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大程度上,基因是通过环境起作用的,即基因的作用源于一个人遇到风险环境的可能性,而这一可能性又取决于其受遗传影响的应对方法和选择其环境的行为。”
(本文摘选自《基因与行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交互作用的解释》前言)
很长时间以来,行为遗传学和社会化理论被视为必然对立的两个“阵营”。这两个“阵营”的研究者极少引用对方“阵营”的研究结果,只顾攻击对方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发现。如此一来,结果只能是毫无意义的争论和对各方研究贡献的严重误解。我写此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本可读性强、不着重从技术细节论证基因对行为的重要性的读物。为此,本书将涉及 基因是如何工作的,同时,非常显然的是,我们也要明白基因并不是孤立地工作的。因此,我们需要讨论我们已经知道的环境的影响,以及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并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后天”这个词常用于表示家庭环境。在本书副书名中用到这个词,是为了表示更广泛的环境的影响。
我接受的基本训练并非遗传学的,但是我使用行为遗传学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我非常注重遗传机制和与遗传有关的问题。然而,与此同时,我还是一个发展心理学研究者。这两方面背景的长期结合,使得我成为行为遗传学坚定的支持者,同时,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也对夸大行为遗传学的影响的做法持批判态度。因此,我希望成为专业的遗传概念和发现的说明人。除此之外,我还做了很多与遗传学研究的伦理问题有关的工作,这一点也有助于我对本书讨论的问题进行整合性的表达。
第一章勾画了遗传学的主要轮廓并讨论为何有关基因和行为的问题如此令人惊讶地互相矛盾。部分原因是人们对遗传学发现的误解,也因为遗传学在过去曾经被误用,今后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被误用。人们对遗传学的批评是认为遗传学是一种有害的生物还原论。因此,我在这一章中讨论了还原论这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它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清晰地贯穿全书的是,遗传的作用是以概率的形式表达的,而不是绝对的。为了说明这一点,第二章就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讨论了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概念。证据显示,人们通常必须从维度和分类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两类影响到机理和行为的因素。过去,人们倾向于在一般全体中,在异常疾病或异常状态与正常的各种状态之间做一个明确的区分。现代的研究已经显示,在异常与正常之间必然有连续性的变化,躯体疾病(如冠心病)如此,精神异常(如抑郁症)如此,甚至一些严重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也是如此。
以此为背景,第三章给出了在若干个不同人群中使用双生子研究法、家族研究法和领养研究法,来确定对个体行为差异影响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对强度的方法。这里涉及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第四章小结了人们对某些重要精神疾病或者正常特质(特征)开展研究的发现。第五章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做了同样的小结。第六章承前启后,连接着前面的几个章节和后面的几个章节,前几章的重点在于量化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几章则侧重描述具体起作用的基因或者这些基因如何工作。如此一来,第六章勾画出了我们对不同遗传模式的了解。第七章描述了一些基因具体是如何起作用的。虽然这两章是用非技术性的语言写就的,但是这些内容将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非遗传学者很不熟悉的概念和方法。不想了解细节的读者可以忽略这两章,然而我们希望你不要做这样的选择,因为理解基因如何工作,对认识遗传学在行为研究中的重要性非常有用,同时对认识遗传学的局限性非常有用。第八章描述了可能影响行为的具体的基因方法,并小结了我们目前对可能诱发某些重要精神疾病的基因的了解。
在第九章中,我通过讨论基因与环境的相关和相互作用将基因与环境联系在一起。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构成了本书的中心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基因和环境不能被完全分离或者完全独立地看待。在很大程度上,基因是通过环境起作用的,即基因的作用源于一个人遇到风险环境的可能性,而这一可能性又取决于其受遗传影响的应对方法和选择其环境的行为。另外,基因影响一个人对风险环境的易感性。人对环境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基因又隐含在个体差异之中。
