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条件反射,也称作操作制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并命名的。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例如:狗狗因为害怕而试图咬人,而人害怕被狗咬就会躲开,人闪躲的这个行为,满足了狗狗自我保护的需求和目的,最终就会导致狗狗咬人的这个行为频率增加成为常态。
在宠物训导领域,训导师们把这个原理,细分成了具体的四种训导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四种具体训导方法的运用。
一、正加强
正加强:增加一个宠物喜欢的刺激,强化一个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
宠物喜欢的刺激,根据不同的物种、环境及欲求,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例如训练狗狗,它爱吃的食物或是喜欢的玩具,甚至是兴奋的称赞,都可以作为这个刺激去运用。
正加强的目的,是通过奖励性的刺激,让宠物学会和强化一些我们想要的或是喜欢的行为。这也是现今宠物训导领域运用最多最广泛的训导方法。
例如我们想要狗狗学会听口令坐下,就可以利用食物,诱导狗狗完成这个动作并加入口令,在狗狗完成动作之后马上给予奖励。之后经常性的巩固这个训练,狗狗就可以学会在听到口令后完成坐下的动作,而不再每次都需要奖励来诱导狗狗做出动作。
二、负加强
负加强:移除一个宠物讨厌的刺激,强化一个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
有时阻止宠物良好行为发生的,可能是由一个它不喜欢的刺激而导致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将这个它讨厌的刺激移除,从而达成强化宠物好行为的目的。
例如有的狗狗在笼子里会吠叫不止,那是因为它讨厌被限制自由,这时只要把它放出笼子,就可以解决狗狗吠叫的问题。
但是只运用这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会造成你没办法让狗狗在笼子里独处的困扰,因为狗狗也会通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详见《狗狗的学习模式》)学会并运用,只要坚持吠叫,你就会把它放出来这个结果。所以在实际训导过程中,这些方法和原理通常是混合运用,而不是完全单独使用的。
三、正处罚
正处罚:增加一个宠物讨厌的刺激,减少一个不想要发生的行为结果。
这是大多数人本能的一种训导方式,也是曾经的训导领域比较常用的一种训导方式,说直白点就是宠物犯错的时候给予物理惩罚。常用的处罚方式有殴打,电击等,多是能够让动物感到直接不适的伤害。
这种训导方式的好处是简单直接,但其实并不一定有多好训导效果,而且还容易造成宠物其它的不良行为,例如逃避、麻木甚至是攻击行为。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还会造成宠物对主人的信任和依恋下降等内在伤害。
正处罚不是不可以使用,关键是处罚并不一定需要直接伤害它们,例如限制自由、不予理会等温和的刺激,也有同样的训导效果,这样只是需要我们多付出一点时间和耐心,但是相比伤害它们造成的后果,这些付出又算什么呢?
四、负处罚
负处罚:移除一个动物喜欢的刺激,减少一个不想要发生的行为结果。
需要运用负处罚纠正和训导的行为,很多都是人们自己培养出来的行为。因为这些原本没有的,它喜欢的刺激都是人们不经意间赋予的,而不是本就存在的。这时候只要坚持改掉自己的习惯和行为,就能解决问题。
例如狗狗小时候很可爱,扑人撒娇求抱抱是一件让人很难拒绝的事,当你从小养成纵容它扑人行为的时候,你就要准备当它长大之后,你承受不起它的拥抱而烦恼的后果了。
这四种原理除了在动物训导领域有使用,很多育儿教育的书籍和方法论也在运用这个理论,但是两者不同的是,和动物我们无法运用语言的工具,并且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奖惩的时机也比教育孩子要复杂。
大多数动物学习和理解的时间范围,只在行为发生的当下,所以我们无法对之前和之后的行为进行训导。奖惩的时机,必须是行为发生的当时或刚刚发生的时候,一旦错过了这个时间,它们就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了。
举个例子:主人出门遛狗的时候没有给狗狗戴牵绳,狗狗跑远了想把狗狗叫回来,主人叫了半天,越叫声音越大,狗狗还是自顾自的在远处玩耍,当主人追赶狗狗的时候狗狗跑的更远,主人只能跺脚气愤不已。
当狗狗玩耍了一段时间之后跑回了主人身边时,主人由于之前的气愤而训斥甚至殴打了狗狗一顿,这是主人想要对狗狗刚才不听话的行为进行惩罚。
但最终造成的结果确是,狗狗下次跑的更远,不回来的时间更长!因为在狗狗的理解中,主人的追逐和叫喊是一种鼓励,而回到主人身边这个行为会遭到被打的惩罚。
所以在对宠物进行训导时,一定要把握好准确的奖惩时机,不然盲目的训练,很可能让你的训练,造成适得其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