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探寻人与社区动物矛盾治理新模式

探寻人与社区动物矛盾治理新模式

  文明养犬以及流浪动物的管理,几乎已成为每座城市、每个社区必须面对的难题,无法回避

  《法治周末》记者 郑超

  10月16日,四川崇州一女童在小区内被未拴绳的烈犬撕咬致重伤,随后烈犬主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连日来,多地发布临时性通知或开展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养犬行为。

  在事件引发大量关注的同时,网上也出现了很多未经证实的传言。有人称“是女童打狗导致被咬”,还有传言说“咬人犬只系女童家自养”等。

  10月23日,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称,针对“四川女童被狗咬伤”事件,有个别用户对女童亲属发布恶意揣测、人身攻击等不友善言论,对此站方共清理违规内容1233条,禁言违规账号77个。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如意社区动物文明建设协会负责人王岚在第一时间听说了女童被狗咬伤事件,但网间流传的那条“女童遭烈犬撕咬”视频,她至今不敢点开看,因为“心疼小孩”。

  救助人的身份转变

  去年2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钱叶芳的帮助和指导下,王岚牵头成立了如意社区动物文明建设协会,在社区内倡行文明饲养动物、文明对待动物。

  协会成立之前的许多年里,王岚自发收留、救助流浪狗。和很多喜欢小动物的爱心人士一样,她之所以走上救助这条路,也是从“第一次心软”,收留第一只流浪狗开始。此后,小区里出现了无人认领的狗,或有人不愿再养的狗,陆续都被送到她这里来。王岚的狗越来越多,渐渐地,小区里针对她的投诉也多了。

  因为养狗,王岚与物业、城管、民警都打过交道。为此,她给这些狗搬过5次家,最后将几十只狗转移到了偏远郊区。尽管暂时找到了养狗的地方,但王岚知道,这样下去并非长远之计,“收留和救助是没有尽头的,而且随着狗的不断增加,有多少钱也不够花”。

  在救助圈里,很多像王岚这样的救助人都面临着经济压力,一些救助人开始寻求出路,有人通过开宠物店暂时实现了自给自足。

  王岚意识到,如果不断有送不出去、卖不掉的狗被抛弃,这些狗将很快成为流浪狗,狗的繁殖率又很高,流浪狗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只靠不断救助,而不改变养犬人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助长了一些人的不良行为。”她说。

  如意社区处于城乡接合地带,饲养猫狗的居民不少。

  社区动物文明建设协会成立后,王岚和团队成员开展了多项宣传工作,在社区里以定期巡逻为主,遇到养犬人主动上前搭话,善意提醒对方“出门拴绳,善待动物,不离不弃”。

  王岚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对于不喜欢小动物的人,要让他们懂得不能虐待、猎杀动物;养犬人则一定要依法养犬、文明养犬,遛狗一定要拴绳,不能扰民等。

  为号召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动物文明建设队伍中,协会还在社区里举办过“爱心义卖”、义诊等公益活动。

  以前,作为救助人,王岚更关注流浪动物的生存状态,现在,她会站在治理者角度思考如何解决流浪狗扰民等问题。她觉得,通过做社区文明宣传,自己逐渐看到了由养宠引发的各种问题的本质,也学到了新的动物保护理念。

  可复制的“海天模式”

  从救助人到社区动物文明建设者,王岚的观念发生转变,受到了钱叶芳的影响和带动。在文明养犬这件事上,如意社区的模式也吸收了杭州市钱塘区海天社区的经验。

  作为首创者,2021年,杭州市钱塘区海天社区(以下简称海天社区)备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协助政府管理和保护社区动物的社区社会组织。该组织在居委会、业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物业四方框架内共建动物文明,倡行文明饲养动物、文明对待动物。

  基于庞大的常住人口以及为数不少的流动人口,在海天社区,饲养动物者不在少数。由于不断有家养动物被遗弃,社区内的流浪动物越来越多,无人管理。同很多社区一样,海天社区居民对于小区不文明养犬人和流浪动物的投诉时有发生,在社交软件群中经常发生激烈争吵,对于邻里和谐造成了不利影响。

  而社区居民对于流浪动物的态度分化为流浪动物的管理增加了难度:爱心人士坚持救助喂养,中立居民保持沉默观望,也有少数业主希望全面清除流浪动物。

  在钱叶芳看来,对流浪动物不能听之任之,否则确实会产生一些扰民问题,但也不能对其采取简单粗暴的清除处理:一来难度极大,二来不文明,三来不利于防治鼠患等疫病。

  而如果想对流浪动物群体进行有效管理,则牵涉极大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这对很多社区管理者来说很难实现。

  据钱叶芳观察,文明养犬以及流浪动物的管理,几乎已成为每座城市、每个社区必须面对的难题,无法回避。

  为真正解决问题,2020年12月,在社会各界志愿者和媒体支持下,海天社区举行了动物文明建设倡议书启动仪式,并发布《海天社区居民动物文明建设倡议书》。

  2021年1月,杭州市白杨街道海天社区动物文明建设协会(以下简称海天动文会)在白杨街道办事处备案成立,自此以具有合法身份的社区社会组织形式开展活动,业务范围从倡导文明养犬、科学人道管理流浪猫扩大到保护社区野生动物、宣传动物文明理念。

  为了更有效地推行社区社会组织这一新型自治形式,海天动文会又于2021年9月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了钱塘区海天社区动物文明建设协会,其使命是宣传倡导文明养犬,协助政府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采取各种措施改变社区居民观念,海天动文会的成立提高了居民文明养犬意识和善待动物意识,开拓出一条有特色的基层社区动物问题治理自治之路。

