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艺术圈还是商业界,“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一直是个热议话题。有的人带着对艺术的敬畏和对商业的警惕进入对话,也有人更愿意了解艺术与商业碰撞中的可能性。
实际上,艺术与商业并非水火不容。艺术的商业化即艺术的流通自古就有,这种融合和流通拉近了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推动了艺术演变成大众流行的文化活动。而随着设计美学在现代生活细节中的普及,艺术与商业品牌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也十分迷人。
关于“艺术与商业”的讨论越来越日常,在2017年上海设计周的date先锋论坛现场,大胆君独家对话了跨界无数的数字时代网红书法家朱敬一、中国艺术权力榜2016年度策展人/乌镇国家当代艺术邀请展主策展人冯博一,以及拥有“灯光诗人”之称的台湾灯光设计师UNO赖雨农。
听听他们如何理解“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网红艺术家朱敬一
“我很少把艺术和商业完全分开”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朱敬一开始每天在网上用书法写一句段子,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三年左右。这些被称为“毒鸡汤”的书法深受互联网中年轻人的追捧,学国画出身的他成为了网红书法家,目前他的书法作品在淘宝店中明码标价地出售。
朱敬一的“毒鸡汤”书法作品
在朱敬一看来,艺术与商业是分不开的,他提倡艺术的平民化,“我觉得好的艺术品它一定要能够进入流通领域的,能够进入千家万户的。”在上海设计周上,他提出“降维与互动”,认为艺术家不应该以高姿态自居或者躲在书斋里,而是要把身份降下来,与更多人、更多商业品牌做连接和互动。
于是,他成为了那个年轻人眼中爱玩、爱跨界的非典型艺术家。2016年朱敬一在上海开创了首档大型艺术脱口秀,吸引了不少对艺术感兴趣的观众,也跨界成为了一名“艺术美学演说家”。
朱敬一尝试首档大型艺术脱口秀
用艺术的方式与品牌跨界合作,也是朱敬一拓展自身影响力与关注度的重要方式。目前他与万宝龙、三亚柏悦酒店、资深堂、潮牌NPC、高夫、科勒、青岛啤酒等不同领域的品牌都有过跨界合作,今年6月他还受邀参加了2017淘宝造物节。
NPC×朱敬一 《不破不立》展览 2017
特别撒野、非常放松的一场展览,传播量很大,联名T恤一个月卖空
NPC×朱敬一 联名T恤发布 2017
高夫×朱敬一 联名面膜 2017
科勒×朱敬一 《混搭实验室》2017@苏州诚品
青岛啤酒×朱敬一 深夜食堂(长城直播)2017
随着在互联网上的走红,朱敬一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商业品牌熟悉,他也非常善于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做出顺应的改变,“打碎表面的自我”。在他看来,在还没做出一点成绩的时候,那个表面的自我其实是没有用的。
如今,斜杠艺术家朱敬一的跨界标签太多了——跨媒体艺术家、线体主义画派创始人、立体的墨创始人、互联网艺术研究者、光影涂鸦表演者、艺术美学演说家、网红书法家。他表示,未来仍然想做纯艺术的展览,并且不会拒绝品牌的加入。
策展界OG冯博一
“艺术与商业可以是共赢的关系”
独立策展人冯博一是策展界的“老炮”,是中国艺术权力榜2016年度策展人。这一次与他探讨“艺术与商业”的关系是因为他作为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主策展人的这一身份。
近年来,乌镇不断地在“旧碗”中加入全新的文化内容,已经从观光小镇、度假小镇发展成为了一个文化艺术新地标。像乌镇戏剧节、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木心美术馆这类文化内容,为“中国乌镇”的品牌升级做了不少贡献,未来,乌镇还计划举办首届建筑双年展。
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乌镇戏剧节
木心美术馆
在冯博一看来,当代艺术、建筑、戏剧等文化形态与乌镇商业旅游的结合是一种双赢。据冯博一介绍,策展团队在选择合作的艺术家时有两个标准,第一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艺术价值,第二是他们的创作在中国的直接影响力。而之所以能够邀请到不少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乌镇的经济实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没钱的话是请不来的。
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同时,文化艺术内容显然是乌镇“小镇文化复兴”计划中的重要一步,不仅能为乌镇旅游目的地带来商业回报,也为乌镇品牌未来发展的文化基础。
曾创作了“大黄鸭”的艺术家霍夫曼为乌镇专门创作的“大金鱼”
慕名而来的受众来到乌镇一定会同时进行旅游消费
在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的策展过程中,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给予了策展团队极大的空间与自由度,几乎从不干涉。这也保障了策展人和艺术家更好地完成了本次展览。
作为知名策展人,冯博一认为人们要用中性思维来看待资本与金钱,更多应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理解资本。在他看来,如果一个艺术家被资本控制,导致艺术创作生命夭折,这是艺术家或者画廊的问题,而不是资本本身的问题。
灯光诗人赖雨农
“商机,看得懂的艺术”
赖雨农之所以被称为“灯光诗人”,不仅因为他是一名照明设计师,更因为它对“光”的艺术呈现与诗意表达。
他从小在台湾长大,从国立艺术学院(台北艺术大学)剧场灯光设计毕业后,一直参与商业剧场的灯光设计。后来去纽约读了自己一直喜欢的建筑专业,随后从事建筑照明工作。目前是十聿照明设计创始人,国际灯光设计师协会大中华区协调人。
赖雨农认为,建筑照明是“为空间找寻属于它的精神,用光的形式来呈现。”在专注商业零售、酒店、高楼住宅、景观等照明设计时,他始终想用专业打造感动人心的城市之光,他相信,商业与艺术是完全可能创造和谐而打动人的创意。
UNO 赖雨农作品 - 光坝
在为台北101建筑外立面做灯光设计时,他试图加入感应设备与新媒体艺术形式,给受众全新的视觉与互动体验。“建筑80%的时间是正常灯光的样子,但20%的时间我们把它变成了一个艺术品。”
UNO 赖雨农作品 - 台北101-建筑外立面灯光设计
“光一直脱离不了建筑,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要有光,才能被我们看见。”赖雨农认为,艺术本身有打动人心的美丽,它能够拉近商业与人的情感联结。而在当下,到底是商业艺术化还是艺术商业化,而这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赖雨农为新加坡灯光节创作的灯光艺术装置Joujou-Ours,勾起了人们温暖怀旧的情怀
赖雨农为新加坡灯光节创作的灯光艺术装置Joujou-Ours,勾起了人们温暖怀旧的情怀
编辑:Zoey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异形:夺命舰》海报风波:借鉴?抄袭?一次大胆的艺术碰撞解析
【艺术鉴赏】色彩与情感的交响:解读方人也的抽象艺术
艺术专访|花鸟画新韵:陈茜的猫
汤芳的人体艺术大胆与开放的视觉盛宴
长城专访丨浩克艺术:带给宠物市场更多国际市场的可能性
双向奔赴的艺术之旅,Petstar邀你开启新的故事!
视觉盛宴:震撼心灵的海报艺术,如何以设计触动世界?
艺术考研|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2024 CCW 预见 | 非标商业,兵临城下
《撩乱的裸舞曲》:情欲与艺术交织的禁忌迷宫——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
网址: 艺术与商业的碰撞不是事故,而是故事 | 大胆专访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18590.html
上一篇: 风景文创|商业跨界艺术新模式—— |
下一篇: 《黑悟空》取景应县木塔:文化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