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救助的成语

救助的成语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安危与共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出处:《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富贵双全。” 被发缨冠 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出处:《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奔走之友 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何顒》:“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表里相济 表里:指内外;济:救助。原意是指内外互相庇护。后泛指内外互相救助。 出处:晋·桓温《辞参朝政疏》:“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 打抱不平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分贫振穷 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且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 风雨共舟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风雨同舟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扶危济困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扶危救困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扶危拯溺 溺:落水。扶助危难者,救起落水者。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甘苦与共 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呼天吁地 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异史氏曰]恶乎哉!呼天吁地,忽尔披发向银床。” 呼天钥地 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胡越同舟 犹言吴越同舟。指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 出处: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缓不济急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京一万银子。” 患难与共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礼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 患至呼天 患:祸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求天救助。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急人之困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急人之难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济寒赈贫 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出处:《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济苦怜贫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出处:元·侯善渊《沁园春》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济困扶危 济、扶:帮助。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 济人利物 指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 解囊相助 囊:口袋。拿出财物帮助别人。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但见个贫的呵,我早则倾囊儿资助。”明·张岱《娘嬛文集·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自为王所式凭。” 矜贫救厄 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矜贫恤独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出处:《魏书·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九合一匡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救焚拯溺 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救火拯溺 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同“救焚拯溺”。 救困扶危 救济、扶助陷于危难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 救难解危 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 救灾恤患 指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慷慨解囊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将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慷慨仗义 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匡时济世 匡:纠正。济:救助。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 出处:《后汉书·荀淑传》:“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 匡时济俗 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出处: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匡俗济时 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出处:《宋书·明帝纪》:“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乐善好施 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乐善好义 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匍匐之救 指竭尽全力的救助。 齐心并力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 齐心合力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齐心同力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齐心协力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齐心一力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秦庭之哭 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 出处:《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轻才好施 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出处:《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上下同欲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疏财仗义 疏财:以财物分人。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疏财重义 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同“疏财仗义”。 通忧共患 共同承担忧患。 同德一心 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同甘共苦 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同心并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同心合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同心协力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同心一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协力”。 同忧相救 指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同舟共济 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同舟共命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相濡以沫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呴相济 指互相救助。 出处:语出《庄子·大宗师》:“相呴以湿。” 相呴以湿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后比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 协力齐心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协力同心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休戚与共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出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修桥补路 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呴湿濡沫 呴,慢慢呼气。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出处: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雪里送炭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同“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一心一力 犹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以沫相濡 沫:唾沫;濡:沾湿,湿润。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有福同享 指共同分享幸福。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 仗义疏财 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振穷恤贫 救济贫穷的人。 出处:《明史·王越传》:“睦族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 拯溺扶危 拯:救。溺:落水者。危:危难。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济困”。 指囷相赠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周急继乏 周:接济。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周穷恤匮 接济、救助鳏寡孤独及其它贫困的人。 助人为乐 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处: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远水救不得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还有一件:从前老爷有过话,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

相关知识

带狗字的成语
狗的成语
花香鸟语(动物成语
鸟语花香(动物成语
形容旅行的成语
形容鸟活动的成语
《疯狂猜成语》八只蜜蜂围成一圈是什么成语
成语挑战赛下载
描写跳高的四字成语
鸟语花香成语解释

网址: 救助的成语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3196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形容狗好的成语,形容狗好的四字成
下一篇: 关于狗的成语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