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关于心理创伤疗愈的著作非常丰富,其中最通俗易懂的当属美国顶级心理创伤专家朱迪思•赫尔曼所写的《创伤与复原》。
书中对于心理创伤的来源与内涵有很清楚的定义:受害者在压倒性的力量下陷于无助,从而形成一种强烈恐惧、失控和面临毁灭威胁的感觉。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可以是地震、台风这类的天灾,也可能是战争、性侵害等暴行。创伤受害者所承受的,除了直接伤害,社会往往也是另一种压力的来源。原因是,研究和治疗心理创伤“就不得不面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以及人性的邪恶”。而这些丑陋的东西却正是整个社会所不想面对,一般人希望眼不见为净的。因此,也便产生了“受害的一方或许想遗忘,但是却无法遗忘;旁观的一方有着不自觉的强烈动机要遗忘,而就真的遗忘了”的矛盾情境。
本书的临床素材取自作者在一家女性精神医疗中心的20年执业经验和研究成果, 以及她在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10年教学...
(展开全部)
在西方,关于心理创伤疗愈的著作非常丰富,其中最通俗易懂的当属美国顶级心理创伤专家朱迪思•赫尔曼所写的《创伤与复原》。
书中对于心理创伤的来源与内涵有很清楚的定义:受害者在压倒性的力量下陷于无助,从而形成一种强烈恐惧、失控和面临毁灭威胁的感觉。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可以是地震、台风这类的天灾,也可能是战争、性侵害等暴行。创伤受害者所承受的,除了直接伤害,社会往往也是另一种压力的来源。原因是,研究和治疗心理创伤“就不得不面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以及人性的邪恶”。而这些丑陋的东西却正是整个社会所不想面对,一般人希望眼不见为净的。因此,也便产生了“受害的一方或许想遗忘,但是却无法遗忘;旁观的一方有着不自觉的强烈动机要遗忘,而就真的遗忘了”的矛盾情境。
本书的临床素材取自作者在一家女性精神医疗中心的20年执业经验和研究成果, 以及她在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10年教学和担任督导的经验,主题覆盖了乱伦恶行受害者、家庭暴力受害者,以及那些曾参与过战役的退伍军人和恐怖活动的受害者。
自1992年出版,本书就被誉为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它将个人经验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主张心理创伤只能在社会背景中加以理解。出版20多年来,它改变了人们思考和治疗创伤事件与创伤受害者的方式。
对于心理咨询师和创伤治疗专家来说,本书将帮助你深入理解来访者心理创伤的本质,并提供有效的方法来辅助你,帮助来访者从创伤中复原。
对于创伤受害者来说,你可以在本书中获得理解和共鸣,更加深入地洞察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获得真正有效的帮助。
朱迪思•赫尔曼(Judith Herman)
美国顶级创伤与虐待专家,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的临床教授,剑桥医院暴力受害者课程的培训主管。她也是位于马萨诸塞的妇女心理健康联盟的创立者。
赫尔曼于1996年获颁国际创伤应激研究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推荐序一与创伤真正和解
推荐序二穿越创伤的旅程:为了重生
前言记住暴行,揭露真相
第一部分创伤性障碍
第1章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面对人的脆弱性与劣根性
· · · · · · (更多)
彼岸微蓝 6赞
耀空 6赞
> 全部原文摘录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25.00元
39.99元
28.56元
29.99元
25.00元
