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体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像智力、特殊能力、创造力等特性则是遗传、环境和自我意识交互作用的产物。遗传对个体的发展的终生影响,可以用基因型和表现型来表述。基因型(genotype)是指个体的整个遗传禀赋,表现型(phenotype)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一定基因型的个体遗传得以实现的程度。遗传对行为的影响总是离不开环境的。
选择性繁殖(selective breeding)是对动物特性遗传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让具有某种高水平特性的动物和低水平特性的动物分栏交配以考察行为特性遗传的情况。例如,汤普森(Thompson,1954)的一个经典实验中,让走迷津快的老鼠和走迷津慢的老鼠分栏交配繁殖了六代。结果见图2-9,两组间的学习能力随着选择性繁殖的代数增加,差异越来越大;到第六代时,走迷津慢的愚笨鼠要比走迷津快的聪明鼠多犯一倍的错误。为控制环境变量,有时将愚笨的雌鼠的后代交给聪明的雌鼠喂养,以使被测试的是遗传禀赋,而不是母性抚养。科学家们已采用选择性繁殖技术来证明了大量行为特征的遗传性。例如,选育了好动的与好静的狗、性主动的与性被动的鸡、趋光的与避光的果蝇、嗜酒的与不嗜酒的大鼠。如果某些特质是受遗传影响的,就应该能够以选择性繁殖得到明显的改变;反之,则可以断定它们主要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图2-9老鼠跑迷津能力的选择性繁殖研究
由于伦理的限制,选择性繁殖的方法不能用于人类本身。双生子研究(twin study)是一种好的方法。双生子可分为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同卵双生(identical twins)是由同一受精卵发育而成,具有相同基因型;异卵双生(fraternal twins)是由两个不同的卵子和两个不同的精子结合而成的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其基因型不同。异卵双生子的相似性与其同胞兄弟姊妹相同。由于理论上双生子有着最为接近的后天环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行为相似性上的差异可以证明行为的遗传性。李其维等(1980)对67对同卵双生子和34对异卵双生子的智力相关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前者的相关系数是0.76,后者的相关系数是0.38,遗传对智力的影响是明显的。林崇德(2006)对24对同卵双生儿和24对异卵双生儿的遗传效应在智力、学习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进行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差异均显著和极显著,说明遗传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
此外,行为遗传学还有家谱分析法、群体调查分析法等方法。家谱分析法就是研究者选出具有欲研究的特征或异常行为的指标,然后调查该个体家族中的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以确定其遗传情况的方法。亲属相关法就是用亲属之间(如亲子、兄妹)特征上的相关程度来分析遗传力的方法。群体调查分析法就是调查某种异常现象在一般群体中的出现率和患者亲属的出现率,测验其显著性,以确定这种异常现象是否与遗传有关的方法。
相关知识
论述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中科院拟建行为遗传学研究平台
17、下列哪些是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遗传学的研究
人格行为遗传学研究的两类取向
什么是行为遗传学行为遗传学的意义
动物的行为遗传学.pptx
生物信息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生物信息技术的动物行为遗传学研究.docx
行为遗传学原理
行为遗传学
网址: 行为遗传学的研究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81848.html
上一篇: 遗传学方法重塑语言学研究发展脉络 |
下一篇: 伦理:遗传学研究的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