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我读得第一本,幼儿教育专业书籍,我很幸运,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在读的过程中,我此前积存的零碎信息,慢慢地串联起来,连成串,形成一幅比较结构清晰(但是深度尚待进一步丰富)的图景。
我的感觉是,至少我知道该如何下手了,有哪些方面了。比如之前,在零星的接触中,我知道,要给幼儿空间,关注他们的游戏,独自游戏,要让他们绘画,玩泥,玩面团……但是更大的图景,让我觉得很难把握,而这本书十四章,里面十一章分别讲的是幼儿的重要发展的方向(自尊、情感发展、社会性游戏、亲社会行为、大肌肉动作发展、小肌肉动作发展、认知发展、口头语言、自发读写功能、美术与音乐技能、表演游戏技能),其中还包括如果去观察和了解发展的水平。
读这本书,伴着我对沐沐的观察和期望,是我的幼儿教育启蒙过程。过去曾经接受过的,接触过的,懵懵懂懂觉得有道理却又不甚明晰的东西,在阅读,在看着小脸,甚至在做母亲的梦中,慢慢充盈起来,或许“醍醐灌顶”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把全部笔记一下子贴下来,没做分类,实在很不好意思,现在没有这个精力,有了之后,再来分别消化把——————
Janice J. Beaty
第一章 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教师依据某些特定标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观察的,这的确是确定孩子的发展强项的最好方法。
与年纪稍大的孩子不同,幼儿不会隐藏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不会装扮自己,因此,通过观察,可以得到准确信息。
全美幼儿教育专业工作者协会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Specialists 于2003年11月发布了关于幼儿教育课程,评价和机构评测的规程,要求各个幼儿教育机构所进行的幼儿评价必须是符合伦理要求的,必须是适宜幼儿的,真实可靠的,并将此作为各个幼儿教育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
幼儿发展检核表 The Child Development Checklist
——在幼儿的活动区附近摆好一张“观察椅”,预先在准备对幼儿进行观察的地方预备好观察用的夹板和铅笔
——每天进行5-10分钟的观察,就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持续一周,建立一个完整的发展档案袋。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或者刚刚进入幼儿园,不宜对他们经常进行测试。
——幼儿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是幼儿真的不知道,也可能是他不想回答。
——如果测试者是外来人,那么要设法帮助施测人与幼儿个体之间建立一个融洽的关系。
——对幼儿的评价应该基于幼儿日常在班里参与的活动。
——对幼儿的评价不能对幼儿有任何威胁,也不能侧重错误的答案或者幼儿做不到的事情。
——观察的方法还包括收集幼儿的代表性作品,对幼儿的访谈以及视频文件。
——访谈应简短,不超过10分钟为宜。
——给幼儿读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非正式访谈信息,可以得到许多信息。
——除了前述基于游戏的评价、访谈或传统的活动室观察之外,以下一些设备也可用于观察幼儿:数码相机,手机照相机,摄录机,录音机。这些视觉文件可以将重要的信息捕捉下来并记录在胶片或磁带上,作为已经收集到的幼儿观察数据的辅助材料。幼儿可以用照片,自己编写一本故事书,在每一页照片下,写上自己的故事。比如Jessica刚入园,每次从家里到幼儿园都会有入园不适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每天早晨入园时给她拍照,连续几天,做一个连续记录,将照片和说明放在该幼儿的成长档案袋里。
——提问题时,注意问题要具备足够的开放性。
——将录音机放在靠近某个幼儿的桌子上,在回听录音带中的内容时,作好记录,之后一并保存在幼儿档案袋中。
——展示板,在活动室的墙面上钉一大块板,然后在板上陈列幼儿的照片和他们的作品(例如画作,书写作品和幼儿收集的物品)。瑞吉欧方案特别推崇这种方法,认为展示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陶思市,Noah‘s Ark Preschool用了数周在操场用砖块建了一个游戏屋,幼儿园中西班牙裔幼儿的父亲,帮助孩子们设计,和孩子们一道,用泥巴和稻草在一起,搭建框架,把砖块拿到外面晒干。孩子们用摄像机把这个过程摄录下来,然后就此编写故事,画画,在项目实施的每一天,他们都把这些材料展示在一块展示板上,每天搭建都可以看到项目的进展情况。
——在深入进行幼儿观察之前,需要先问问自己,我在看幼儿时,真正看到了些什么?我们再观看幼儿的活动时,大多是匆匆扫几眼后,做出一些判断。“我们每个人在观看和组织周围事物的时候,都受到自己已有经验、知识结构和信仰的影响。免不了对目睹的一切做出自己的判断。”
因此在开始观察时,请尽量安排一位同事一起观察,比较两个人的记录。你会发现,观察得越多,就观察得越好。如Cortia Kent曾说,“只有通过练习,才能使我们察看事物的能力得到复原。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学习判断和放弃。对于我们周围事物的复杂性、事物的规律和细节,我们已经熟视无睹。请学着像孩子一样去看世界,把每一次都当做第一次。”
——观察的技能:先观察整体,尽量记录下每一个部分,再集中聚焦某一个部分,尽可能详细做记录。比如先观察棉布,然后集中在眼睛,眼睛的颜色,眼帘的颦动,眼角的一瞥……Bentzen总结说:对幼儿观察之所以重要,有这样一些原因,“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必须借助于对事物的观察,必须借助我们的五官或其中之一与所要了解的事物的接触,如果我们要理解儿童,就必须察看他们,聆听他们,触摸他们。”
推荐阅读
Gullo,D.F. Understand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elm, J.H., Beneke, Windows on learning: Documenting young children's work.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Jones, J. Framing the assessment discussion. Young Children, 59(1) 14-18
Marion, M. Using observ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Prentice Hall
McLean, M: Assessing infants and Preschooler with special needs.
Mindes, G. Assessing young children.
Mooney, C. B. An introduction to Dewey, Montessori, Erikson, Piaget, and Vygotsky.
Puckett M., Authentic assessment for the young child: Celebrating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第三章 自尊
自我概念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自我形象(内在的关于自我的图像)和自尊(对自我价值的看法)两个维度。
自我形象和自尊两者共同形成了我们的自我概念,在我们的一生中,自我的这两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对话。我们的自我概念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我们觉得我们是怎样的人,我们觉得自己能做什么以及我们觉得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儿童在与他人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人们是怎样对待他的,感受到自己所经历的成功或失败,这些信息都会对他有影响,使他不断强化对自己已有的看法。比如一个幼儿在家里,家人对他很好,该幼儿就会对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到了学校后,老师对他很好,就会强化该幼儿已有的自我概念。因此他在学校就会表现得很愉快,很合作。幼儿的这些表现,反过来又让周围的人对他很好。
第二节 和主要照料人分离时没有问题
依恋使得婴儿萌生安全感及信任感,如果婴儿缺乏这种依恋,那么,他在将来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时,就会很难信任他人。这个阶段会影响个体一生的行为及其与他人的相互关系。
在孩子出生半年后(或者稍早一些),分离焦虑 开始出现,如果照料人想要离开,婴儿会出现哭闹缠人的现象,再有陌生人出现的时候,婴儿也会有类似的表现,这清楚说明,婴儿意识到了照料人与陌生人的不同。正是在来来去去的探索过程中,在孩子纠缠着大人和想要自行其是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发展。儿童早期的依恋越强,在每次自己探索的时候,其安全感也会相应增强。
入园分离
办法:
1、去与父母、主要照料人见面 可以带上相机,照几张照片,用于活动室的环境布置,帮助幼儿更好完成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的过渡。
2、安排一半幼儿在开学那天入园,另一半在第二天入园。幼儿园老师又较多时间和每个幼儿以及家长交流。
3、创设一个简洁的班级环境
环境越复杂,对幼儿来说,越不容易适应,在开学前几周,班里不要安排太多活动区角,架子上也不要一下子摆放太多的材料。在幼儿逐渐安定下来后,再根据需要,增加一些活动和材料
4、使用过渡性材料
一些幼儿喜欢的材料,能帮助幼儿从家里过渡到幼儿园,水就是这样一种材料,洗手盆或者有打蛋器的盆子,漏斗及可以挤压的瓶子,这些幼儿所熟悉的材料,都能有效吸引他们参加区角游戏,忘却对父母的四年。可以在玩具架上摆放一些特别的小玩具,允许幼儿每天回家时带一样玩具回家,第二天早晨再带回幼儿园。
5、允许父母照料人参观,逗留一些时间,在离园时早点到幼儿园来接小孩
6、接纳幼儿
表现出喜欢幼儿在你身边的样子,亲自迎接他,对他说再见。
第三节 与教师形成安全依恋
作为教师,要相信幼儿能够形成安全依恋,也要对幼儿形成这种安全依恋感到高兴。不管幼儿是否开心,教师都要尽量和幼儿在一起。
建议:
1、身体上接近幼儿
对他微笑,走到他身边,对他说几句话。记住,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幼儿,每天都坚持这么做,让幼儿感受你每天都在关注他。终于有一天,他会主动走到你身边,和你相处一会儿,然后回到他的活动中。
2、积极关注个别幼儿
观察他每天的活动,把他的积极表现列下来,告诉他,他这些具体的方面表现很棒。可以和他一起看杂志,让他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剪下来,贴在一张纸板上,做成“我喜欢的东西”,通过这样的互动,给予幼儿个体积极的关注。
3、一起参与幼儿的活动
第四节 能够成功完成一项任务
通过帮助幼儿完成一项活动任务,可以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借此,帮助他建立一种全新的、安全的关系。设计一些幼儿能够完成的,简单的美术活动,也可以让他收集一些来自大自然的物品,展示在科学教,可以帮助他用很大的字体写出自己的名字,然后用荧光笔涂亮每一个字。
多使用描述性表扬——也能帮助幼儿朝着掌握更复杂的技能迈进,而且还能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感受。“瞧瞧,你自己都可以把鞋带系上了”(但不指出鞋带可能没穿过鞋眼)。对幼儿的赞赏和肯定,是自尊发展最为主要和关键的因素。不要用空洞的表扬:嗯,你做得不错。
如果有幼儿告诉老师:我不会玩这个拼图,那么幼儿教师可以帮助他摆上第一块拼图,然后告诉幼儿找找下一块是什么。要一直给他积极的口头鼓励,但不要总是动手去帮助他。
第五节 选择活动时无需教师的帮助
幼儿有的时候会要求教师替他们拿主意,他们习惯了让成人告诉他们做什么,作为教师,要尽力避免这样做,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做出决定。教师的任务只是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提供支持。
第六节 主动寻找同伴一起玩
主动找小朋友一起玩,既体现了幼儿自尊的发展,也是幼儿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
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幼儿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班级里分享玩具和轮流扮演角色,包括如何和平共处。随着自尊得到更好发展,幼儿最终获得安全感,使得他们能主动寻求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
建议
1、对于多动且常被其他幼儿取笑的幼儿,教师可以帮他找一个合适的同伴玩耍,选出一个易于与他人相处的幼儿,给他一个任务,例如把午睡的帆布床拉出来,一起喂教室宠物,并做记录,演示如何用录音机录下声音……
2、将幼儿分成小组
将活动区安排成每次只能容纳几个人(用胶带将区内地板分成四个建构区,或者在玩水区提供四条围裙,在木工区摆放两把锯子或锤子,在阅读区放四个靠枕)
第七节 在表演游戏中,能自信扮演角色
如果幼儿能够自信扮演某种假象角色,说明幼儿的自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要扮演一个假装的角色,幼儿需要能够从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换言之,这时,幼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在幻想游戏中,幼儿可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探索,能够尝试不同角色,体验其情感,幼儿正是靠这种“想入非非”去探索有关周围的人或事的概念,我们对那些整天生活在幻想世界中的人或许不屑一顾,但是对幼儿来说,必须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发挥想象,愉快得探索自己的世界。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成为想成为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视野开阔了,能够掌控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且能够得到同伴的及时反馈,知道自己的角色对他人的影响,也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中,幼儿的自尊得到了加强。
建议:
1、提供表演游戏的材料
班级里,至少设置一个戏剧表演区,可以是家居型的,放置小桌椅、冰箱、炉子、洗碗盘,也可以设置成卧室,里面有玩偶睡的小床,穿衣室,镜子和抽屉柜。还可以把表演区设计成商场,在货架上摆放空的食品盒及玩具当做收银台。如果计划带幼儿到社区去实际参观或者郊游,可以在出游前在游戏室设计好类似的假装游戏区角,比如医生办公室、诊所、自助洗衣店、美容院、加油站或者邮局。
还可以准备一些微型玩具悬挂不同的人物图片,图片高度要与幼儿的视线持平。
2、给幼儿玩假装游戏的时间
3、教师扮演其中一个角色
第八节 能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些幼儿想保存自己搭好的房屋,可以帮助他写下一个标示,告诉其他幼儿“这是Dion的房屋,请不要推倒”。
要注意哪些孩子固执己见,哪些总是让步,这些孩子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
建议:
1、给幼儿示范
对幼儿的要求要持之以恒,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求他,如果教师的要求摇摆不定,那么幼儿也很难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
2、给幼儿以选择
3、替幼儿说话
如果你十分肯定某个幼儿的权利受到另一个幼儿的侵犯,那么教师就应该站出来,为权利受到侵犯的幼儿说话。
第九节 做事充满热情
最成功的学习者,总是那些能够而且想要为自己做事情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想要去尝试,而且最终能够把事情做好。有了这种为自己做事的能力,就使这些幼儿能够独立于周围的成人,逐渐有了自主性。
许多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幼儿,自理能力方面,比来自中产阶级和富裕家庭的幼儿要强,或许是因为低收入家庭的幼儿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如果幼儿周围的成人总是越俎代庖,那么这些被伺候得很好的幼儿常常就放弃了自主的努力。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其他教育者都要充分意识到,不要过度帮助幼儿。
建议:
1、让活动室环境给幼儿提供独立工作的可能
在不同区域检查一下,为可以给幼儿做的事情列一个表
喂小兔子 记录自己到园的天数
清洗鱼缸 搬运户外游戏的玩具
浇花 扫地
削萝卜皮 擦桌子
送信到办公室 把午睡的小床拉出来
录音 开启和使用电脑
2、在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协调性有所发展之后,就要教幼儿自己系鞋带,也可以让他们互相帮助系纽扣,拉拉链或者尼龙纽扣。即使对于动作慢的幼儿,也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自己锻炼。
3、教师要表现出热情
第四章 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有别于其他的发展领域,尽管情感的发展与身体、认知、语言和创造力等其他领域同时进行,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幼儿的情感的发展却不很明显。在人的一生中,情感反应似乎总是周而复始,显得有些停滞不前。其实,周而复始的不是情感本身,而是对情感的反应。
大多数幼儿都不容易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Gallagher说:“当幼儿感到沮丧并觉得难于调节自己的行为时,照料人通过照顾孩子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幼儿的沮丧感,让孩子感到舒适。”
幼儿的主要八种情绪,是悲伤、生气、害怕、忧伤、惊奇、兴趣、喜欢和快乐。(用绘本带领幼儿了解情绪,似乎是个好办法,有不少情绪绘本,在我刚生下宝宝时,在病房里消磨时间,我读了《我的感觉系列》,很棒,软软得进入大人心里,想来更会进入孩子心里。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339320#ddclick?act=click&pos=9339320_2_1_q&cat=&key=%C7%E9%D0%F7%B9%DC%C0%ED&qinfo=188_1_48&pinfo=&minfo=&ninfo=&custid=&permid=20130528151008340249225467533853040&ref=http%3A%2F%2Fsearch.dangdang.com%2F%3Fkey%3D%25C7%25E9%25D0%25F7%2520%25CD%25AF%25CA%25E9&rcount=&type=&t=1373715156000 " 【我的感觉】系列一套七本,包含「生气」、「害怕」、「忌妒」、「难过」、「思念」,以及「自信」与「同理心」的七大主题。每一个故事的开始,都从小小动物主角出发,透过简单的文字,色彩丰富、造型生动的图画,我们也彷佛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感受那看似微小,却对他们影响深远的情绪旅程。书中列出的排解方法简易可行,孩子都做得到,加上由彰师大辅导与谘商学系系主任高淑贞撰写导读,提供家长老师实际可用的延伸讨论与延伸游戏活动,让孩子愉快学习情绪的排解与管理。")
教师调节幼儿不良情绪的方法主要有:
消除或减少引发消极情绪的诱因
允许幼儿通过哭,说话或将情感转移到非破坏性行为上等途径,降低幼儿的消极情感反应。
提供帮助和安慰,教导幼儿自我控制的方法
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行为控制的榜样
为幼儿提供借助语言适当表达出消极情绪反应的机会。
(中国的传统幼儿教育,常常对幼儿的情绪予以批评指责,而缺乏理解,比如哭了“为什么又哭了,真不乖啊”“干什么要哭呢”害怕的时候“有什么好怕的呢”“胆子真小”。嫉妒的时候“自私的宝宝妈妈啊不喜欢啊……”(这些话我有时候也忍不住说,就像习惯反射,而我妈妈就很好,每次宝宝哭,她哄的时候不是去问“为什么哭啊”“再哭不是乖宝宝了”而是轻声细语的“不舒服呀,有点热吗,想吃了吗”去排查原因,和宝宝沟通,尽管现在宝宝还听不懂,但是对以后也是一个习惯的形成。其实很多在大人看来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孩子还不能够理解,所以不要责怪孩子有情绪,而是拥有同理心,去想象孩子这样表现的原因,他内心的焦虑,恐惧,或者害怕,并且用理解,沟通,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去应对。《无条件养育》中,作者曾经描述一个场景,他的孩子突然大发脾气,不肯吃饭,还弄得一团乱,然后大哭大闹,他的不吃饭的表现,其实是因为家里有了小弟弟,他担心害怕自己失去父母的爱(而这种担心害怕,可能他自己都不太清楚,需要家长去探查和发现),所以孩子不会是无理取闹,遇到情绪问题,多多去用同理心吧。)
——幼儿能够告诉成人所发生的事情和他的感受,是迈向情感自我控制的第一步。但是,很多幼儿都还不具备这种“基本的情绪表达力”,因此我们需要教导幼儿,通过看别人的面部表情及身体语言,由此而知道自己的情绪状态。此外,幼儿积累一些用于表达的“情绪词汇”,比如高兴、伤心、生气、吃惊、失望、激动、暴躁、嫉妒等。可以借助词汇游戏、单词歌曲、词汇书、词汇公仔或者词汇玩偶,让幼儿了解这些情绪词汇的意义,在每个幼儿平静下来之后,老师可以和幼儿表演其中某种情绪。
第二节 用适当方法释放压抑的情绪
一、忧伤
——创造宁静的环境,这样,幼儿才能感到关爱和安全。
——教师不应当去控制幼儿的情绪,而是应该帮助幼儿找到一种能够内在地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
——作为一个协助者,帮助他找到,而不是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下次孩子遇到同样的情绪困扰,教师不在的情况下,将无法自己解决。
——要求幼儿马上不要哭,通常不是帮助幼儿情感成熟的有效方法,其实,只要当幼儿听到教师抚慰性语言,就会停止哭泣。同时,心理学家Solter指出:“哭泣不是一种伤害,而是一种免受伤害的过程……有些幼儿在哭泣时常常被制止,有些幼儿则被允许尽情流泪,长远看来,两者相比,后者的幸福度更高。”当哭泣被制止,被堵住的情绪要么会爆发出来,表现为“踢、打、或者吼叫”,要么被压制到内心,退缩为从床单或者拇指寻求依恋。因此,在幼儿遇到情绪困扰时:1给幼儿安慰,2允许幼儿哭泣,3转移幼儿的注意力,4,帮助幼儿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具体建议:
1、抱着幼儿坐摇摇椅
2、让幼儿抱着一个柔软的玩具
3、让幼儿用一些有慰藉作用的材料,比如玩水或者手指画,幼儿感到不悦时,可以通过画画时挥动画笔,或者划水、挤压海绵等无害的方式,发泄出负面情绪。(方法)
4、让幼儿和玩偶说话:缓解或者控制不悦情绪最好方法之一,是用语言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老师可以在各种玩偶中指定一个为“情绪玩偶”,并把这个特定玩偶放在活动室一个特定地方,让孩子在情绪不好时使用,幼儿可以向玩偶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问玩偶的感受。
第三节 用言语而不是消极行为表达愤怒
这种能力,很多成年人都不具备,或许从幼年开始培养这种能力,会让他的成年期更好地面对情绪问题及困境。
一、愤怒
很多家长一开始就教育自己的孩子把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但当把愤怒的情绪表现在脸上的时候,孩子们就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悦,因此,很多孩子很快学会了将愤怒掩饰起来,另一些孩子则将愤怒转化为攻击性行为。(许多人一生中,对待愤怒时,都是采取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但积极的方法,应该是教导幼儿在愤怒的时候,应该做什么(表达),而不是告诉幼儿不该做什么(压抑)。愤怒的情绪总需要释放,无论成人还是幼儿,都需要用这种无害的方式让愤怒的情绪得以宣泄。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孩子用语言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不是吼叫或者咒骂,而是说出为什么不开心,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有一种可接受的方法去释放内心强烈的情绪感受;另一方面让幼儿能够把握自己,自己去应对自己的情绪感受,而不是成人取而代之。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心。
类似愤怒这种强烈的情绪感受,容易让幼儿感到不知所措,还可能使幼儿产生恐惧感。因此需要让幼儿学会从内心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依靠外在的力量来控制情绪。
应该怎样教他们呢?首先,要给他们做出示范和榜样,当你生气的时候,告诉幼儿你的感受,以及你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平静,实事求是,叙述而非指责)要告诉幼儿,让你生气的是幼儿的行为,而非幼儿本身。
