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在跟很多家庭交流的过程中,常会有一种现象:
妈妈之前按照常规要求孩子,管理孩子学习、生活......妈妈付出了太多时间、心血、精力、金钱.....但是孩子这里看起来都没什么效果,学的一般不说,到了青春期后更是各种正面的反抗、隐形的攻击——拖拉、磨蹭,妈妈着急得跳脚,孩子不慌不忙,有时间就疯狂地玩手机......
当开始接触到亲子教育,听到我们讲需要懂得孩子,要尊重孩子,要爱孩子,这些妈妈们本能的困惑就是:难道就不管他吗?任由孩子玩手机、不写作业、 不管学业,想干嘛干嘛?......因为从现在的现象中看起来,这些孩子确实是妈妈推一步,孩子动一步,只要妈妈不管,孩子就会成宿地玩手机,打游戏,完全看不到一点自觉的可能性,如此怎么叫懂得孩子,尊重孩子,爱孩子呢?
所以,很多困惑的妈妈卡在了这里:继续拖着孩子走,无效而且反弹的越来越厉害;放手不管,眼看着孩子就沉迷于游戏,更可怕。
怎么无条件的爱与懂得孩子呢?
无条件的爱,先从对待自己的态度,与自己的关系中开始。期望、标准,是需要的,但常常会被我们误会,变成了“国王的黄金床”,量自己哪哪儿都不好,所以自我否定、焦虑、无力......
无条件爱自己,换一个词,其实就是如实看见自己,悦纳自己,而不是去评判自己,然后把自己困在原地无力前行。
真正的期望、标准,应当是带着如实的自己前行的过程中的路标,是希望,是让自己更有力量的动力。
我们希望孩子是对的,结果孩子每每感受到的,就是自己怎么做都是错的。而这种自我否定每每让孩子更失去动力。
一个人很难因为感觉自己是错的,然后就愿意去改变。更不会在被否定的情况下,“知耻而后勇”,即使是这样的古人,真正能绝地重生的,其实还是心里那一股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生机与勇气,而不单只是那份耻辱。成长,需要的是内在的那股生机与力气,恰是认为自己可以的勇气与自信。
02
▲
之前的个案,大家一路看过来,是否有这样的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和外界的问题,更多是我们和自己之间的问题投射。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不满,不接受,这样一种状态,其实已经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蔓延,化为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我们和爱人的关系……
要想解决这些人间关系,还是得回到我们和自己的关系中来解。
譬如,一直不看好自己,觉得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对,不断的在心中贬损自己,也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这会导致对于自己整个人生的无力感和无信心感,继而会把这种内心的焦躁不安,假爱之名,而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未来充满焦虑,进而进行自以为是的拯救。殊不知,首先需要拯救的就是我们自己。
而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完全的接纳自己,认可自己。这份接纳与认可,不是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评判,而只是爱自己而已,没有更多其余。
这个回头,其实才是最难的“开头第一步”。
跟一位妈妈聊天时,说起来似乎确实是孩子的磨蹭,先生的脾气让她焦虑不堪。结果孩子参与进来聊天时,孩子说,每次妈妈生气,都朝我发火.....
接纳是第一步,并不是最后一步!
成长,是需要气力的,而气力的剥夺,恰恰来自于对于自己的否定。
想来同学们对此应该是有蛮清晰的看见,一个人内在是无力的标志,就是比较急躁的情绪、不断的对于自己和周边人的否定与抱怨。反之,一个人对自己是欢喜而接受的,她反而有更多的能量去接受外界不同的声音,并拿来和自己进行比对,看看是否可以让自己更加美好!
