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文献导读|临床培训阶段医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对压力性临床事件的反应

文献导读|临床培训阶段医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对压力性临床事件的反应

导读

当前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医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当医学生进入临床培训阶段后,他们可能遇到的抑郁、低积极性、职业倦怠等情况就更加常见。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面对压力和逆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力或特质,使其能够成功适应环境并获得良好发展。本次导读推荐一篇2017年发表在《Medical Education Online》的文章,该研究是美国第一项针对心理韧性的医学教育实证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心理韧性和医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Jennifer C. Houpy, Wei Wei Lee, James N. Woodruff & Amber T. Pincavage (2017) Medical student resilience and stressful clinical events during clinical training, Medical Education Online, 22:1,

DOI: 10.1080/10872981.2017.1320187.

一、研究背景

当前已有研究证实:

医学生的倦怠率和抑郁率都很高。 至少在一个测量的时间点的研究表明经历倦怠的学生被证明有更高的抑郁可能性。 抑郁症状更多地归因于医学院环境的压力,而不仅是个人压力。

虽然对医学生的压力、倦怠和抑郁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医学生的心理韧性知之甚少,尤其是在美国。

为什么要在医学教育领域开展有关心理韧性的研究:

一、心理韧性的作用:

心理韧性是指对于人体面对逆境时应对压力和保证自己良好发展的能力的一种衡量标准。培养医学生的心理韧性是一种有希望减轻压力源导致的负面影响,防止倦怠并帮助学生在经历困难后茁壮成长的方法。 已有研究证明:更高水平的心理韧性会导致医学生更好的主观幸福感(芬兰);能减少医学生的烦恼(澳大利亚);能缓解消极事件对医学生的影响(中国);能使医学生的生活质量分数更高且对医学教育环境看法更积极(巴西)。 心理韧性已被证明是可量化和可调整的(适合研究)。

二、医学专业的特殊性:

因为医学生在临床培训阶段会遇到全新的、突出的压力事件,包括:面对患者创伤和死亡;对不公平待遇的看法;团队动力差;临床与学习环境的不确定性等。所以在此期间,心理韧性可能会特别有帮助。 此外,本研究还希望了解学生对困难性临床事件(difficult clinical events)的反应,特别是事件后学生的反思和讨论,有助于确定临床期间心理韧性训练的可能干预点。

二、研究方法

研究地点:在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医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Pritzker School of Medicine,PSOM) 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 研究对象:该医学院内所有的94名三年级和83名四年级医学生; 调查时间:2016年3月份; 调查项目:调查评估了医学生的心理韧性(使用国际通用的Connor 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倦怠症状、心理韧性培训的需求以及对困难性临床事件的反应

三、研究结果

一、心理韧性:人口统计学和倦怠症状

62名三年级(应答率66.0%)和55名四年级(应答率66.3%)医学生完成调查。

本次医学生样本的心理韧性总平均得分(标准差)为28.21(6.37),这低于一般人群样本(其他使用了同一份量表的研究)。 男性的平均心理韧性评分较高;四年级比三年级更高;自我报告没有倦怠症状的学生的心理韧性更高;不同年龄、本科专业和进入医学院的不同路径间心理韧性均没有显著差异。

二、关于困难性临床事件

最常被确定为前三位“压力最大”的四个临床事件是团队动力差(79.2%)、与其他员工的相处困难(48.1%)、系统问题(45.3%)和处理困难患者(34.0%)。

在遭遇困难性临床事件后,大多数学生经常反思这些事件(70.5%),并更愿意立即(16.2%)或当天晚些时候(61.9%)与他们的团队讨论这些事件,只有4.8% 的学生不愿意和他们的团队讨论这些事件。 大多数学生(90.5%)与同龄人谈论过困难性临床事件;与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讨论事件的四年级学生多于三年级学生(主治医师:48.0% vs 27.3%,p = 0.04;住院医师:72.0% vs 49.1%,p = 0.02)。 自我报告有能力应对困难性临床事件的学生(29.47(5.91)对22.89(5.93),p < 0.001)和报告乐于与同龄人讨论医疗错误的学生(30.48 (5.99)对25.14 (5.64),p < 0.001)更具备心理韧性。同样,报告与同龄人谈论压力和倦怠时感到舒服的学生有较高的心理韧性分数(29.36(5.90)vs 25.37(6.91),p = 0.01)。

三、关于心理韧性训练

大多数学生(63.5%)认为心理韧性训练会有帮助,只有少数学生(26.9%)认为自己接受了足够的心理韧性训练。

认为自己接受足够心理韧性训练的人有更高的心理韧性分数(30.79 (6.77)对27.42 (6.04),p = 0.03)。 大多数学生(65.7%)认为心理韧性训练设置在三年级最有益。 最常被确定为对心理韧性训练重要的主题包括:应对困难的团队互动(65.7%)、在日常工作中寻找意义(44.1%)以及应对失望/挫折(43.1%)。

四、讨论

医学生的心理韧性低于一般人群样本,这一发现很重要,需要进一步调查;至于本次医学生心理韧性得分低于已有研究中加拿大医学生的样本,作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加拿大的研究纳入了医学院的所有四个年级,所以在接触临床之前几年的医学生心理韧性分数有可能增加了平均分数,也可能是文化、人口统计或其他因素造成的。作者强调医学生的心理韧性是未来医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关于四年级心理韧性评分高于三年级,作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四年级对自己的日程安排有更多的控制权且具备更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趣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韧性有所了解,并且认为有必要开展心理韧性训练,最好是设置在三年级。鉴于学生缺乏自主权,也因为学生还没有对患者照护实际负责,他们还没有将医疗错误或患者照护事件视为压力。由于对医疗实践理解的限制、医学生在层级中的作用以及对成绩的担忧,医学生宁愿与同龄人而不是上级医生谈论困难性事件;四年级更愿意与上级团队交谈,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成绩的重视程度降低,更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展,以及他们在团队中角色地位的提升。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例如研究只是在一所医学院进行,可能不具有普遍性;部分数据是基于自我报告,存在一定主观性;学生提供的答案可能会有回忆偏差以及没有深入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等。

导 读:陈心航

审 阅:吴红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硕士论文:照片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
心理韧性及其神经机制:来自非人类动物模型的证据
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护士心理弹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大样本研究
增强心理韧性 适应疫情“新常态”
新沂城市论坛『商家风采』什么是心理韧性?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策略
青少年乐观对抑郁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网址: 文献导读|临床培训阶段医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对压力性临床事件的反应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5546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韧性(resilience)——
下一篇: 安以轩的抉择:雨中母爱背后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