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基因驱动不良行为:反社会性格可遗传

基因驱动不良行为:反社会性格可遗传

基因驱动不良行为:反社会性格可遗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9:47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一个人出现不良行为,我们经常会从他的家庭影响、成长过程方面找原因。美国的一项研究却表明,反社会人格特征可能是天生的。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2月4日报道,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学者挑选了1000对双胞胎和他们的2000名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00对双胞胎为同卵双生,具有相同基因结构和相似外貌特征,而另外500对则是异卵双生,只有一半基因相同。通过研究和对比他们的行为,就能发现哪些性格特征具有遗传性。

  研究者发现,遗传了好斗、争吵、说谎、欺凌弱小等反社会基因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不良行为,即便他们在充满关爱的幸福家庭中长大。这种影响可能会一代代传下去。也就是说,一对夫妇经常发生争吵可能是被基因驱使的,而他们的孩子也会出现同样的倾向。

  这项研究成果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特里·莫菲教授在2002年的一项研究结果相吻合。他从1972年开始,对新西兰1037名儿童进行了2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缺少一种名为MAOA基因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好斗心理。不过,研究也指出,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教育有助于抑制基因造成的遗传影响。莫菲教授的另一项研究还发现,在某个基因上出现变异的男性更容易出现暴力犯罪。

  (康娟)

  (编辑:王晶)

  ***相关链接:反社会人格

  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疾病分类中,将反社会型人格作为精神病的一种,精神病的具体分类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狂)、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经常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他们的表现有时像天才,认识完好,但行为不会深思熟虑,不考虑后果,常因微小刺激引起攻击、冲动和暴行。这种人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长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他们从无内疚感,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能与他人维持长久的关系,容易责怪他人,或为自己的粗暴行为进行辩解。

  反社会型人格一般自儿童期就开始有表现,他们的行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气暴躁、不重视人际关系,爱幻想;常违反社会规范。由于反社会型人格者智力一般都正常,有社会责任能力,所以尽管人格异常,但他们违法犯罪仍要负法律责任。

  (康娟整理)

相关知识

基因驱动不良行为:反社会性格可遗传
反社会行为
儿童或青少年反社会行为
【图】基因遗传规律!
家犬谱系揭示行为多样化的遗传驱动因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洛克王国培育宠物性格遗传吗
国外分析了3万只狗的基因:攻击性真的会遗传
孩子暴力、虐待小动物?谨防“反社会行为”!
原创 什么是反社会行为,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反社会倾向

网址: 基因驱动不良行为:反社会性格可遗传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8495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第二节:攻击行为及危险评估(1
下一篇: 速速上菜反社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