  海天社区动物文明建设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与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达成的共建共识上。四方共建模式先后得到杭州市城市管理部门和白杨街道办事处的认同和支持。

  钱叶芳介绍,“动物文明四方共建”模式能够充分实现各方优势资源互补,共同致力社区动物治理。

  实践证明,社区社会组织这种新型自治形式适合社区动物文明建设,这种形式也有很多优势。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社区自治,完全可以将流浪动物管理社区化,每个社区都有一个流浪动物临时安置点,降低民间流浪动物基地的压力,降低政府管理流浪动物的财政负担。

  此外,上述模式有可复制性。可为其他社区提供可参照的样本,形成自下而上建设动物文明的整体局面。

  目前,在海天社区,文明养犬意识显著提高。遛犬不牵绳现象基本改观,捡拾宠物便溺物的习惯比牵绳习惯更难养成,海天社区通过建立家养动物档案、安置捡便箱、放捡便袋、张贴告犬家长书、宣传养犬法制、开展清理草坪活动、开展文明监督等多种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涉犬纠纷显著降低,邻里和谐度上升。近年来关于养犬的问题,社区居委会收到的投诉为零,物业收到的投诉也大为减少。

  海天社区动物文明建设协会自备案起便着手在其他社区寻找牵头人,为复制“海天模式”做准备。

  钱叶芳介绍,一个可行的经验是寻找各社区的流浪动物救助人,从流浪动物的末端救助转向基层社区内的源头控制,让游离于基层治理体系之外的动物保护志愿者转型为融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动物文明建设志愿者,充分发挥公益力量的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及动物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在山东省,2021年3月成立的济南市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以下简称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对文明养犬的宣传已覆盖到市里的几十个社区。

  “四川女童被狗咬伤”事件后,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监事刘梦茹发现,最近主动办狗证的人多了起来。

  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在社区推行自治管理的模式与海天社区类似。不同的是,刘梦茹的团队是通过各个派出所去联系居委会和物业。对于社区的涉犬矛盾,派出所也会邀请志愿者们适时介入进行调解,缓和人宠矛盾。

  刘梦茹介绍,协会成立之际,济南公安也在探索养犬管理社会化治理的模式,在共同探索过程中,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的做法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据报道,2021年,济南市公安局联合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开展文明养犬社区宣传活动48场,发放宣传材料15000余份。

  近年来,民间救助基地经常因扰民被举报从而被迫拆迁,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浪费。济南市公安局犬只收容所于2022年进行搬迁扩容,由民间组织承接购买服务,在协会推动下,收容所的犬只通过“泉城宠爱”领养平台对外领养。

  目前,济南市公安犬只收容所能容纳犬只500只,饲养员为协会推荐的一名志愿者。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发挥志愿者优势,及时为犬只做绝育,并通过协会平台开展流浪动物领养。由此,政府和民间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城市流浪动物的解决之道。

  刘梦茹坦言,目前收容所硬件设施有限,改善收容所条件,尽快将其打造成能进行文明宣传的场所,是协会今年的工作重点。

  在协会成立前,刘梦茹是一家动物保护组织的成员,该组织做了很多小动物救助工作,却无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刘梦茹发现,伤害一直存在。比如流浪狗、流浪猫出车祸了,或者被虐待了,民间动物保护组织只能在事后补救,没法提前预防。

  从源头上解决流浪动物问题,是刘梦茹的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遭养宠人遗弃的流浪狗只占少数。大部分流浪动物是由城市发展、城市拆迁造成的,它们没有及时得到收容,导致无序繁殖。很多救助基地的狗都是田园犬,刘梦茹说。

  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刘梦茹介绍道,“对养犬人,我们会使用比较严厉的口吻,比如采用公安印发的给养犬人的一封信,告诉大家应该遵守什么样的法律法规,如何文明养犬。对不养犬的人则发送爱护动物的宣传,此外,针对儿童和那些害怕猫狗的人,我们会相应地做《如何与小动物友好相处》的宣传”。

  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还通过社区推行自治管理,在一些志愿者基础比较好的社区开展活动。刘梦茹认为,通过社区治理,可以把养宠矛盾解决在社区里,避免造成负面新闻。因为每次出现负面新闻,会直接影响到所有养犬人。

  在推广“海天模式”的过程中,钱叶芳发现了问题。“困难并不在于原来预想的——缺少社区业主牵头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而是来自相关部门的支持不够。”

  因此,她建议,各社区应积极发现、扶持愿意牵头备案动物类社区社会组织的业主或其他居民,给予场地、资金、人手等方面的必要支持。

相关知识

普陀这个社区流浪猫治理有何妙方?竟吸引周边社区上门“抄作业”
宠物与我们,心有灵犀:萌宠盛典探寻人与宠物之间的奇妙羁绊
社区治理案例丨“参与式治理”解社区养犬难题
如何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新模式:“人宠双向友好型社区”
连续5年“匠心”治理流浪猫,这个社区打造宠物友好新样板
这个资源不算丰富的街道,是怎么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
连续5年“匠心”治理流浪猫,汇龙社区打造宠物友好新样板
如何规范文明养犬行为?金山这个居民区探索“一三六”治理模式破解居宠矛盾
城市流浪猫如何治理?社区爱猫人士组成了志愿服务队……

网址: 探寻人与社区动物矛盾治理新模式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7551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JAVA实现的宠物管理系统资源
下一篇: 创新“宠物自管”,建设美好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