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行为主义治疗理论
1
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发展于上世纪50年代未,早期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华生,美国的斯金纳,后来有英国的艾森克、南非的沃尔普、美国的班都拉、贝克等人。行为疗法是继精神分析之后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2
第一节行为疗法概述
一、历史起源
1、巴普洛夫:揭示了反应性条件反射
2、桑代克揭示了效果定律:对环境产生良好效果的行为更可能在将来被重复。
3、华生把可观测的行为看成心理学特有的主题。发动了心理学中称做行为主义的运动。
4、斯金纳:揭示了反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3
二、应用领域
1、发育障碍如自伤、侵犯
2、精神疾病如生活技能、社会行为
3、教育与特殊教育如学习效果
4、康复治疗如行走
5、社区心理学如减少乱扔垃圾
4
三、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学习获得的。所以就可以用强化的方法,辅导他对周围环境作出新的适应,或改变环境的某些方面来改变或塑造新的行为。
行为强化:
1、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2、有一个直接结果伴随着这个行为(强化物)
3、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
5
第一,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应行为也是习得,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但要注意,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得来的。
第二,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基本假设
6
第二节: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一、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1、条件反射的形成
2、条件反射的消退
3、条件反射的泛化
条件反射的泛化即条件反射形成后,给有机体呈现类似于原先条件刺激的刺激或情境,也会使有机体诱发出原先的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7
应答性行为受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受行为结果影响。
(一)强化:是通过控制某种行为产生的后果来增加此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的方式。分为正强化、负强化。
(二)强化程序:是指被强化行为产生的环境对该行为提供强化物的具体形式,包括强化的频度、次数等。
连续强化、间断强化(固定比率、变动比率、固定时间间隔、变动时间间隔)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9
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
正性强化
1、一个行为发生
2、随着出现刺激的增加或刺激强度的增加
3、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如孩子哭闹要糖,妈妈给糖
负性强化
1、一个行为发生
2、随着出现刺激的消除或刺激强度的降低
3、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如孩子哭闹,妈妈给糖
10
第三章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第三章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docx
《咨询心理学》第14章行为主义疗法
斯金纳的老鼠实验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心理咨询七讲: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学习理论之四大理论流派的关系
赖尔的行为主义
心理学丨全面解读行为主义心理学先驱巴浦洛夫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四大实验”
网址: 第三章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03876.html
上一篇: 美国男子自创小狗心理疗法 专帮名 |
下一篇: 常常听说认知行为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