所以,成长的第一步是接纳自己,而完整的接纳后,改变的力量才有机会得以出生,继而成长才有进一步的可能。对于自己是如此,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曾经没有成长的我们,带着自己内在的种种伤痛和贬损,就这么莽莽撞撞的走进婚姻,拥有了一个新的生命。我们把自己的痛苦,未经拣择的就一股脑的投射在这个孩子身上。我们把外界曾经给予我们的苛责,也不由分说的给到这个孩子。
这个小小的生命在我们的陪伴下,有些也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是不值得被好好对待的,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抗争与不服。但是,我们用自己的蛮力或者生存技巧,来一次次的向孩子表明,他是错的,他就是不好的。孩子内在的力量也被我们无意识的剥夺了。但我们却没有觉察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只是一如既往的不断要求,不断差评。
我们所谓的无条件的爱,就好像个案中的学员,终于感受到了,原来那个不太好的自己,也可以感受爱,也同样的渴望爱。在这份完全的爱里,内心得到了完满的歇息。个案中的学员,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在那份完满的爱中,你内心里有肆意妄为的冲动吗?有“你对我好,那我就可以无法无天去胡闹”的想法吗?
大家的担心,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相信,这些担心只是你旧有恐惧的延续而已,不是真的。
况且,无条件的爱,是内心底对一个人的接纳,不是对于行为的放纵。
在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妈妈完全接纳后,在内里力量升起后,真实的改变才有可能发生。而这时,我们完全可以对孩子提出自己的期许和要求,共同探索怎样的行为可以帮助他去往更好的未来。
03
▲
无条件的爱,就像“无论你是健康,还是疾病,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你是出色,还是平庸,都有我陪着你、愿意和你一起面对你的人世所有”。
无条件的爱,是“只是这样的你,我愿意陪着你、守护你,带着你一起走出泥泞。”
就像旅行中,暗夜里、陌生的夜里,车坏了,走不了,有人甘愿陪你留下来,是无条件的爱。然后一起想办法修车,或者寻找救援,是行为上的努力。
我们都太急了,太过急功近利了,我们太渴望立刻马上的兑现。“好啦,妈妈已经接受你了,你呢?怎么还不改?” 这不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对于生命规律的发现与尊重,爱不是手段。坦率的讲,即使你无条件的爱着你的孩子,你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后,带来的结果依然有两种,孩子接收或者孩子不接受。这就是生命本身的规律。
我们一再的在这里向大家展示生命内在的规律,生命的运作往往不听我们的意见,而让我们痛苦的恰恰是那份内在被恐惧掌控的自以为是。觉得老天怎么能不听我的,老公怎么能不听我的,孩子怎么能不听我的,我都这么对了,你们怎么就不听我的?
每一个强大自我之中,容不下爱。自我要的只是顺从,只是按照我的意思办,而手段无非暴力或者怀柔。
可悲的是,我们这样坚持了30年、40年、50年……,每一次,我们都在事实面前,狠狠的打自己的脸,一次次的自己伤害自己。但就是这样,还是不能觉察,还是不会反省,还是不能轻轻放下手中紧握的“你应该……你不应该……”的想法。
你不是上帝,这一点,你要真的看清楚。我不是在和你开玩笑,我是认真的劝告你,真的,你真的不是上帝。咱们不做上帝,咱们认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好吗?咱们从此不再折磨自己、折磨孩子,好吗?
我们看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要说对孩子了,看看我们自己,我们对于自己的情绪有多少掌控力?我们对于自己的想法有多少的掌控力?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体有多少的掌控力?
别装啦!别在这里继续装无辜啦。我们对自己都只能有少分的掌控,却还希望对于孩子有绝对的掌控,你真的要一条路走到黑吗?