每次幼儿发脾气时,都要干预,要反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具体建议
1、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让幼儿学会表达情感的语言,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把一张张画着各种情绪面容的图画挂起来,可以让幼儿告诉你画中人的感受:恼火、心烦、暴怒、忧伤……
2、用语言和幼儿交流情绪
在活动室里设置一个“情感角”,在里面贴各种表情的人物图片,让幼儿告诉你,当他看到这些图片时,有什么感受。
3、和幼儿一起读故事书
找一些关于情感的书,读给某个或者一群幼儿听。
4、若是愤怒转化为攻击性,可以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引导到其他活动上去。比如击打粘土做的小球,手捏面团,用装了豆子的袋子投掷目标,也可以让幼儿击打枕头,敲锤子,击打绳球,踢足球,击打打击乐器。
5、有时候,教师要给幼儿一些身体上的限制,以免他对其他幼儿造成伤害,比如在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抱住幼儿,使他不能踢打其他幼儿。等他情绪稳定再放下来,可以将鞋子脱下来。教师自己不能发火,幼儿对自己剧烈的情绪也会感到不安,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老师可以抱着幼儿坐在摇椅上,前后摇动,哼着歌谣。最后可以问幼儿,是否觉得平静下来了,如果是,可以放手让幼儿离开。
第四节 在困难或者危险的情景下 保持冷静
害怕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害怕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婴儿出生六个月后。对于人类来说,害怕和忧伤一样,都是一种警示的信号,目的是为了减小危险或寻求保护。
这种情况下,教师自己必须保持镇定,不慌张。预见一下会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然后提前做一些演练。幼儿会根据他人的情绪来学习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关照”)。
“如果我们成人没有时间去应对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自己带着忧伤、恐惧和愤怒,那么,要想帮助幼儿处理他们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就会很困难……我们要记住,即便是年幼的孩子,也对我们的负面情绪反应很敏感,而且他们很快也会变得忧伤和焦虑。”
具体建议
1、消除害怕的诱因。如果幼儿对于来接她的大人干的害怕,可以告诉她,你会和她的父母联系,看看能否找到另外一种解决方法。
2、给幼儿支持和抚慰,让他哭一会。
3、用一些平静的游戏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比如玩软面团,用力挤压软面团从手指缝流出来,或者在餐台上卷面团,可以释放幼儿压抑的情绪,手指画也是一种缓解害怕情绪的方法,也可以让幼儿在地板上,用自己的手臂、手掌等肢体画画,在玩水区玩水,也是一种让幼儿平静下来的方式,可以让幼儿把水装在瓶子里,然后从瓶子里挤出,喷进别的容器中,或者在水池里用打蛋器搅起泡泡,然后弄破,或者把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4、让孩子和指偶回话。
5、让幼儿帮助同伴。帮助别人的幼儿,害怕感会降低,比如让他们一起读故事书,玩指偶游戏,拼字或者拼图。
第五节 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忧伤情绪
1、表现出同理心,如果需要可以让他独处一阵子。在他们稍微平静下来,再和他们交谈,用言语和行为表现出对幼儿的同情。
2、给幼儿一个安静的地方,舒适的地方,比如一张摇椅,一些装着豆子的口袋,或者在地上放些枕头。或者让幼儿帮老师做点事。
3、给幼儿一点时间。
4、和幼儿悄悄交谈,比如枕边私语 pillow talk,在幼儿午睡时,上了自己的小床后,教师轮流走到了每个幼儿的床边,和他们说悄悄话,有其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要给与一些时间和他们谈谈心。
第六节 遇到突发事件不慌乱
对于幼儿来说,惊讶并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他们会对突然发生的事情不知所措,所以很多幼儿对突然呈现在眼前的惊喜派对不感到高兴,还会惊哭或者退缩。因此如果对幼儿较为体贴,就不要刻意设局去引发幼儿的惊讶,让幼儿享受对于生日晚会的幸福预期。
具体建议:
玩惊喜袋的游戏:给小组每个幼儿一个纸质购物袋,让他们到不同的区角,找一样东西装进去,你自己也做一份,当别的幼儿装东西时,其他的小组成员要闭上眼睛,大家都准备好后,让幼儿轮流猜猜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如果没人猜,拿袋子的小朋友喊“surprise”,然后把东西拿出来(活动)
第七节 对他人表现出柔情、热心和关爱
建议:
安排两个小朋友在一起,比如一起听故事,一起讲故事 这两个幼儿可能一个比较活跃,容易接受关爱,一个较为沉默。教师一定要对两个幼儿都表现出关心和爱护,然后可以问问他,是否可以让另外一个小朋友加入进来,接着让这两个小朋友把刚才读得书讲给他们听。然后再找两个小朋友重复上面过程。
第八节 对班级活动表现出兴趣 能集中注意力
要有效的评价幼儿的兴趣,最好的方法是设计一种崭新的活动,然后观察哪些幼儿对这个新活动给予了关注,参加了活动及参加了多长时间。
具体建议
1、关注自我
对于还处于自我中心的幼儿,都会对自己感兴趣,可以想一些与这些幼儿有关的新奇和不同的东西,比如组织一次cool shoe Contest 从没兴趣的幼儿开始,让他设计一张纸,然后贴在鞋尖上,扮演今天的cool shoe princess,请她在地板踏出有节奏的声音,老师再把这些声音录下来,然后播放给小朋友听,让其他幼儿也模仿类似活动。
2、激发好奇
邀请一位神秘的人物到班级造访(可以是化了妆或者戴了面具的大人),让幼儿玩“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活动。或者在袋子里装一个很大的毛绒公仔,让小朋友猜猜里面是什么动物。可以给幼儿一些提示。
第九节 经常面带微笑 开心快乐
推荐阅读
Carlson,F. M., & Nelson, B. G. (2006)Redirecting aggression with touch. Dimensions of Early Childhood.
Fallin, K., Helping children cope with stress in the classroom setting. Childhood Education, 78(1).
Puckett, M.B,, The Young Child: Development from prebirth through age eight.
Riley, D.,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第五章 社会性游戏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体现在如何与同伴相处。
事实上,这个阶段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入了一个很艰难的进程——起初,幼儿是完全自我中心的,这源于婴儿期生存本能的需要。到了入园时,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逐渐的,幼儿必须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
自尊心较强的幼儿,能够比较好地适应从家庭到幼儿园的环境转换,他们在主要照料人离开时,没有那么焦虑,也较为愿意尝试新事物,去结识新的伙伴。“婴儿期的孩子与母亲依恋关系的质量,可以预测幼儿在学校被教师和同伴接受的程度。”
对于幼儿来说,起初,幼儿完全是自我中心的,这源于婴儿期生存本能的需要。总得来说,这种自我中心的习惯会妨碍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生活。
那么,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需要学什么呢?
与其他幼儿接触和游戏。
与同伴交往,学会给予和接受
与同伴和谐相处,互动
从另一个幼儿的角度看问题
轮流与等待
与他人分享
尊重他人的权利
解决人际冲突
第二节 游戏的重要性
维果斯基是最早关于幼儿社会交往的学者之一,他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将游戏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
尽管皮亚杰也提到游戏和社会经验的重要性,皮亚杰关注的主要是个体而非互动。
第三节有关游戏的其他早期研究
怕顿认为,游戏可以分为六种类别,这种分类法成为后来许多研究中评价幼儿社交技能发展水平的基础
闲逛行为
旁观行为
独自游戏
平行活动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第四节 社会性游戏的发展
由于幼儿的社会性游戏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因此,幼儿教师观察对幼儿社会性游戏发展进行观察时,可以遵循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到合作游戏的发展顺序。
幼儿的社交技能是以幼儿的认知、语言和情感的成熟度为基础的。
接近1岁的婴儿在游戏过程中,开始通过互相模仿进行游戏。
Howes研究发现:“在接近一岁时,婴儿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分化,也就是说,婴儿已经开始能够从很多的玩伴中选择一个特别的伙伴,在游戏中会较多模仿这个伙伴,他们之间互动也会较多。”
两岁的学步儿开始经常可以和同伴进行平行游戏,如果有多个同龄伙伴,他们一般只和其中一个玩,还不能很好应对多个玩伴的情况。
三岁的幼儿,自我中心程度减弱,较能为他人着想,因而已经能较为成功进行社会性游戏。
加入游戏的策略:
站在一边看,微笑或做一些乖巧姿势,希望有人注意他并且邀请他加入
在同伴边走来走去,或者观看,等待机会
在旁边平行地玩一种相似游戏,在自己的游戏呗接受时,再参与其他幼儿正在玩的游戏
强行加入游戏,声称玩具和场地是他们的
稍微成熟一点的幼儿加入时,会问:“我们能一起玩吗”“你们在玩什么呀”
第五节 教师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幼儿提高社会交往技巧,使得他们更容易为同伴所接受。
包括
将活动室布置成适合小组活动的环境
1、观察和记录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由此确定:哪个幼儿在一旁闲逛,哪个幼儿只是观看,哪个幼儿在自己玩,那个幼儿在玩平行游戏,谁发起了游戏,谁能够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谁能够自始至终扮演游戏角色,谁能够解决好游戏中的冲突。
2、帮助幼儿主动接触其他幼儿
3、帮助幼儿加入某个正在进行的游戏
4、帮助幼儿扮演完游戏角色
5、帮助幼儿学会解决与其他幼儿的冲突
第六节 愿意看别人游戏
如果幼儿缺乏与同龄幼儿交往的经验,会妨碍他们参与到小组游戏中。三岁左右的幼儿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往往多于与同龄幼儿交往的机会。因此这些幼儿或许不知道在同伴的小组游戏中如何举止才是适当的。
有些新来的幼儿会在一旁观看,这就是“旁观者”onlooker。
这种行为,是迈向参与小组游戏的第一步,这时最好不要打扰他,让他看,他感到合适的时候,会参与进去。
Anderson和Robinson认为:“不能把旁观仅仅看作一个不成熟的步骤,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受过赞赏或关注的幼儿来说,旁观是他们收集信息的重要方法”。对于另外一些幼儿来说,旁观帮助他们过渡到平行游戏,进而踏入合作游戏,这并非线性过渡,如果出现新的游戏情境,有些已经进入平行游戏或者合作游戏的幼儿,也会退而成为游戏的旁观者。
建议:
1、在活动室中划出一部分空间给两个小朋友玩
比如两个拼图,两个桌面游戏,两张纸和画笔,两个小黑板和两盒彩色粉笔,两本故事书,两个相邻的画架等。
2、给幼儿足够的时间
作为成人,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对于年幼而缺乏经验的幼儿来说,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比成人长得多,因此,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
3、教师可以为启动游戏提供建议
教师可以建议幼儿去和别的幼儿交谈,“告诉Paul你喜欢玩积木,你可以这样跟他说:我们一起用积木搭一座房子吧”
4、为幼儿的平行游戏提供建议
告诉幼儿“你可以再Paul旁边也搭一座房子呀,或者你可以再征得Sondra的同意后,把玩具车开过她搭建的隧道。”
第七节 用自己的玩具/材料独自玩
许多刚刚入园的幼儿,开始的时候都是自己玩,可能因为他们初来乍到,对环境还很陌生,也可能是缺乏自信,不敢结识陌生的同伴。不少幼儿受到玩具和材料的吸引,想要试着玩玩,也会出现独自游戏。
幼儿肚子游戏时,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的实际活动,以及幼儿是否参与同伴的游戏中。
幼儿游戏的水平,不仅要看幼儿是自己游戏还是和他人一起游戏,还要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做什么。
如果幼儿只是在摆弄玩具或材料,或者尝试看玩具是怎么玩的,那么他还处于初级阶段。比如在积木游戏中,拿出来,放下,敲一敲。如果幼儿在有目的的使用材料,比如用积木搭建一座楼,那么表明该幼儿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技巧。
建议:
为幼儿提供他所熟悉的材料
有不少幼儿在家里都熟悉面团,但没多少机会玩。教师可以邀请不参与活动的幼儿一起玩面团,然后给他们一条擀面棍和一些做饼干的模版,让他们自己玩。
第八节 用和他人相似的材料进行平行游戏
平行游戏时一种神奇的现象。通常会有两个幼儿,他们好像在一起玩,但如果靠近一些观察,会发现他们玩的其实是不同的游戏,玩具很相似,但各有各的玩法。有时候说话,但更多是自言自语,而非与对方说话。
年龄越小,平行游戏越多。平行游戏给了幼儿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学习如何与班里其他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合作。
有时候,合作游戏会退到平行游戏和旁观。
建议:
1、让两个幼儿一起玩手指画
2、为两个幼儿安排录音
把自己说的话录下来,对于很多幼儿来说,都是很有趣的事情,即使是害羞的幼儿,只要手握麦克风,都可以说很久。
第九节 在小组游戏中与其他幼儿玩
幼儿在一个小组里一起游戏,使用同样的材料,有共同的游戏目的,或者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玩假装游戏,我们把这种游戏方式称为小组游戏或者合作游戏。
比如幼儿在积木区一起搭建房子,表演过家家或者看医生。
自由活动时间,很多幼儿会选择类似的小组活动,教师要提供活动机会,鼓励幼儿参与小组活动。有些幼儿可能还不太适应和其他同伴玩小组游戏,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慢慢适应。
教师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方式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也可以时不时提一些建议,让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游戏。确保幼儿有足够时间玩自己的游戏的时候,还可以邀请其他有兴趣的幼儿一起参与游戏。
要考虑活动室或者材料的布置是否适当:积木区是否能够容纳4-6个幼儿,这样他们才能在地板上玩小组建构的游戏?……另外一个十分适宜小组游戏的方式是表演游戏区,其中可能有为幼儿量身定做的厨房用具、一面大镜子、布娃娃和服饰,还可以创设一个模拟商店,布置一些食品架,小桌子,玩具收银台。
建议:
1、郊游后,根据郊游主题组织游戏
让幼儿玩以郊游为主题的游戏,幼儿可以自发的重现郊游的情景,例如在表演游戏区,摆放一些消防员用具,消防帽、雨衣、消防鞋。或者在积木区摆放一些小消防车,塑料水喉和人物模型。(就像 日本幼儿园 参观了动物园之后,孩子们将院子里的假山打扮成猴山,然后进一步做了很多动物面具,模仿动物,小班的孩子都来参观这个动物园。 拿牛奶盒做玩具,模仿套圈活动,这是嘉年华之后的重现。 下了大雪,将许多雪弄到园子里,用抽屉和盒子,做出小房子,做出滑雪道……)
2、教师发起一个小组游戏
幼儿喜欢和老师一起玩,如果教师能够扮演其中某个角色,那更好。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没有人或者很少人参加的活动区,布置一些小道具,吸引幼儿参加游戏。比如沙桌边没有幼儿,可以扮演成一个为博物馆挖掘恐龙骨骼的古生物学家,戴上安全护目镜和探险的防护帽,提着小铁锹,在积木区找几个恐龙玩具,将他们埋到沙堆里,再带几辆玩具卡车,准备将他们运回。如果幼儿不感兴趣,可以邀请“我要找四个小朋友和我一起到沙漠去探险,寻找恐龙骨架,谁想跟老师去?”如果超过四个小朋友举手,让后面的签名参加下一次冒险。准备好关于恐龙的绘本。最好也带上相机,把幼儿在探险过程的发现照下来。一旦幼儿参加了游戏,教师可以悄悄退出。
第十节 能与其他幼儿交朋友
不少家长送小孩到幼儿园的目的是为上小学做准备,这个准备,更多得蜕变成了在读、写、算这些方面的学术能力准备。那么,学习交朋友或者与人相处的能力呢?Kemple强调指出:“幼儿的基本需要包括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的需要,在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幼儿会裹足不前,在学术方面的学习也很难有很大的进展。”
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同步的。
社交技能的发展与认知技能的发展史同样重要的。如果在幼儿阶段没有很好的培养社交能力,对于他们后续发展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在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之前,幼儿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单边的。幼儿关注的是自己的需要,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也是别人需要的。我们常常看到两个幼儿本来玩得好好的,却突然间发生了冲突,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
“学龄前的幼儿,和朋友在一起时显得开心许多,遇到冲突时,也比一般同伴关系的情景更容易解决。幼儿在和朋友交往时,和一般同伴相比,要表现出更好的交往技能和交际能力。”
教师帮助幼儿找朋友时,可以先观察和记录哪些幼儿被排斥在小组活动之外,哪些被接纳到小组活动之中。要特别关注哪些有语言或者身体攻击行为的捣乱的幼儿,这些可能就是哪些没有找到朋友的幼儿。其他一些旁观者可能是害羞或者退缩,还有一些则是初来乍到,不知道如何参与到同伴的游戏中去。
如果有个幼儿走到教师身边,缠着你,说明他需要教师的帮助结识另外一个幼儿。如果某个旁观幼儿在自己玩平行游戏的时候自得其乐,那么说明,他只是需要一些时间了解小组游戏活动和其他幼儿罢了。
建议:
1、玩找朋友的游戏
让幼儿坐成一圈,一边唱歌一边找朋友(如丢手绢的游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有了同伴,但不要让幼儿去挑同伴,否则一些幼儿可能会被忽视。每天组织幼儿玩玩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那些平时比较腼腆的幼儿,在以后的非结构性游戏中,容易被同伴接纳。(华德福的游戏中有一个类似丢手绢的,不过是要在肩上点一下,也就是不是运用空间感而是触感的)
2、对幼儿交朋友的事情不要大惊小怪
教师如果对哪位幼儿和哪位幼儿是朋友的事情说得太多,可能会无意中给还没有找到朋友的幼儿以精神压力。
3、通过场地安排,限制活动人数
将活动区设计成适合亮亮游戏的地方,比如两个幼儿用录音机录自己的名字,两个幼儿听磁带故事,两个幼儿一起玩乐高游戏,两个一起画手指画……
4、为幼儿提供交往行为的示范
“Terrell,请你过来,你那这辆车,我拿这辆车,我们一起为我们的车搭一个车库,看看我们能不能找人来帮忙,我们问问Lavon怎么样?”如果Lavon拒绝了,可以用同样方法询问另外一个幼儿,这样可以帮助Terrell学习在被拒绝之后怎么办。
第十一节 用积极的方式参加到正在进行的游戏中
为什么幼儿在玩游戏会将一些幼儿拒之门外呢?Corsaro的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想要保护互动空间的想法并非出于自私。其实,幼儿并不拒绝分享,相反,他们很愿意分享正在分享的东西。但是,在经验中,幼儿感觉到,游戏的互动过程是十分脆弱的,故而其他幼儿要加入并非易事。幼儿会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创设、分享和保护他们的游戏上面。
沟通技巧对于幼儿加入游戏很重要。想加入的幼儿,要与正在游戏的幼儿交谈,理解对方的回应,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有一个小组在玩看医生的游戏,Charlene想加入,他采用了一种积极的方法:从过家家区拿来一个布娃娃,然后说“我这个小BB也要去给医生检查”。他采用了一种积极的方式:玩法和小组是一致的,为小组带来了贡献(一个布娃娃),更重要的是,她采用了语言沟通,而非不分青红皂白闯进去。如果她只是问“我能加入你们的游戏吗”可能被拒绝。
一天的活动中,旁观者有很多机会可以加入小组游戏,一次拒绝后可以再试试,并不一定还会被拒绝。
如果幼儿丧失尝试的兴趣,需要老师指导幼儿怎么用做,教师不能硬性将幼儿塞入某个游戏小组,而是帮助他。
建议:
1、用指偶和幼儿或者小组玩游戏
拿出两个指偶,介绍给小朋友,其中一个指偶想和另一个指偶玩游戏,但是另一个指偶不让,那么欧丽要怎么做,普里才能让他加入呢?无论小朋友说什么,都试试看。如果Rosa提的主意不理想,那么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2、为每个幼儿提供参与小组游戏的时间
游戏刚开始,加入相对容易。因此,教师最好在自由活动时间一开始,就为每个幼儿创设一次加入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或许可以安排一次围成一圈找朋友的活动。让小朋友相互认识,了解活动内容。
注意不要替幼儿选择,也不要强迫幼儿参加某个游戏活动,幼儿要自己学会如何参加,如果幼儿表现退缩,老师可以提出建议。
第十二节 用积极的方式在游戏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学会参与到正在进行的游戏里,只不过是幼儿社交技能发展的开始,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加入游戏后,还要学会如何和其他幼儿一起玩。
如果是玩假装游戏,幼儿必须扮演好自己选的角色,并且与其他幼儿很好的配合:
保持和他人交谈
在说话时保持眼神接触
在听他人说话时,能专注看着对方
为了让他人理解,能调整谈话内容
幼儿在小组中能学到的各种社交技能
根据角色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
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及其需要
不期望凡事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
对他人能做出适当回应
既能帮助他人,也能接受他人帮助
假装游戏,也即幼儿自己创设一种想象的情景,并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过去20多年里,人们对幼儿假装游戏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很多研究,两岁的婴儿已经可以玩假装游戏了。通常是与想象中的物品一起玩。
在幼儿5岁时,这类游戏的情节逐渐复杂化,但到了6岁,小组表演就开始逐渐减少。到幼儿7岁时,规则游戏逐渐占主导地位,小组表扬游戏减少。
幼儿园要充分把握幼儿这种游戏活动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设备、场地和时间,鼓励幼儿参加小组假装游戏。
第十三节 用积极的方式解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冲突
小组游戏不仅让幼儿有机会学习加入游戏盒扮演角色的社交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了幼儿学会与人相处的机会。学习与人相处并非易事,幼儿需要学会如何用积极的方式妥善处理与同伴的不和。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学会采用非暴力的方法解决冲突。在小组游戏中,幼儿之间的冲突主要源于1、角色,2、游戏进程,3、角色轮换,4、玩具。
幼儿常常找教师来解决问题。不过,教师要意识到,幼儿自己有能力去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冲突。教师的目标是帮助幼儿自己用积极的方法去妥善处理游戏中的冲突。
首先,日常的观察记录会让教师了解到,哪个幼儿能够自己解决冲突,哪个幼儿没有掌握这种技能。尤其要留意幼儿在尝试解决冲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
建议
1、让幼儿和教师一起观察和讨论游戏
如果幼儿在观看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攻击性的行为,教师可以问问幼儿这些攻击性行为会导致什么结果。大多数幼儿不愿意继续和那些有攻击性的幼儿玩耍。
2、使用指偶
两个指偶模拟一个类似的游戏场景,给两个指偶命名,模拟因为某件事争吵,这时候可以问问幼儿,童顶嘴该怎么说,游戏才会不中断呢?
