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规模化养猪场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

养猪业中,规模化养猪场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猪蓝耳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猪群健康的传染病,始终是养猪场高度关注的难题。猪只感染该病后生长缓慢、出现繁殖障碍,甚至会引起猪只死亡,给养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养猪业中,规模化养猪场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猪蓝耳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猪群健康的传染病,始终是养猪场高度关注的难题。猪只感染该病后生长缓慢、出现繁殖障碍,甚至会引起猪只死亡,给养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该病的传播途径多样、病毒变异频繁,加之养殖环境的变化,猪蓝耳病在规模化养猪场中呈现出复杂的流行趋势。为了有效应对猪蓝耳病的威胁,了解该病的流行趋势。文章将深入探讨规模化养猪场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并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为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生猪

1 猪蓝耳病概述

1.1 猪蓝耳病的病原学

猪蓝耳病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呈球形,有囊膜,在低温环境下相对稳定,但对热、酸碱较为敏感,具有严格的细胞嗜性,主要在猪的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中增殖。根据病毒的基因组差异,可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两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病毒在抗原性和致病性上存在一定差异。 

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妊娠母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若是仔猪感染后表现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被毛粗乱、共济失调等,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出生后一周内的仔猪。育肥猪感染后通常出现咳嗽、气喘、生长缓慢等症状,部分猪会出现耳部、腹部等部位发绀。对患病猪剖检后可见明显的病理特征,患病猪肺部病变,呈间质性肺炎,肺脏肿胀、质地变硬,表面有出血点和瘀斑。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切面多汁,呈灰白色或暗红色,部分病例可见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肾盂有出血性炎症。

2 规模化养猪场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

2.1 当前流行现状

猪蓝耳病在世界广泛分布且持续存在,自1987年在美国首次报道后,短短几年内就迅速传播到加拿大、欧洲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与地区。目前,欧洲、美洲、亚洲等地区的养猪场都面临着猪蓝耳病的威胁,是养猪密集型国家最重要的疫病之一。而且猪蓝耳病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新的变异株持续出现,导致疫苗的保护效果受到影响,也使得疫情的防控变得更加困难。例如,欧洲型和美洲型是主要的两种基因型,在各自地区内不断演化出不同的亚型,并且不同基因型之间还会发生重组。虽然全球猪蓝耳病的流行态势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爆发性疫情。但部分地区的大型规模化猪场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疫情,给当地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2 国内规模化养猪场的发病情况

目前我国约90%以上的规模化猪场存在猪蓝耳病。2006年以来,该病在我国呈常年发生趋势,没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季节性。我国主要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PRRSV-2)毒株流行为主,呈现多谱系和多样性,其中以类NADC30毒株为优势流行毒株,类NADC34毒株的流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以规模化猪场内部流行和疫情散发为主,部分大型规模化猪场疫情呈偏重态势。在秋末、冬季和春季,疫情更容易在大型规模化猪场发生,导致猪场生产不稳定,对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较大。

2.3 流行趋势分析

病毒的RNA基因组容易发生突变,以及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重组,导致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速度较快,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导致其抗原性和致病性发生改变,使得现有的疫苗和诊断方法的效果受到影响。虽然目前大多数猪蓝耳病病毒株的致病性相对稳定,但不能排除未来出现高致病性变异株的可能性,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更高的死亡率,给规模化养猪场带来更大的损失。而且随着种猪的引进和流通日益频繁,引种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很容易将猪蓝耳病病毒引入新的地区和猪场。而运输车辆和人员也是猪蓝耳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容易将病毒传播到其他猪场。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由于猪只密度较高,通风系统不完善等原因,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增大,特别是在猪只咳嗽、打喷嚏等情况下,病毒更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给其他猪只。

3 规模化养猪场猪蓝耳病的发病因素

3.1 猪群因素

不同品种的猪对猪蓝耳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一些外来品种猪可能由于对本地环境适应性较差,相对更容易感染猪蓝耳病。而本地品种猪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可能形成了一定的抵抗力,但也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仔猪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猪蓝耳病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生理状态发生变化,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导致繁殖障碍等问题。而且猪群没有进行有效的疫苗免疫,或者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质量不佳等,都可能导致猪群对猪蓝耳病的抵抗力不足。还会受其他疫病感染、营养不良等影响,降低猪群的免疫应答能力,增加发病风险。