第十章又反过来集中探讨环境对基因的影响。过去人们通常假定,基因不随经历而改变。如果只看基因的序列,这是对的,但是从基因在身体组织中的表达来看,这就不对了。也就是说,虽然某个人的DNA被遗传了下来,然而在个体的细胞中,DNA产物的表达(无论在细胞的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却取决于一连串的反应(见第七章)。也就是说, 环境能够,而且确实能够改变基因。对基因表达的研究会将我们引入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领域,但是第十章只集中讨论这一研究的成果(这些非常重要,而且容易理解),而非专注于实验所涉及的生物化学方面。最后,第十一章试图将以上内容串联成一条线,并展望如何将看起来复杂的关系应用于决策与实践之中。
▼
新书上架
点击书封或书名 即可购买
《基因与行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交互作用的解释》
作者:〔英〕迈克尔·路特
译者:张侃
作者简介
▲迈克尔·路特(Michael Rutter)
迈克尔·路特(Michael Rutter),英国著名儿童精神病学教授,被誉为“英国儿童心理学之父”。他1933年出生于黎巴嫩,1955年毕业于伯明翰大学医学院,现为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的发展精神病理学教授,以及莫兹利医院精神科顾问医生。1995年,他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是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迄今为止,路特出版了38本专著,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其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母爱剥夺再评估》被誉为“儿童保育领域的经典”。
译者简介
张侃,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理事会科学自由与责任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执委等职。
内容简介
“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人类行为受到的影响,有多少是先天的,有多少是后天的?”在 《基因与行为》一书中,著名科学家迈克尔·路特教授深入这类行为遗传学争论的背后,提供了关于基因革命及其对理解人类行为的影响的权威阐述。
在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层面,人们常常从环境入手去探索个体行为的成因。基因对行为的影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迈克尔·路特从争论的矛盾之处入手,通过十一章内容,一一探索与此争议有关的各项因素,包括又不限于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他认为,遗传的作用是以概率的形式表达的,而不是绝对的。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讨论了环境对基因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环境确实能够改变基因。路特将遗传学研究这一复杂的科学领域清晰而利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从事基因研究的人提供启发,同时也能够使心理学工作者将这些理解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
这本书也将为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影响以及更广泛的基因科学领域的公开讨论提供信息。
编辑推荐
“英国儿童心理学之父”迈克尔•路特对“先天-后天”争论的全面解析!中科院张侃院士翻译并推荐。 引领你踏入人类行为的奥秘之旅,揭示基因与环境是如何相互影响,并塑造人类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的。 从内在基因到外在世界,开启心智革命,探索我们行为背后的无尽可能性。 深入了解行为的本质。这本书将是您拓展认知、突破思维壁垒的不可或缺之选。 与“英国儿童心理学之父”一起探索基因与环境交织的奥秘。名家推荐
迈克尔·路特——英国送给世界精神病学领域的礼物……在这本关于基因和行为的、极具可读性且描述高度准确的书中正面处理了这个问题……这本书是一颗宝石。——《心理医学》
如果你想在这个高度热门的领域做出鼓舞人心的贡献,也想了解最新的基因研究方法,那么这本书就是你的选择。 ——《自然》 路特对与人类行为和精神疾病有关的‘先天—后天’论证的现状进行了回顾,其内容极其清晰……普通读者和专家都能够轻松理解。由于它的主题关乎我们所有人,所以它应该广泛阅读。 ——《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 作者巧妙地处理了遗传和环境的极端论点。这是一部清晰、平衡的杰作。强烈推荐。——《临床精神病学杂志》
图书目录(滑动查看)
第一章 基因与行为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多争论
遗传学的成就
认为对医学无用
认为以双生子和领养子为被试的研究所获得的证据不够有力
行为遗传学中的虚假和偏差
接受可疑机构的资助
鉴别智力基因的圣杯
担忧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平等问题
夸大遗传学的主张
怎么会有关于社会行为的基因呢?
