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周安国、陈代文主编(第三版),青岛农业大学营养专用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周安国、陈代文主编(第三版),青岛农业大学营养专用

动物营养学第一章1、饲料、营养物质名词解释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为动物的饲料。

饲粮:根据日粮配方中各种饲料的百分比配成大批混合料。

日粮:是指家畜在一昼夜内吃进各种饲料的总和。

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2、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试解释它们的概念。

总: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1、总水分:自由水与结合水之和。

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原始水分。

新鲜饲料在60-70℃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室温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即结合水、束缚水。

风干饲料在100-105℃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干燥器冷却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吸附水。

2、粗灰分: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有机物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3、粗蛋白CP: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4、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采用乙醚来浸提样品的所得产品,也称乙醚浸出物。

5、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

6、无氮浸出物NF E: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NEF = 100%-(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3、比较动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组成的差异。

元素组成差异: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

化合物组成差异:①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动物含量较低。

②蛋白质: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多,植物因种类不同所含不同。

③脂类:动物的储能物质,一般植物含量低。

④水分与灰分:植物体的水分含量变异范围很大,而成年动物体内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高。

5、维生素植物性饲料不含维生素A,而含胡萝卜素,动物体内则相反。

4、养分的基本功能?①动物体的结构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②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③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4.作为形成畜产品的原料。

5、纯养分与概略养分的区别:概略养分包括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而纯养分是这些物质里面更纯的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矿物质。

第二章1———2、简述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和吸收方式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除体外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微生物消化:通过消化道内的有益微生物对饲料营养物质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方式:被动吸收:通过滤过、渗透和扩散等方式使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的过程,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

主动吸收:通过消耗能量、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物质转运的形式(机体绝大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主动转运完成的)。

1、饲料的表观消化率:饲料的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

2、饲料的真实消化率:饲料的真实消化率(%)=【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消化道来源物中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

3、区别:表观消化率将来源于消化道的代谢蛋白质、消化酶和肠道微生物等视为未消化的饲料蛋白质。

4、简述动物的消化力及其影响因素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动物的消化力。

影响消化力的因素:①动物因素:动物种类和品种,年龄及个体差异。

②饲料因素:饲料种类,化学成分(蛋白质含量、粗纤维水平),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双香豆素),饲料加工调剂。

③饲养管理技术:饲养水平,饲养条件,饲料添加剂。

5、各种动物的消化特点。

1、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特点①场所:消化场所:胃、小肠和大肠;吸收场所:小肠②消化方式:酶的消化;吸收方式:主动转运、③吸收终产物:氨基酸④特殊物的利用:不能利用菌体蛋白,能少量利用非蛋白氮。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场所:消化吸收场所主要在小肠消化方式:酶的消化;吸收方式:主动转运吸收终产物:以葡萄糖糖为主,挥发性脂肪酸为辅特殊物的利用:不能大量利用粗纤维脂肪的消化吸收特点吸收终产物:脂肪酸特殊物的利用:2、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特点场所:消化场所:瘤胃、真胃、小肠和大肠;吸收场所:瘤胃和小肠消化方式:微生物的消化;吸收方式:主动转运吸收终产物:氨和氨基酸、挥发性脂肪酸特殊物的利用:能很好利用非蛋白氮。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场所:消化吸收场所主要在瘤胃消化方式:微生物的消化;吸收方式:主动转运吸收终产物: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葡萄糖为辅特殊物的利用:能大量利用粗纤维脂肪的消化吸收特点场所:消化吸收场所主要在瘤胃消化方式:微生物的消化吸收终产物:脂肪酸特殊物的利用:3、禽类:基本和非反刍动物一样第三章1、简述水的来源和排泄途径水的来源:饮水,饲料水,代谢水△排泄途径:粪和尿的排泄,肺脏和皮肤的蒸发,通过形成动物产品排出。

2、简述评价动物饮水品质的指标饮水品质指标:气味特性,理化特性,病原微生物存在与否,矿物质或化合物是否过量。

代谢水:是动物体细胞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3、水的功能或生理作用、水的性质(一)水的功能或生理作用:1、构成体组织2、参与养分代谢(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 3.调节体温4.维持内环境稳定5、其他功能(二)水的性质:1、表面张力较高。

水与动物体蛋白质的活性基或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以氢键相结合,形成胶体。

2、水的比热大。

水的比热容比其他固体和液体的高。

3、水的蒸发热高。

对动物调节体内热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流动性大。

水具有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其成为体液循环的运输物质。

4、影响水需要的因素?1、动物种类:不同动物机体水分流失和需水量不同。

2、饲粮因素:与干物质采食量有关。

3、环境因素: 高温是主要原因,饮水器设计、水源水质卫生。

第四章1、概念:EAA、限制性AA、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蛋白质周转代谢、梅拉德反应必须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限制性AA: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须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须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氨基酸互补: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EAA取长补短的作用。

