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

《动物传染病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传染病学(18页珍藏版)》请在素问文库上搜索。

1、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动物传染病学(总论)一、名词说明1、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确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之(习惯上,将由微生物所引起的疫病一般称为传染病,而由寄生虫所引起的疫病一般称为寄生虫病)2、传染源: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借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之。主要见于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3、病原体:对动物有致病性的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及寄生虫如原虫,蠕虫,昆虫等4、感染:病

2、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确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5、感染梯度:动物被病原体感染后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无任何症状到有明显症状,甚至死亡,这种不同的表现称之6、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简洁被该病原体感染的特性7、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头消灭为止8、显性感染:依据感染后所消灭症状的严峻程度,将消灭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称之9、隐性感染:假如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确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消灭任何症状,这种状态称之。处于这种状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10、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

3、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或消灭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临诊症状11、慢性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终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1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状况下,它并不表现其病原性。但当受不良因素的因素,致使动物机体的抵制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增加毒力,大量繁殖,最终引起机体发病,这种感染称之13、一类疫病(17种):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峻,需实行紧急、严峻的强制性预防、把握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数为

4、发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或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一类疫病一旦爆发,应实行以疫区封锁、扑杀和销毁动物为主的扑灭措施14、二类疫病(77种):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实行严格把握、扑灭措施的疾病15、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把握和净化的动物疾病16、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17、自然疫源地: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体不需要人或家畜能完成世代更替的传染病叫18、地方流行:在确定的地区或畜禽群中,发病动物的数量较多,但传播的范围不大,带有局限性传播的特征19、流行:畜禽疫病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在畜禽之间挺直或间

5、接相互感染,构成流行20、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畜禽个体感染发病,进展到畜禽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禽中发生和进展的过程21、短期暴发:包括共同来源爆发和增殖爆发,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动物群体或确定区域范围内,在短时间(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之内)突然消灭很多病例的现象象22、季节性和周期性:季节性,某些动物传染病经常发生于确定的季节,或在确定的季节消灭时,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周期性,某些动物传染病,如口蹄疫、牛流行性热等,经过确定的间隔时期(常以数年计算)还可能表现出再度流行的现象23、长期变异:某种疾病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其临床表现、病原体结构、感染类型及宿主均有很大转变。包括

6、发病临床症状严峻程度的转变,发病率、死亡率的转变,以及某些传染性病原体变异后导致的疾病转变24、畜禽疫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频率分布状况,又称三间分布25、疾病的畜群分布:是指对不同年龄、性别、种和品种等特征的畜群进行发病率、感病率和死亡率水平的描述和比较26、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确定的方式在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受的路径27、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之28、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包括挺挺直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29、垂直传播:亲代经胎盘、卵以及产道传到其子代的纵向传播形式。包括:胎盘

7、传播、经卵传播、产道传播30、发病率:是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确定时间内,具有临床症状的动物数占发病动物群体总动物数的百分比31、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畜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数所占的比例(检出阳性动物数/受检动物数)。其性质与患病率相像32、死亡率: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确定时间内,发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体总动物数的百分比33、病死率(致死率):是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确定时间内,发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体中发病动物总数的百分比(它能表示某种临诊上的严峻程度,因此比死亡率更为精确地反映出该疫病的危害程度和流行过程)34、消毒: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从而切断

8、其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流行称之(一般不包含对非病原微生物级芽孢、孢子的杀灭)35、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或病原体或抗体检查。36、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开、隔开,完全彻底地切断其间的接触,以防疫病传播37、封锁:是指切断和限制疫区与四周一切自由的日常交通和来往,是为了防止疫病的集中以及平安健康动物的误入,而对疫区或其动物群实行划区隔离、扑杀、销毁、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措施38、生物平安:实行必要的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退各种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素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包括疫病防控体系、试验室平安体系、基因工程领域39、预防:是指实行各种措施将某疫病

9、排解于未受侵染或侵害的饲养群外40、防制:就是实行各种措施,削减或消退疫病的病原,以降低已消灭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疾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41、疫病预防:实行各种措施将疫病排解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42、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毁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43、紧急接种: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快速把握和扑灭疫病的流行,对疫区和受威逼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44、预防接种: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经常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或威逼的地区,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常有方案地给代健康畜

