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导师制在中小学校的全面推进,对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中小学导师如何科学开展导育工作?如何针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系列指导?心理教师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导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家校沟通的指导者?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教师博雅”推出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梅洁工作室)的“导师心锦囊”系列微文,在全员导师制背景下,开发基于问题解决的心育能力建设系列微课程,赋能导师提升心育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助力提升心理韧性,可以这样做!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 颜佳萍
期中考试前,小凡为了提高成绩,每天都刻苦学习,牺牲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希望能考出好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也为自己的升学打下基础。然而,考试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的成绩只有班级平均水平,甚至还有几门科目不及格。他感到非常沮丧,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没有人会喜欢和尊重他。
如果你是他的导师,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凡呢?
作为导师,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此时,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学生的这些表现背后其实就是缺乏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创伤或压力时,能够有效地应对并适应,甚至从中获得成长和新生的能力。它不是一种固定的特质,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受到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的影响。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韧性的学生,在遭遇诸如考试失利等生活事件或重大压力时,他的心理状态就像一个弹簧被压了下去,但能够通过心理力量的调整而恢复心理平衡,就像弹簧回到原来的位置。积极心理学认为,有些人在经历负面事件的挑战后,他们的心理状态会到达一个比之前更高的水平,所以心理韧性还有逆境中的“成长力”这一层意思。
那么,作为导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呢?
01
认识心理韧性:助力学生掌握积极心理资源
心理韧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资源,它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增强个体的抗压能力和幸福感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它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管理情绪,减少抑郁和焦虑的发生。作为导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帮助学生在逆境中也能茁壮成长。
02
观看心理电影:引导学生探索积极心理品质
与学生一起观看《阿甘正传》、《心灵奇旅》等影片,鼓励学生思考电影中的角色如何克服挑战,感受其心理变化,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互动探讨有助于学生发现并培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
03
共情对话心声:鼓励学生调整积极学习方法
在与学生深入交流时,导师应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共情他们的失望、挫败等情绪,认可他们已经付出的努力,鼓励他们寻求帮助、调整学习方法,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导师也应激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培养更有效的学习策略。
心理韧性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作为导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建立和维护友谊,与家人、老师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艺术、社区服务等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进而提升心理韧性。
转载请注明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教师博雅"
编辑:马晓敏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导师心锦囊 | 助力提升心理韧性,可以这样做!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困境儿童心理韧性提升实践计划圆满完成
【平安家庭•守护“心”家园】叮,请查收你的心理调适小锦囊~
【心理健康】积极心态如何提升心理韧性
当代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与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你是不是一个具有心理韧性的人?测测就知道了
心理韧性和心理弹性区别
缺乏心理韧性的人,注定走不远
疫情下焦虑抑郁,如何提高心理韧性?专家支招!
越是焦虑,越要修炼心理韧性
网址: 导师心锦囊 | 助力提升心理韧性,可以这样做!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55428.html
上一篇: 樊振东:一箭追10环的心理密码, |
下一篇: 彭凯平:心理韧性,企业家成功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