3、进行小组角色演练
有时候游戏小组不知道怎样才能和平解决冲突,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幼儿平静下来,进行一次小组游戏角色演练。玩游戏的必须是另外一个组的幼儿。这样,曾有冲突的幼儿就可以在一旁观看。教师可以帮助导演这个游戏。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暂停,讨论发生的事情,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解决。
第十四节 社会性游戏的观察 记录与解读
对班里的每一个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哪位幼儿主要是独自游戏,哪位主要是平行游戏,那些主要玩小组合作游戏?哪位主要是闲逛者或旁观者。
选择一个主要玩独自游戏的幼儿,对其观察三天,做一个连续记录,分析他主要是玩那种独自游戏,怎样引导这个幼儿朝着下一个游戏水平发展?教师应该对此幼儿进行引导吗?
帮助一个未能加入到进行游戏的幼儿,尝试帮助他
观察一个小组假装游戏,做好连续记录,分析一下幼儿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游戏过程中的冲突,如果没有,分析一下原因,提出帮助的方法?
参考资料:
Fox. L "You got it!" Teach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Young Children. 61(6), 36-42
Gallagher, K.C.,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t the forefront of effective practice. Young Children. 61(6), 44-49
Lamm, S., Creating environment for peaceful problem solving. Young Children. 61(6), 22-28.
Ma, l. Temperament and peer relationships. Childhood Education, 83(1) 38-43
Riley, J.G., When girls and boys play: What research tells us. Childhood Education, 84(1) 38-43
Wohlwend, K.E. Chasing friendship: Acceptance, rejection, and recess play. Childhood Education, 81(2) 77-82.
第六章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检核表
对忧伤的幼儿表现出关心
遇到冲突时,能说出对方的感受
能与他人分享
能把东西给予他人
在轮流的过程不烦躁
自觉自愿地服从要求
帮助其他小朋友完成任务
帮助有需要的其他小朋友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发展
在儿童社会性发展领域,除了同伴关系之外,学前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儿童积极的道德发展,也即“亲社会行为”。包括了以下四个维度,(一)移情:指幼儿能安慰或安抚遇到困难的其他幼儿,或者在人际冲突时,能够说出对方的感受。(二)慷慨大方,指能够与他人分享,把自己的东西给予他人。(三)合作,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愿排队轮流,或者按要求与其他同伴愉快地一起活动。(四)关爱他人,指幼儿能够帮他人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在他人有需要时,能够提供帮助。
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行为榜样对幼儿有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情绪性的情景中,幼儿很容易接纳他们所看到和接触到的行为榜样。教师不能让自己内心的消极情绪爆发出来,这对于教师周围的其他幼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自古以来,成人就向幼儿灌输什么才是“合适的行为”,这些行为大都是对幼儿进行限制,违背就会受到责骂。其实,有一种更好,更为简易的方法,现在,许多学前教育专家都转而探求一种称为“亲社会行为”的方法,力图培养出更为人性化的社会成员。
“亲社会行为表现的是一个幼儿对其他幼儿的关心和关注的行为。例如,帮助他人,安慰他人,或只是给其他幼儿一个微笑。目前的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的质量,能够有效地预测对他人的关爱行为。简单地说,幼儿觉得与老师关系越安全,就会对同伴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性。”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往,通过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可以与家庭积极配合,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乳头在幼儿的其他发展领域一样,要有效教育幼儿,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亲社会行为方面目前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对忧伤的幼儿表现出关心
移情
移情是一种感受别人的感受的能力。具有移情能力的人,能够理解他人对某一情景的反应,并且也能够做出类似反应。
心理学家认为:移情是所有亲社会行为的基础,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幼儿就无法自然地表现出帮助、分享和同情的行为。
虽然新生儿看起来初步具备移情的雏形,但是真正意义的移情,只有在婴儿出生数月乃至数年才有可能。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到能有意识感知他人的水平前,由于其自我中心的特点,幼儿还无法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婴儿不知道拉扯宠物的耳朵或者挤压小猫会对小动物造成伤害。因为这种动作没有给婴儿自己造成不适,他就会想,拉扯耳朵或者挤压怎么会对小动物造成伤害呢。
建议:
1、在活动室里给幼儿提供移情行为的榜样示范
如果班里有哪个小朋友感到忧伤,教师要及时走到该幼儿身边,表达对他的关心,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有一些身体接触,如轻轻搂着或者抱着。也可以细心聆听他们的倾诉,做出适当反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理解他们为何感到害怕,担心或者生气。借此,教师可以将移情传递给幼儿。
2、帮助幼儿表现关心
对于所发生的伤心事,可以私下向某个幼儿解释,也可以在小组中和幼儿交流,要告诉幼儿,哭或者公开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班里某个小朋友住院了,可以让同学做一张卡片送给他。
在幼儿的表演游戏里,如果有人或者宠物受伤,即使是假装的,也要注意听听幼儿是否会因此表现同情。教师可以通过在游戏中假扮一个假装的角色,借此对在游戏中假装受伤的幼儿表示出关心和同情。
第三节 遇到冲突时,能说出对方的感受
在两个幼儿的冲突状态,可以对幼儿进行指导,设法让幼儿感受到另一个幼儿的感受,将冲突转换成积极的情感。
让两个幼儿各自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不管他们说什么,先接受下来。然后转入“情感解决方案”,教师分别问两个幼儿:“Kim,请你看着对方的脸,你觉得Sam有什么感受?”这时,Kim可能会坚持说是Sam的错,因为Sam打他了。教师可以说:“是的,这个你告诉我了。但我现在是谈感受。你觉得Sam会有什么感受?”这样,每个幼儿都得到了正面的关注,幼儿会注意到,教师仔细聆听了她对冲突发生情景的表述,还让另一个幼儿看着自己,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幼儿说说:“怎样才能让对方感觉好一点”。
当看到冲突的另一面,很多幼儿都会很惊讶。大多数幼儿从来没有被引导区考虑别人的感受。
幼儿对情绪非常蜜柑,如果教师告诉他们,别的小朋友也会有被伤害的感受,大多数幼儿是愿意去弥补的。
建议:
1、使用镜子
让幼儿自己拿起镜子,分别做一个高兴的表情,生气和惊讶的表情。然后让他们给同桌的幼儿做一个,让其他幼儿猜猜。
2、使用指偶
3、幼儿可以把自己的样子画下来。或者用各种材料,把不同的表情表现出来。
第四节 能与他人分享
强迫幼儿分享,只会让幼儿觉得老师站在别的幼儿一边,对于那些不太愿意分享的幼儿,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形成和保持一种没人强迫他们放弃自己玩具的体验。
幼儿的分享能力,也受到幼儿成熟水平的制约。同时,还受到他与周围人的接触中体验的影星。
幼儿年纪越小,越是倾向于将自己玩的玩具当成自己私有的。
为了避免幼儿之间的争吵,一开始,教师就要规定和明确有关“财务所有权”的规则。幼儿第一次踏入幼儿园活动室的时候,要让幼儿明白,这些玩具材料属于幼儿园所有,而非属于一个幼儿。每个幼儿都可以使用这些玩具,同时必须分享这些玩具。这意味着要允许别人同时使用这些材料。
幼儿学习规则的主要方法是去试探规则。
如果教师和大家说明分享的重要性,就会有更多幼儿愿意分享。
建议:
1、为幼儿做分享示范
让那些平时不太愿意分享的幼儿,和教师分享一个位置,一个玩具或者某个活动。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画画,然后,和教师一起用一个颜料罐。一边画,一边和幼儿交谈,让幼儿知道教师很欣赏他在画画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
2、鼓励使用小组玩具
在积木区,由2-4个幼儿组成小组,用一套乐高搭建一座建筑。在木工区,让一个幼儿手扶着一块木头,另外一个幼儿用小锤子敲。在一辆三轮车后面系上一个小推车,让一个幼儿骑三轮车,一个在后面推。
3、安排一个食物分享的体验活动
吃餐点时,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橙子或者一个瓜,与幼儿讨论如何分享,让他们帮助你把这些水果评分。
4、照相
用数码相机把幼儿的分享行为照下来,分别给每个小组看,并和小组成员讨论。幼儿对图画的记忆比对文字要清晰、牢固。
第五节 能把东西给予他人
大多数研究都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他们也会变得更加大方,但为何如此尚不明晰。
我们的假设是:幼儿逐渐长大懂事后,较少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而会更多地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预期,随着幼儿的成长,通过家庭、朋友、学校和其他一些机构的教育,他们会认识和掌握更多的社会习俗。换言之,幼儿对社会和行为规范和期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丰富起来。
其他一些方面也会影响幼儿的给予行为,其中一个因素是拥有物品的时间。对于刚刚得到的物品,幼儿往往爱不释手,对于已经拥有了很久的物品,幼儿比较容易给予。
在我们的社会里,教导“慷慨大方”并不容易,我们时常给予幼儿一些自相矛盾的信息。我们告诉幼儿,对于有需要的人,给予他们是一件好事,但是在隔壁需要一部割草机或者发电工具,爸爸妈妈也不一定愿意借给人家,"让他像我们一样努力工作,然后自己去买。"父母有时会这样告诉幼儿。
我们的社会文化很注重物质的拥有,幼儿也会看到我们对自己的车子,液晶平板电视和电脑多么看重。在生活中,物质拥有越少的家庭反而越大方,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无论我们的社会文化对“给予”这一行为有怎样不同的看法,幼儿园老师必须了解,“给予这种亲社会行为在幼儿园教学中怎样产生的。”教师可以用幼儿发展检核表来评定哪些幼儿能够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给予他人。他们是否也有其他亲社会行为表现。这些“能给予”的幼儿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在家里,父母是否给予他们很多的责任?类似慷慨大方这样的亲社会行为,通常在这类幼儿身上比较明显。这些幼儿是否在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呢?
建议:
1、给幼儿做示范
2、向幼儿清楚表达出慷慨大方的要求
当出现某些场景要求时,可以和幼儿交谈,或许幼儿可以给有需要的人捐赠一些款项或提供一些服务。我们再幼儿园里,也可以设置捐款箱或者捐赠点,鼓励幼儿为受火灾、风暴袭击或洪灾的灾民捐赠自己的零用钱、衣物或者罐装食品。
第六节 轮流过程中不烦躁
合作
合作包括很多亲社会行为,比如轮流、交替使用玩具、设施或参与活动,遵守规则;协调行动以达到目标;接纳其他幼儿的建议,在游戏中能够协商和让步。我们这里着重探讨交替行为(alternating behavior)。“交替行为”是指按照一定的次序办事,轮流排队等待,或与其他幼儿交替使用玩具或者设施。
另一种需要学习的行为是轮流(take turns)。家中有兄弟姐妹的,可能在家里就学会了轮流,尽管他在家中学到的不一定是合适的,例如在家里总是老大优先,或者强者优先。
幼儿必须要跨出自我中心的圈子,转而去理解他人的需要,为此我们要给幼儿一些空间,让他们有自己做主的自由。为帮助幼儿培养这种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他理解他人的看法,以及鼓励他参与决定自己的事务。幼儿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支持就是非专断性的母育,母亲要允许和鼓励幼儿自己选择行动。
(方法)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情景,在这些情境里幼儿需要轮流。比如某个活动区,用数字或者符号表明仅能容纳多少幼儿,这样,幼儿自由活动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区标明的数字,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可以把自己做的数字牌挂在所选择的活动区的钩子或者小钉板上。也可以把自己进入某一活动区的入场券放在一边的盒子里。也可以让幼儿把过了塑的照片挂在某个活动区外面,或者在活动区外面放置一定数量的项圈,每个想进入活动区游戏的幼儿取一个项圈戴上。
不过,要让幼儿自己选择进入哪个活动区。制定幼儿进入某个活动区,就如同专制的父母告诉幼儿去做什么一样。如果我们要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就不能操之过急,要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必须给幼儿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试验轮流与等待。
(方法)如果是幼儿都喜欢的玩具或者设施可以使用厨房计时器,或者沙漏,一个幼儿拿着沙漏,另一个幼儿玩玩具,到下一个幼儿玩的时候,排在这个幼儿后面的幼儿再拿着沙漏。
为了让幼儿学会轮流,可以采取让他们签名排队的方法,在夹板上,用铅笔在活动内容的旁边依次画一些线条。让幼儿按照先后顺序在这些线条上印上自己的名字或者标识。玩完了就把自己名字划掉,排在后面的幼儿,可能就要等到次日再玩了。(自制 自己的标示,或者制作等待区……)
建议:
1、在表演游戏中,练习轮流
(活动)在游戏区布置比如美容厅或者理发厅等游戏场所,摆上2-3张供客人坐的椅子,这样来玩游戏的幼儿就得坐在椅子上轮候。就像在真的理发店一样,也可以在模拟在面包店和其他场所的一些情景,顾客需要拿号轮流。可以准备一些票号,幼儿在轮流时使用。还可以安排一个幼儿给其他进来的幼儿发放票号。
玩卡车游戏,可以设置交通灯,用装牛奶盒的纸罐在上面挖出几个孔,然后糊上彩色包装纸,做出红绿黄三色交通灯。(自制交通灯)
2、采取某些特别的活动或者游戏,引导幼儿学习轮流
(活动)在幼儿围成一圈坐下时,给幼儿介绍一些新的玩具,然后让幼儿自己制定出玩具的使用规则,例如每次可以有多少人玩,一次玩多久等等。
第七节 自觉自愿服从要求
合作
合作第二个方面是遵守规则和要求,这包括遵循指令,更具体地说,是看幼儿能否遵循别的幼儿或者老师提出的要求。例如,要求他帮忙、等待、放弃一些东西,更换一个角色,提供信息或者按某种方法做事。
以合作的方式遵循要求不同于盲从,例如“Josh,把车挪开。”Josh听到后,可能什么都不做。当我们要求幼儿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必须告诉他原因。如果提出的要求合理,我们也会相应期望幼儿表现出合理的行为:“Josh,Anna Maria希望你把车挪开一些,这样她才能从衣服柜子里把大衣拿出来。”
合作不等于屈从,教师在填写幼儿发展检核表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到的是服从要求(request)而非一项命令(demand)。
在给与幼儿选择的时候,幼儿比较容易遵循教师的要求。
正如Wittmer和Honig所指出的:对于自主意识正在萌芽期的学步儿和学龄前的幼儿,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些选择,他们会感觉更有力量,也更容易合作。
教师在幼儿提出要求并期望得到帮助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教育机会,教师在帮助提出要求的幼儿时,要说出来,以便其他幼儿可以理解。例如,教师在帮助幼儿收拾积木时,可以大声说,“Andy和Jerome今天要早点回家,所以他们要老师帮他们收拾积木。”这样幼儿可以知道,老师也遵循了孩子们提出的要求,就如同教师期待幼儿遵循老师的要求一样。此外,还应该告诉孩子教师出手相助的理由。
第八节 帮助其他小朋友完成任务
在幼儿园里,与分享一样,关爱他人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或许是因为该行为对认知的要求并不高,幼儿只是协助别人做件事而已,无需理解或认识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要让幼儿学会制定什么时候去帮助别人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去参加或者尝试。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去帮助摆餐桌准吃点心或者午餐。准备小床或者床垫睡午觉,拿来画画的颜料及调颜料,给玩水区的盆子装水,喂小宠物,帮助扫地,等等。这些活动有多重意义,既为幼儿提供了认知概念发展的学习情境,也为幼儿提供了感受什么时候需要帮助和如何提供帮助。
教师可以指定一个小助手列表,设计这个列表可以让幼儿帮忙,表中可以列出每种活动任务的名称,也可以用贴图的方式表示。幼儿每天入园后,把自己名字项圈挂在某项活动任务上。
可供考虑的任务
小邮递员 把通知送到办公室
公园管理员 负责喂宠物
水族馆管理员 负责喂鱼
守门员 负责开门关门
厨师 帮助摆放餐点
服务生 摆餐桌 分食物
午休小助手 搬出和放回小床或床垫
小小园艺师 给植物浇水
不要期望幼儿会做所有的事情。如果老师发现有些幼儿总是袖手旁观,则要设法让他们参与做这些家务杂事。做杂务不一定令人厌烦,幼儿都喜欢做大人的事情,除非成人把收拾积木当做很辛苦的事情,否则,幼儿并不觉得捡起积木没有拿出积木那么好玩。
建议:
1、每周邀请一个助手到班里来
无论幼儿家长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邀请他们到幼儿园来做助教,每周可以考虑邀请一个家长,让他跟幼儿说说是怎样帮助幼儿园的。每周,每个班级都可以为前来帮忙的家长设计心得任务,并列在任务表上。有时,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设计需要帮忙的新任务,比如电信公司为班级安装电话后,幼儿设计出一个“电话值班员”的工作。
2、把整理和收拾活动室的工作游戏化
收拾积木时,可以把积木架想象成怪兽,正想吃东西呢。让幼儿把地上的积木捡起来喂怪兽……可以在捡积木时,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幼儿在音乐停止前捡完积木。长的积木可以作为推土机,把小积木或者玩具推倒架子旁边。
第九节 帮助有需要的其他小朋友
对于大多数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关爱他人或许是最难做到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帮助有需要的人,是检核表“对忧伤的幼儿表现出关心”这一项的延伸,在对他人表示关心时,就涉及同情(compassion)这种心理支持。帮助有需要的人,则涉及“照料”(caretaking)或关照(giving nurturance),这些实际的助人行为。帮助则包括表示关爱(如拥抱,抚摸)给予积极的注意(如寻求帮助,提供帮助),安慰(说一些表示支持和鼓励的话)或保护(守卫在身边或者护卫)。
对幼儿来说,要为他人提供上述这些帮助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在遇到不高兴的情景时,自己的内心也会产生焦虑,要帮助别人,首先要克服自己内心这种忧虑。
2岁多的学步儿在看到自己的弟妹啼哭时,主要助人行为表现在把自己的东西给予受害者。不过幼儿寻求帮助要远多于给予帮助,更多是向大人寻求帮助。
如果幼儿的照料者充满爱心,那么幼儿也会较多地帮助他人,并更多的对他人表现出同情心。由此看来,行为的示范对于幼儿学习助人这种亲社会行为的确具有促进作用。
在幼儿身边有人陪伴的时候,幼儿较为可能帮助别人。
如果幼儿在假装游戏表现出关心,比如照顾布娃娃或者班里的宠物,也应该勾选该选项。
建议:
1、和幼儿讨论助人行为
可以把幼儿在电视上看到的天灾人祸转变为很好的教育机会。讨论一下怎样帮助受害者。
2、在幼儿做助人行为的示范时,和幼儿谈谈。
3、画一幅助人的图画。
第十节 亲社会行为的观察 记录和解读
Sandra是一个4岁小女孩,老师设计了一个帮助她培养同情心的办法:给Sandra两个指偶,其中一个指偶手臂上绑着绷带,另外一个是帮助者,老师把受伤的指偶套在自己手指上,然后问Sandra这个受伤的指偶怎了。如果Sandra喜欢,可以用两个指偶一起和她玩“乐助人”的游戏。
在班里选择一个亲社会行为较少的幼儿,对该幼儿进行为期三天的观察,并做连续记录,安排一项活动,以便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分享,轮流或助人。
选择一个助人的帮手,让他引导另一个幼儿开展帮助别人的活动。然后讨论结果。
对很少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幼儿,从“给教师的建议”这一部分提出的建议选择两条实践一下,然后讨论一下结果。
推荐阅读
Eisenberg, N. The caring child. Cambridge, MA: Harvard.
