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天的激烈竞争,有时候人们感受幸福的能力会被侵蚀,一点风吹草动,内心的秩序便可能轰然倒塌。企业家在面对市场环境、资金链、供应链、未来收益等问题时,他们的内心极易遭遇困顿。尽管深陷焦虑,企业家可能无人倾诉,不得不强装坚强。
有没有方法让企业家快速调整到积极状态,迎接挑战?为此,《企业家》杂志记者请教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彭凯平教授。
企业家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关注
《企业家》:最近看到一项调查,接近一半的企业家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彭凯平:企业家真的不容易。第一是责任感。我们个人得病,自己调整就行了,但企业家一身维系着了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员工和家庭,还有客户、上下游等利益相关者。如果企业没做好,不仅自己过得不好,很多人都会过不好,这是企业家的担当。
第二是名誉。企业家有社会形象、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如果个人过得不好,可逃可走。企业家即使躲到深山,责任还在。所以,尊严、社会地位、社会价值,会使人无处可逃。
第三是法治感。企业是现代社会的法治存在。如果我们个人破产了,熬一熬就行了。企业家撂挑子了,会带来很多法律上的问题。企业破产牵扯到很多经济、社会问题,影响会被放大。
伟大的企业家能够将事业做到极致,背后有一种共同特质——坚韧不拔的精神,即心理韧性。很多时候,决定我们生存状态的不是这个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事情,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我们可以调节情绪、状态,增强心理韧性。
提升企业家的心理韧性
《企业家》:什么是心理韧性?心理韧性可以培养吗?
彭凯平:心理韧性是从逆境、矛盾、失败中恢复常态的能力。在心理上,这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还有一方面是耐磨,即持之以恒。
200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通过在西点军校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成功的核心要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家境,更不是所谓的考试成绩,而是这个人坚韧不拔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其实是企业家成功的一个支柱。挺过来、熬过来的企业家们,都非常坚强,非常有希望,具备了对命运不服输的抗争精神。
我认为心理韧性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复原力,也叫心理弹性,是人们在痛苦、挫折、磨难、打击、失败、压力的挑战之下,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心理能力,使你能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二是坚毅力,就是面对长远目标时体现出的努力和耐力。三是创伤后成长,那种从失败中学到成功的经验,从打击中得到进取的力量,人不是被过去的经历决定的,最主要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奋斗的精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人,靠的一定是心力,也就是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有六个特别重要的特质。一是有特别积极的认知风格。大部分时候决定我们生活幸福的要素不是这个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件事情。
二是乐观的情绪调节。情绪的起伏波动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消极情绪,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关键是,当我们遇到消极情绪的时候,如何快速复原,这才是重要的。
三是健康的身心状态。看起来朝气蓬勃,走路虎虎生风的人,一般心理韧性都很强。如果一个人总是躺着睡着,那相对来说心理韧性可能较弱。
四是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有用、能成事,这是非常重要的。
五是解决问题的行动精神。有了想法之后能否付诸行动,也是心理韧性的重要指标。
六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很好,多半是因为这个人的容忍度非常高,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不会迁怒于他人。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也更容易讨人喜欢,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理解和欣赏。
心理韧性受到遗传的影响,有的人天生乐观、快乐、耐磨。但天生的影响只占20%~30%,更多的是经验、经历和后天的努力。学习、交流、沟通、表达,还有亲情、友情、爱情,对韧性的提升都有帮助。人需要互相合作、互相成全、互相体贴。单打独斗做不成事。
另外还有环境因素,你再努力、再有韧性,可天塌地陷,也有可能崩溃,但这不超10%。市场经常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企业家需要认识到这种风险,以坚韧的内心应对激烈的竞争、变化的世界。
幸福触手可及
《企业家》:有没有具体方法,能帮助企业家很快调整到正面积极的状态?
