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现场快速诊断鱼病方法,观察病鱼的“三大症状”,养殖户也能驾驭

现场快速诊断鱼病方法,观察病鱼的“三大症状”,养殖户也能驾驭

鱼病是水产养殖生产中的最大祸害,那么广大养殖户在没有显微镜辅助检查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正确诊断上述鱼病呢?根据生产实践和经验体会,可以凭肉眼观察病鱼的“三大症状”来进行诊断鱼病。

三大症状:生态症状、体表症状、解剖症状

病鱼的所谓“三大症状”是指鱼发病时的“生态症状”及病鱼的“体表症状”和“解剖症状”而言。

1、生态症状

鱼生活在水中只有与它所处的水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健康生长。一旦此平衡失调,鱼体就会出现病态。如:

有的出现离群独游;有的群体浮头;有的头朝下、尾朝上,与水面呈垂直状态;有的沿池边狂游;有的在水中翻上翻下;有的在水面跳跃挣扎等。这些就是所谓的“生态症状”。

2、体表症状

健康的鱼体色鲜艳,有一定的光泽,体表无寄生物,无红点或红斑,鳞片覆盖紧密,无鳞鱼表皮光滑,有粘液,各鳍鳍棘、鳍条完整无损等,而患病的鱼体表必定出现与上述相反的某些症状。

3、解剖症状

健康的鱼内部各器官组织发育正常,如:

鳃呈紫红色,无异物,有少量粘液;肌肉乳白色,腹膜黑色或银白色,腹腔内无积液,无瘀血;肝紫红色,胆囊碧绿,外表有银光色,大小适中,无胆汁溢出;胃肠道内有食物,无异物和积水;肠壁富有弹性,肠系膜上多粘有少量洁白的脂肪,无出血点;鳔银白色,鼓气饱满;肛门不红肿,直肠内有粪便等。

而解剖生病的鱼,观察内部器官组织总会出现异常,这就是所谓的“解剖症状”。

不同的鱼病其“三大症状”均有差异

在检查病鱼时,往往会出现如下两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是“同病不同症”

同为草鱼出血病,流行水温在25—30℃,尤在27.C以上最为流行,3~5天会出现大量死鱼,10天左右出现死鱼高峰。该病暴发初期均无明显“生态症状”。

但“体表症状”和“解剖症状”却有如下三种表现体症:

其一,红肌肉型出血病:病鱼体色发黑,隐约可见皮下呈桃红色,皮肤与肌肉粘得不紧,极易分离,撕下鱼皮可见体侧肌肉呈鲜红色,或大块红斑,而鳃瓣呈苍白色,主要为害6.6—10cm的草种鱼种。

其二,红鳍红鳃盖型出血病:病鱼头部、鳍基、鳃盖甚至口腔粘膜明显充血,有的鳞片下也充血发红,肌肉点状或局部出血,主要危害大规格草鱼鱼种及成鱼。

其三,肠炎型出血病:病鱼体表正常,仅肛门红肿,尾鳍未端有一道“白边”,而解剖观察内部器官症状特别异常,如肠道内外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红,脂肪体、肠系膜和鳔呈丝状出血,肝脏颜色变淡,出现花肝、白肝、黄肝或绿肝(胆囊肿大胆汁外泄所引起)。

肠炎型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不同之处:在于该病肠壁具有弹性,肠粘膜不脱落,无脓性粘液。草鱼鱼种和成鱼发病均会出现此症状。

2、第二种情况是“同症不同病”

草鱼的烂鳃病就有细菌性烂鳃、霉菌性烂鳃、中华鳋寄生虫性烂鳃、原生动物寄生虫性烂鳃四种病型。

相似之处是鳃组织遭到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然而由于病原体不同,形成烂鳃的症状差异也很大。如:

细菌性烂鳃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的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称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的鳃盖内表皮常常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行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霉菌性烂鳃(即鳃霉病)肉眼观察发病鱼体表没有明显异常,而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局部充血发深红或贫血发白,呈“花鳃”症状,这时怀疑可能发生了鳃霉病。

