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Ihuysii
鸡形目雉科
虹雉是一类生活在高山区的大型雉类,也是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余脉的特有物种。因雄鸟拥有极其华丽的宛若彩虹般艳丽的羽毛而得名,是对雉科虹雉属的统称。现今在此区域内共发现了该属中的3个物种。以最为原始的白尾梢虹雉为中心向东西扩散,分别演化出了绿尾虹雉和棕尾 虹雉。这三个种在我国均有分布,但只有绿尾虹雉是我国的特有种。
作为杂食性鸟类,绿尾虹雉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匿在山沟的灌丛下,清晨和傍晚在草木稀疏的草甸上寻找食物。尤其在贝母覆盖密度较高的地块,是其取食的主要活动区域。由于绿尾虹雉对贝母有着超高的喜爱度,使其又得到了“贝母鸡”的俗称。
雪中的绿尾虹雉,在杜鹃丛后露出了头。
摄影:吴秀山
觅食时,绿尾虹雉基本不会像一般雉类那样用脚爪刨地,而是用强而弯曲的喙在地面上挖掘、啄食。当遇到地表露出的贝母地上茎时,它们会左右摆动头部,将喙钻入地下,取食贝母的鳞茎,以及周边的蚯蚓和虫蛹等。经其取食后,地面上会留下一个“V”形的洞口。
绿尾虹雉有较强的集群性,相邻的个体经常会聚在一起活动、觅食,但群体结构松散,个体间基本没有交流。在休息时间,常见一只雄性个体站在高处的杜鹃树上警戒,其余个体则分散在周边的灌丛下休息。
绿尾虹雄是虹雉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作为中国西南高原寒冷地区大型地栖性鸟类的代表,其栖息地环境复杂恶劣。依据分布地区和季节的不同,其栖息地海拔在2700~ 4500米,主要活动于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群落和灌丛-草甸混合区,特别喜欢有陡峭悬崖、裸岩且灌丛茂盛的地方。
摄影:吴秀山
清晨,天上还飘落着雪花,一只雄雉站在山顶的岩石上环视四周,观察自已的领地,可能在为即将到来的繁殖季节做准备。
摄影:吴秀山
在清晨的鸣叫之后,雄性绿尾虹雉会展翅飞到更低的草坡上觅食。在繁殖期时,它们也会做出类似的飞行,而且滑翔更久,在山坳中盘旋几圈后才降落。这种行为如同山中乘风翱翔的猛禽,也让它们得到“鹰鸡”的别称。
摄影:张炜
摄影:奚志农
作为喜欢鳴叫的鸡形目成员,雄性绿尾虹雉常在黎明时分站在靠近山顶的突出岩石上鸣叫,重复发出“guli-guli”声。叫声雅致、婉转、连绵不断、富于变化。繁殖季节,雄鸟在炫耀时则发出“guo-guo-guo"的短叫声, 声音可在群山间传得很远。
摄影:吴秀山
为了防范狐狸、鼬、鸟鸦等觊觎鸟蛋的掠食者,绿尾虹雉会将巢隐蔽在难以发现甚至难以抵达的地方,如陡崖的岩缝或者浓密的灌丛中。
摄影:庄小松
绿尾虹雉的雌鸟不像雄鸟那般拥有鲜艳的羽毛,当其身处灌丛和高山草甸中时,其身上的羽色和周围环境非常接近,很不易被发现。
摄影:奚志农
雄性绿尾虹雉的亚成体不像成体那样外表光鲜绚丽,反而有着斑驳的体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将逐渐拥有一身华丽的外衣。
摄影:吴秀山
一只雄雉站在一块靠近山顶的突出岩石上高声鸣叫,宣示自己对这片领域的主权。鸣声多变婉转,在群山之间传得很远;这种声音是它们发情期特有的叫声。也许绿尾虹雉已经开始为繁殖做准备了。
摄影:吴秀山
人工圈养的绿尾虹雉,羽色同样光鲜艳丽,说明它们较好地适应了人工环境。
摄影:吴秀山
来源: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片区、野性中国
图文原载《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之美》
版权说明
来源:大熊猫国家公园
我们尊重原创,尊重版权,热爱分享,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写文用图、网络图片无法在第一时间查找到作者本人信息,我们坚决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必定第一时间删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四川蜂桶寨笼养绿尾虹雉的饲养繁殖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尾虹雉”现身宝兴“家庭野餐” 四川新闻频道
宝兴县:“蜀山彩虹”绿尾虹雉人工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人工繁育成活率获突破
央视关注我院“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繁育研究重要突破
我国特有珍稀鸟类绿尾虹雉人工种群数量已达16只
“蜀山彩虹”现身康定 四川甘孜首次拍摄到绿尾虹雉成群高清影像
“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人工繁育取得新突破
四川繁育出12只“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
自然探秘所 | 这就是绿尾虹雉
网址: 物种图鉴 | 四川蜂桶寨:“蜀山彩虹”绿尾虹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8616.html
上一篇: 绿尾虹雉:中国西南高山的美丽珍禽 |
下一篇: 今年喜添7只绿尾虹雉 中国“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