彭凯平:为什么会陷入缺乏幸福感的状态?原因就是精神上的混沌和无序,心智能量被无意地耗散了。对于企业家,有三件事特别需要做:
第一,要给自己找事做。人面对压力,会分泌“压力激素”,这个激素只能通过行动化解,不能通过思想化解。一味地想,是不行的。一定要做事,做什么不重要,只要去做,只要动起来就是“迈出家门第一步”,你从家里出来就行,待在家里容易胡思乱想。
第二,抱团取暖。企业是社会运作体系,是大网络的一个部分,再卓越的企业家也需要上游下游,也需要客户群体。企业家和普通人不一样,他必须和人在一起,必须建立社会联系、社会网络,所以一定要把网络创造出来。见人、聊天、说话,进行社交。
第三,要找人说。企业家因为身份、责任、角色的缘故,在家人面前不能说,对部下不能说,在领导面前也不能说。怎么办?找好朋友说,找心理学家说,还可以找和你没有功利冲突和矛盾的人说,多找有社会阅历的人聊。这对企业家比较实用。
《企业家》:在心理建设方面,企业家如何做出表率,助力社会经济进步?
彭凯平:第一,要从被动的预防心态变成主动的创造心态、促进心态。被动的预防心态就是找到底线,查出漏洞,找到风险,保证自己活下来。但是,企业家有一种不同的人格特点,他应该是促进型的,得抓住机会,不放过任何商机。这就需要去寻找、去发现、去交流、去探索、去创造。心态要从预防底线变成寻找商机的促进心态。再苦再难,我们都熬过来了。希望企业家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大一些,一定要走出去,要走向世界。这种行动本身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
第二,从聚焦减轻痛苦到聚焦创造幸福。人在关注幸福、积极力量时,真的有一种主动的精神,他的思路是开阔的、关系是融洽的。你开心的时候容易跟人交往,你不开心时人家都躲着你、防着你。
第三,一定要说、一定要做。我把它叫作“言行并重”。我们的企业家不仅要埋头干活,一定还要大声呐喊,要发挥表率作用,引领我们的社会心态从预防性变成主动性,从减轻痛苦到追求积极,保护主义变成开放心态。企业家其实是很有义务和责任的。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企业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时候更需要企业家言行并重,敢于说话。
总之,企业家不能默默承受各种压力,一定要把它说出来。笑脸、拥抱、夸奖和赞美、富有同理心的对话、陪伴家人等,任何能够增强我们的爱、归属感和信任感的人际互动的行为,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开心。
美好生活来自成就彼此
《企业家》:如何理解关系是够真正、持续获得幸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彭凯平:良好的关系能让人维持快乐和健康。从1938年起,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中心的几代研究人员在长达85年的时间里,持续地对“到底是什么因素能给人的一生带来最多的幸福感,并且,会影响人的健康与长寿”这个问题展开探索。令人意外的是,研究人员发现,人生最重要的幸福因子,既非金钱,亦非名誉,也不是成就与权力,而是那个为每个人所熟悉的——人际关系的质量。
一路走过,一路风景,最终洗尽铅华,人们会发现,真正支撑着我们一路走来、风雨无阻的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我们周围那些强有力的关系——温暖而坚毅、持久而平和。珍惜身边那些支撑自己一路走来的关系和力量,发扬互利合作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在彼此的成就中成就自己不凡的人生。
作为企业家,成就彼此,可能还包括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通。全球命运共同体势不可挡,人类社会的真正繁荣不是靠战争与掠夺,而是靠交流与合作。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要有大智慧、大勇气、大坚韧,怀有信任、感恩、仁爱和宽恕之心,与他人互利互惠,彼此成就。
找到生命的意义
《企业家》:后疫情时代,面对诸多新变化、新挑战与新机遇,企业家要如何适应这种嬗变的生活,以拓展事业?
