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猫咪天生就是一个捕猎能手,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这似乎是一个常识。自从猫咪的祖先出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后,人们经常会在谷仓、仓库或者一些地方养上个猫咪,而这些猫咪也会在这里通过驱赶和捕捉那些不受欢迎的猎物而获取食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会发现,现在的猫咪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了,有时候有些猫咪会眼睁睁的看着老鼠或者其他猎物在自己面前走动而不闻不问。爱宠君相信大家心里一定会疑惑吧,这个猫咪怎么了呢?它是佛系猫咪或者是个和平主义者?还是自己养了个假猫?今天,爱宠君就从猫咪的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这两方面来为大家解解惑。
关于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根据科学家们的观点,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的区别很容易解释,但它们在本质上却又很难识别。先天行为和后天习得行为的区别在于,先天行为是指动物从出生起就会,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就会进行的行为。而习得行为是动物通过尝试、错误、观察总结、再尝试等一系列过程后学会的。
对于本能行为有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新生的哺乳动物会本能的寻找自己的母亲哺乳并寻求被妈妈照顾。科学家们对此的解释是,这些行为是由动物的基因决定的,并且会代代相传。所以,正常情况下,新生的小猫咪通常不需要教,它们就会知道寻找猫妈妈哺乳。
但是,猫咪还有一些行为不是天生的本能的,而那些行为实际上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习得行为,通常来说,猫咪的习得的行为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比如,我们给猫咪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喂食,慢慢的,猫咪以后就会知道那个时间是自己的吃饭时间,以后一到那个点猫咪可能会来找主人喂食。
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界限比较模糊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很容易就被归类为是本能或后天习得。对于猫咪来说,什么是天生的本能的,而什么不是似乎还是存在着争议的。比如,猫咪捕捉猎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大多数的猫咪都有追逐老鼠的冲动,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猫咪会选择忽视自己的猎物,甚至有些猫咪还会和自己的小猎物交朋友。对此,有些人的解释是,这可能是猫咪缺失了某些遗传因子,还有就是捕猎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
为了找到答案,实验心理学家郭任远教授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此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实验。实验中,他养了两种类型的猫咪,一类猫咪是没有受猫妈妈影响的,还有一类猫咪是有受猫妈妈影响的。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确定猫咪是否本能地知道如何捕捉和杀死猎物,以及猫咪是否是从妈妈那里学到了如何捕捉和杀死猎物。
根据他的研究结果,由母猫养大的小猫咪会成为猎手。而由人类或不捕猎的猫妈妈养大的小猫通常会忽视老鼠,它们不会把老鼠当作猎物。郭教授的研究发表在1930年的《比较心理学杂志》上。他写道,“我们的研究表明,猫咪是否要杀死一只老鼠、爱一只老鼠,恨一只老鼠,害怕一只老鼠或是和一只老鼠玩,这取决于小猫咪的成长史。”
猫妈妈的影响也很重要
在郭教授的实验中,他们认为猫咪的捕食行为更多的是受它们是被如何养大的影响,而不是出于本能行为。此外,国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和猫咪行为学家则更喜欢将猫咪的狩猎行为归类为本能行为和后天习得行为的结合。
猫天生就具有狩猎和追逐的本能,但它们并不一定天生就是为了食物而杀戮的猎手,杀死和吃掉猎物通常是后天习得的行为。小猫咪的行为通常会和猫妈妈很像,如果猫妈妈会狩猎和杀戮,很可能这个特性就会传给它的下一代,因为小猫咪有跟随动作的本能。但是,猫咪要把这个跟随动作的本能发挥到极致,则需要一场成功的捕猎,通常,猫妈妈会通过亲身示范教会小猫咪如何跟踪、突袭和杀戮。
当然了,过早与母猫分离的小猫咪就错过了这喵生中最精彩的一课了,同样的,如果母猫从未学过捕猎,那么,它们就不会教小猫如何捕猎了,这也就是为何有些猫咪不会捕猎,眼睁睁的看着老鼠跑走的原因了。
今天就和大家聊这么多了,欢迎喜欢宠物的亲们来评论区聊聊自己养宠的经验,分享养宠的趣事和糗事。欢迎大家积极关注爱宠君哦,亲们的每一个关注每一次阅读都是爱宠君前进的最大动力哦,么么哒!
相关知识
训练猫咪捉老鼠
家里有猫老鼠还会来吗
家里有宠物猫还会有老鼠吗
猫咪咕噜?不咕噜?4+4个原因了解下。 猫咪行为学 养猫新手 养猫进阶指南 科学养猫
用猫咪行为学,打造宠物店猫咪友好大环境
猫咪好心和仓鼠分享食物,下一秒却傻眼了,猫:给我留点
社团科普 | 重生之我变成猫了?!(猫咪行为学复习指南)
猫咪占了仓鼠的笼子,喵:小老鼠,我不吃你了,离我远点!
猫咪行为学解析
猫行为学研究者:当猫咪在家乱尿,它不是调皮,而是痛苦
网址: 猫咪行为学,为何现在有些猫咪不捉老鼠了,莫非自己养了个假猫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4454.html
上一篇: [橘圆猫] 猫咪行为学入门篇[5 |
下一篇: 新上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