小狗的资料简单介绍
首批归乡的猫咪,宠物猫已激活血脉之力,竟学会了捕捉老鼠!
《萌宠蚌精饲养指南》舒书书 ^第13章^ 最新更新:2019
网址: “狗会不会抓地上的老鼠啊?”孩子的简单问题,也要正经科普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86.html
上一篇: 2023世界十大宠物排名! |
下一篇: 不同宠物类型的喂养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