神经遗传决定论的所谓不恰当性
小结
扩展阅读
第二章 原因因素与风险因素
必要原因与充要原因
风险性概念和保护效应
基因的渐变模式
多原因路径
原因概念的多面特征
风险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
小结
扩展阅读
第三章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各占多少
双生子研究
领养研究
混合家庭研究
家庭遗传研究
从量化遗传学角度得出的总体结论
扩展阅读
第四章 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特质的遗传可能性
基因主导的不常见障碍
对精神障碍和心理特质的诊断或定义的质疑
生活经历
已被发现的遗传可能性有多可信?
精神病的遗传可能性的结论
关于基因影响暴露在环境风险中的个体差异的结论
基因影响哪些特质
基因与等位基因的相互影响
关于环境的影响, 定量遗传学的发现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关可能过程的深入洞察
小结
扩展阅读
第五章 受环境调节的风险因素
实验设计要求
准确辨识环境风险因素
关于环境风险调节作用的研究
环境调节风险因素的来源带来风险的社会心理体验的本质
风险因素的调节
经验对机体的影响
小结
扩展阅读
第六章 遗传模式
遗传的不同模式
孟德尔遗传的复杂性
孟德尔遗传的概述
染色体异常
多因素遗传
小结
扩展阅读
第七章 基因的作用
遗传密码
中心法则
“垃圾”DNA
如此少的基因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效应
人类、黑猩猩、大鼠和果蝇
小结
扩展阅读
第八章 寻找并了解易感基因
连锁分析
关联研究
分子遗传学方法论的弊端
单基因疾病
多因素疾病
社会联结
遗传药理学
内表型
小结
扩展阅读
第九章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的概念
特定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基因影响个体接触特定环境的机会
统计学上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基因-环境的相关性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锁定遗传易感个体
理解因果机制
小结
扩展阅读
第十章 环境对基因的影响
小结
扩展阅读
第十一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术语表
▼
世图心理讲心所
“世图心理讲心所”微信群(加群请备注:世图心理)。你将有机会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心理学专业图书出版信息,和群内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家以及热爱心理学的读者朋友们一起研究探讨。群内还有各种不定时送福利的活动请你参加。
▼
更多心理学好书书单
点击下方心理学模块 直达对应书单
1.心理学教材篇(4种)
2.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篇(12种)
3.精神分析——梅兰妮·克莱茵作品篇(4种)
4.精神分析——依恋理论经典篇(11种)
5.精神分析——大师传记篇(2种)
6.世图心理·大师彩虹书系(15种)
7.世图心理·大众新经典丛书(4种)
8.治疗流派——系统排列篇(9种)
9.治疗流派——家庭治疗篇(10种)
10.治疗流派——中医心理治疗篇(4种)
11.治疗技术——催眠篇(3种)
12.治疗技术——NLP篇(3种)
13.治疗技术-艺术治疗-音乐治疗 (2种)
扫码购书
您可在以下我社官方自营店购买我社图书。由左至右可滑动查看店铺二维码,顺序依次是京东世图北京公司自营店、当当世图北京公司自营店、有赞世图北京的小店、淘宝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拼多多世界图书出版旗舰店,读者可自行扫码购买。
▼更多好书 请移网上商城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运动基因与运动能力的体现
影响动物寿命因素的探讨.PDF
犬行为:厘清先天的和后天的 Dog Behavior:Untangling Nature and Nurture
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
繁衍因素浅析:环境、基因、心理
[题目]“鸟类的黑手党 ﹣﹣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生殖行为 ④是觅食行为⑤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⑥是防御行为 ⑦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⑦D.②③⑤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精选11篇)
什么叫动物的行为?
基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2012中考生物冲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网址: 新书上架 | 《基因与行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交互作用的解释》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81843.html
上一篇: 行为遗传学:从宏观到微观的生命研 |
下一篇: 行为遗传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