Kemple, K.M.(2004) Let's be friends: Peer competence and social inclusion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Teachers College Press
Lillard, A., (1999) Do young children understand what other feel, want, know? Young Children, 54(5) 52-57.
Puckett, M.B., (2005) The young child: Development from prebirth through age eight(4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ll/Prentice Hall.
第七章 大肌肉动作发展
大肌肉动作发展检核表
两脚交替走下楼梯
跑步时能控制速度和方向
双脚跳
单脚跳
能爬上、爬下和爬过攀爬物
能抛球、接球和踢球
能骑三轮童车、两轮单车和踏板车
能开展有创意的活动
第一节 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动作协调是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动作协调包括两个重要方面,由大肌肉控制的动作协调和由小肌肉控制的动作协调。大肌肉包括:全身、腿部和手臂的动作发展。
儿童的身体发展取决于其生物学特点,不过,维果斯基认为,环境条件与生物学特性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儿童最近发展区Scaffolding(Scaffolding 的意思:How teachers interact with students as they complete a task is important to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perform the activity. Scaffolding is an instructional technique whereby the teacher models the desired learning strategy or task, then gradually shifts responsibility to the students.
Clay and Cazden (1992) point out two scaffolding strategies in teaching reading: working with new knowledge and accepting partially correct responses. In the first strategy, when a teacher suspects the child does not have the ideas or words needed for a particular text, he/she may explain some part of the story or contrast a feature presented with something he/she knows the child understands from another reading. In the second strategy, the teacher uses what is correct in the student's response but probes or cues the student, so as to suggest good possibilities for active consideration.
Another scaffolding strategy is for the teacher to model the appropriate thinking or working skills in the classroom. Such modeling helps children learn to operate in the school culture. Harmin (1994) no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Rosenshine's Guided Practice technique for developing student understanding and provides an actual example in language arts instruction in the classroom.
Recognizing what you do know in a problem, as well as what you don't yet understand, are aspects of metacognition in problem solving that are similar to a scaffolding approach. Perkins & Solomon (1989) point out that an expert's behavior appears to be strongly driven by prior knowledge. When faced with an unfamiliar problem, he or she may construct a similar but simpler problem. In this way, the expert learner manages his/her own gradual self-regulation and enables him/herself to grow to meet the new task successfully.)
桑德斯告诉我们:大多数幼儿只要每天在家里或者学校环境走动,就能自然而然获得一些基本的身体技能,但太多幼儿没有机会去磨练他们这些身体技能,缺乏锻炼。现在由于室外的安全越来越成问题,使得幼儿跑跳和运动的机会日渐减少。
当前的脑研究成果,也更促使人们意识到学前阶段增强身体锻炼的重要意义,如Leppo,Davis和Crim(2000)所指出的:
幼儿期是个体学习肌肉与运动控制的最好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通过髓鞘化的过程,大脑中会形成神经通路。这一过程,在初生到4岁阶段最快,尔后逐渐减慢,直到20岁左右终止。这个过程使得幼儿能够调控自己的运动技能和感知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大脑运动通路也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某一通路越常用,该通路因不断被激活,其技能也更加稳定。
有的教师会认为,幼儿园已经拥有一流的场地,幼儿每天都可以玩荡秋千、滑滑梯,攀登架和联系平衡的设施,此外,还有三轮童车、滑板车、手推车等等。难道还不够吗?学前教育专家认为,是的,仅有活动设备还不够,他们引用相关材料对此作了解释:“在半个小时的操场自由活动中,只有11%的4-5岁幼儿参加了一些稍微剧烈的活动,如骑三轮车、捉人游戏、运球等。而60%的幼儿则只是参与了一些相对静止的活动,例如,只是坐着、站着或者聊天。”(Staley&Portman, 2000)
因此教师每天都要引导所有幼儿参与体育运动,每天30分钟锻炼活动,可以分在几个时段进行,每个时段10-15分钟。有些幼儿需要一些帮助,必须对每个幼儿进行认真的观察。建议参照大肌肉动作检核表中的八个项目,观察每个幼儿在这些项目上的行为表现情况。
教师必须熟悉幼儿一般的大肌肉动作发展顺序。这些,就可以用这些知识去判断某个幼儿发展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或者需要特别帮助。
第二节 两脚交替走下楼梯
3岁幼儿能够顺畅的跑步和走路,到了三岁半可能出现一个暂时性逆转(relapse),这种吸纳性间歇(assimilation stop)通常发生在半岁时候。因为幼儿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但也存在一个发展的快速期。身体的发展需要一个间歇,以便其他各方面发展保持同步。
4岁的幼儿以及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用各种方式行走,前行,后退,侧行,踮着脚走或者大步走,沿着画好的弧线走圆圈,保持身体的平衡,双脚交替上下楼梯。很多人还不太喜欢跳绳,不过有一些幼儿已经能够滑旱冰了。
4岁是幼儿身体迅猛发展的一个阶段,如果幼儿园未能给幼儿提供充足的走、跑和攀爬的活动机会,他们就会自己寻求这样的活动机会。4岁的幼儿十分需要机会在活动室内或者户外联系大肌肉动作技能。
5岁的幼儿行走与成人已经没什么两样。5岁幼儿已经能够沿着直线,不偏离地走大约10英尺(3米),可以双脚交换跳绳,即使不爱动的幼儿,也能双脚交替下楼梯了。
建议:
1、走路练习
在动作技能提高方面,2-6岁幼儿通过反复练习,在许多基本的动作技能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进步。说教作用不大,起作用的是练习。
可以让幼儿在室外玩“follow-the-leader”的游戏,教师领队,设定行走的节奏,带领幼儿做各种动作,确保每个幼儿都可以重复教师演示的动作之后,才能教新的动作:行走、慢走、大步走、踮起脚尖走、像小兔一样跳跃、滑行。可以在单车道上练习小跑和高抬腿。可以在活动时播放轻快活泼的音乐。
拍手掌也是一种很好的联系。Gellens指出,“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长期记忆力。”用拍手的方法表现电话号码或者地址,能帮助幼儿记忆这些信息。
2、爬楼梯练习
3、猜动物联系
请2-3个小朋友模仿小动物走路,让其他幼儿猜猜是什么,可以模仿大象、马、兔子、袋鼠、蛇、乌龟……
4、恐龙和长毛象跺脚
幼儿喜欢模仿动物。让幼儿伴着有重音、慢节奏的乐器,模拟恐龙走路,给幼儿读读Saturday Night at the Dinosaur Stomp, Shields, 1997,读到恐龙行走而来,可以暂停,让几个幼儿表现一下恐龙怎样踏着过来,缓缓而行,扭动身体……也可以阅读Mammoths on the Move, Wheeler, 2006. 书中用鲜艳的图片描述了庞大的长毛象在冬天迁徙的情景。
5、穿过森林
用空饮料瓶在班里摆出一个小迷宫,幼儿可以用不同彩纸包裹瓶子,装扮成树木,幼儿可以一起有节奏的击鼓或者拍手,一起走过这片森林。也可以玩“跟我来”或者扮演在森里迷路的游戏。
第三节 跑步时能控制速度和方向
与2岁的幼儿相比,3岁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已更为自动化了,因此能够更放松地享受跑步带来的乐趣。
到了3岁半,许多幼儿大肌肉动作的流畅性似乎突然消失了,这时,他们又经历了一个笨手笨脚的阶段,教师要意识到幼儿身体发展在这个阶段中的“不平衡”,携手帮助幼儿度过这一难关。要知道幼儿很快就能恢复活动的流畅性。
对于行动笨拙的幼儿,教师要设法为他们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
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要意识到幼儿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一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幼儿时,很多变化会让你感到惊奇。幼儿一年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变化。
4岁的幼儿已经能够跑得很好,他们的动作开始变得有力、有效和敏捷。5岁的幼儿跑得更好了,4岁的幼儿跑过坑洼的地方还可能摔一跤,但5岁的幼儿不会了。
建议:
1、提供一些简单的跑步游戏
幼儿阶段的跑步游戏不应该是竞赛性的。可以设计简单的绕圈游戏。3-4岁的幼儿还是很喜欢玩一些经典的游戏,如“duck duck goose”。一个幼儿起来绕着大家走并且点着同伴的头说“鸭”或者“鹅”,被点到的幼儿起来追赶,点别人的幼儿则要争取跑回被点幼儿的位置坐下。
2、定向跑步
可以设计各种定向跑步的活动,比如每次让一个幼儿跑到对面树的那边,然后再跑回来。或者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跑,装扮成小动物,和着音乐的节奏跑。等等。如果天气不好无法去室外,可以使用带节奏的曲目,原地跑,比如
I'm a kangaroo-roo-roo
Watch me hop-hop-hop
See me run-run-run
Never stop-stop-stop
Have some fun-fun-fun
Then I run-run-run
In the sun-sun-sun.
3、尝试一些想象性的跑步
让小朋友假想自己是牛仔骑在马上,或者是一架准备降落的飞机。让幼儿假扮小鹿或者小狗跑步。
学龄前幼儿坐着的时间不能持续超过60分钟。
第四节 双脚跳
“跳”的技能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离地(takeoff)、腾空(flight)和着地(landing)。教师可以先示范每一个步骤。有了教师的示范,需要帮助的幼儿就可以正确的练习。
跳不仅仅是简单的跳起和落下,也包括了解与弹跳有关的场地的情况,地面是否适合弹跳?跳起落下时地面是否会反弹,跳起后如果落在其他的硬物或者松软的地面,或者水上、沙子上、树叶上或者雪地上,感觉会有什么不同?可以尝试在一些物体表面起跳,可以跳过一些物体(如绳子或人行道边的小沟),可以跳不同的高度,也可以跳过物体。
要鼓励幼儿跳,3岁幼儿腿已经长长了,身体协调性也有很大的提高。在跳过障碍物时,多数幼儿开始都是单脚跳,双脚同时起跳难度较高,不过还是有些幼儿能做到。
跳绳是一项好的活动,但是在之前要先了解每个幼儿弹跳的技能,这样就不会有幼儿感到尴尬。幼儿园里不应该有竞赛性的大肌肉运动,跳绳等集体活动看着很好玩,但对于行动笨拙的个别幼儿来说,这类集体活动就一点不好玩。
投篮是每个幼儿都可以尝试的。
建议:
1、对活动较弱的幼儿提供帮助
如果4-5岁的幼儿还不能跳,可以尝试在地上画一条线,让幼儿跳过这条线。3岁以下如果做不到,不用过虑。
2、教幼儿了解有关“跳”的概念
比如up down over forward inplace等词汇和概念。可以让幼儿通过跳的动作表现这些概念,然后让其他幼儿猜一猜。
3、利用善跳的动物形象,张贴的位置要与幼儿的视线平行,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模仿这些动物跳的动作。
第五节 单脚跳
3岁之前的幼儿,能够做到单脚跳的还不多,很多人要到3岁半才能单脚跳。事实上,4岁前,大多数幼儿单脚跳这种大肌肉动作发展得还不是很好。
在我们的社会,单脚跳是很多女孩的技能强项,通常在5-6岁时幼儿玩的跳格子(hopscotch)和跳绳的游戏就是例子。玩这些游戏的都是女孩。
对于还不会单脚跳的幼儿,教师可以看看他们能否把一只脚先提起来,然后用另一只脚跳。让幼儿在起跳时,身体稍微前倾。如果幼儿掌握不好平衡,可以让他们靠着墙边联系。
建议:
1、铺设一条跳跃小道
可以在活动室或者操场的地上贴一些小脚印,形成一条“跳-踮脚走-行走”的小道,先是单脚跳部分,然后是双脚走路,接下来再单脚跳,再踮脚走。对于单脚跳技能还不太熟练的幼儿,可以安排在靠墙的地方练习,在练习时候伸出手臂,有助于他们掌握平衡。
2、跟着音乐节拍或者鼓点跳
第六节 能够爬上、爬下攀爬物
大多数3-4岁的幼儿喜欢各种各样的攀爬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可以提供幼儿练习攀爬的设备。要首先考虑安全的因素,攀登架下地面尽可能的柔软。
对于不喜欢攀爬的幼儿,不要强迫他们。
“即使我们的幼儿园只有一小块地方摆放游戏设施,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摆放攀爬架。攀爬可以强健肌肉,提高身体控制力,也可以使得幼儿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周围的事物。对于很多时候都只是抬头仰视的幼儿来说,能爬到攀登架顶上,俯视脚底的一切,该是多么激动人心啊。对于幼儿来说,很少有像坐在攀登架顶俯瞰一切所能带来的激动。”
有些幼儿在攀爬之前,需要加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可以唱着传统童谣The Grand Old Duke of Yuke。让幼儿做成一圈,唱歌,唱到up的时候,站起来,唱到down就坐下。唱到stand half-way-up半蹲。
Oh, the grand old Duke of York
He had ten thousand men
He marched them up to the top of the hill
And he marched them down again
And when you're up, you're up
And when you're down, you're down
And when you're only half-way up
You're neither up nor down.
开始可以放慢一些,随着节奏加快,能够做出动作的幼儿会越来越喜欢。
1、提供一件新的攀爬玩具
可以改装板条箱,也可以把步梯系在室外板条箱上,或者让幼儿用一张小板凳爬上板条箱。
货物网也可以作为很好的攀爬设备。
或者可以搭建一个小阁楼。不仅使得幼儿有额外的空间玩各种新的游戏,而且也给了他们一个新的角度去观察阁楼下的活动。有些阁楼用梯子,有些则用步梯或者台阶。
拜访一个有多个出入口的滑梯。
设置一个障碍通道:利用木板,锯木架,水桶和梯子盒子作为攀爬通道上的障碍物,并不时重新安排。幼儿可以爬上去,从上面爬过去,也可以从下面爬过去。
第七节 能抛球、接球和踢球
抛球和接球是上身的两个重要的大肌肉动作技能。幼儿一般是先学会抛球,抛球方式有很多种:上手抛球、下手抛球、侧手抛球,可以是双手,也可以用单手。
通常,幼儿抛球动作的发展过程是,首先上手抛小的物体,通常是下抛,然后过渡到双手下抛球,接着是单手下抛球,最后是单手上手抛球。可以让幼儿联系的球包括充了气的沙滩球,纱球,海绵球,泡沫塑料球,可挤压的球,羊角球,豆袋球,可击打的气球等等。
可以让幼儿对着墙壁抛泡沫塑料球和纱球。可以给他们一个较大目标:比如把呼啦圈挂在墙上,靠墙放一个大盒子,让幼儿尝试把球抛进去。也可以准备一个移动篮球架。
搭积木是增强臂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搭积木也有助于脑部的发育。
接球
接球比抛球难度大一点。除了上半身发育成熟,还需要一定手眼协调能力。一种比较好的起步练习方法,是让幼儿先练习接住他们自己拍到地上弹起的球。
踢球
可以让他们踢沙滩球,随便怎么踢都可以。在幼儿逐渐习惯后,可以让他们对着墙壁踢一些小的泡沫球,如果场地有限,可将气球系起来给幼儿踢。如果幼儿想踢硬一些的橡皮球,可以在室外找一块开阔地。
建议:
1、扔报纸
先画一幅房子的画,在画前面放一个箱子,让幼儿假扮小报童投递早报。要求幼儿将卷好的报纸扔进箱子里去。
2、用枕头
对于接球有困难的幼儿,可以用枕头代替。
3、让幼儿站在球的对门面,在操场上放两个间隔2米的交通锥筒,在离其2米左右的地方画一条线。让幼儿试着从两个锥筒间踢进去。
4、在纸箱上穿一个洞,画成小动物脸部的简体画。让幼儿站在线外,试着把球扔进去。
第八节 能骑三轮童车、两轮童车和踏板车
教师可以观察,哪些可以骑三轮童车,哪些还不会骑。还不会骑的一般不愿意去接触,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游戏,每次让一个幼儿假扮赛车手。教师在操场的人行道画一条起跑线,让每个幼儿骑一小段路,将车骑到起跑线上。
对于不愿意的幼儿,不要强迫,另外找一天单独和他们玩骑车游戏。
踩不动三轮车的幼儿,通常是因为双脚同时用力太大,在一只脚踩下的时候,另一只脚没有及时抬起来。可以做练习:让幼儿坐在室内的一张椅子上,练习双脚轮流提起,放下,直到幼儿找到感觉为止。
建议
1、组织一次游行
把给幼儿骑的车在自行车道上排成一列,让幼儿骑上,组织一次游行。其他一些幼儿有节奏在后面敲锣打鼓。汽车幼儿要遵守秩序,不要争先恐后。
2、安排一次交通展示
在幼儿园的自行车道上,贴上各种交通标示,例如“停车”单行线、让路、禁止掉头、有行人路过等等,和骑车幼儿交流遵守交通规则的做法和原因。然后每次让一两个幼儿在自行车道上骑行,看看他们是否能够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
第九节 开展有创意的活动
如果带班的教师有较好的艺术感,且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创造性的环境,那么,整个班级都能从创意活动中受益。教师可以用铃鼓、手鼓或者锣鼓或者只是拍手打节拍。教师要能够感受并且附和全班幼儿表现出来的节奏。而不是让幼儿适应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节奏。
作为活动的引领者,教师要有创意,又要敏感。如果某个幼儿不愿意参与,则不要强迫他。可以拉着她的手轻轻摇摆。事先要准备多种不同的活动,让幼儿去尝试。
可以借助平稳的节拍,引导幼儿和着鼓点走到游戏室对面,然后加快拍打手鼓的节奏,可以让幼儿和着节拍,轻轻在地上拍出节奏,然后坐着摇动身体,或者伸伸手,弯弯腰。幼儿喜欢在地板上玩的话,可以设计模仿蚯蚓和蛇的舞蹈,让幼儿在地上扭动。4岁幼儿喜欢跑步,可以安排一些类似飞机起飞或者“赛车”的游戏。
还可以模仿动物的活动,在Jenkins所著《动物的活动》一书中,描述了每种动物独特的活动:摇荡,行走,跳水,游泳,爬行,攀爬,飞翔,奔跑,跳舞,漂浮,滑行和摇摆等。
教师也可以“请你像我这样作”,带着幼儿一边有节奏地进行、踏步、踮着脚走等等。一边喊着口号做节拍。
推荐阅读
Armistead, M.E(2007). : How a creative arts enrichment program prepares children for kindergarten. Young Children 62(6) 86-83.
Chenfeld, M. B(2004). Education is a moving experience: Get movin'! Young Children, 59(4)
Miller, S. E.(1999) Balloons, blankets and balls. Gross-motor activities to use indoors. Young Children, 54(5)
Pica, R.(2007)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Young Children, 61(3)
Pica, R.(2006) Moving and learn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Clifton Parks, NY: Cengage.