侧重于从女性受暴力和性侵害的视角分析创伤的形成机制、表现和疗愈方法,还包括儿童虐待、退伍军人等群体。作者将创伤的症状归纳为三个类别:过度警觉、记忆侵扰(闪回)、禁闭畏缩(僵直)。创伤分为单纯急性创伤和长期重复性创伤,复原可分为三个阶段:1.安全的建立,2.回顾与哀悼,3.重建与正常生活的联系,并且作者指出,创伤的复原不可能100%完成,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里的新冲突和挑战可能唤起创伤回忆,这会让我们发... 侧重于从女性受暴力和性侵害的视角分析创伤的形成机制、表现和疗愈方法,还包括儿童虐待、退伍军人等群体。作者将创伤的症状归纳为三个类别:过度警觉、记忆侵扰(闪回)、禁闭畏缩(僵直)。创伤分为单纯急性创伤和长期重复性创伤,复原可分为三个阶段:1.安全的建立,2.回顾与哀悼,3.重建与正常生活的联系,并且作者指出,创伤的复原不可能100%完成,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里的新冲突和挑战可能唤起创伤回忆,这会让我们发觉理解创伤的新角度,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在第三阶段,作者提出了一个复原的路径:学习战斗,也就是患者有意识地选择面对危险,学习如何处理恐惧的情绪并将之转换为动力和启发的来源。对于报复与惩罚加害者,作者认为,唯一需要对创伤负责的是加害人,并且我们的报复欲望不能解决我们的愤怒,走出仇恨得方法是哀悼和使命感 (展开)
一本让人认真对待的专业书籍。最受感动的是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同情心与正义感。也是通过此书,对战争、强暴、虐待等特殊暴力形式所导致的心理创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里边涉及到的一些专业内容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有必要的话需要再次阅读。
伟大的书。经历过创伤的人会被困在过去,开始立足当下就开始慢慢恢复,这个恢复的历程又是那么漫长,回溯受伤的故事,揭开那个疤,让它流血会走过黑暗的无边的海,然后结痂,灵魂不会被打败,从痛苦里慢慢恢复,把生活的重心放在现在和未来。这一切不会完结,以后或许还会被某些人事触发,这是多么痛苦。我们的灵魂又是多高贵。创伤的复原,还是一场政治的斗争,女人和儿童是附属品的观念根深蒂固。掌控我自己,为我爱的人,爱我的... 伟大的书。经历过创伤的人会被困在过去,开始立足当下就开始慢慢恢复,这个恢复的历程又是那么漫长,回溯受伤的故事,揭开那个疤,让它流血会走过黑暗的无边的海,然后结痂,灵魂不会被打败,从痛苦里慢慢恢复,把生活的重心放在现在和未来。这一切不会完结,以后或许还会被某些人事触发,这是多么痛苦。我们的灵魂又是多高贵。创伤的复原,还是一场政治的斗争,女人和儿童是附属品的观念根深蒂固。掌控我自己,为我爱的人,爱我的人做一些事吧。 (展开)
在剖析理论时想要涵盖各个不同群体:童年创伤、性创伤、政治创伤等,然而各类创伤都存在其独有特殊性以至于只有举例部分对得上理论陈述的部分在此书中并不少。本书的面相群体也更是创伤心理治疗师类的专业人士,复原这一部分明显花了更多笔墨,也一直强调社群互助会如何能产生作用
> 更多短评 454 条
我要写书评关于创伤的形成: - 建立安全感,还原创伤事件真相,修复幸存者与其社群之间的关联性 - 创伤记忆难以用言词叙述,也缺乏前后脉络,而是以栩栩如生的感受和影像方式储存起来 - 大量的动物实验显示,当有高浓度的肾上腺素或其他与压力紧张有关的荷尔蒙在身上循环时,记忆的片段会... (展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回首前尘,我对人生的感觉好似有些人对战争的感觉一样。 如果你幸免存活,这自然成为一场好的战争。 危险使你机灵、让你警觉、迫使你体验并因而学习。 我现在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和已支付的代价。 触摸我内在的痛苦,使我对大部分的小伤小痛免疫。 我仍有丰足的希望,但只有少量... (展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关于创伤的书,无论是战争还是性和家庭暴力,这些创伤所产生的心理乃至生活上的问题,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的朋友们来说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虽然现在社会舆论的威力愈来愈强并且更多的受害者都会接受到社会大众的同情,往往一些事件中加害者也会受到严厉的谴责。同时也普... (展开)
创伤与复原 本书是一本偏实操的工具书,但如果没有亲身创伤的经历,读这本书便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创伤性障碍: 第一章是心理学对创伤的研究的总论。在研究创伤时,需要揭开受害者的伤疤,但是许多人会怀疑那些因创伤而患上心理疾病的人是否是诈... (展开)