再次声明,我们这里,不是主张放任,无条件的爱不是放任。无条件的爱是对于孩子存在本身的接受,无论他此刻是怎样的,我都充满爱的和他在一起。在彼此都有能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于孩子更好的选择。
没有爱为基础的要求,只是掌控,但这一条路,想来大家都很熟悉,你要是真的走赢了,我们也不会在这里相逢。
所有的从外部手术般的强力改变,未来注定会反弹,报复性的反弹。因此,此刻你感受到的孩子状况,很有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反弹。
04
▲
每一个身体里只能装得下一个灵魂,只能按自己的生命意愿,如实前行。即使是亲密关系,是父母,想要强行要求、干预,实在是太挤了,不仅不可能,只会让所有人更无力、焦灼。
我们以为是“事实”在伤害我们,是孩子、是另一半,是所有其他让我们受伤的别人,从没想到,原来是我们自己在伤害自己。一个不是上帝的人,非拿上帝的权力要求自己、要求全世界,做不到,所以每每黯然伤神,也弄痛了自己。
就是我们常提的格局、立场,孩子从不是父母的”拖车“,要么是坚持拖着孩子按我们的意志走,就是掌控;要么是放弃,随他想怎样就怎样,放任他不管他。而是看到,孩子是另一个人,是另一辆车上的驾驶员,我们只是需要能尊重到他完整的生命存在,爱他、看见他的所有,然后协力帮助孩子能成为自己跑道上的好司机。
常常青春期孩子的反抗、叛逆,只不过是过往我们无意识中掌控、要求,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种反弹呈现。就像一个人多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现在生活生病了,也是我们需要一起面对、承担的部分,甚至即使我们现在调整了,也需要接受”病去如抽丝“的过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当初我们那么不管不顾的指责孩子,如此暴力的耕耘;现在孩子对我们不管不顾的拒绝,这就是属于我们的收获。我们不能不讲道理,不能这样拒绝接受自己种下的苦果。
父母面对孩子的叛逆,有多绝望,有多痛苦,有多无力。其实当孩子小时候,被这样对待时的无力、不得已、受伤的情绪就有多深,只不过,因为他们小,可能连表达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默默吞下。
幸运的是,一切都来得及。在孩子真正长大成人之前,青春期所有的悸动,都是给我们和孩子一次”补课“的机会。就像《阿凡达》里那个激烈反抗的鸟,最后才是男主人真正的座骑。现在孩子内在有多少需要表达的愤怒,其实都是因为内心翻腾的渴望,深深地渴望重新与父母有一份畅通无阻的爱与联接。
还是一样,改变从接受开始。这份苦果是我们自己种下的,就得由我们自己去品尝。
况且,这份苦果对于成长的人来说,只会是很好的滋补,终于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成长,终于看见了自己的任性与盲目,终于知道了未来的方向。
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晰我们一再希望传递给大家的爱智慧?
宝觉老师说,孩子也是人!孩子虽然不太和我们计较,但我们也不能仗爱欺人吧,我们可不可以在孩子面前不要太任性,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可不可以给我们成人留那么一点尊严。
孩子也是人,孩子也会记下你对他的怨,他会把这份怨化为对自己的看法,从自卑走向自弃,乃至从柔软走向刚烈。这真的是我们要的吗?这真的是我们要给予孩子的吗?我们一个个同学身上呈现的父母给到我们的伤,我们真的决定就这么传承给孩子吗?
05
▲
宝觉老师:
当我们责骂孩子任性、对自己的学业、生活丝毫没有责任心时,也许正是我们最任性的时候。
记得有一句话,一个孩子如果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否定与责怨,他受伤时,不会真的停止对父母的爱,但是会停止对自己的爱。
确实,爱是真正的智慧,从不是本能,而是需要学习的。
说到底,我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对于孩子,我尽力而为,用我的爱和智慧去影响她,去滋养她。但对于结果,我并没有太多期许,因为我深知自己的局限性,我承认并接受自己无法掌控,况且,我也没打算掌控。
因为,对于我而言,在我眼中,生命从来都是仁慈的,我的一切烦恼,都只是源于我自己而已,如果我痛苦,那只是我又掉入了自己创设的迷思故事里而已,我不是在说一个鸡汤的故事,这是我直接的感知。
爱不需要证明,当你看见了事实,当你看见了孩子,你心里会有答案。
好的,亲爱的同学们,不急,慢慢来,庄稼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对于自己的成长,也需要多一些耐心与温柔。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什么叫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怎样的?为何“感恩”会演变成“忘恩”?
无条件的爱:父母教育的秘密武器!
无条件积极的关注才是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溺爱和无条件的爱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谢谢你无条件的爱,伴我成长……
网址: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32430.html
上一篇: 无条件爱 |
下一篇: 人类与动物之间无条件的爱,那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