10、群进行的疫苗免疫接种,称为预防接种45、被动免疫:是指将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后康复动物的血清人工输入未免疫的动物,使其获得对某种病原的抵制力46、免疫程序:依据确定地区、养殖场或特定动物群体内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疫苗特性,为特定动物群制定的接种方案,包括接种疫苗的类型、挨次、时间、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规程和次序47、抗感染免疫:在大多数状况下,动物机体的内环境并不适合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物体能快速动员全身的防备力气将该病原微生物毁灭,使其不消灭明显的病理转变和临床症状,这种现象统称之48、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快速把握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在疫区和受威逼区尚未

11、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49、无特定病原(SPF)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或寄生物的动物,亦即一个动物群中不患有特定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动物呈明显健康状态50、转基因:是指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确定的外源性基因导入动植物的染色体上,使其发生整合并遗传的过程51、生态预防:是指从环境、宿主群和微生物三者的相互关系的统一中来考察对易感畜群的预防措施52、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是利用正常微生物群的成员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的微生物制剂,它具有调理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维持或调整微生态平衡,从而起到防制疾病,增进宿主健康的双重作用53、变态反应:动物患某种传染病时

12、,可对该病的病原体或其产物的再次进入而产生的猛烈反应二、填空题1、国际兽医局(OIE)将动物疫病分为A、B两大类:A类15中,B类86种2、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非细胞型生物3、传染病的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4、传染病的进展阶段(传染病的病程)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转归期(灰复期)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饲养管理因素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暴发)、大流行、暴发流行7、时间分布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短期暴发、季节性和周期性、长期变异8、一类疫病包括: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

13、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等17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动物内在因素、外界因素、特异免疫状态、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9、影响传染病流行的两大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10、描述疫病流行的指标:发病率、感染率、死亡率、致死率11、传染源包括:患病动物、病原携带者。病毒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诊症状但排出病原体的动物,一般可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复原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12、传播途径包括:水平传播、垂直传播13、间

14、接接触传播可通过的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经污染的土壤传播、经活的媒介者传播14、依据疫源地范围大小,可分别将其称为疫点或疫区。通常将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15、感染的类型:病原体被消退、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16、按病原体的来源可将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17、依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先后可分为: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继发感染18、依据感染后消灭症状的程度可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感染型感染和一过型感染19、按病程长短可将传染病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20、动物流行病学调查

15、的步骤和内容:疾病流行状况、疫情来源的调查、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调查、当地状况21、检疫的目的:查出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传播22、检疫的种类: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国境检疫23、防疫工作基本内容:平常的预防措施、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24、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疫措施包括:疫情报告和诊断,检疫,隔离和封锁,消毒、杀虫、灭鼠、防鸟,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25、免疫接种的方法:皮下、皮内、肌内注射或皮肤刺种、点眼、滴鼻、喷雾、口服等不同的接种方法26、受检动物可分为:患病动物、可疑感染动物、假定健康动物27、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当确诊为一类疫病或当地新发觉的动物传染病时,应进行封锁。执行封锁时应把握“早

16、、快、严、小”的原则,即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坚决、快速,封锁严密,范围尽可能小。28、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早期治疗,标本兼治,特异和非特异性结合,药物治疗与综合措施相协作。治疗、用药坚持因地制宜、勤俭节省29、依据消毒的目的,消毒可分为:预防性消毒、临时消毒、终末消毒30、消毒的方法包括:机械性清除、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热消毒法31、常用的杀虫方法有:物理杀虫法、生物杀虫法、和药物杀虫法32、常用的病尸无害化处理方法:化制、掩埋、腐败、焚烧33、免疫学诊断英文缩写: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平板凝集试验(SPA)、琼脂集中试验(AGP)、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补体

17、结合试验(CFT)、免疫集中沉淀试验(IDPT)、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中和试验(NT)三、简答题1、简述建立无特定病原动物群的目的与意义建立SPF动物群可以消退动物群中的某些难以根除的顽固性疫病,进而培育出健康动物群,从而达到净化疫病,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畜牧业的进展利用SPF动物可以更精确地探讨出病原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机理,以制定出有效的疫病防疫措施用法SPF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生物制品的生产,可以保证生物制品的质量2、简述疾病出项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缘由季节性:季节对病原体的存在和散播的影响 对传播媒介的影响 对动物活动和抵制力的影响周期性:动物感染后,除死亡和淘汰外,其余的康复或获得免疫而

18、使疾病流行停息 一段时间后,免疫力渐渐消逝,或新畜群的形成而引来易感动物3、简述疫源地消逝的条件当最终一个传染源死亡,或痊愈后不再携带病原体,或已离开该疫源地对所污染的外界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并且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仍没有新病例消灭通过血清学检验,全部动物群体均为阴性反应4、简述传染病的特征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周期性、季节性)5、简述疫病综合性防制措施 应实行“养、防、检、治”四方面综合性措施,具体包括平常的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加家畜机体的抗病力量。贯彻自繁自