(这是生产实践中提高饲粮蛋白质品质和利用率的经济有效方法)氨基酸拮抗: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氨基酸的拮抗作用。

理想蛋白: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符合动物需要的蛋白质。

可降解蛋白RDP:在瘤胃内被降解的饲粮蛋白质称为可降解蛋白(约占饲粮蛋白40%-80%)。

过瘤胃蛋白UDP:在瘤胃内未降解的饲粮蛋白质称为瘤胃未降解蛋白或过瘤胃蛋白。

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机体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梅拉德反应:饲料热处理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影响氨基酸被动物消化,在干燥的条件下,使得蛋白质上面的游离氨基酸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形成一种氨糖复合物,从而不能被蛋白酶消化,此现象称为梅拉德反应。

、2、理想氨基酸模式为何选择赖氨酸作为100 ,其他必须氨基酸均表达为与赖氨酸的相对比例来表示?以赖氨酸为100的必需氨基酸相对比例表示,称为必需氨基酸理想模式或平衡模式。

之所以以赖氨酸为基准,是因为赖氨酸的分析测试简单易行;赖氨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赖氨酸需要大,且是常用日粮的第一或第二限制氨基酸;赖氨酸需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资料最多;配制日粮时可添加价格便宜的合成赖氨酸。

3、简述单胃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过程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发生在胃、小肠和大肠。

在胃中,蛋白质在盐酸作用下发生变性,再在胃蛋白酶作用下降解为不同长度的多肽链。

小肠是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消化方式为化学消化,在胰腺和小肠腺分泌的各种蛋白酶、羧基肽酶等作用下消化为氨基酸或小肽分别经载体转运吸收,在肠细胞内小肽被降解为氨基酸。

大肠消化为微生物消化,对单胃动物猪、禽的意义不大,对草食动物马、兔的意义较大。

(天然蛋白因其特异有序的立体结构可阻止消化酶的作用,故不能被消化。

蛋白质变性后可使有序变为无序,增加对酶的敏感性,HCl和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HCl处理变性后对胃蛋白酶更加敏感。

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AA、N及其他含N物质,大部分不能被利用)蛋白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部完成,为主动吸收,VB6可提高正常蛋白质的运转,有三个运转系统分别运转碱性、酸性和中性蛋白质,三个系统各有不同载体。

同一类蛋白质之间有竞争作用,但不影响另一类蛋白质吸收。

各蛋白质吸收速度顺序为:L-AA>D-AA)4、简述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过程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发生在前胃、真胃、小肠和大肠,其中前胃消化为微生物消化,将大部分蛋白质降解成为氨基酸和氨等,再合成为氨基酸和微生物菌体蛋白;消化过程:进入瘤胃的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分解为肽和氨基酸,未被分解的蛋白质进入真胃和小肠被消化。

吸收过程:蛋白质在瘤胃降解产生的氨可通过瘤胃壁吸收,小肠主要吸收氨基酸。

5、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①配制饲料时,应注意日粮的组成,注意能氮平衡(高能低氮、高氮低能都会影响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注意蛋白质的种类数量及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配比;②对饲料进行碾碎、发酵、青贮等调制与加工,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③某些饲料应经过特殊处理以消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④可在日粮中补充少量合成氨基酸,以使日粮全价性和氨基酸平衡,减少氨基酸拮抗,尽量接近理想蛋白;⑤在反刍动物饲粮中合理使用非蛋白氮NPN可节约优质蛋白质来源。

6、如何提高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NPN为尿素:①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般需2-4周适应期②用尿素提供氮源时,应补充硫、磷、铁、锰、钴等的不足③日粮满足瘤胃微生物正常生长对氮的需求时不宜添加尿素,一般在高能或高采食量情况下瘤胃微生物对NPN的利用能力较强④饲粮中尿素不宜过高,需注意氨中毒7、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①机体和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机体内生物功能的载体③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④提供能量、转化为糖和脂肪⑤遗传物质的基础8、氨基酸之间的关系(一)氨基酸的平衡:指饲料中各种AA 的含量、比例与动物的实际需要相符合的情况。

(二)氨基酸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需要量增加。

相关知识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周安国、陈代文主编(第三版),青岛农业大学营养专用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
动物分子营养学
第十六届系统动物营养学学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动物营养学Animal Nutrition
论动物营养学发展战略研究和自主创新
动物营养学教程(周明)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七届系统动物营养学学术研讨会通知
网络课程—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

网址: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周安国、陈代文主编(第三版),青岛农业大学营养专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1211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营养学前沿 金全 等 著
下一篇: 纠正关于仓鼠的五个常见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