Sutterby, J. A.(2002) Making playgrounds fit for children and children fit on playground. Young Children, 57(3)
第八章 小肌肉动作发展 note
小肌肉动作检核表
旋转旋钮、盖子、打蛋器
倒水不会溅出来
拉合拉链,解扣纽扣,解魔术贴
轻易地捡拾物体或者塞物体
灵活地用模子玩面团、粘土
自如地使用绘画、书写工具
自如地使用剪刀
自如地使用锤子
第一节 发展小肌肉动作技能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应该格外关注幼儿手和指头的控制性、协调性和灵巧性。虽然这些发展与大肌肉动作发展同步,但靠近躯干的肌肉成熟较早,而远离躯干控制腕和手的肌肉则成熟较晚。
所以,让幼儿在逐渐进行小肌肉活动的时候练习使用大肌肉就非常重要了,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发展迟缓可能对小肌肉动作技能发展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学习某个小肌肉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是这个技能变化最快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很难确定,所以,最好给幼儿提供各种活动,帮助他们参与这项活动。换言之,所有幼儿来园学习时,都做好了发展小肌肉动作技能的准备。为了成功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技能,教师首先需要知道每个幼儿的小肌肉动作目前的发展状况,以便能够帮助他们持续发展和学习。
灵活性和利手
灵活性要求手和手指快速而准确的运动。4岁和5岁儿童必须灵活地使用小纽扣、拉链、书写易读的字母和数字。年幼的3岁儿童还没有成熟到这个水平。这取决于神经过程,即某些能力逐渐定位于大脑的左右半球。利手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结果,但是只有到了6、7或者8岁才能完全占据优势。
第二节 旋转旋钮 盖子 打蛋器
扭转或旋转运动有几种形式。儿童可以用手打开门把手,尝试扭转,然后推门把手打开门。另外一种小肌肉旋转动作形式包括手指抓住一个工具后,手腕的垂直旋转或者前臂的垂直旋转。手动打蛋器、食物磨粉机和瓶起子使用的就是这类动作。
此外,还有一种,即用手指头将螺母拧进螺栓,将螺丝钉拧入洞中和拧瓶盖。
可以收集各种规格带盖子的塑料空瓶子和罐子,装到盒子里放到活动室操作区供幼儿操作。
拼图
3岁儿童和更大一点的儿童在尝试拼图时都会使用同样的手部旋转运动,而2岁的幼儿往往会硬将一块拼图塞到位。
拼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细致观察和评估的工具,使得教师能够很容易观察幼儿,幼儿的注意力、身体运动、语言、问题解决中的思维和做出决定都能被观察到。教师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应留出足够的时间和每个玩拼图的幼儿坐在一起,这很重要。
选择拼图的幼儿可以整天玩它,中间穿插其他活动,通常能持续好几天。不时有同伴自发过来帮忙,玩拼图是一个社会语言活动,具有丰富的关于过程的谈话、关于图片代表的故事谈话,关于幼儿个人与图画有关经验的谈话。
烹饪
3岁儿童也能使用手部旋转技能操作打蛋器,他们喜欢操作。常常成为争抢的焦点。
相对固定不变的物体,幼儿对于不同形状的物体和能变形的物体更感兴趣,此外,新奇也能激发幼儿去操作物体。当新奇感消失后,幼儿的兴趣会减弱,因此,教师应该在操作区呈现各种材料,不时更换。
教师应该每日或者每周在活动室提供一次烹饪机会,儿童可以帮忙做冷食,比如每日的甜点。他们可以刮胡萝卜皮,切芹菜调味。用调味品混合奶酪调味,搅拌奶油做成黄油,磨花生做花生黄油。
Gellens指出:
不仅幼儿喜欢准备食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种感官都参与了。大脑如此多的区域会受到刺激。量、切、搅拌、倒水都有利于眼手协调和大小肌肉发展。一个活动所涉及的感官越多,突触会越强。记忆也会越强。
烹饪活动中含有多种学习:动作、感知、概念和社会技能在食物准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五官都参与了。搅拌、敲打、滚动都能够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量、煮、冷冻能够表明物质的变化。听从指令倾听、分享、合作、良好的举止有助于社会技能的发展。等待他人说“好啦,我们大家吃吧”可以培养耐心。
建议:
1、让幼儿使用食物研磨器去压苹果,香蕉等,做成酱。这要求胳膊的力量和体力。当他们按照食谱操作,亲眼看到挤压的过程,就看见了事物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2、把不同大小的螺栓固定在沙板上,给儿童一盒螺母,让他们拧到螺栓上。这需要儿童选择合适尺寸的螺母和螺栓,也需要小肌肉动作技能。
3、收集旧的锁和钥匙给儿童实验。幼小的儿童在配对、用钥匙开锁时可能需要坚持。也需要动作技能。但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挑战。
4、沙桌上放一个带曲柄的玩具漏斗
幼儿喜欢玩沙子,玩具商店、卖沙滩玩具的商店会有过滤和研磨玩沙的工具。别忘记让幼儿玩的时候戴护目镜。
5、准备柑橘绞刀
准备一个手动的柑橘绞刀,让儿童轮流用它拧半个柑橘榨汁当做甜点。
第三节 倒水不会溅出来
2岁的儿童可以端起一杯牛奶。一开始是双手,后来改用单手。但多数家庭倒水更多是成人的事情。为什么儿童应该学习倒水?
儿童应该学习倒水不仅有助于他人,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自己小肌肉的发展。很久以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就认识了倒水的作用,将倒水归入“日常生活练习”,用以教儿童小肌肉动作技能。今天蒙台梭利学校的孩子们仍然先学习倾倒米粒,然后才学会从小水壶中倾倒液体。
水壶的大小是倾倒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幼儿的餐桌上放一个小水壶,让幼儿自己倒果汁或者牛奶,如果他们洒出来,就让他们自己用海绵抹布收拾干净,这是一次很好的小肌肉动作的练习。
幼儿倒饮料可能没有成人自己倒那么高效,但是教师必须要思考课程的目的:是成人照顾一群幼儿,还是帮助幼儿发展他们自己的技能然后学习自己照顾自己?在幼儿的联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事故。溅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复杂任务所付出的部分代价。松手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幼儿确实必须学习怎样松手。溅得到处都是也是一个学习的经历,不是什么尴尬的事情。他们很喜欢挤压抹布海绵。
建议
1、在桌子上准备几个不同大小的塑料水壶,可以让幼儿登机负责用小水罐给班级里的植物进行浇水。
2、准备一些塑料或者陶瓷的小水壶给幼儿用于自我服务。水一空,教师就把他们装满。
第四节 解扣纽扣、揭贴魔术贴
3岁孩子先能解开扣子,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也能够扣上大一点的衣服上的扣子。即使4岁的儿童手指头也很少有力量能摁上牛仔裤上的子母扣。4岁儿童解开扣上衣服上的扣子应该没有多少困难。他们能够拉开拉链,但是在开始拉上夹克完全分开的拉链时,常常需要帮助。
让幼儿大量练习穿脱衣服和鞋子。开始拉拉链的时候,有时要教师帮忙,但一定要让幼儿看到怎样做,并让他们尝试一遍。鼓励他们给娃娃穿脱衣服。完成一次一定要让他们再来一遍。
建议
1、自己购买或者制作几个纽扣板和拉链板,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和练习这些技能。
2、给娃娃穿脱衣服
建构游戏物品店 有10个不同的16英寸高的多种族娃娃。娃娃有可以穿脱和清洗的衣服。另外也有睡衣、校服和外出服。
3、与家长交流,介绍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类型。建议家长让幼儿在家也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像自己穿衣服这类自我服务技能。
第五节 轻易地捡拾物体或塞物体
捡拾和塞入物体是幼儿班级上最常用的用以提高小肌肉动作技能的活动。拼图、钉板、堆叠玩具、系带、缝纫、串珠、数数、小材料配对,都需要用到这个技能。玩乐高玩具、几何板、图形板、植绒板和许多塑料桌面游戏也要求具备捡拾和塞入技能。
一些活动室称这个区域为“操作和数学区”,因为学前数学是通过操作小材料来学习的。——Kyoung-HyeSeo道:今天,许多数学操作都市场化了,例如形状积木、筹码、数学塔、10立方、奎纳逊棒等等。幼儿最好通过与具体物理的互动来学习数学操作背后的思想。
材料的选择应该考虑儿童发展的范围。比如给新生的木制拼图应该包含简单的单幅图画。每一块都能完整地呈现一幅图画的一部分。给老生的或大一点儿童的拼图就可以有复杂一点的图画,拼图的块数也可以多一点。
3岁儿童玩大积木比小乐高块好,他们的手指不具有操作小物体的灵活性。
教师应该至少一周检查一次所有的操作材料,以确保所有的材料都完好无缺。如果有缺失一定要找一块补上,要不就把这个材料拿走。
建议
1、串珠
将各种材料拿出来给男孩和女孩做项链,找些通心粉或者类似的材料,儿童可以先给他们画画、上色。还有小贝壳、秋天的松子和板栗、塑料或者木头的珠子……有一本书名为A String of Beads、表现的是一个小女孩和奶奶一起收集了很多美丽的空心小串珠。
第六节 灵活地用模子玩面团、黏土
游戏面团或者黏土能够加强幼儿手和手指小肌肉的力量。两者类似,但也存在差异,游戏面团更软,黏土较密实,用手操作较难,要花时间去印模子。
许多老师都是先从游戏面团开始,可以测量它的成分,混合它,搅拌它,加入颜色,分成几部分,用手指压扁,滚成球,摊成煎饼,用各种工具切割,印标记,拍打,用模子印成各种形状。
也要给孩子玩陶土的经验,给每个幼儿一块粘土,鼓励他们用手玩。幼儿使用真实粘土的提倡者Koster说:“游戏面团不错,但粘土更真实。玩粘土满足了我们所有人接触大地的基本需要,也满足了我们再孕育生命的土壤上游戏的需要。”
建议
访问面包房或者烘培面包的地方,看面包怎样制作。
和幼儿一起用真面团制作面包,饼干。
第七节 自如使用绘画、书写工具
教师应该给儿童多提供一些书写和使用绘画工具的机会。促进他们手指力量、动作灵活性和眼手协调性的发展。
幼儿学习书写会经历一系列阶段:最初的阶段是抓,只是笔触到纸张,胳膊和手都是悬空的,下一个阶段是小拇指和肘放到纸上,但是手和指头是作为一个整体移动。最后,儿童学会了分开使用手和指头,手固定在纸上,而指头移动铅笔。最后一个阶段在5-7岁才能达到。
可以制作一大堆石膏,把彩笔的笔帽摘下来,插在湿石灰里,这样笔帽开口会与石灰平齐,当石灰干了,就可以将彩笔插回笔帽,这样彩币伸出来就像豪猪的毛,幼儿就很容易将笔归位了。
建议
可以提供一些海报,和幼儿一起讨论上面的图画和信息,可以鼓励他们给父母做一张海报。
第八节 自如地使用剪刀
教师要给幼儿示范如何拿工具,虽然幼儿可能看过成人正确使用这些工具,但他们常常没有关注到最重要的抓握的要点。教师可以用语言描述自己手的东走,比如“移动剪刀,挤压挤压。”
刚开始可以用两手拿住一张窄的长纸条,绷紧,让幼儿剪成两段。一旦幼儿可以熟练进行这个过程,给他们一个任务,将纸条剪成碎片。
过几天,再让有幼儿练习自己用一只手握住纸条,一只手剪。让幼儿用不同的纸张练习,包括一些美术纸、打印纸和杂志纸。最后,在纸上画一条线,让幼儿沿线剪。注意,要准备至少一把适合左手使用的剪刀。
此外,使用剪刀的活动包括:做纸面具、玩具(纸盒子,纸城堡)、甚至用瓦楞纸做大型玩具,剪纸贴画等等。
建议:
剪彩色纸条,剪下来的彩屑可以留作庆祝活动。
如果幼儿使用剪刀有困难,可能需要增强手指能力,可以玩挤压瓶——将软瓶子扎一些眼,挤压在人行道射出图案。要明确规定,不能互相喷水,否则就没收他们的瓶子。或者将海绵剪成小块,让幼儿拿着挤压。
保留各种纸,信纸、墙纸、旧贺卡、吸管、礼券、包装纸,让幼儿剪碎然后用于拼贴画。
第九节 自由使用锤子
一手扶钉子,一手拿锤子是最复杂的小肌肉运动。很多儿童在幼年都做不好。
但应该鼓励男孩和女孩都去锤击,这是发展小肌肉力量的协调性的很好活动。教师可以创造一个木工区,在墙上的插钉板挂一些工具,或者找一个树墩。
锤击区可以放置多个锤子,幼儿可以进行科学的实验,预测哪一把锤子更有效,然后通过计算将一颗钉子锤进树墩所需要的次数来检验一下他们的预测。
为了吸引幼儿到这个区域,教师只需要简单的进入开始锤击就行了,锤击总能吸引注意力。安全问题可以用控制锤子的数量,进入之前建立规范以及戴护目镜等来保证。
Andrew建议遵守以下规定:
木工区同一时间只能有两个孩子。
始终戴护目镜。
一次只能拿一个工具,拿另一个之前要把用过的工具放好。
用手拿工具和材料,不能用嘴。
锯和钻时,要保证木头是被安全地钳住的。
离开这个区之前,要将工具和材料放回原处。
建议:
1、使用柔软的敲击材料
不要一开始就用木头,先用稍软的材料如纤维板、天花板或者泡沫聚苯乙烯。
2、用大头钉
刚开始该用大头钉,多数平头钉太短,锤的时候难以扶住。
第九章 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检核表
根据颜色、形状区分物体
根据大小分类
排序
认知、创造型式
凭记忆数到20
数的一一对应
具体事物的问题解决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第一节 发展认知概念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显示,7岁以下的儿童大多采用具体思维概念,还未发展起大龄儿童和成人的抽象思维。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儿童用视觉模式(图式)思维。
2、儿童用感官探索事物(如看、听、闻、尝和操作)
3、儿童学习回忆物体的物理特征
4、儿童将物体与事件联系,但是不用物体表征动作和事件。(如,滚球但不把球假装成车)
5、儿童发展客体永久性(认识到一个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也依然存在)
前运算阶段(2-7岁)
1、儿童获得符号思维(使用内部图像和语言表征不在眼前的动作和事件)
2、儿童用物体表征动作和事件(把积木假装成汽车)
3、儿童学习预见一个动作对另一个动作的结果(比如将壶中的水倒入杯子将导致杯子的水面升高)。
4、儿童会受外在特征的欺骗(相信一个粗高的容器比细矮的容器装得水多)
5、儿童关注最后结果(关注事物某一刻的状态,即形象知识,不能关注事物的变化或者事物如何变化的,即“操作知识”)。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1、儿童的思维能够处理事物的变化和怎样变化。
2、儿童具有逆向思维。
3、儿童能够不受某一刻事物状态的局限,理解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1、儿童开始思考思维。
2、儿童可以用抽象术语思考。
3、儿童能够进行假设。
(更进一步看书理解这几个阶段的含义)
皮亚杰将儿童需要建构的知识分为三类
1、物理知识:关于形状、大小、颜色等等。
2、逻辑数理知识:物体之间的关系,如相同不同,多少,那些是一类等等。
3、社会知识:儿童通过参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而学习行为规则和人们行动的只是。
第二节 大脑研究
第三节 使用游戏
多数人认为游戏室一种享乐,是一种无足轻重的东西。对于成人而言,这样的定义是正确的,但对于婴幼儿来说,游戏确实探索和发现周围世界的一种途径。
这种通过对环境的游戏性探索而获取的所有信息以预订的方式储存在大脑中,当儿童继续对周围刺激进行反应时就可以用于指导或者调节儿童的行为了。
第四节 探索性游戏的阶段
所有的儿童在探索新事物、新活动时,似乎都经过三个确定性游戏阶段,我们称之3M:操作(manipulation)、掌握(mastery)、赋义(meaning)。
比如无论哪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探索新事物的时候,他会跟它玩,将它转过来转过去或者用一种新的方法是用它。比如刚开始玩积木的时候,幼儿会将积木塞进容器、把积木当卡车来开,经过操作,幼儿了解积木的用途,就开始用积木进行建构了。对画笔也一样,开始幼儿拿刷子和油画笔到处乱涂,可能先将纸涂满一种颜色,然后慢慢他就知道进行绘画了。
一旦熟悉了媒介,他就进入探索性游戏的第二个阶段,掌握。为了掌握,需要反复练习,儿童似乎自己有一个练习周期,用积木,他们建造无止尽的道路、墙壁、或塔楼。或者要求一遍一遍听一个故事,这是儿童在大脑中建立连结以便记忆的过程。
当儿童满足自己掌握的愿望之后,便进入探索阶段。将自己的意图带入新的活动,比如用积木进行建构,用画笔进行绘画,他们会给熟悉的故事改编情节,加入新的内容或者重新创作故事。不是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能达到这个阶段,但如果我们鼓励儿童通过探索游戏自然发展的话,许多儿童都会达到。
第五节 归类
儿童学习归类和其他数学结构所用的途径是一样的——在反思了他们的身体和智力活动之后,通过操作实际物体来建构新知识。
一旦幼儿开始注意物体的相同特性之后,就能够对物体进行分离和归类。归类时,儿童要首先能够说出什么东西是相像的,形状、颜色、大小和其他特征。
可以请儿童将所有红色积木放在一个集合里,而将所有蓝色积木放在另一个集合里。
可以给儿童一盒混乱的纽扣,让他区分,然后跟他谈谈,问他怎样决定将哪些纽扣放到一堆的。
第六节 评价发展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幼儿完成本章头八个检核表项目的能力来评价每一个幼儿。一旦教师进修了评价,就应该计划给幼儿提供活动或游戏探索的时间,使幼儿继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七节 根据形状、颜色区分物体
形状是幼儿认知发展出现最早的概念之一,儿童需要区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是做数学题,而是在大脑中对环境中的物体进行区分。
比如教师拿出一套塑料形状积木,可能是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的正方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观察幼儿怎样玩这些形状的。幼儿是否能够找到与教师呈现的形状相匹配的积木。
孩子玩过各种具体的材料后,就可能为寻找活动室环境中的形状做好准备了。与他们玩形状宝宝的游戏,找到图片或者环境中自己认识的形状。
更为有效的是由儿童用他们所有的感官随手玩或探索什么使一个物体成为圆形或者什么使另外一个形状成为正方形。可以在玩面团时让幼儿做自己的面团,可以用手压平做成圆形,切成圆形饼干。
三角形对于幼儿可能是最难的一个图形了。刚开始,他们建立的三角形可能像圆形,因为幼儿很难处理角。由于对对角线在幼儿的认知中很晚才出现,所有幼儿很难做出三角形和菱形。可以让幼儿尝试用胶带在地上贴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让幼儿尝试用积木构建这些形状。
建议
1、一次只从一个图形开始,给幼儿足够的探索时间。
让他们发现活动室里有多少圆形?……幼儿需要多少时间取决于幼儿的兴趣。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机会去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圆形,以便他能够将之内化。内化可能需要几个星期。这取决于幼儿的年龄和经验。
颜色
颜色是大脑进行分类的另一种证据。多数儿童首先认知红色、绿色、黄色、蓝色和黑色,然后才认识二等级的颜色,如紫色、粉色或者褐色。虽然幼儿看起来先会说颜色,但幼儿是在认识形状之后发展颜色知觉。因为成人对颜色的谈论多于形状,所以幼儿也这样。
幼儿可能会说很多颜色,就像唱数一样,但并不理解这些名称的含义。在命名过程中,幼儿必须将视觉图像与回忆起来的名称联系起来。一个幼儿能说红色并不意味着她能够确认红色。可以问问幼儿她的衬衣是什么颜色的,请幼儿找找活动室里红色的东西。
最好集中于一种颜色,然后再引入其他颜色。教师可以利用季节和节日的颜色。比如在秋天南瓜成熟、万圣节、感恩节期间,橙色肯定是活动室颜色的一个部分,在情人节则是粉色和红色。
给幼儿提供一些东西,看他是否能够找出其中某种颜色的物体。让幼儿试验一下,在红色中混入白色。看看不同深浅红色的外表和质地。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体验一种颜色,然后再关注另一种颜色。
当幼儿开始研究颜色,教师可以一个接一个往画架前增加颜料,还可以提供调色板、彩色积木等。
建议
1、让幼儿享受混合颜色的乐趣。用食品色素挤压瓶、搅拌用的勺子、装满水的塑料杯子、将孩子尝试调出颜色,混合蓝色和黄色而变成绿色,这是一个神奇的变化。
幼儿会用很多方法
2、幼儿会用很多途径玩颜色混合,比如用他们喜欢的颜色画手指画,如果幼儿在已用的颜色里加了一种新颜色,就要在手指画的桌子上增加这种颜料,让他们混合新旧颜料,看看发生什么。
第八节 根据大小分类
教师最初跟幼儿玩大小比较活动时,要保证使用的物体只有大小不同,其他特征都一样。
也要保证幼儿比较的是物体本身,而非它们的空间位置。一些幼儿看着两个相同的物体,说近处的物体大,因为它们看起来比远处的物体大。
一旦幼儿通过探索和教师玩确认及命名的游戏,熟悉了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类别后,就让幼儿尝试应用它们的技能去收集不止大小一个特征的物体。幼儿喜欢玩收集自然物的游戏。
收集到的贝壳、橡子或者岩石可以装到塑料容器中放到操作区或者数学区的架子上。
建议
1、玩大小过渡的游戏
在等午餐、公交车或者意外事情发生时,玩玩简单的过渡游戏、手指游戏和讲讲故事是不错的主意。如“穿宽条纹衬衫的女孩可以站起来”“穿窄条纹T恤的男孩站起来。”或者玩猜一猜的游戏,把手放在身后,让儿童猜一猜哪只手的大拇指竖起来了。然后把手拿出来给幼儿看。
2、收拾积木时做区分
可以让幼儿先帮忙区分出最大的积木,然后放回玩具架。这个游戏可以给教师一个信息:谁能区分物体的大小,谁不能。
第九节 排序
幼儿认知发展三个方面:
分类能力:理解物体的某一特征的能力和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将物体分到一定的类别中的能力。
排序能力:理解“比……多”和“比……少”的能力以及根据一定规则和等级系统将物体排列成一定顺序或者系列的能力。
计算能力:理解数字的意义和用途的能力,应用数字进行计算和排序的能力。
为了按照一定顺序排序,幼儿首先要认知它们的特征和关系。它们是怎样想象的,怎样不同的,相互之间有什么共同线索联系在一起?
