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饿猫
桑代克迷笼
基本观点:
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的观点称为试误说。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
(1)准备律
(2)练习律
(3)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本能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①获得与消退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
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②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的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的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物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正强化(实施奖励)
负强化(撤销惩罚):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正强化就是奖励好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正强化的方法包括表扬、微笑、食物、玩具等;
举例:孩子主动把玩具整理好,妈妈表扬孩子,孩子得到强化,下次还会主动收拾完具。
负强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增加,减少或消除某种厌恶刺激。
举例:孩子考试取得了好名次,不用做家务。
举例:
惩罚是指减少或抑制行为的过程。惩罚后行为会暂时得到抑制。挨打、挨骂,剥夺他的某种权利等等。
举例:孩子不做作业,不允许他看电视。
莉莉老师提醒:
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最终结果都是使期待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而惩罚是为了减少某种不期望的行为。
(2)惩罚
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刺激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他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强化的三种形式:
(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
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蓝图)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内容:
(1)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
(2)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
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创始者,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A: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B: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③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机械学习:就是学习者并没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死记硬背。
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从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
不能错误地认为接受学习就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的。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联系。
在学校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应以接受学习为主。
(2)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思潮,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1)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
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包括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
学习是渗透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人等发生变化;
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
(2)主要特征
全神贯注
自动自发
全面发展
自我评估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主张废除教师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学生学习关键不在教师,而是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有:
(1)真实或真诚
(2)尊重、关注和接纳
(3)移情性理解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创始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后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
1、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3)学习的情境性
2、建构主义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最终答案。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探究学习
2、支架式教学
3、情境教学
4、合作学习
补充内容:教学实践中,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契机:
(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往期文章:
教资备考|这32个考点记忆口诀让你的备考更省力
教资备考|教师资格考试中易混淆考点汇总
教资备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的五个重要人物及其观点
教资备考|必知的教育心理学七大流派
教资备考|6个常考的心理学理论,记住就能增加至少12分
教资备考|巧记8个教学原则
相关知识
教基常考知识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真题考3次以上!教资心理学选择题6大考点汇总,必会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之巴甫洛夫的狗
幼教教资面试【高频考点】动物主题绘画,每日一练。不会构图不知从何画起,用最简单的方法一笔一笔教你怎样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24年考研备考攻略
教招面试有黑幕吗?考场有几个评委老师?评分标准曝光!
新祥旭考研集训营:中国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2024年考研备考攻略
网址: 教资备考|四种学习理论,都是常规考点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69934.html
上一篇: 暑期动物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
下一篇: 社会-生态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