中华鳋寄生性烂鳃(即中华鳋病)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末端鳃瓣边缘肿大发白,鳃上粘液增多,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鳃上挂有蛆状虫体,故又称“鳃蛆病”。

原生动物寄生虫性烂鳃则是因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等原生动物大量寄生在鳃丝上,鳃丝多为淡红色或鲜红色,水肿明显,大量粘液包裹鳃丝,有时可见鳃丝外有一层白膜。如果是孢子虫寄生,则可在鳃丝上找到孢囊,形如菜籽状、块状。

又如:

仅在尾柄处体侧出现大块红斑,可视为打印病。

还有如白鲢细菌性败血症其症状是眼球突出,眼圈发红,虹膜、口腔内外、鳃盖和鳍等处出现连片的发红,解剖可见腹腔积水,肠道内外发红,内充满粘液。

鳙鱼、鲫鱼、团头鲂等鱼如果也出现上述症状或死亡,则可推断是细菌性败血症。

该种病暴发前2~5天同池的小野杂鱼如餐鱼、野鲫、黄呦鱼、麦穗鱼、鳑鮍、黄颡鱼等一定会出现上述症状而先后死亡。

同一病鱼出现多种病症或不同类型病原体

在生产上往往还会同一尾鱼体出现几种病症,即所谓的并发症。

在鱼类养殖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寄生虫与细菌性疾病并发,比较常见的有车轮虫,指环虫的寄生,导致鱼类鳃部的机械损伤,进而引发细菌感染,导致烂鳃的并发。在处理的时候,首先需要针对寄生虫进行处理,如果首先处理烂鳃,不仅无法根治,也难获得好的效果。在处理好寄生虫性疾病之后,再对细菌性继发感染引起的烂鳃进行处理,才能彻底根治。

再比如,在网箱养殖的金鲳鱼等品种,由于海水小瓜虫等寄生虫的寄生,导致鱼体反复在网衣上摩擦,而引起鱼体表的细菌性感染,导致烂身。在处理烂身的时候,也需要对海水小瓜虫进行处理,才能避免复发。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联合用药时,也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同一时间内使用,总有一、两种药物的作用受到影响,其产生的协同作用可增强药效,拮抗作用则降低药效,有的还会产生毒性对鱼体造成危害。抗菌药物依其作用性质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杀菌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系列、先锋霉素、氨基甙类、杆菌肽、以及多粘霉素等。

第二类为抑菌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土霉素以及磺胺等。

第一类抗菌素之间合用时,杀菌作用有增强或相加的作用。

第二类抗菌素之间合用时,抑菌作用可相加,但不会出现增强的杀菌效果。

第一类与第二类抗菌素合用,则可产生拮抗作用。

除此以外,抗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混合使用时,也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例如磺胺类与甲氧苄氨嘧啶、新洁尔来与高锰酸钾、双氧水与冰醋酸、大黄与氨水等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加药效;而四环素类与抗酸药物中的铝、镁、钙、铁等金属离子可形成螯合物而使肠道难以吸收,从而降低了抗生素的作用。

生产上根据“三大症状”确诊了鱼病之后,具体用什么鱼药进行防治,一般可按鱼药的使用说明选择使用。但要注意该药的化学成份、有效含量和防治对象,决不存在“什么虫都能杀” 的万能杀虫药和“什么病菌都能灭”万能灭菌消毒剂。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今日推荐】现场快速诊断鱼病方法,观察病鱼的“三大症状”,养殖户也能驾驭
用肉眼观察病鱼的“三大症状”来进行鱼病诊断的方法
鱼病诊断程序与常见鱼病诊断技术
鱼病常规诊断的基本方法
正确诊断鱼病的关键点
鱼病的快速诊断技术
【鱼病防治】8个鱼病诊断方法
鱼病诊断的五个原则,鱼病诊断工作的重要环节:采集病鱼样品
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鱼病的诊断依据与检查方法
诊断鱼病的学问与技巧

网址: 现场快速诊断鱼病方法,观察病鱼的“三大症状”,养殖户也能驾驭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0976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观赏鱼大白片学名叫什么(观赏鱼大
下一篇: 识别鱼类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