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饲养宠物鸟类 需防鹦鹉热

饲养宠物鸟类 需防鹦鹉热

柳州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曾明明

鹦鹉热衣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体,可引起人畜共患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后来发现,鸡、鸭、鸽子等也可携带该病原体。患者多表现为高热、寒战、咳嗽、气喘、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等。本病发病率不高,但容易发展为重症,经治疗预后较好。

来势汹汹的病情

50多岁的张先生,几年前曾因头部外伤出现癫痫,经治疗后再也没发作过。可再次入院前两天,他的癫痫无缘无故再次发作,同时伴有发热。这可把家人急坏了,于是立即带他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张先生的症状,很容易让医生想到是大脑出现了问题。结果,医生对他进行头颅CT和MR检查后,并没有发现问题。而且,张先生还出现呼吸困难,躺在床上说话都费劲。短短几天时间,病情进展如此之快,是什么在作祟?

医生查看胸片,发现张先生的左上肺都“白了”,立马给他上呼吸机,抗生素也安排了。但过了几天,其病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送检的肺泡灌洗液也没有培养出任何东西。

医生们倍感压力,好在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NGS(高通量测序技术)。它能把标本中的所有病原微生物,通过检测DNA的方法列举出来,让医生进行判断。结果终于出来了,是鹦鹉热衣原体,数量还很多。

医生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后,用上了多西环素,张先生的病情立马得到好转,第二天开始不发烧了,第四天脱离呼吸机,癫痫再也没发作。后来,医生把结果告知家属。家属仔细回想后说,张先生发病前曾到朋友家里玩,朋友家里刚好养了一只可爱的鹦鹉,出于好奇他就多看了一眼。

没养鹦鹉也发病

日前,柳州市中医医院医联体单位向总院求助,一中年农村女性反复高热、呼吸衰竭,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医生查阅CT片后,不由得想起张先生这个病例,于是马上询问患者有没有饲养鹦鹉。患者来自农村,没有饲养鹦鹉。

后来,医生完善了肺泡灌洗液NGS检查,不出意外,检出了鹦鹉热衣原体。事后询问家属得知,患者居住的是吊脚楼,楼下养了很多鸡鸭,平时也是她自己去打理,可能是在打理的时候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也就是说,没养鹦鹉,也可能发病。

及时正确治疗可痊愈

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任何年龄和性别人群,但发病率在中年达到高峰,年龄范围为35-55岁。传染源主要是带菌鸟类、家禽和畜牧类动物,常见的有鹦鹉、鸽子、鸡、鸭和马等,患者和带菌宿主的分泌物亦具有传染性。吸入混于尘埃中的衣原体或感染性气溶胶,或接触带菌的鸟及其污染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可发病。感染后潜伏期一般5-14天,短者为3天,长者可达45天。

鹦鹉热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干咳和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重症肺炎、心内膜炎、黄疸和神经系统并发症,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其他症状还包括精神状态改变、颈强直、畏光、肝脾肿大和咽炎。

目前,大多数医院尚无检测鹦鹉热衣原体的手段,NGS可能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它可以快速诊断疾病,从而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抗菌或抗病毒治疗。但可惜的是,该项检查费用较高。

鹦鹉热一经诊断,治疗起来并不困难,首选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该药物价格便宜,易获得。一般情况下,经及时正确的治疗,患者可痊愈。

日常该怎样预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饲养宠物鸟类,或者圈养家禽,如何预防它们身上携带的病原菌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预防疾病的第一步,就是打造一个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其次,要保证食物水源的洁净。所谓病从口入,要保证宠物鸟类能得到干净的食物和水源,防止生病。另外,还可以给宠物鸟类注射鹦鹉热疫苗,使其体内产生抗体,通过这一途径进行防疫。

此外,还要经常对宠物鸟类的笼舍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笼舍内的粪便和不洁物质积堆,从而给鹦鹉热病菌生存和繁殖创造条件。最后,还要注意观察宠物的状态,及时发现病情,及早进行隔离处理。

相关知识

饲养宠物鸟类 需防鹦鹉热
女子在家养鸟类宠物,感染上鹦鹉热,听力下降肾功能受损!
认识“鹦鹉热”
新手养鸟,糖友要小心鹦鹉热
想养宠物鸟的小伙伴注意了!警惕“鹦鹉热”!
“鹦鹉热”是什么病?还能好好遛鸟吗?
家中养鸟注意卫生!大爷养鸽子患上鹦鹉热险丧命
突然高烧不退?想养宠物鸟的小伙伴注意了!警惕鹦鹉热
爱鸟人士请注意:多地出现“鹦鹉热”,请收下这份防治手册
妻子买鹦鹉养在阳台 男子感染“鹦鹉热”住进ICU

网址: 饲养宠物鸟类 需防鹦鹉热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978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你也想有一只每天歌唱的宠物鸟吗?
下一篇: 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