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路边的野鸟不要捡!一家人因收养来路不明鸟患鹦鹉热,如何预防→

路边的野鸟不要捡!一家人因收养来路不明鸟患鹦鹉热,如何预防→

路遇小鸟,可以自己救助并养护吗?

近日,陕西西安一家五口人出现了高热、寒颤、头疼、咳嗽及肺部的病变,常规抗生素治疗一直没有缓解,经CT检查其双肺有阴影,胸腔积液,在西安市人民医院医生超声介入后查出感染鹦鹉热,应用特效药后康复。


■视频截图

据医生介绍,得病的原因是养了一只来源不明的鹦鹉,孩子们都很喜欢。不过,鹦鹉到家一周到十天左右死亡,家人也陆续得病。


■视频截图什么是鹦鹉热?不是只有接触鹦鹉才会得!

患者在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后患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hlamydia psittacosis pneumonia),简称为鹦鹉热。

不过,鹦鹉热不是只有鹦鹉才会传染的疾病。它又被称为鸟病、鸟疫或是饲鸟病,目前已发现26个科140多种鸟类可感染本病,鹦鹉类是其中最易感的。


患病后会有什么表现?这几年,有的患者以为自己得了新冠,其实是鹦鹉热。确实,两者的症状比较相似,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解释称,鹦鹉热患者感染后呈急性发病,高热为主,体温大多高于38.5℃。伴畏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嗜睡以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等。严重者可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症状。


■症状 图片:腾讯医典

值得注意的是,鹦鹉热曾在全球20多个国家暴发流行,尤其是欧洲和美国。近几年,我国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地都有相关的报道。

就在今年,广东珠海一市民因患鹦鹉热险些丧命,可能原因是购买了非正规检疫的鸡鸭;深圳有人在花卉市场买了一对鹦鹉,不料鹦鹉不久后便不吃不喝、拉肚子并死亡,全家人也陆续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症状,一家人被收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隔离病房治疗;江苏南京有两位老人先后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被确诊为鹦鹉热,一位在家里养了十只鹦鹉,一位常常拜访养了很多鸽子和“八哥”的邻居


更早的时候,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了三例鹦鹉热患者。浙江丽水报告7例鹦鹉热病例,其中1例救治无效死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如何预防鹦鹉热?科学救助和卫生养鸟缺一不可

虽然鹦鹉热不是“不治之症”,但是症状可能很严重,最好的做法是防患于未然。

鹦鹉热的病原体是鹦鹉热衣原体(Cps),具有独特二相繁殖周期的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细菌,传染性不是很强,而且具有特效杀病原体药物;传染源是家禽、宠物鸟等鸟类;传播途径是入被鸟类污染的空气而经呼吸道感染或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同时可能存在人传人可能。


■传播途径

因此预防鹦鹉热,第一条原则是不要捡路边的野鸟,不要养来路不明的动物,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宠物鸟。科普博主“鸟窝里的猫妖”在微博中表示,救助要谨慎,如果有必要,需要做好隔离,做好防护,尽快送到专业救助机构。


■截图

更何况,很多时候路边的小鸟并不需要我们的帮助。南京红山动物园的园长沈志军曾在直播中告诉大家:“路边的野鸟不要捡”,这是因为很多小鸟不小心掉出了巢穴,爸爸妈妈会过来找它们。如果人类在此之前把它们送到了救助中心,小鸟一家人就永远地分离了。


■截图

第二条是养鸟时应注意保持卫生。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提醒大家,将鸟笼应悬挂于室外通风处,接触后及时洗手;清理粪便时最好能戴上口罩和手套;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

最后,如果小鸟出现了倦怠、乏力、发热等症状,应注意自身防护。

相关知识

路边的野鸟不要捡!一家人因收养来路不明鸟患鹦鹉热,如何预防→
捡了一只鸟全家都住院 要警惕人和动物共患传染病
健康科普丨认识“鹦鹉热”
像伤寒又像肺炎,鹦鹉热这种“鸟病”还能感染人
如何预防人畜共患病
想养宠物鸟的小伙伴注意了!警惕“鹦鹉热”!
老人养鸟要当心鹦鹉热
“鹦鹉热”一个家禽也会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养这宠物需谨慎 衡阳七旬老人逗鸟患上鹦鹉热
什么是鹦鹉热?养家禽、鸟类的人群注意!

网址: 路边的野鸟不要捡!一家人因收养来路不明鸟患鹦鹉热,如何预防→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2715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鸭子怎么预防病
下一篇: 鹦鹉热来袭,你还不知道吗?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