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标签是指食品与营养有关的信息和特性,其作用就是向消费者传递食品的营养信息。
营养标签主要是包括3部分内容
一是营养成分表
二是营养声称
三是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一看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是食品标签上关于该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的说明,以表格形式出现。营养成分表标注的营养成分至少应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或糖类)和钠等5项,其他营养成分可标注在这5项之后。
营养成分表中往往有3列数据:
第一列数据,说明的是这个食品里面主要含有的营养素的种类;
第二列数据,反映的是每100克食品或者是100毫升,或者是每份食品里面各种营养素的含量;
第三列数据,是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数,反映的是100克这种食品中的营养素与人体每天需要量的比值。
二看营养声称
营养声称是描述食品中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水平的声称,不同食品可以根据营养素含量的特点作各种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含有”“高”“低”或“无”等。比如:“富含维生素C”“低胆固醇”“不含饱和脂肪”等。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如肥胖或有控制体重需求的人群,可关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指标,根据营养标签中“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等声称进行选择。
三是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指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例如: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并维持骨密度。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使人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食源性疾病分为潜伏期相对较长的感染性疾病和潜伏期短的中毒性疾病两种。感染性的食源性疾病一般由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引起,而在我国湖南等地,中毒性的食源性疾病则以毒蘑菇中毒最为高发。
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家庭,6月份为食源性疾病高发期。要预防中毒性的食源性疾病,在生活中要注意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不认识的野菜和野生鱼类。要预防感染性的食源性疾病,则要注意保持清洁,坚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安全温度、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几个原则。
在进行烹饪的时候,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经常蒸煮消毒餐具和厨具,做到厨房环境清洁。生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冰箱中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加工食物的刀具和砧板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不提倡生食和半生食肉类 、蛋类和水产品,四季豆、黄花菜等蔬菜必须要炒熟;烹调食物要煮熟、烧透,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剩菜剩饭及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再食用。烹调好的食物建议及时食用,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冰箱中也不可过久储存食物,冷冻食物建议在微波炉加热、冰箱冷藏区及清洁流动水解冻。
此外,还要在正规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选购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和原料,要学会看懂食品标签;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用安全的水洗干净。
来源:消费指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