3.2 环境因素

规模化养猪场的养殖环境对猪蓝耳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猪舍通风不良,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会刺激猪的呼吸道黏膜,降低猪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猪蓝耳病的风险。猪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过大的湿度都可能使猪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容易感染疾病,猪舍内粪便和污水清理不及时,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为猪蓝耳病的传播创造条件。在季节交替、气温骤变等时期,猪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猪蓝耳病的可能性。

3.3 管理因素

引种是猪蓝耳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从猪蓝耳病疫情严重的地区或猪场引进种猪,而又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很容易将病毒带入本地猪场。在运输过程中,如果车辆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猪只之间的接触和拥挤也容易导致病毒的传播。还有饲养密度过高会使猪群之间的接触频繁,增加病毒传播的机会。卫生管理不善也是猪蓝耳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饲料和饮水受到污染,猪舍内的工具、设备等没有定期消毒,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不强等,都可能导致猪蓝耳病的传播和流行。 

4 规模化养猪场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4.1 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措施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猪蓝耳病的防控尤为重要。养殖场可在猪场入口处设置消毒通道,并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饲养人员进出圈舍要及时更换工作服、鞋子,并进行全身消毒,猪舍内的废弃物及时处理,粪便和尿液应进行无害化处理。而且对于进入猪场的运输车辆、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若非必要,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入。同时定期对猪场员工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疫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要从无猪蓝耳病等疫病的猪场引种,并且在引种前进行检测和隔离,确保种猪健康无病后再进行进场饲养。养殖场要定期对猪群开展猪蓝耳病等疫病的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4.2 免疫预防

根据猪群的品种、年龄、生长阶段、饲养环境和当地疫情流行情况等因素,制定免疫程序。一般来说,仔猪在21日龄左右进行首次免疫,接种剂量为2 mL;后备母猪在配种前21~28 d进行首次免疫,接种剂量为4 mL,间隔20日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经产母猪产仔后10~15 d进行免疫,接种剂量为4 mL,一般情况下,妊娠早期和中期尽量避免免疫,以免引起母猪应激,或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不同的猪场由于地理位置、猪群健康状况、养殖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免疫程序和接种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4.3 饲养管理优化

合理分群与饲养密度控制,将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分开饲养,如仔猪、育肥猪、种猪等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猪舍或区域。一般来说,每头仔猪所需的饲养面积为0.3~0.5 m2,育肥猪为0.8~1.2 m2,种猪为2~3 m2。通过合理的营养调控,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猪蓝耳病等疾病的抵抗力。仔猪舍温度一般为28~32℃,育肥猪舍温度为18~22℃,种猪舍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左右。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和消毒,清除粪便、尿液、垃圾等污染物。对猪舍内的用具,如饲料槽、饮水器、注射器等进行定期消毒。定期对猪群进行猪蓝耳病等疫病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建立疫病早期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疫情的苗头,采取果断的防控措施。

4.4 疫情应急处理

密切观察猪群的日常行为、饮食、健康状况等,发现猪只疑似出现猪蓝耳病症状,立即将发病猪群与健康猪群严格隔离,防止疫情扩散。迅速采集发病猪的血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是否为猪蓝耳病感染。确诊后对感染严重、无治疗价值病猪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发病猪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可选用有效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对猪舍的地面、墙壁、设备等进行喷洒、擦拭消毒。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检测,无病毒残留后,逐步恢复养殖生产。

5 结论

规模化养猪场中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复杂多变,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要密切关注流行趋势,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文章从猪蓝耳病的病原学、流行趋势、发病因素入手,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科学的猪场选址与布局、严格的人员与车辆管理以及有效的消毒制度、科学的饲养管理、有效的疫苗免疫等多方面入手,有效降低猪蓝耳病的发生风险,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关知识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以及综合防控措施
五种多发猪病及其防控措施
七项措施防控当前猪病
动物疾病分类及防控措施!值得收藏!
保育猪疾病问题及防控措施
养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场养殖必备一:20大常见猪病全攻略及防控措施
“2023年猪病防控与净化技术论坛”聚焦流行趋势与生产策略
猪病防治
猪疾病如何防控?常见猪病防治一览大全

网址: 规模化养猪场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9734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养宠物猪的好处和坏处,养宠物猪有
下一篇: 为啥不建议养宠物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