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系统难点是解决氮循环的问题,要消除氨氮和亚硝(xiao)酸氮的影响。环控公司的解决方案是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加入了反硝化反应池,但由于反硝化作用需要在严格厌氧条件下进行,因此硝化作用反应池需要跟反硝化作用反应池分开。目前循环水养殖设备已实现工厂化生产,做到了养殖池与养殖净化设备的无缝连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过滤、化学沉淀以及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氨氮、硝氮和亚硝氮再通过杀菌消毒、充氧等操作,水体重新流回到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
保持水深在40~80厘米。氨氮含量小于每升0.2毫克,溶氧大于每升5毫克,保持水质清新。光照强度500~2000勒克斯,光照均匀。根据要求调节水温和换水量。养殖过程需按时测定水温、pH值、溶解氧、盐度、COD、氨氮、亚硝(xiao)酸盐、硝(xiao)酸盐、磷酸盐等相关指标,将各项指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当水温高于20℃时,需要加大地下低温海水的添加量和循环水量,并采取加大纯氧供给量的措施,使氧气饱和度达到100~150%(有液氧设施)。由于夜晚时间比较长,也是鱼类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时段,因此每天傍晚要坚持清洁养殖池一次,并进行一次池底排污操作,给鱼苗创造一个良好生长的环境。
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下,循环水养殖模式较高的准入门槛使得循环水养殖与普通低附加值鱼类无缘,而名贵海水鱼类可养殖品种有限,限制了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发展。近些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和众多的养殖企业的不断探索,国内循环水养殖品种的丰富度大大提高,如:斑石鲷、墨瑞鳕鱼、黄条鰤等。循环水养殖系统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种十全十美、适用于所有养殖品种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只要不出现明显的设计漏洞,系统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管理技术和养殖技术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