彭凯平:企业家要发现生命的意义、战胜一时的抑郁、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力量,也是企业家在后疫情时代的高敏感与高变化中逆风飞扬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
第一,全面的健康导向。疫情对人们最直观的影响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并认同身体与心理全面健康的首要地位。我们的身心健康是那个“1”,而我们的事业、工作、生活、财富、荣誉等则是后面那些个“0”。没有了这个“1”,后面有再多的“0”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改变目标参照系。传统来说,企业以追求盈利为目标。企业家很自然地成为带领企业追求盈利的驱动者。但新时代企业实现组织价值的范围将变得更加辽阔,以盈利为核心参照的背景图也到了改成以企业价值或者社群价值或者使命价值为目标进行认真思考的时候。财务指标也应该开始考虑更多纳入类似于“商业长期主义”“情绪价值”等企业生命质量指标方面的内容。
第三,积极的实践理性。后疫情时代的企业家与创业者要努力发现新时代的新规律,运用更多的逻辑、更加开放的思想与更加丰厚的认知资本对各项决策与行动赋予更多的内容,激励企业家与创业者在是非成败之间去做出更加善意与符合人类普世道德的选择。
第四,平衡时间与空间。充满弹性的生活与工作,充满乐趣的工作与生活,同样也是企业家们拥抱生命的权利。平衡好个体与事业的时间分配与空间分配,是新时代企业家与创业者们的必修课。
第五,与他人联结。透明化与可持续化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社会单位特别重要的品质,而不再只是局限于商业经营领域。说到做到,尽心尽力,将是赢得事业成功相当重要的一项文化承诺。
第六,瞄准幸福。幸福从来都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无论是从情绪角度考察,还是从生活满意度角度考虑,或者从享乐感觉角度考量。缺乏意义感的快乐正如同沉迷于幻觉中的极乐一样的飘渺,最终把人们引入无尽的空虚。经历过疫情的社会将比以往更加珍视真实的幸福,而积极的情绪、全情的投入、良好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富有意义的行动与选择、获得认同与激励的成就,哪怕是微小的,也比单纯物质积累所带来的幸福感更加真实、持久和强烈。
第七,意义至上。人类天生就是产生意义、获得意义的生物。企业家们要关注这种与生俱来的意义财富。
第八,美者生存。疫情让人们懂得了更加珍惜当下的生命。这种趋势将成为一个时代的至关强大的心理渴望。从人类心理发展角度,美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获得智慧生存的积极能力。那些让我们的祖先感觉到安全、温暖、饱腹、繁衍等的事物被赋予了美的最初含义。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新时代人类文化精神的一场回归。
第九,新的自律与自由。一个成熟而稳定的人格,往往需要建立在一个强大的心理自律基础之上。这是个体获得生命自由的必由之路。对于企业家来说,为自己、团队及所领导的组织建立起来这样的一种带有人格意义的自律意识与习惯十分重要。它有可能成为企业与组织新的竞争力,也会成为企业实力的一项重要的资产。
第十,拥抱文化免疫力。后疫情时代,企业还需要重视文化免疫力的建设,仅仅以“客户为中心”已经不足以满足文化变迁的需求,以客户的心理价值为中心似乎正向传统的观念发起更加强劲的挑战。后疫情时代修复社会最好的良药是文化,而商业经营中最好的策略就是文化心理的耦合。
最后,送给企业家与创业者一句文化心理学方面的重要话语:“我们身在一种文化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这种文化的奴隶。我们是文化的参与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这个文化的样子,就是我们自己的样子。”
---END---
UMT招生简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彭凯平:心理韧性,企业家成功的重要支柱
疫情下焦虑抑郁,如何提高心理韧性?专家支招!
心理系,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知识心理韧性
清华大学教授:你是不是一个具有心理韧性的人?测测就知道了
褚时健的心理韧性:跌落谷底的反弹力
【心理健康】积极心态如何提升心理韧性
你的“心理韧性”,决定你的人生上限
缺乏心理韧性的人,注定走不远
心理韧性量表
越是焦虑,越要修炼心理韧性
网址: 彭凯平:心理韧性,企业家成功的重要支柱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55427.html
上一篇: 导师心锦囊 | 助力提升心理韧性 |
下一篇: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困境儿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