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尾虹雉(学名:Lophophorus lhuysii)属鸡形目雉科,大型鸟类。体长约70-80厘米,体重约3600克。[1] 雄鸟羽毛由10种不同的颜色的锦绣所组成,在林中漫舞徜徉时,象彩虹一样灿烂夺目。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也集成8-9只至10余只的较大群体。
中国特有鸟种,仅见于中国西南部的青海省东南部和甘肃南部山区、四川宝兴、康定、平武等地山区。
绿尾虹雉是典型的植食性鸟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和浆果等为食。它们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灌丛中靠挖掘植物的根、地下茎、球茎等地下部分为食,主要用强大的嘴挖掘块根和啄食,很少用爪来刨食。它们呈钩形粗壮有力的喙也是为适应这种生活而进化出来的,据分布地山民观察,该物种非常喜欢取食贝母的球茎,因此在当地,本物种的土名叫做贝母鸡。冬季由于高山积雪过厚,难以找到砂砾,这时它就吞吃火炭,因此又名“火炭鸡”,又因它的嘴很坚固,而且前端弯曲呈钩状,很像 老鹰的嘴,称为“鹰鸡”。觅食地多在林缘灌丛草甸地带,常顺着山坡由下而上、边走边觅食,食物种类主要为草玉梅、驴蹄草、报春花、羊芽草、针芽草、锦鸡儿、野葱、苔草等。
鸣声:春夏季喜欢鸣叫。 雄鸟常在破晓时站在靠近山顶的突出岩石上鸣叫,叫声雅致、婉转、连绵不断、富于变化,重复发出“guli…”声。雌鸟有时发出同样叫声。雄鸟炫耀时发出“guo-guo-guo”的短叫声,受惊吓时发出低声的“geee”叫声,冬季偶尔发出单调的“a…awu, a…awu”声。雌鸟也能发出多种鸣叫声,在浓雾弥漫的群山间传得很远。
繁殖期为4-6月。有的雄鸟1月份就开始发情,但大多数在4-5月才发情。这时的雄鸟可以表演一种特殊的求偶飞行,它从陡崖上呈滑翔式俯冲直下,尾羽散开,先是盘旋,然后又俯冲,并伴随着尖厉的叫声。营巢于林下植被较为稀疏的森林中,巢多置于有岩石,灌木或树隐蔽下的地上或大树洞中。巢较简陋,通常在落叶层上稍呈凹坑处。每窝产卵3-5枚,卵的颜色为棕黄色或黄褐色,布有紫色或褐色斑点。孵化期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