比如蒙特梭利的大小圆柱体可以放进板子的渐变系列洞中。堆叠积木、盒子和圆圈遵循相同原则。关键是要让幼儿自己玩这些游戏,通过努力发现顺序概念。
建议
让幼儿三人一组站在三个大小渐变的盒子上,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来排列他们。让他们说说谁最高,再交换脚底的盒子,给每个幼儿一个机会,让他们都当一次最高者。
第十节 能认识、创造型式
型式(patterning)概念指确认或者创造一定等级并且重复出现的物体、文字或者声音、色彩。一段童谣是型式,墙纸和墙砖的设计可能也有型式。
当幼儿理解了型式,就可以将寻找型式变成一种游戏,可以给发现的幼儿一个贴纸,这样贴有贴纸的幼儿也成为一种型式。
然后可以创造型式,拿出几套操作材料,比如几套小动物玩具,大珠子,彩色积木或者棋子。让幼儿按照一定型式排出几个。向其他幼儿提问:这个型式的规则是什么?对,显示一个红、再是黄、再是蓝色。
建议
1、让幼儿排成型式
当幼儿以个体身份参加时学习得最好。让六个脖子系着不同颜色单色丝巾的幼儿来排序。只用三种颜色,他们可以排出某种型式吗?比如 红红、蓝蓝、黄黄。红蓝黄 红蓝黄,或者类似的重复。
2、按照型式搭建积木
幼儿学习搭积木时,常常直觉地按照一定型式排列,一旦他们学习了型式,让他们按照一定型式来搭建,他们能否维持呢?(比如大大小,红黄蓝……)
3、发现头发的型式
让幼儿在班级里寻找同伴的不同发型,这些发型有名称吗?可以给幼儿读《Hats off to Hair!》里面有令人深刻的幼儿面容和36种不同发型的头发插图。
第十一节 凭记忆数到20
不需要强调幼儿学习数的概念的重要性。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大小、距离、数量、时间、温度、价格、金钱等数字。应大脑的要求,幼儿会完成预定的发展顺序,内化感官与周边世界互动获得信息。
凭记忆数手指唱数,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包含记忆技能(记住数名),排序技能(记住数的顺序),甚至排列型式能力(理解从1到10是按照一定型式重复。)
即使两岁,幼儿可以竖起两个指头说出“2岁”,多数情况下是属于鹦鹉学舌而不是真正理解2岁的含义。
唱数不意味着幼儿理解了数的概念。幼儿常常颠倒顺序或者遗漏一两个数字,他们数数就像吟唱,教师会发现许多幼儿不知道每个数字的意义。但即使这样,幼儿唱数也是有意义的,他们唱数看起来就像一个长长的单词。
到3岁,幼儿会形成一些数字的表象,父母和其他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数字是很重要的,比如唱数、测量、承重、数数、数钱、玩数移动步子等等。
对于能够数到10或者20却不理解数字含义的幼儿,尝试让他们数到7或者13,幼儿需要放慢速度,去理解他们做什么。
建议
1、咏唱或者玩跳绳的韵律游戏
可以使用Cinderella的故事
Cinderella dressed in white,
Went upstairs to say goodnight.
How many seconds did it take?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Cinderella dressed in yellow,
Went down stairs to eat marshmallows.
How many marshmallows did she eat?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还可以参考Dillions的Mother Goose:Numbers on the Loose进行咏唱。
唱数字歌,比如Hockory Dickory Dock。老鼠在每段做不同的事情。
第十二节 将数与实物一一对应
在学习数概念的顺序中,接下来一步就是学习一个数代表一个物体。
这是理性数数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幼儿意识到数量,让他们理解到他们数到的最后一个数字表示有多少数量。
这样幼儿每天在活动室里自己数数或者听教师数数就很重要。让幼儿点数的时候触到每一个材料,如果漏掉某个材料就从头再来。或者让他们每数一个就递一个材料给教师。
如果幼儿可以数到10个,就让他们联系从10个物体中挑出几个。联系挑出一定量的物体,比如3个洋娃娃、5块积木或者7张多米诺骨牌。
用黄有盒子装一些收集来的小材料来给幼儿点数,将“数数我”的标志挂在活动室的物体上,比如金鱼缸、画架的材料或者表演游戏区的帽子上。
为了支持幼儿的数学活动,可以记录下他们数的数,比如保留一个出勤表,在表中列出所有幼儿的姓名,给每个出勤的幼儿一个记号。或者让幼儿在便签或者卡片上打孔,记录他们喂了多少次豚鼠,给植物浇了多少次水。
也可以用图形符号或者数字图片符号,比如将一定量的不干胶图形或者去掉图片的符号贴在每个活动区,表示允许同一时间进入活动区的人数。
在豚鼠的笼子附近贴一张日历,让幼儿画胡萝卜的数量,让孩子用尺子记录种下的种子每周长多高了。
建议
1、让幼儿相互数数
让幼儿在早晨挨个帮老师点数,让点数的幼儿手碰到其他幼儿。
2、丰富点数材料
比如纽扣、贝壳、多米诺骨牌、线圈、纸牌、通心粉等等。
3、做追随头领数步子的游戏
刚开始要大声玩,然后幼儿知道规则后,就默数。比如教师安静碰了三个之后,就停下来问,“我们碰了几个”,如果幼儿说对了,就祝贺他。然后继续。
4、让幼儿布置餐桌
让他们给每张桌子放一定量的餐具,比如八只勺子、八把叉子,他们能否作对呢。
第十三节 利用实物解决问题
比如,在积木区,教师可以摆放一张宽宽的美术纸代表小河,请建筑师们想如何能够让汽车过河而不弄湿自己。这个问题要求在河上架桥,在河两岸各方一块积木作为支撑,然后找到一块长积木架在两个支点上面。
幼儿有时会持续尝试那些过于短的积木,长度的概念对于有些幼儿还是模糊的。如何找到合适长度的积木,有些人可能会建议测量。然后他们会测量架子上的积木,直到找到合适的。用什么测量,有人伸出手比划积木支撑点之间的空间大小吗,她能保持两手之间的恰当距离不变,走到积木旁吗?
另外一个有趣的积木问题是,玩具车从积木斜坡上下来,看看每辆车能开多远。有些孩子可能发现抬高斜坡的一头可以提高车速,另外一些孩子可能发现车的大小也是一个因素。是否大而重的车比小而轻的车跑得远?教师可以在白纸上记录下他们所有的解决办法,甚至包括无效的解决办法。
建议
1、玩猜一猜游戏
猜一猜将积木一块一块接起来到桌子那边,需要多少块?记下每个幼儿的数字,然后试一试。猜一猜装满鞋盒子需要多少小车?
2、在小组中玩简单的解决问题游戏
比如提供一些盒子和一个袋子,能否将所有的盒子装进袋子(方法是将盒子一个个套起来装)。
提供不同大小的卡纸和塑料管以及微型汽车,告诉幼儿,汽车进入车库(鞋盒子)的唯一途径是通过通道(塑料管)。看看那个通道可行?
第十五节 总结
挑选一个认知发展几乎没有得到勾选的幼儿,连续三天观察他,获知他的认知发展的详细情况,计划一个活动,帮助这个幼儿记录后面的结果。
检查项目勾选最多的幼儿年龄多大,项目勾选最少的呢?这些幼儿的背景是什么?教师能否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做出某些推断?
Baroody A.J. Does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for three-to-five-year-olds really make sense? Young Children, 55(4) 61-67.
Berk, L.E. Awakening children's minds: How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make a differe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pstein, A.S. (2003) How planning and reflection develop young children's thinking skills. Young Children 58(5) 28-36.
Geist, E.(2001) Children and born mathematician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arly mathematics concepts in children under five. Young Children, 56(4) 12-19
Jung, M, Kloosterman. Young children's intuition for solving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Young Children, 62(5) 50-57
McDonald, J. Selecting counting books. Young Children, 62(3)
Wallace, A.H. The Classroom that math built: Encouraging young mathematicians to pose problems. Young Children, 62(5) 下载到了
第十章 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检核表
只听不说
用单词句回答
用短语作反应
念歌谣
参与谈话
用扩展句说话
问问题
讲故事
第一节 发展口头语言
第二节 语言获得阶段
幼儿同样用3M学习语言,就像他们学习玩积木、画画,使用计算机一样。当他们学会一个单词,会一遍一遍说,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要求某种东西,而是因为他们处于语言获得的掌握阶段,重复是其特点。接下来,他们开始将单词放在一起组成短语。
幼儿不管在家里讲得多么流利,到了幼儿园,在班上也要能够流利讲话,还需要经历语言生成的几个阶段。
前生成:当儿童一开始进入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他们经常用沉默来反映。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经常专注于人们说什么而不是尝试去说什么。
生成过渡:儿童变得舒适后,常常开始用单词句回答问题。
早期生成:儿童用短语回答问题和活动,能够参加简单谈话,甚至念儿歌和唱歌。
生成扩展:儿童用扩展句说话、问问题、讲故事、角色扮演,进行广泛谈话。
第三节 只听不说
所谓无语儿童常常是那些在跟家庭以外的人讲话时缺乏自信的儿童,这样的儿童可能具有害羞的特质或者可能来自语言交流较少的家庭。
要花一些时间用幼儿发展检核表的各个项目对无语幼儿进行一次评估。自尊、情感发展、社会学游戏这些领域尤其重要,看看该幼儿在入园与父母分离困难吗,有信心为自己做事吗,看上去快乐吗,是自己游戏还是和其他人一起游戏。
约父母谈一谈,如果幼儿在家里说话很流利,就说明该幼儿并非语言或者听力问题。只是在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所致。
对于害羞或者不愿交流的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使他在活动室感觉舒适,在此之前,不要逼迫幼儿说话。教师和同事应该接受幼儿的现状,并不遗余力使得她在班级受到欢迎。
如果无语儿童和某个幼儿在一起时很自在,可以让那个幼儿带她跟其他幼儿一起玩耍。
提供无压力的环境,对于许多幼儿来说,在同伴中讲话是一种从未尝试过的经验,为了使得他们能够轻松自如,教师要通过对他们的认可来帮助他们。比如微笑、拥抱、欢迎词、鼓励语。
接受每个人的语言
此外作为语言的促进者,教师要接受每个人的语言,而不管这些语言的发音多么不好,或者多么不合语法。预言是非常个性化的食物,它反映的不仅是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而且反映了家庭语言。
不纠正
教师要注意不去纠正幼儿的语言,事实上,纠正是一种消极的反馈,倾向强化要抛弃的行为,使得幼儿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纠正常常使得幼儿完全回避在纠正者面前说话,而不是改善幼儿的语言。
偶尔幼儿词语发音正常,却倒退到婴儿的说话水平或者完全停止说话,可能表现出其他一些行为,如吮手指。可能是压力或者情感不安的信号。比如家庭是否添了宝宝,是否父母中有人生病,搬家?
聆听
对于幼儿来说,聆听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动。通过和成人的频繁交流中,儿童开始注意和理解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及一些词语的多重意义,通过听教师不同目的的谈话,儿童建构了意义,形成了概念框架。
建议
使用指偶
每天挑选一个指偶给无语儿童,害羞的幼儿可能会细声细气和他说话。
第四节 用单词句回答
让幼儿跟着玩follow the leader这个游戏,让他们在教师身后排队走,教师拍到什么东西,幼儿就大声说出这个名称。无语幼儿会慢慢想要参加。
让一个说另一种语言的人跟幼儿玩这个游戏,这样幼儿学习了第二种语言。
建议
1、帮助幼儿获得成功
所有幼儿都需要在这个发展阶段体验成功,如果他们在口头表达有困难,那么久帮助他们在其他的事情上获得成功。
2、给幼儿命名的物体制作名片
一次让一名感兴趣的幼儿跟着教师一人绕着活动室走,教师记下幼儿命名的每一个物体,贴在物体上。
3、提供艺术袋
在活动室找几个熟悉的物品放入一个袋子,请小组每一个幼儿将手伸入袋子中,摸一摸,猜一猜,鼓励幼儿给物品命名。然后让幼儿自己做艺术袋,跟其他幼儿玩。
第五节 用短语作反应
第六节 念歌谣
就像幼儿玩积木、玩具和互相游戏一样,他们也玩词语。幼小儿童会编造词语、重复语音、混合词语、倒着说事情、念歌谣和重复押韵的词语。幼儿正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次次创造着自己的知识,幼儿通过发现词语的作用以及自己能用这些词语干什么来建构他的经验。
幼年参与押韵活动的儿童,会将这种对诗歌的兴趣延续到成年生活中,早年有过念歌谣经验的儿童,比起没有这些经验的儿童,在阅读上更加成功。
第七节 参加谈话
一旦幼儿能够轻松谈话,他们的言语能力在高水平的同伴的练习中,显示出更大的进步。在比自己水平高的人面前,幼儿的言语水平会迅速提高。
因而幼儿园的混龄班就很重要,幼小的儿童可以向大龄的儿童学习语言技能。大龄儿童有很好的机会练习与小龄儿童沟通的技能。大龄儿童似乎天生就能调节他们的言语水平,使其适应不成熟言语者。
幼儿教师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是给幼儿念书。但对幼儿语言发展贡献更大的是跟幼儿交谈,在交谈中回应他们,倾听他们。因为许多母亲直觉地将前语言儿童当做一个真实的谈话者,所以幼小的儿童最终会成为真实的谈话者。
Machado(1995)指出
只要教师关注幼儿的日程表,师幼谈话就会容易得惊人,如果教师目标总是教幼儿或给幼儿增加生词,那么教师就会使得自己的目的落空。关键是要明确幼儿的兴趣,这样词语也会变得有意义。
每天花一点时间,与每个幼儿进行一次个别交谈,要将他们看做平等的谈话者,而不是“上对下”跟幼儿交谈。
对学前儿童在家里和幼儿园的研究证实了一个事实,即口头语言是早期读写的基础。另外,延伸谈话对幼儿语言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贡献。教师和家长都会给孩子说的话增加信息。
另外,教师要注意不要支配谈话,研究显示,在自由游戏时,教师说得少,幼儿反而会在语言评估做得好。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幼儿需要时间把他们的想法转化成语言。而成人需要多花时间听一些。
建议
1、小组谈话
每天花一点时间跟小组幼儿进行谈话,可以谈谈任何教师或者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不必非要做教师,非得教他们认识果汁罐子上的名称。
2、鼓励表演游戏
幼儿自己的谈话常常发生在表演游戏的情景中,木偶和玩偶会激发谈话,给家务区域、积木区和沙水桌提供道具,也能鼓励想象游戏。
3、电话交谈
通过玩具电话或者手机给幼儿假装打电话,可以每天有计划得给某个幼儿打电话,给幼儿读故事《我正在给Molly打电话》。
第八节 用扩展句说话
在1岁半到两岁之间,婴儿能认识到每样东西都有名字,当他们开始从所摸的事物中吸收词语时,他们的词汇量就开始扩大。这是成人有意义干预的关键时刻,家长或照料者可以给物体或者动作命名,幼儿听并且尝试模仿。
这也是丰富物质环境和让幼儿自由探索的关键期,为了学习事物的名称,幼儿要看,要触摸,听和尝试这些事物。
一旦他们吸收了构成句子的基本规则,他们就上路了,不再需要绝对地模仿周围的语言了。
第二语言
人们曾经认为,对于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儿童来说,他们的父母也应该学习英语,并且在家庭中和幼儿一起使用。但当前的研究揭示,父母最好继续跟孩子说自己的家庭语言。幼儿的家庭语言技能越好,他们就越有能力学习第二语言。
如果班里有许多幼儿的第一或者第二语言是西班牙语,要保证给幼儿提供机会,比如在一个小时的西班牙语时间里,其他什么语言都不说,直说西班牙语,唱西班牙语歌,用西班牙语玩数学游戏盒表演游戏。可以把它们最喜欢的歌曲和童谣翻译成西班牙语。
可以请家长帮组做一本书,包含15种简单的橘子,比如“你妈妈很快就来了”或者“你要上洗手间吗?”,这本书使得教师应付自如。
建议
1、将英语好的幼儿分配给需要听英语的双语幼儿做同伴,以便其参与班里的许多活动,增长经验。
2、野外郊游
幼儿在思考和说话的时候,需要许多真实世界的经验,教师带幼儿去野外郊游,可以给幼儿提供许多新事物去思考和谈论,不需要太远,可以去小商店买东西,带一组幼儿到步行街转转,一定要带上录音机将活动过程录下来,以便讨论。
春秋季节可以每天都去看看树,教师可能要带上一个相机记录下郊游的体验,以激发幼儿回到活动室后开展讨论。
第九节 问问题
大约到4岁之前,多数幼儿能够像成人那样提问。幼儿通常不学提问,直到他们学会回答教师提问的时候。
1岁半到两岁,他们会将问题的次序和陈述句一样,只是句尾语调提高,说出第一个问题。接下来,幼儿开始学习将“什么”用于疑问句首,或者为什么,哪里……幼儿变得相当喜欢这类问题因为成人会做出反应,幼儿会突然认识到他偶尔跌跌撞撞走上了控制成人的道路:问一个问题,成人就会回答。因为成人的注意和反馈使得他高兴,所以他会一下子喜欢上问问题。
接下来,幼儿会将句子扩展到使用助动词,如“能够”和“想要”,幼儿就进入下一个阶段,虽然词语的顺序常常是颠倒的。
最后的阶段是按照适当的词序扩展问题。
在语言支架中,提问的使用可以引导幼儿进入对话、说话和维持口语互动。
建议
1、自己提问
教师与幼儿在一起开展的活动中进行提问,比如在圆圈时间,这是每个幼儿听问题中英语词序和回答问题的时间。即使幼儿在小组面前回答不在点上,也会通过倾听学习。
2、请幼儿帮助收集问题答案
可以请一个幼儿去问问三四个幼儿,例如如果教师计划郊游,可以请几个幼儿到周边去问问其他人他们的母亲是否愿意一起去。
第十节 讲故事
在幼儿能够讲故事之前,他必须首先听有人念过很多故事。教师是故事讲述者吗?如果教师要幼儿参与讲故事,他们就需要一个成人榜样去模仿。比如昨天回家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邻居家的狗闯入院子宠物猫做了什么?你们去农场牛棚的那只小猫怎样了?那只讨厌的松鼠最后是否够到了教师放在高高鸟食罐中的鸟食?
讲故事对幼儿的重要性
要求幼儿使用复杂的交流形式——去语境的谈话,即不一定与即时的语境相连,去语境谈话促进了高水平的思维。
教师可以从圆圈时间给幼儿将一些有趣的轶事,有些可能是关于新来的幼儿,比如他们的宠物蜥蜴,或者他们兄弟昨晚玩的把戏,或者他们夏天将要展开的旅行。
可以用一张大白纸在幼儿讲述时进行记录,要保证以后每天都为幼儿大声朗读这些故事,重复对幼儿早期学习很重要。幼儿也可以用录音机记录下自己讲述的故事,这样他们想什么时候重听,就可以随时打开重听。
复述图画书的故事
选择:
情节发生顺序容易记住
故事中讲了一两个或者三个有趣人物
引人注意的词语、短语或者事件是重复的
给幼儿读这些书时,要保证在每个事件之后,留有短暂的停顿,并问幼儿:“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到教师遇到重复的词语或短语时,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大声地说。在某些时刻,教师可以问问幼儿谁愿意大声将故事讲出来。
建议
1、小组讲故事
教师要对发生在班级或者游戏场的事件保持敏感,以便发现好的故事主题。以后集合小组一起讨论:暴风雨来了,电闸关了怎么样?