这本书只有两种人读得懂,一种就是创伤者,因为书里就是在说创伤者本人。另一种是治疗师。其他人根本不能对创伤者的症状有感同身受,也根本不能深入了解。 这本书读得特别慢做笔记。复合性创伤症候群。解离。双重思想。 本书治疗师的建议:社会性行动提供给创伤患者一个途径,... (展开)
推荐序 ①在所有的创伤中,最严重的是什么?为什么? 性创伤。因为性创伤多不被同情。 前言 ①心理创伤的主要对立冲突之处是什么? 既想要揭露暴行,又否认暴行的存在。 ②如果对暴行保持缄默,则会对创伤有什么影响? 创伤会以精神症状的形式诉诸于外。 ③创伤复原的主要阶段... (展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之前有一阵子特别感兴趣创伤相关的话题,但严格来说读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对于这个领域的系统了解。我以为学过PTSD就知道了很多道理,但是其实真的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这个问题比我想象的要复杂深刻太多了。它不仅仅牵扯到一场战争或是天灾和一群幸存者,也包括从公共领域退回到私人... (展开)
读过Judith Herman的《创伤与复原》,我觉得我有必要进行一个哀悼仪式,悼念创伤为我造成的损失。 按照书中创伤治疗的三阶段论,“建立安全——回顾与哀悼——重建联结”,这两年我已经做了大量的回顾工作,许多豆瓣日记都是将闪回的影像片段转化为丰富且有意义的语言,形成tes... (展开)
> 更多书评 29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I♡SH (>^ω^<)
经历过创伤事件的幸存者们,尽管现在处于安全的状态中,但他们的自我保护系统却依然保持在高度的警戒状态中,仿佛随时随地又会遭遇危险。一点小小的刺激就会让他们变得暴躁不安。 幸存者如果能完整并且详尽地、带有适当情感反应地诉说创伤故事,那就说明他们已经接纳创伤事件融入并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与过去和解了。 3.付出和奉献是创伤幸存者使命的「精髓」。在造福于他人的时候,幸存者会感到一种「超越自...
2018-10-01 21:20:56 14人喜欢
冬妮 (此消彼长 岁月悠长)
面对人的脆弱性与劣根性 研究心理创伤,无可避免地要面对人类在大自然中的脆弱性,和存在人心中的劣根性。研究心理创伤,也意味着要忍受见证可怕事件的痛苦。如果事件是大自然的灾难或不可抗拒的意外,目击者很容易就对受害者产生同情心;但假如是人为的,目击者将会在受害者与加害者间陷入矛盾的困境。而在此矛盾中绝无可能保持中立,目击者势必被迫选边站。 通常会有强大的诱惑力让目击者选择站到加害者一边。所有加害者要的...
2024-03-29 15:09:26 4人喜欢
彼岸微蓝 (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快乐)
心理创伤的痛苦源于无力感。在受创当时,受害者笼罩在无法抵抗的力量下而感到无助。……创伤事件摧毁了人们得以正常生活的安全感,世间的人与事不再可以掌控,也失去关联性与合理性。
2016-11-20 17:27:08 6人喜欢
耀空 (隧道尽头是光明)
正因为创伤经历的再体验导致如此强烈的情绪折磨,受创者都会极力避免。虽然原意是要自我保护,但这种避开侵扰症状的努力,却会进一步恶化PTSD;因为如果经常可以逃避这种创伤的再体验,会导致觉察力受限和从人际关系中退缩,徒然虚耗生命。
2016-11-28 16:13:16 6人喜欢
相关知识
心理弹性:逆境中的“复原力”
创伤与哀伤心理咨询(下)
创伤
工作生活都乱了?心理复原力帮你找回最佳状态
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领域的新进展与展望
多部位创伤病例如何处理?总结创伤类型、检查流程与预后判断
宠物动物的骨折与创伤治疗方法
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创伤的病理过程
创伤愈合
心理韧性水平测试:测你的心理复原能力
网址: 创伤与复原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10446.html
上一篇: 沧州文物修复师:抚平文物“创伤” |
下一篇: 修复双相情感障碍的心理创伤: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