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留言解读——【偏瘫躯干训练】

留言解读——【偏瘫躯干训练】

躯干是运动控制的核心节段。人几乎所有的运动都需要躯干的参与,包括床上的姿势控制,翻身,到站立,行走,都离不开躯干的运动。

偏瘫患者在发病后,最先获得控制的是头和躯干。患者可以最早在床上移动、翻身。但是,虽然躯干是最先出现运动恢复的节段,但是在临床中,也是常被忽略或者关注不足的部位。很多患者在获得微弱的躯干控制能力后,随即开始步行的运动训练。当然,步行训练的时机是多因素决定的,包括患者的希望、恢复的快慢、费用等等。但是,作为治疗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躯干控制在偏瘫患者运动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躯干控制能力的水平,决定了步行能力的众多指标,包括步行速度、步行距离、步行效率和步行平衡等等。

如何进行躯干功能的训练是物理治疗的重要考虑。

用四肢运动带动躯干训练是临床常用的思路和模式。这样的模式是否为最佳有待商榷和进一步的研究。有经验认为,通过四肢带动躯干控制并不是最佳的增强控制的方法。有人建议早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坐立和站立来促进躯干的控制训练。通过四肢带动训练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而且,在躯干控制尚很困难的时候,要控制患侧肢体难度更大。

早期的训练可以从头的控制开始。可以在卧位和坐位下完成。坐位下,即便患者需要较多支持,依然可以对躯干进行屈伸、旋转、侧屈等训练,其训练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优于早期通过肢体摆动诱导的躯干控制训练。而且,坐位的这些训练,其难度可能会远低于卧位下的翻身、桥式等运动训练。

充分的对躯干进行训练,按照发育顺序再逐渐诱发远端的训练将有事半功倍的效应。

康复治疗

1、常规康复训练

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及肢体转换,患侧上下肢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双手交叉握手(Bobath 握手)上举运动,床上翻身训练,下肢桥式(单、双桥)运动,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平行杠内行走训练,室内步行训练,作业治疗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上述训练每天1次,30min 每次。每周5次,共训练8周。

2、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1)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放在膈肌处,以提示尽量腹式呼吸,并随其呼吸节律交替性加压或放松,另一手以叩击或拍打手法刺激腹肌的收缩;

(2)由仰卧向床上长坐位转换及相反运动,以训练躯干屈曲肌群的向心、离心性收缩控制;

(3)患者双手交叉抓握,分别以健侧肩前伸,健侧骨盆旋转或患侧肩前伸,患侧骨盆旋转进行向患侧或向健侧翻身,以训练上部躯干旋转功能,然后屈髋屈膝,双膝靠拢左右摆动;

(4)双桥或单桥运动训练躯干伸展或应用促进手法刺激患侧躯干侧屈肌群以诱发收缩控制;

(5)患者坐位,患者双手扶膝,治疗师双手控制患者躯干进行骨盆前倾、后倾训练,然后训练患侧躯干伸展和躯干侧屈辅助主动运动;

(6)凳上坐位,双手支撑凳上,躯干向健侧旋转和向患侧辅助旋转训练,然后身体重心向健侧躯干转移训练;

(7)立位应用Bobath球训练躯干的屈曲、伸展、侧屈及旋转的控制。

3、躯干与骨盆整合能力训练

(1)患者治疗床边坐位,嘱患者健手抓握患手前臂,治疗师跪于患者身后,双手从腋下穿过,双手抓握患者前臂,治疗师轻贴患者背部后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躯干旋转。整个过程要求患者身心放松。

(2)坐位患者双手扶膝,治疗师坐在患侧,嘱患者躯干倾斜轻撞向治疗师保持 5 秒并回到中立位。

(3)坐位下,患者双下肢交替搭桥,沿健侧或患侧水平方向做半坐站位平移床面训练。

以上训练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运动功能选取进行,每次 20min,每日 2 次,每周 8 次,共训练8周。

总之,早期躯干控制训练是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技术。对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我们建议在病情稳定和生命体征平稳的基础上,尽早开始躯干控制训练,从而有效改善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
偏瘫如何护理
宠物狗中风偏瘫,中医针灸后健步如飞!医生:参照人的穴位
黄真:婴幼儿早期如何训练下肢功能(蹲、站、坐)
运动障碍
常见异常步态及矫治训练方法,图文详解值得收藏!
宠物社交训练中的身体语言解读
康复科功能训练评估表.doc
英雄训练师宠物之间的羁绊关系解读
【训练】运动前准备活动的一般要求

网址: 留言解读——【偏瘫躯干训练】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8222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与骨盆控制康复
下一篇: 教你如何让宠物狗狗直立行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