不同幼儿会说出不同的版本,接受他们的版本。注意幼儿如何连接各情节。
2、用录音机录故事
教师可以用录音机的故事做开头,请有兴趣的幼儿接着完成这个故事。教师可以这样开始:“我今天来学校的时候,听到一种非常奇怪的噪音,听起来有点像火车……”
参考书目
Hall, N.(1998) Young Children as storytellers. Facilitateing preschool literacy.
Kirmani, M. H. Empowering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diverse children and families. Young Children, 62(6) 94-98.
Selman, R.(2001) Talk time: Programming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 into the toddler day. Young Children, 56 (93) 15-18.
Wasik, B. A.(2006) Building vocabulary one word a time. Young Children, 61 (6)
Whaley, C.(2002) Meeting the diverse needs of children through storytelling. Young Children, 57 (2)
Woodard, C., Let's talk: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oral language development. Young Children, 59 (4)
第十一章 自发读写技能
自发读写检核表
假装用画画和涂鸦书写
按横行涂鸦
书写中含有字母般的形式
写字母,印名字或首字母
正确拿书,从右到左翻页
用图画书讲故事,假装读书
逐渐准确复述书中故事
表现出意识到是书中印刷文字在讲故事
第一节 发展早期读写技能
读写就像言语、思维、情感、社会和动作技能一样,通过幼儿游戏性地尝试环境中的材料就能得到发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读写不需要成人的支持而自然地发展。儿童需要常规地、积极地与印刷的、口头的、书面的语言互动。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和学前儿童坐下来,正式地教他们怎样写和读,就像我们不应该正式教他们怎样走路和说话一样。取而代之,我们应该用书面语言和图书丰富幼儿的环境,应该在幼儿面前进行大量的读写以便给幼儿做榜样,给他们提供工具,鼓励他们自己尝试读写。
儿童能够:
喜欢听和讨论故事书
理解印刷文字表示信息
尝试读写
分辨环境中的标签和符号
参与押韵游戏
分辨一些字母,对字母进行音形匹配
用认识的字母代替书面语言
教师能够
与儿童一起分享图书,包括大书,并示范阅读行为
讨论字母的名称和发音
创设丰富的读写环境
重读儿童最爱的故事
参与儿童的语言游戏
促进读写游戏活动
鼓励儿童尝试写
第二节 假装用画画和涂鸦书写
幼儿最早自然尝试的书写通常是涂鸦。最初儿童不会区分画画和书写。他们并不计划产生一幅画或者一个书面信息,这更像是成人的目标,学前儿童可能仅仅是学习控制刷子和颜料。这对一些在家里没有联系过绘画和书写工具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记住,自我探索式学习要花费学前儿童的时间。给他们大量的时间,鼓励他们去尝试。
Baghban指出,让学前儿童每天在他们的本上,继续画他们的故事或者每天发生的事情,是很重要的。因为“画画促进了最早的书写,这个书写则会成为最早的阅读,而作者就是儿童自己。”
幼儿能够慢慢觉察到画画和书写的不同,但直到7岁左右,当要求他们写字时,他们仍然会画画,教师可以将画画看做书写,直到儿童告诉老师自己不是画画而是书写为止,这一点很重要。
最初幼儿之间对书写的尝试差异很大,这与他们在家里,学校里,电视中,发现多少书写的文字有关系。
涂鸦书写可能要小一点,在页面顶部或底部以水平线的方式出现。
建议:
1、创设书写区
摆放一张桌子,在附近的架子上摆放一些书写用品,与儿童身高适宜的书桌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设备。抽屉里可以装满书写工具。竖一块黑板或者小板子也可以鼓励幼儿用粉笔涂鸦和书写。
2、用环境中的印刷品布置活动室
街道标记、交通符号、杂志、报纸、电话本、招贴,广告牌,这就是环境中的印刷品,这些符号也可以成为活动室的特征,每个活动区都可以有它自己的符号和标记。拿出旧杂志和目录册,让幼儿剪下最喜欢的符号图画贴在剪贴薄上。
第三节 按横行涂鸦
一旦儿童的涂鸦变成了横行而不是圆的或者无目的的蜿蜒时,表面他们理解了书写不同于画画。然而他们最初涂鸦的线条一点不像字母或者文字。
Temple通过学习实际书写与逻辑告诉我们是怎样不同:
幼儿学习书写不是先掌握部分(字母),然后构成整体,而是首先接触整体,然后很久才到部分。
事实上,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取了书写系统普遍广泛特征:在页面上按行排列,由一系列重复的圆圈、竖棒和相连的线条组成。到了后来儿童才能区分系统的更细特征,分离的单词,字母。
幼儿创造他们自己关于书写知识的同时,也从周围的书写中提取出一定信息,新泽西读写专家Marie Clay称之为原则和概念
1、循环原则:同样的形状一遍一遍地书写。
2、生成原则:书写由有限的字母构成,可以生成无限的书写。
3、符号概念:印刷文字除了本身还代表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看起来并不像它代表的东西。
4、灵活原则:同一个字母可能有不同写法,但字母的朝向是一样的。
5、页面排列原则:英语的书面文字在页面中,通常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
要保证这个自发的读写由幼儿自己负责,教师不应该为他们的书写设定目标。教师要观察每个幼儿处于自己发展顺序的什么位置,拿出新的材料,帮助幼儿保持兴趣,积极评价她正在做的事情。“Latoya, 你今天上午确实工作很认真,写满了这么多页,你愿意把它贴到书写区的布告栏上吗?”
如果一些幼儿显示出没有兴趣参与这样的自发书写活动,不要强迫他们去尝试。教师可以邀请他们使用彩笔或者粉笔或教师每日提供的任何其他材料。在他们探索媒介之前,不要把他们推到表征画画阶段。
一些幼儿在进行平面书写之前需要发展更好的眼手协调能力。在画架上画画或者用教师提供的工具到沙水桌上游戏,如果幼儿能搭一个高高的积木塔且顶部不倒,能够将一个钉子直直地钉入木块中,或者能够娴熟地使用剪刀,那么他们的眼手协调就可能发展到足以使用书写工具了。
教师可以自己做书写的榜样,在幼儿面前进行大量的书写活动。
建议:
1、提供多种书写材料
各种笔,纸张最好是无线条的空白纸。幼儿最开始会将整张纸填满,这实在探索怎样书写。画线的纸张可能会制约这种自由形式的探索。要发展他们横向书写的能力,就需要提供空白的纸张,可以使用打字纸或者信纸。
铅笔对幼儿来说是书写工具中最难有效操作的。幼儿可能会选择彩色毡尖笔作为自己的最爱,教师也应该提供彩色粉笔和小黑板,油画棒及一些铅笔,再加上一些彩笔。
2、沙盘、盐盘、手指画
在书写区提供一些小沙盘或者盐盘,这样幼儿可以联系用手指在里面画画。摇摇盘子可以很容易抹去书写的痕迹。
第四节 书写中含有字母般的型式
一个儿童最初的线条涂鸦最终看起来会像真正的书写,最终会具备真正的字母特征,如直线,曲线或者交叉线。
幼儿可以在画架上画这样的字母或者在书桌的平面纸上涂写它们。
虽然这些临摹字母不是字母,但他们显示了儿童发展中从涂鸦到书写的进步。仔细分析,其具有字母的概念:对称、大小和形状统一,内在的复杂性,从左到右的方向性、直线性和适当的空间。幼儿一再地临摹,他们认为这样的书写有意义了,他们有时会会带着书写临摹去找成人,让他们阅读。成人要诚实对待:“哦,你写的东西开始看起来像真的了。你能告诉我它们说什么吗?”
1、鼓励幼儿书写便条
书写便条给父母、教师或者其他儿童,邀请他们拜访班级,或者写积木角标记,请其他幼儿留下自己的建构作品。
2、制作邮箱
用空的谷物盒或者鞋盒子,做一个个人邮箱,在每个邮箱涂上他们的名字。不要忘记把教师和同事的盒子都放上去。然后教师可以给幼儿写简单的边条,鼓励幼儿回答教师的边条。还可以做一个班级邮箱,将幼儿或者家长的书面交流放在里面,每天让一个幼儿取信。
3、到邮局去旅游
去邮局参观可以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回来后可以用纸、信封、邮票、印章和邮票本以及自己制作的个人邮箱在表演区建立假装的邮局。
第五节 写字母、印名字或首字母
保证操作区的玩具架上有字母游戏,将字母嵌在幼儿视线水平的墙上;图书区要有字母书,提供木头的、塑料的、砂纸的或者磁铁的字母给幼儿玩。和幼儿玩字母游戏,但不要正式教他们学。
一、认字母
幼儿认识的第一个明显特征是字母的线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比如圆形字母O或者C是首先认识的。其实是注意包含曲线的字母PS,再有是交叉曲线的字母B和R,有斜线的字母K和X属于最难认的一系列字母。
二、写字母
幼儿正确写字母的问题之一与字母方位有关,他们经常能够正确掌握字母的特点,却不能掌握方向。部分答案在于一个事实,幼儿已经知道物体的朝向对于物体本身没有区别,例如手电筒可以横躺着,也可以竖着。
但是字母却因为方向不同而不同,如果幼儿的大脑没有提炼出这些区分字母方向的原则,肯定难以分辨d、b、p、q。即使进入小学,幼儿还常常颠倒字母。
要保证与幼儿视线同一高度的墙上,嵌着真实的字母。
建议
1、制作个人字母,教师可以将字母卡片挂在毛线项链上,让幼儿戴上。让幼儿寻找他们名字的首字母,然后让幼儿看看他们是否能够找到其他幼儿名字中与自己名字字母相像的字母。还可以提供字母卡片给幼儿做游戏。
2、提供打字机
幼儿喜欢玩他们能够打的字母和词语,让他们学习用打字机,他们要研究键盘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每个字母,然后学习一次压一个键去打。如果他们喜欢打字,给他们读幽默书Cronin,2000.农夫Brown的母牛在牲口棚里发现了一个旧的打字机,并在自己的便条写上“牲口棚晚上太冷了,我们想要电热毯。”
3、使用电脑字母游戏
4、读合适的字母书
一些字母书对幼儿非常复杂,常常是展现艺术家的才能而非帮助幼儿认识字母的,另一些字母书弄得幼儿稀里糊涂,因为使用了陌生物体做插图。挑选时注意一下几点:1、一页一个大大的字母。2、幼儿能够认识彩色物体。3、押韵而快节奏的故事或主题。4、能够导入实际活动。
5、提供字母汤
提供字母汤作为午餐,看幼儿能发现什么字母。(那么还可以用模具做字母烘培)
6、玩咸饼干,看幼儿能掰出什么字母。
7、让幼儿收藏杂志,给他们提供空白小册子,每天给他们一定时间写写当日发生的事情。
第六节 正确拿书 从右到左翻书
如果教师看到他拿错了,不要纠正他。而是请他拿一本他喜欢的书给老师读给他听。然后,教师可以问问他该怎样拿书。如果他仍然没有线索,可以说教师喜欢和他一起看书,他能不能帮老师拿书。如果他拿反了,问他:如果我这样拿书你能看见图画吗?保证以后几天多次和这个幼儿读书。
建议
1、用大书
2、将书放到活动室的每一个活动区
第七节 用图画书讲故事,假装读书
开始幼儿部理解文字是在讲故事,会主要根据图片或者根据记忆,大声再创造自己的故事。如果幼儿刚刚尝试复述书中的故事,他们所作的可能是所谓的“图画命名”,相信图画而不是文字在讲故事,他们还没有发展所谓的“故事感”。
教师应该接受幼儿假装读故事的行为,这种自发出现的阅读是幼儿学习阅读的早期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感谢幼儿给他读书。
教师会发现,给个别幼儿或者小组幼儿读的越多,越可以期望幼儿“假装读”给自己听。如果班里没有幼儿假装阅读,可能他们不熟悉图书,或者书中故事重复的不够。
第八节 逐渐准确复述书中故事
在假装书写和开始分辨字母的同时,幼儿的阅读技能也开始自然出现。他们请父母和老师给他们念故事,用临摹书写涂鸦自己的故事。画自己的插图,涂鸦临摹自己的故事,然后“读”给老师听。对幼儿来说,阅读和书写是一回事:写下的要读出来,阅读后还要写下来。
儿童发展专家Judith A. Schickedanz在对学前儿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幼儿阅读自然发展的几个顺序阶段:
1、逐渐准确复述书中的故事
2、显示出意识到书中的印刷文字在讲一个故事
3、尝试将文字与故事匹配
4、想知道某个特别的文字说的是什么
研究发现,帮助幼儿阅读最好的书是 可预测书。就是那些“包含重复结构,使幼儿能够预测下面词语、路线和情节”的书。押韵和重复也是可预测书的内容。很小的幼儿也能把握住押韵,也许是父母从小念的童谣和歌曲里,押韵包围着他。
通过一遍遍听这样的故事,幼儿开始发展故事图式,或者故事感,故事基本元素的心理范式。
第九节 表现出意识到书中的文字是在讲故事
研究者发现多数幼儿从图画书中区分出文字的发展顺序
1、最初,文本和图画没有区分
2、之后,幼儿能预测文本是图画的标志
3、在第三阶段,幼儿认为文本提供了线索,用这个线索可以证实以图画为基础的预言。
建议
1、创作白纸故事书
给图书区提供白纸便签本,将幼儿讲故事,教师讲故事写到便签本上,他们能将故事读出来吗?过一天,在便签本上贴上有趣的图画,让幼儿讲述一个关于图画中的人或动物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贴到活动室四周,时不时跟其他幼儿读读这个故事。
2、用文字充实环境
正如本章前面所述,教师要用文字充实活动室:图表、地点卡片、书籍、杂志、报纸、电话本、标示的食品容器和各种标志。让幼儿帮助教师制作标志。问他们活动室里什么东西要做标志,然后在印标志的时候大声拼写单词:鱼缸、门、桌子、椅子、电话、戏剧表演区等等。
第十二章 美术与音乐技能
美术与音乐技能检核表
涂鸦基本形状
用交叉线将圆形与正方形组合起来
画太阳脸加上胳膊和腿变成人
一张图画中有物体的组合
和着节拍、有节奏地摆动腿、脚
和着节拍,有节奏地摆动手臂
演奏乐器
跟着小组一起合唱或者独唱
第一节 发展美术技能
有创造性的是哪些人呢?艺术家、发明家、诗人、作家、演员、音乐家、室内装饰设计师、厨师、建筑师、服装设计师……还有幼儿。幼儿自然有创造性,因为他们所做所说的都是崭新的,他们用成人未想过的方式去探索、尝试、合并、分离和操作物体。
幼儿无拘无束进入世界,带着全新观点,他们一直追随自己的爱好知道知晓社会对他们的行为的期许。只有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或强大外部支持,幼小儿童才能抵制社会约束而成为成人所认可的艺术家或创造者。
班里有没有幼儿能够成为这种具有创造力的成人,如果他们天生的创造性受到周围成人的支持和重视,如果这个创造力有机会开花和成长,那么儿童就有机会逃离趋同的压力,用他们富有才华的作品丰富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本章有关创造性的发展,在美术方面主要探讨象征画。许多幼儿园教师在象征画方面需要帮助,现有的美术课程很多活动其实压制而非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所有的雪花、所有的三叶草、所有的火鸡形状都应该完全相同吗?”
我们会看到,所有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绘画技能发展顺序是一致的。教师可以注意到这个顺序与儿童身体技能、认知技能和特殊时期的早期涂鸦书写技能的发展步骤是相同的。
第二节 涂鸦基本形状
大概到了13个月,幼儿开始最初的涂鸦,他们最初留下的痕迹通常是随意的,事实上这些痕迹更多与运动有关,学步儿童常常惊讶得发现油画棒、铅笔或者画刷会留下痕迹。他们常常着迷地注视着他们的动作在物体表面留下的线条。
美术技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纯粹机械的、操作的。幼儿正在学习对美术工具的控制,不论是油画棒、画刷、铅笔、毡尖笔还是粉笔。他们不用眼睛控制,只是留下痕迹。
儿童艺术技能发展的顺序:
1、涂鸦
——不控制的,为了高兴而在纸上留下痕迹。幼儿很少控制眼手运动,没有模式。
——控制的:控制眼手,重复设计
——命名的涂鸦:幼儿告诉教师他画的是什么,而成人可能无法认识。
2、图形设计
——画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肌肉控制能力在提高,能够将图形和设计置放于他想放的地方。
3、曼陀罗
——幼儿通常将线条和圆形和正方形分开。
4、放射状
——线条从一点向外放射。可能是曼陀罗的一部分。
5、太阳
——由椭圆形、正方形或者圆形构成,由图形延伸出短线。
6、人形
——幼儿使用太阳设计,加上人的特征发展成一张脸——“太阳脸”
——幼儿延长太阳设计的几条线创作出胳膊和腿
7、图式
——幼儿结合前面几个阶段,发展出可以辨识的设计或者物体
起初的涂鸦对幼儿很少有意义,因为她不是尝试创作什么,仅仅是尝试在纸上移动色彩。对她而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然而,成人主要是以创作作品为依据来认识美术的。他们对涂鸦的反应经常不是抛弃,就是请幼儿告诉自己这是什么。取而代之,我们的评价应该集中在他们对绘画过程的努力上,而不是他们最初创作的“不完美”的作品,“Rosa,我看见你今天画画用了三种不同的颜色。”
只有幼儿才知道一幅涂鸦什么时候完成,一些幼儿一遍遍画线,好像他们在练习画直线或画曲线的方法。我们知道,这些幼儿已经发展到探索美术的“掌握”阶段。
随着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进步发展,他们能够更容易控制画刷和颜料,他们的涂鸦开始采用图形。如果幼儿有学步儿那样的自由,可以尝试美术的话,他们通常在3岁就自发地开始涂鸦基本图形。通常较早尝试的是椭圆形和圆形,不论何处,这个图形似乎天生就吸引着幼儿。
3到4岁幼儿最早画长方形时,是先画两条平行竖线,然后在顶上和底部加上一条横线,而不是画一条连续的边线。从中我们知道,给幼儿大量机会和时间去练习是重要的。幼儿的画画也是一个自我摸索的过程,如同他们自学搭积木、走路、思维、说话、书写和阅读一样。
建议:
1、提供可控制的材料
比如油画棒,用水和蛋彩画颜料达到乳状,如果太稀,就加一点淀粉使得它变稠。画刷要买粗短型的。
2、不要指导
要完全允许幼儿自己探索和试用材料、粉笔、手指画和油画棒以及毡尖笔盒、铅笔。在自由活动时间将这些材料呈现出来供幼儿使用。或者将材料放在美术桌附近的矮桌子供幼儿选择。给幼儿提供画架,他是教师能够激发幼儿自发画画的最佳刺激物之一。对于有画架经验的儿童,用一种新鲜的活动来挑战他们总是不错的,比如在平坦的桌面上,用装在松饼盒里的颜料画画。
第三节 用交叉线将圆形和正方形组合起来
幼儿自学美术的下一个阶段是将他们画的两个图形组合在一起。比如十字交叉和斜线交叉是他们最喜欢的图形。这些图形经常和椭圆形或者一个四边形结合,形成一个图形。有时被称作曼陀罗。
图式画发展最终脱离了一定图形组合,儿童画中发生最早的表征之一是人形,这个表征似乎是儿童第一次尝试在椭圆形内加一个交叉形(曼陀罗)自然发展而来。然后发展到在一个椭圆形边缘加上放射状线条(太阳),最后发展成一个椭圆加上两条线成为胳膊,再加上两条线成为腿,再在大头或身体的椭圆内加上小圆圈成为眼睛(太阳脸人)。
第四节 画太阳脸加上胳膊和腿变成人
幼儿图式象征画发展顺序下一步经常是一个椭圆形加上边缘放射状的线条,我们称这种图形组合为“太阳”,因为看起来就像表征太阳的符号,而幼儿却不会称其为太阳,除非成人首先使用这个名称。幼儿不是在画太阳,而仅仅是尝试这个图形。
2岁儿童能画直线和曲线,但是他们在3岁之前很少画出太阳。太阳形状可能出现在曼陀罗形状中,大多数幼儿早期尝试的太阳形状包括在形状中间留下的某种痕迹——要么是线条、圆点、要么就是椭圆形。一旦儿童开始画中心清晰的太阳时,他们就进步了,超越了曼陀罗,达到了新的水平。
幼儿自然画出的早期图式之一是人,好像在画太阳,只是两边有射线做胳膊,底部两条射线做腿,顶部一些短射线做头发。这在美术世界里是著名的“蝌蚪人”,或者“太阳脸人”。
这不奇怪,人脑似乎预先就要吸收人脸的细节,毕竟,这是人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幼儿练习画早期的人时,他们经常会增加头发和帽子,手指,脚或者脚趾。增加的部分可能是圆圈、涂鸦、线条。幼儿通常不考虑人的大小比例,通常他们把最重要的人画得最大。
最终幼儿会在人头画中加上身体,常常是两条极端长的腿,在头和腿之间加上一条横线。这是他们早期画四边形的方法。幼儿经常在身体的中间画一个肚脐。
建议:
1、用粉笔画画 可以将纸或者粉笔弄湿以增加效果,可以使用糖水溶液(温水和糖的比例是4:10)也可以使用液体淀粉。把它们倒在纸上,让幼儿用干粉笔在上面画画,或者用粉笔蘸湿在干纸上画画。在褐色的商店包装纸上也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2、用毡尖笔画画 不必一次给他一整套,一次只要给他一些颜色就可以了,除非他自己想要更多。
3、根据观察和幼儿谈谈他们的作品 比如“Ricardo,我看好像你开始用了许多红色,然后又用黄色盖住了一部分,然后你在底下画了一行不同颜色的图形,你是最先画它们还是最后画的,他们确实使你的图画看起来很平衡。”
第五节 一张图画中有物体的组合
一旦幼儿发现了画人的方法,他们常常也开始画动物,幼儿最初画的动物很难与人区分,他们以相同的方式来画动物——一个头,带眼睛,鼻子和嘴。好像动物是面向人直立着。我们之所以知道它是动物而不是人,是因为有两个耳朵从头向上竖着。有时候是尖尖的猫耳朵有时候是圆圆的老鼠耳朵。
最终幼儿艺术家会发现画动物横切面的方法,就是将延长的身体与纸的底边平行,四条腿画在身体的底部,排成一排,头在一端,尾巴在另一端。即使展示的是动物的侧面,脸却依然是朝前展示的。
幼儿最早的树也是以自学的人形为基础的变形画。看起来就像没有胳膊的人,两条长长的腿做树干,圆形的头做树顶,经常有一些小圆圈或圆点做树叶。大多数儿童要到了5岁才开始画树。
随着儿童的练习,在有画画的自由时,树上就会有更多细节了。比如树顶有放射线太阳,树枝上有球,那时树叶。早期的花也是以熟悉的范式为基础的,一个太阳加一根茎。
不要手把手去教孩子如何“正确地”画画。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发展顺序。
幼儿画的是他们所见的,这个规律特别明显地体现在6岁儿童的自发画中,即所谓X射线画阶段。X射线画就是同时表现物体内外形象的画。一般幼儿在5岁之前是不会达到这个阶段,也不会发展到在画中出现一条基底线。物体仍然是自由地漂浮在画纸的空中。
幼儿经常不是从画什么东西开始着手解释,他们画画往往和使用什么材料有关,例如流动的颜料让幼儿想到烟雾、雨水或者火焰。另一方面,幼儿有时会有目的的画一张班级出游参观邮局的画,但是建筑物看起来就像他们自己所以为的建筑摸样,一点不像建筑本身。
建议
1、增加新的美术活动,比如挤压装在塑料瓶里的液体胶画画。
2、鼓励幼儿画郊游
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喜欢画图式,如果他们不喜欢,可以建议他们画一张大家一起去郊游的图画。幼儿发现能够表现自己的见闻,会感到心满意足。他们能用语言描述一些事情,叫老师记下来或者用录音机录下来,也可以用画画和搭积木的方式记录。从作品中,老师可以发现什么对幼儿是重要的,以及幼儿是怎样将新获得的思想纳入概念体系的。
3、鼓励幼儿画图记录他们的科学主题
可以用任何单张图画或者系列图画记录。比如正在种种子的幼儿,可以画泥土、种子、各成长阶段的植物。教师可以在底下记下他们所说,让他们解释图画表现的内容。他们甚至可能想创作自己的主题图画书。
第六节 美术技能的观察、记录和解读
如果教师发现大多数3岁和4岁的幼儿没有进步,仍然停留在生成痕迹和涂鸦阶段,问问自己课程是否给幼儿留出了机会、自由和时间去从事自己的美术活动。是否幼儿的美术是他们自己的,或者老师干预了。帮助他们“正确”地画房子和动物了?