19、养的原则,削减疫病的传播拟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方案定期进行杀虫、灭鼠、防鸟,进行粪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检验工作调查疫情,加强联防工作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准时发觉、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单位做好预防工作快速隔离病畜,污染的地方进行紧急消毒,若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应马上封锁疫区实行紧急免疫接种,并对病畜进行准时合理的治疗严格处理死畜和淘汰的病畜6、简述执行封锁具体措施封锁疫点应实行的措施严进严出 扑杀毁灭传染源 严格消毒与无害化处理封锁疫区应实行的措施设立关卡与消毒 停止相关的贸易 紧急预防受威逼区应实行的措施建立免疫带 加强监督与管理解除封锁监测、观看、终末消毒后解除封

20、锁令 加强监管7、简述防疫工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特殊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以保证兽医防疫措施的贯彻落实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普法宣扬,科学引导,严格执法8、简述爱护易感畜群的措施生态预防 免疫接种 药物预防 建立无特定病原畜(禽)群抗病育种 生物平安 生态农业(生态养殖)9、简述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疫苗因素 疫苗保存与运输 免疫程序 免疫接种方法 动物因素10、简述传染病治疗方法针对病原体的疗法特异性疗法 抗生素疗法 化学疗法 抗病毒药疗法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加强护理 对症疗法 针对群体疗法微生态制剂疗法生态平衡理论生物屏障理论,又称生物拮抗理论生物夺氧(养)学说“三流

21、”循环学说11、简述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了解)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综合诊断、试验室诊断临床综合诊断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诊断、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试验室诊断包括:病理组织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包括:病料的采集、病料涂片和镜检、分别培育和鉴定、动物接种试验免疫学诊断包括:血清学试验、变态反应血清学诊断包括:凝集反应、中和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免疫酶技术等分子生物学诊断包括:PCR技术、核酸探针技术、DNA芯片技术等12、简述制定免疫程序应考虑的因素当地疾病的流行状况及严峻程度母源抗体的水平上一次免疫接种引起的残余抗体水平

22、家畜的免疫应答力量疫苗的种类和性质免疫接种方法和途径各种疫苗的协作对动物健康及生产力量的影响13、列举生态预防的要点爱护生态环境,消退其对畜群的各种不良影响加强饲养管理,增加畜群的抵制力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14、何谓疫病的流行过程?试述三个基本环节对疫病防控的指导意义疫病的流行过程:是指疫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确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宿主机体,病原体进一步繁殖形成新的传染原,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不断发生、进展的过程指导意义:实现疫病在畜群中集中流行,必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三个基本条件或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缺一不行,通常称为疫病流行过程的三

23、个基本环节。当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才会造成疫病的集中与流行,假如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阻断它们之间的联系,流行过程就停止或不再发生。因此,在指导疫病防制上,即可从实行毁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爱护易感动物群三个方面来进行疫病的综合防制15、何谓疫病的周期性?试分析造成疫病周期性的缘由周期性:某些畜禽疫病如牛流行热、口蹄疫、小鹅瘟等每隔确定时间间隙(常以年计)有可能再度发生流行,这种现象称为疫病流行过程中的周期性缘由: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易感动物除发病死亡或淘汰外,其余感染畜禽均获得免疫力,从而使流行渐渐停息,经过确定时间后由于免疫力渐渐降低,新一代的诞生或引进外来的易感畜禽,使饲养群易感动物的比例上升,并超过了确定阈值时,结果有可能重新暴发流行。 牛、马等饲养周期较长,每年更新的比例不大,多年后易感宿主的比例才达到引起再度流行的水平,因此周期性现象比较明显。猪、禽等由于更新较快或流淌的数目很很大,故周期性一般不明显This document was truncated here because it was created in the Evaluation Mode.18 / 18

相关知识

兽医传染病学
兽医传染病学PDF.pptx
家畜传染病学
小动物传染病学
宠物 宠物传染病学
实践型本科宠物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改革.pdf全文
动物疾病学
动物传染病实训室
经典兽医用书推荐《猪病学(第10版)》《猪传染病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兽医生物制品学(第2版)》
宠物传染病课程标准

网址: 动物传染病学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8846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北京领养宠物
下一篇: KO 开元 牡丹鹦鹉饲料鸟粮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