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反虐待动物,立法要知难而上

反虐待动物,立法要知难而上

反虐待动物,立法要知难而上

2020年12月04日 09:37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山西太原一男子以偷吃香肠为由用开水浇烫怀孕母猫,当场使其腹中4只即将临盆的小猫全部死亡。这起恶性虐待动物事件引起社会舆论关注,使反虐待动物法的立法问题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类似虐待动物的事件并非个案。某网络平台直播虐猫吸引眼球、开水锅里煮猫咪……而在大众视线之外,还有大量动物被悄无声息地虐杀,并形成隐秘的产业链。

  从司法实践看,目前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提到禁止虐待动物行为,针对贩卖、捕杀、偷盗等行为也有相应惩罚。但是对于单一的虐待动物行为,缺少明确的法律责任界定。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例,其中规定不得虐待野生动物,但没有说明违反规定后的法律责任。这也导致虐待动物者的违法成本低,制止手段少,仅仅依靠单纯的道德谴责很难阻止下一次施虐、下一位施虐者的出现。

  虽然人们对反虐待动物法的呼声很大,但也不乏反对的声音:有必要大动干戈,用上法律武器吗?猫狗是“个人财产”,如何处置,关别人什么事?

  从社会文明发展来看,虐待动物可不是个人事务那么简单。虐待动物不仅仅是动物的问题,还是公共安全的问题,也是对社会文明进行挑战的问题。大量研究也表明,虐待动物和暴力犯罪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单个虐待动物事件背后,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有扭曲价值观、极低道德底线,甚至有着极端暴虐倾向的团体和利益链。

  此外,现阶段的反虐待动物立法也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在答复人大代表反对虐待动物的立法建议时就提到,我国在动物利用方面历史悠久,从事动物生产、加工利用的行业较多,动物保护问题涉及行业发展、民族习俗、宗教习俗、伦理道德等多重复杂因素。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停止对推动相关立法的讨论,而要不断探索。比如,虐待动物的行为往往以伴侣动物为对象,不妨先针对伴侣动物展开立法保护。再如,地方立法先行也是一条可行之计。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行先试反虐待动物法,既可以探索积累经验,也能形成一定的示范效果,震慑虐待动物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无到有、从蹒跚起步到逐渐完善,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与传统的动物保护之路。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相关知识

反虐待动物呼吁立法
为何千呼万唤的“反虐待动物法”立法这么难以实现?
支持|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再提反虐待动物立法
反虐待动物立法,需要的是社会共识
从救助、举报到推动立法,“反动物虐待”走入深水区
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强:将《反虐待动物法》列入“十四五”立法规划
尽快制定反虐待动物法
反虐待动物法
反虐待动物立法难在哪?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制定《反虐待动物法》

网址: 反虐待动物,立法要知难而上 https://m.mcbbbk.com/newsview84082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阉割宠物不算虐待宠物文案
下一篇: 虐待动物可以受到治安处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