第七节 发展音乐技能
大多数幼儿喜欢音乐,会对音乐的声音和节奏做出反应。音乐使得他们感觉很快乐。
Snyder认为,音乐是达到思维的最直接路径,因为它不要求明显觉察到的文字和符号,神经科学家Frank Wilson记录了儿童完成一项任务时的大脑扫描:“当他们阅读文字时,大脑语言中心亮了起来,但是当他们聆听音乐时,大脑就像圣诞树亮了起来。”
音乐能够帮助幼儿整合经验,转换进入新的活动,午睡时平静下来,形成自尊,提高语言和数学成绩,幼儿唱歌时,他们发展了语言的节奏型,认识了语言节奏。这回轻敲大脑的右半球,右半球主管音乐和记忆。音乐将左半球和右半球联系起来,左半球主管说话和阅读。唱歌的节奏发展了大脑中的通道,这似乎对学习很重要。特别与阅读有关。
第八节 和着节拍,有节奏地摆动腿、脚
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获得涉及几个发展领域,包括身体、认知、语言和创造性。
节奏最初表现的是手和胳膊的运动,然后是腿和脚跟着一个相当慢而有规律的节拍。接下来,幼儿能够复制无规律的节拍,最后,幼儿能够学会跟随不同强度的声音线索。先获得的是胳膊的水平运动,然后才获得上下运动。
不管发展的如何,大多数幼儿都喜欢跳舞和唱歌,他们也会尝试模仿周围的任何节奏活动。幼儿也会用运动和唱歌去跟随他们自己内在的节奏。幼儿会非常快的接受周围成人的评价,如果成人显示出对幼儿跳舞的兴趣,幼儿就会继续跳舞。如果成人忽视幼儿的行为或者责备幼儿运动过多,那么幼儿就不再跳舞了。教师要在课程中给幼儿提供刺激去开展节奏运动。
给幼儿读一些跳舞的书籍,看谁想跳舞。可以从Nutcracker Suite的舞蹈中挑选一个芭蕾,给幼儿读这个故事,然后依次让几个幼儿站起来随音乐摇摆身体,有没有谁能顶起脚尖?建议幼儿两两面向或者向镜子看其他人运动。
第九节 和着节拍,有节奏地摆动胳膊和手臂
虽然拍手能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很早就会表现出来,但是又控制的拍手却出现比较晚。
建议
1、教师可以尝试用名字音节拍手
关注幼儿的姓名是吸引自我中心儿童的一条最值得肯定的途径。比如“你好,……”“我的名字叫……”“Hel-lo-Chris-to-pher”。
2、用录音机录下来
3、创设一个音乐游戏区
第十节 演奏乐器
幼儿如果能够在垂直方向运动两只胳膊和手,如击鼓,说明幼儿对胳膊和手的控制更成熟了。幼儿喜欢击鼓、盘子、木块和几乎任何可以发出噪音的东西。
如果幼儿开始有许多拍手的经验,他们按照一定节奏击鼓会更加成功。
节奏乐器在幼儿园应该受到重视:鼓不是玩具,而是一个真正的乐器,应该把它当做乐器来对待。每一个乐器都应该单独介绍给幼儿,给他们看怎样恰当的使用和什么是不恰当的使用。
有一些特色的鼓,比如秘鲁的双面框架鼓、爪哇的单面框架鼓、非洲的传讯鼓、中国的咚咚鼓……跟幼儿讲讲每种鼓怎么用,让他们每种都尝试一下,给每人一次机会。
建议
1、击鼓传信
2、制作鼓
大罐子、冰激凌盒、燕麦盒或者金属桶做鼓身,幼儿可以在罐子和鼓面上进行装饰,要做一个真实的鼓面,可以使用羊皮纸厚塑料或者帆布。在鼓面材料商间隔2英寸打洞,将羊皮或者羊皮纸在水里浸泡半个小时,然后用绳子或者生皮带子把鼓面材料紧紧地系到鼓上。
在棍子或者铅笔上粘上小橡皮球做成鼓槌,也可以在木制的长柄勺头上包上布,或者在线轴里塞上棍子,然后包上布。
第十一节 跟小组一起唱或独唱
在班里不说话或者只会说一两个字的幼儿会唱歌。即使是害羞无语的幼儿,在有勇气对全班说话之前,也经常参与唱歌。
了解到这一点,教师应该用唱歌和吟唱充实课程,感受到音乐乐趣的幼儿会参加的。其他幼儿开始可能会犹豫,但是可能很快就发现了教师提供的音乐活动时如此有感染力无法拒绝。邀请每一个幼儿但不要强迫,只要自己乐在其中,就不会有人愿意做局外人。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一遍一遍和所有幼儿一起唱歌,唱早晨问好歌,过渡歌,在圆圈时间唱手指游戏歌,在大肌肉工作区唱游戏歌,唱四季节日歌,雨季歌,烈日歌,下雪歌,特别是唱动物歌和幼儿自己的歌。有可能的话,甚至用幼儿的名字创编。
从CD,歌本及幼儿本人和他们的家庭成员那里学习不同文化的民间歌曲。邀请家庭成员到班级来,用他们的母语唱。所有的歌曲都要一遍一遍唱,幼儿喜欢这种重复活动。记得探索游戏的掌握阶段吗?
建议
1、电视展演
让一些自愿幼儿假装在电视里展演给其他幼儿看,他们可以唱、击鼓或者演奏其他乐器。用摄像机或者录音机进行摄录。
2、唱问答歌
教师唱问题,幼儿回答。
第十三章 表演游戏技能
检核表
自己玩假装游戏
分配角色或者扮演被分配的角色
需要特别的道具玩假装游戏
扮演角色的特征和动作
使用想象的物体假装
使用语言创造和维持情节
玩令人兴奋的包含危险的主题
使用精细主题、思想和细节
第一节 发展表演游戏技能
幼儿专家逐渐认识到想象是促进儿童智力、社会性、语言和创造性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表演游戏对幼儿思维、语言、形成关系,从他人角度看待事物,学习社会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使其处于课程活动的首位。
观察表演游戏是了解幼儿发展的最好方法之一。
第二节 自己玩假装游戏
到2岁,如果成人给予机会的话,大多数儿童在家里或者在教育机构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去重演每天经验的碎片。
在2岁儿童的假装中,语言并不那么重要。幼儿吝惜地使用着语言,主要是伴随动作。2岁儿童大部分会现实地使用道具,比如碟子,是真的用于吃饭的,而不是用于驾驶的方向盘。所以,道具会影响他们进行的假装游戏,比如一把扫帚可以激发他们去扫地,即使他们之前没有清洁的计划。
幼儿最早的想象游戏主要是关注家务事和日常活动。2岁儿童会严肃对待想象游戏,如果成人取笑他们假装的样子,他们会生气。娃娃游戏也是这个年龄男孩和女孩频繁进行的活动,这些幼儿不是假装当妈妈或者其他什么人,而是在做自己。因为他们还没有发展观点采择能力,即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岁的儿童通常是独自游戏,游戏者很少多于一人。他们和自己同龄的伙伴还没有发展出共同努力的社会技能。没有玩过多少想象游戏的3岁儿童在班里可能是这样:假装玩熟悉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日常活动,但不扮演角色,他们可能最终会将早期的个别行为扩展成为一连串包含情节的行为。
另外,3、4岁的儿童可能用小汽车,人活着微型动物独自玩假装游戏,他们自己似乎很乐意,很精通玩想象的情景。
第三节 分配角色或者扮演被分配角色
3岁儿童通常发现几个幼儿一起玩更有趣,这是同伴游戏的开始。当时刚开始,假装的片段还不会持续很久,因为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儿童还不够灵活。这种刻板有时会在谁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上显露出来。
许多3岁的儿童会尝试用分配角色的办法来控制表演游戏,占支配地位的儿童会承担他想要的游戏,将其他角色分配给他人。他们解决角色分配问题的办法经常也具有很高的创造性。
建议
示范假装游戏
教师通过自己扮演角色,来邀请这个幼儿扮演一个角色,跟教师一起加入游戏小组,帮助害羞的幼儿参加小组活动。
如果一个幼儿在做饭,成人可以问他在做什么菜,表明这个假装是有价值的。
第四节 需要特别的道具玩假装游戏
游戏研究者Sara Smilansky讨论了发生在表演游戏中的三种假装,与角色有关的假装、与事物有关的假装、与动作有关的假装。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象的道具,玩具和服装来支持幼儿的假装。
如果班里有双语幼儿,要保证用两种语言标示道具。
许多3岁幼儿在形式主义的假装中所表现出来的刻板性经常表现为坚持使用一定的道具去游戏。3岁幼儿可能坚信他们要一定的帽子、服装、娃娃、驾驶盘等去扮演角色。许多时候,物品是游戏的基础。
道具作为工具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服务,使他们从自我中走出来,因为3岁儿童仍然是严重的自我中心者,他们可能要用道具去摆脱他们自己的观点。就像害羞的儿童用指偶或者戴上面具讲话就会忘记自己一样。
家庭活动时3岁幼儿假装游戏很大的一个部分,娃娃游戏、医院游戏、假装的社区帮助者游戏都是普遍的主题。3岁也喜欢开汽车和火车,开喷气式飞机,当消防队员。
在这些区域提供道具以支持假装游戏就是教师和同事们的任务了。
建议
提供各种道具,大型木制搭乘货车、小手推车和独轮手推车、大型空心积木。服装区有长镜子、配饰、领带、手包、钱包、腰带、背心、鞋子、围裙、各种帽子、护目镜、双筒眼镜……考虑如何用材料丰富一下这些区域:沙桌、水桌、木工区域、粘土区域、书写区……
多去野外旅游
幼儿要想自发地参与表演游戏活动,就要有第一手的知识,可以问问幼儿跟父母去过什么地方。如果许多幼儿都去野餐过,就可以拿出野餐道具放到表演区。如果许多幼儿都没有经历过野餐,那么可以计划到附近公园进行一次野外旅游。
到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旅行,如美发店、农场、快餐店、自助洗衣店、花店、宠物店……然后拿出服装道具放到表演游戏区,将微型人放到积木区,给幼儿假装使用。
第五节 扮演角色的特征和行动
在假装游戏方面,4岁儿童比3岁儿童经验更丰富,他们极其想进入成人的世界,所以会尝试各种成人角色:工作中的母亲、工作中的父亲、医生、护士、汽车司机、宇航员、接待员……他们的扮演游戏有了更多真实的细节,他们更加仔细地选择道具、更加精心地挑选服装,用更加恰当的对话和动作来扮演角色。
教师在观察他们游戏的时候,如果细心听听4岁儿童说话,就能大量了解到他们对于他们世界中的人物,情景的理解。语言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如用于布置情景,创设氛围……
虽然教师的建议、计划和支持对于游戏进行不可或缺,但是,还是应该让幼儿自己玩。教师可以仔细观察幼儿在表演游戏区、积木区、水桌、的假装活动,内容包括,幼儿对角色扮演是否较以前更接近现实了呢?对话中是否使用了扩展的句子?是否显露了更多的情感,甚至成为了“戏中人”?如果这样,教师应该在检核表上标记这个项目。
第六节 使用想象的物体假装
教师要在表演游戏区观察幼儿,看看他们怎样假装使用物体,幼儿给他们买的杂货付款时经常使用的是想象的钱,但可能真的有钱包。他们可能骑着想象的自行车,但却戴着真实的摩托车头盔。
不是所有幼儿都能达到这个使用想象物体而不用真实物体的阶段。常常是更有经验或者更好地使用语言的幼儿,使用的具象玩具或者想象玩具较少。
大一点的儿童更偏爱现实成分较少的道具。但是如果是年龄大一点但是技能较少的游戏者可能需要更加现实的道具。
然而许多游戏公司将玩具制作地太真实,比如自动玩具,自动发声,自动闪光的玩具,如果玩具做了一切,幼儿的想象力就不会受到挑战,幼儿所能做的就是打开它,看它表演。这样的玩具不能长久地抓住幼儿的兴趣,只有幼儿能够与之互动的玩具才不会失去其吸引力。正如Martha B. Bronson在她的书《幼儿的好材料》中,也赞成给幼儿材料让他们建构自己的游戏场景。而不是购买预制场景,如房屋,学校,车库,飞机场或者农场。积木块或者建筑砖块:要求幼儿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支持更加多样的游戏。
想象游戏区应该提供开放的材料,幼儿可以使用它们创造自己想象的物体和情景:泡沫塑料、薄纸管、各种规格的空盒子、管道清洁器、羽毛、各种大小的塑料瓶、硬纸板箱和其他各种合适的废弃材料。
建议
示范期望出现的行为
一些幼儿要看见成人的假装,才能从中获得自己如何做的灵感。
第七节 用语言创造和维持情节
3、4、5岁的儿童依赖于语言来布置场景,维持动作。他们会用大量对话来落实他们的想法。在假装的幼儿中,语言能力不高但游戏水平较高的游戏者能够倾听,并在最后模仿高水平游戏者对于语言的应用。每个参与假装的幼儿都获得了提高说话技能、尝试使用生词、用新方式使用熟悉语言的练习。
这样的假装能够帮助幼儿适应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公民。也有助于幼儿丰富词汇,强化概念。
建议
1、使用指偶
给幼儿准备多种指偶,动物、图书中的人物、社区帮助者、成人和幼儿造型。用硬纸板纸箱做一个指偶剧院,可以激发幼儿使用指偶演出。教师可以戴上指偶示范自己如何为舞台布景。幼儿倾向于把指偶当做自己延伸的胳膊,使用指偶的嘴假装咬而不是说话。教师的示范行为可以给幼儿展示如何更好地使用指偶。
第八节 玩令人兴奋的包含危险的主题
Singers发现最密切的关系史看电视的数量与班级里公开的攻击性。4岁的儿童在班级里总是展现更多的攻击性,攻击性提高的真实原因可能恰恰就是长时间地坐下来看电视。
4岁幼儿非常活跃,每天都需要一定机会去发泄被压抑的精力,这些精力使得幼儿很自然会采用所看电视节目中魔力超人的角色。
如果一个教师非常相信幻想游戏的价值,但又不愿意通过成人的过多干预使超人游戏不违规,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在班级里禁止战争游戏并不奏效,幼儿参与这种游戏的强烈愿望引导他们寻找途径设法规避禁令。他们需要以非破坏性的方式表达恐惧、盛怒和无助这些强烈的情感。教师可以让一些幼儿用明暗对比招贴画颜料在纸上、招贴板上、硬纸板上或者褐色的购物袋上画出这些情感,在地上或者墙上展开大幅的白纸画壁画,邀请幼儿画出困扰他们的巨幅场景,手指画也允许幼儿用整个手臂运动去画情感,如果他们表现爆炸、杀人、教师要接受,如果可能的话,让他们讲讲这个故事。
扔豆包是另外一个更改旺盛精力方向的方法,其中,豆包是超人,目标是建筑物。用硬纸板箱做出目标,向其仍豆包。
用绳子绕着软木板的大头钉做成蜘蛛网,用剪切的蜘蛛人图样玩剧本。
较有创造性的是将其转化为桌面游戏,大多数电视人物,恰恰适合桌面游戏,而且都可以买到。教师必须控制将某些人物和道具带到班级来,教师应该劝阻幼儿使用枪、剑和其他武器。
幼儿需要谈论他们喜欢的超人,他们有什么魔力,怎样使用魔力。帮助幼儿创造善良的超人,比如Hoffman的书《魔法披风,惊人的力量:班级里超人游戏的变形》。或者《瓢虫姑娘》,给幼儿提出一些创造昆虫超人以及他们魔法的想法。
小组游戏
小组游戏在幼儿4岁时进入繁盛期,然而当幼儿刚刚聚到一起时,游戏经常退步,就像超人游戏一样。变成一种粗野的活动。这种粗野似乎是幼儿学习与他人相处的一种方式。统治的建立和认识通常是以“粗鲁和混乱游戏”来解决。(所以不要总是试图去指导和规训孩子,他们某一时刻看来的“粗鲁”“混乱”可能是他们身体的意志力教他们去适应一种新的环境的方法)
相关知识
贝蒂 《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Observing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 Child 读书笔记
A.家庭服务师 B.老人护理师 C.婴儿看护 D.母婴护理员 E.家庭教师 F.宠物护理员 的翻译是:A. Family Services Division b. elderly care Division c. infant care d.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worker E. tutor F. pet care 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英语
鸟类行为学 的翻译是:Bird behavior 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英语
亲亲幼儿认知小百科:宠物
如何对幼儿进行社会化训练.doc
基于ssm宠物商店领养管理系统毕业论文.docx
初中英语
电子词典
英语面试
英语词性讲解
网址: 贝蒂 《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Observing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 Child 读书笔记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4292.html
上一篇: 南宁训犬学校有哪些 |
下一篇: 自闭症家里可以养狗吗,养什么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