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生活中收集所要学习的数学素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四年级的“求平均数的问题”这一内容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题:请同学们回家后到超市去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同一类商品的5种不同价格,看一看哪种牌子的最贵?哪种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是多少?向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还要善于把书本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建构主义者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第二,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能否利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第四,能否综合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五,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可以看出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对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建构性学习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进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更好的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让学生利用长、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我要用粗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鸟笼框要用多长的铁丝怎样算?”;“妈妈化妆用的口红包装是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要做一个这样的纸盒用多少纸料怎么算?”;“我想用玻璃板给宠物狗做一个正方体的漂亮的小房子,在房子的前边做一个门,两边还要各开一面小窗户如何算料?”;“我家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差不多盛有一半的水,怎么算出鱼缸中有多少水?”等等。学生能根据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中涉及了本单元关于计算表面积、容积、体积和求棱长之和的所有知识。 所有问题以长、正方体的实物作为依托紧紧抓住“长、正方体特征”这个核心概念,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和棱长之和的计算等本单元涉及到的一系列知识。
相关知识
如何培养犬的警戒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doc
爱的能力包括哪些以及如何培养
农村初中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doc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动物保护自己教案
【自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如何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
如何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狗狗的嗅觉能力?
网址: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07278.html
上一篇: 动物行为是指 |
下一篇: 迎难而上,有敢于解决问题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