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成都熊猫基地 x 雪山怪鸟 | 填补鸟类研究空白,探秘“只闻其声,难见其身”的林沙锥

成都熊猫基地 x 雪山怪鸟 | 填补鸟类研究空白,探秘“只闻其声,难见其身”的林沙锥

你们是不是以为成都熊猫基地就只管熊mer呐? NoNoNo~其实咱们斧头山不动声色地干了不少大事儿呢!

~~~

岷山主峰雪宝顶附近的高山草甸上,每当夜幕降临,空中便会传来阵阵独特而奇怪的声音,是什么动物在漆黑的夜晚发出这种诡异的声音?它的学名叫做林沙锥,也是当地老乡口中的“撑天鸡”。

为了研究这个神奇的生物,2021年4月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保护研究部联合北京大学、成都观鸟会、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家单位成员组成的项目团队开始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开展了初步研究。

通过野外调查了解林沙锥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栖息地特征,掌握其迁徙规律以及非繁殖期栖息地偏好,查明该物种在岷山地区的种群数量、分布现状和受胁因素,并开展保护行动。

成都熊猫基地阙品甲博士带领的林沙锥项目组,通过大半年的野外调查和社区访谈,已经对项目区域内林沙锥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有了基本掌握;对林沙锥在繁殖期的活动规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获得了不少林沙锥在林中各种自然行为的影像资料。

阙品甲

理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以鸟类为研究对象开展保护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保护研究部副研究员,林沙锥研究与保护项目负责人。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利用先进的GPS卫星追踪器对林沙锥的栖息地偏好及迁徙等行为模式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最终在该项目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条条喜讯接踵而至。

成都熊猫基地林沙锥项目组的本次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填补了我国在林沙锥生物研究上重要信息的空白。

同时,该项目得到了深圳市质兰公益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成都观鸟会等单位的支持。

林沙锥

Gallinago nemoricola

林沙锥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鸻形目鹬科沙锥属,是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特有繁殖鸟类,行为习性极为隐秘,全球已知的稳定繁殖地仅有4处。

据估计林沙锥的全球种群数量仅为2,500–9,999只,并处于持续减少的趋势之中,加上该物种面临着栖息地丧失、人类活动干扰等方面的威胁,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与大熊猫处于同一受胁等级。目前有关林沙锥的种群数量、分布现状、生活史规律及受胁因素等方面的信息极为匮乏。

全世界现有沙锥属鸟类共计17–18种,广泛分布于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陆,是一类体型敦实的中小型涉禽,通常栖息于杂草丛生的泥沼之中,以泥土中的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其喙形细长平直、身体呈圆锥形,背部羽毛为斑驳的黄褐色,在泥沼草丛中具有极佳的伪装效果,加之其行动往往轻微迟缓,在野外非常难以被人发现。

当人类或其他威胁接近时常静止不动,往往是接近到一两米的距离才突然起飞,并以曲折的路径迅速逃离。由于沙锥具有极佳的保护色与诡秘而警惕的行为习性,使其成为全世界众多鸟类中最难被探测发现的一类鸟类。

因此18世纪的驻印度英军将狩猎沙锥作为练习隐蔽与射击技巧,彰显高水平射击能力的一种方式,沙锥的英文名“snipe”也逐渐演变出从隐蔽处射击的含义,并发展出狙击手“sniper”一词。

版权声明:本文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官方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往期精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四川繁育出12只“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
6种“新鸟”爱上成都
重庆观鸟季来了!一起探秘飞羽世界
成都大熊猫基地深夜辟谣 回应不实传言
央视关注我院“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繁育研究重要突破
网友担心大熊猫”梅兰“病了?成都熊猫基地图文通报:各方面均正常
“梅兰”遭其他熊猫欺负?繁育基地否认并科普
成都一雌性熊猫被两雄性熊猫欺负?官方:相互玩耍嬉戏
“梅兰”遭其他熊猫欺负?大熊猫繁育基地否认并科普
“梅兰”遭其他熊猫欺负?大熊猫繁育基地否认并奉上科普

网址: 成都熊猫基地 x 雪山怪鸟 | 填补鸟类研究空白,探秘“只闻其声,难见其身”的林沙锥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2705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浙江青虻生物,中国最大的黑水虻及
下一篇: 柳州发现神秘鸟海南虎斑鳽“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