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行为金融学理论:心理偏误

行为金融学理论:心理偏误

——摘自《注册高级少儿财商指导师》第三篇第三章第二节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与在金融理论中引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分不开的。心理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个人在面临不确定条件时会表现出如下心理特征:

1

损失回避(loss aversion)

个人对利得和风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损失带来的影响是同样大小的利得的2.5倍;例子:由于受市场变化的威胁,某CEO面对一个两难问题。他的财务顾问告诉他得采取行动,否则公司的3个制造厂就得倒闭,所有的6000雇员失业,并提交了2个计划:

计划A:执行该计划必定可以保存1个工厂,保留2000雇员。 计划B:执行该计划有1/3的概率可以保留全部3个工厂和6000员工,但是另外2/3概率则全部工厂倒闭以及全部雇员失业。

上述2个计划可以从损失的角度改写为:

计划C:执行该计划必定损失2个工厂,损失4000雇员。 计划D:执行该计划则有2/3的概率损失全部3个工厂和6000员工,但是另外1/3概率则没有任何工厂倒闭任何雇员失业。

从客观的以及期望效用理论的观点来看,这4个计划可以导致相似的结果:

计划A:1.0的概率保留×1个工厂和2000雇员=损失2个工厂和4000雇员; 计划B:1/3的概率保留3个工厂和6000雇员=1/3×3=保留1个工厂和2000雇员=损失2个工厂和4000雇员; 计划C:1.0的概率损失×2个工厂和4000雇员=损失2个工厂和4000雇员; 计划D:2/3的概率损失3个工厂和6000雇员=2/3×3=损失2个工厂和4000雇员。

但实验结果表明,在计划A和B中,大多数人倾向选A,表现出为获益而回避风险(risk aversion with gains);而对于计划C和D,大多数人倾向选D,表现出为回避损失而冒风险(risk seeking with losses)。可见,从收益和损失2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可以导致很不相同的结论。人们对损失更关注,以至于宁愿冒险去回避损失。

2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所谓心理账户,是指每个人皆根据自身的参考点来订出一个决策的方案。例如,不同的股票,在买进时有不同的价格,投资者面对这种现象,会根据自身的心理账户做出适合自身的决策;

3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表现出过分自信。例如,对一项关于司机对于驾驶能力的自我判断的调查显示,有65%到80%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能力是"超过平均水平"(above average)的;

4

倾向于确认偏差(prone to confirmation bias)

人们往往只是重视条件概率(即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而忽视了先验概率(以往存在的知识)。例如,如果你在电视中看到坏人中30%面貌丑陋,那么以后你看到这类面孔的人一定会认之为坏人。这个实验说明,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夸大了按"常识"得到的条件概率,也就是夸大"典型"的作用。

在金融市场中,显而易见的心理偏误包含代表性偏误(representative bias)、过度反应(overreaction)、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以及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宠物训练中的认知偏误研究
如何系统地克服“确认偏误”。
引导用户的行为,全靠这些心理学理论
动物行为学理论(精选5篇)
家庭动力学理论与应用
组织行为学理论.doc
如果我们主要考量行为者,以行为者的道德习惯和行为动因为鉴定要素,建立起来的伦理学理论是()
遵从行为的新观点— — 三种经典心理学理论的解释
行为经济学的禀赋效应、跨期选择自我控制、心理账户
解读诺奖新宠:行为经济学

网址: 行为金融学理论:心理偏误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5789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干部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下一篇: 专业的宠物美容师都需要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