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操场400m标准跑道上有相距l=21m的甲、乙两名同学,如图所示.甲同学以4m/s的速率绕操场逆时针慢跑.乙同学开始处于静止状态,他加速的最大加速度为1m/s2,最大速度为5m/s.乙同学想在最短时间内与甲同学相遇,试通过计算判断乙同学应该顺时针运动还是逆时针运动.(假设乙同学在直道部分加速)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乙同学加速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求出此时甲、乙的位移,然后分别讨论乙同学顺时针和逆时针运动,求出相遇的时间,通过比较确定哪种情况时间最短.
解答 解:若乙同学逆时针运动,乙同学加速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为:t1=$frac{{v}_{m}}{a}=frac{5}{1}s=5s$
这段时间内乙运动了:s乙=$frac{1}{2}$a${{t}_{1}}^{2}$=$frac{1}{2}×1×25m$=12.5 m,
甲同学运动了:s甲=v甲t1=4×5m=20 m
乙同学追上甲同学还需要时间为:
t2=$frac{l+{s}_{甲}-{s}_{乙}}{{v}_{m}-{v}_{甲}}=frac{21+20-12.5}{5-4}s$=28.5 s
所需的总时间为:t总=t1+t1=33.5 s
如果乙同学顺时针运动,乙同学加速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为:t1′=$frac{{v}_{m}}{a}=frac{5}{1}s=5s$
这段时间内乙运动了:${s}_{乙}′=frac{1}{2}a{t}_{1}{′}^{2}=frac{1}{2}×1×25m$=12.5 m
甲同学运动了:s′甲=v甲t′1=4×5m=20 m
乙同学追上甲同学还需要
t′2=$frac{400-(l+{s}_{甲}+{s}_{乙})}{{v}_{甲}+{v}_{m}}$=$frac{400-(21+20+12.5)}{4+5}$s=38.5 s
故t′总=t′1+t′2=43.5 s,
由此可见t总<t′总,乙同学逆时针运动相遇时间比较短.
答:乙同学应该逆时针运动.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甲乙两同学的运动规律,抓住路程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实验题
12.在做“研究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B、C …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s,取向右为正方向,从图中给定的长度,判断出小车向右做加速(匀速、加速、减速)直线运动,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0.5m/s,在CD段时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多选题
13.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设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则力F作用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实验题
9.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周期为0.02s,自由下落的物体质量为1kg,打出一条理想的纸带,数据如图所示,单位是cm,g取9.8m/s2,O、A之间有多个点没画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物体的速度vB=0.98m/s,从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0.49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量△EK=0.48J.(答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计算题
16.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光滑、距地面高为h、边长为a的正方形MNPQ桌面上,用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轻杆连接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A、B两小球,两小球在细杆拉力的作用下,绕细杆上的某点O以不同的线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心O与桌面中心重合,已知mA=0.5kg,L=1.2m,LAO=0.8m,a=2.1m,h=1.25m,A球的速度大小vA=0.4m/s,求:(g取10m/s2)
(1)细杆对小球A的拉力F大小?
(2)小球B的质量mB大小?
(3)若当细杆与MN平行时突然断开,则经过1.5s两球的水平距离?(与地面撞击后前进方向的速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计算题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沿光滑曲面下滑.当滑到位置A时,它的初速度大小为v1,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求:
(1)小球在位置A时的动能Ek1;
(2)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小球在位置A时的机械能E1
(3)小球刚判达地面时速度v2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一长为L=1m的长平板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的质量为M,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平板车的中点,M=2m=2kg,物块与平板车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车的前端A离左侧一竖直墙的距离为s=1m,现在平板车的B端加一向左的水平恒力F,使得车与左侧墙刚好要相碰时物块刚好要滑离平板车,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推力F的大小;
(2)若车与墙相撞后以原速率返回,同时辙去水平恒力F,物块达到与小车相同速度经过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实验题
10.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那么,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16.5 cm/s,v2=21.4 cm/s,v3=26.3 cm/s,v4=31.35 cm/s,v5=36.3 c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实验题
11.在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
(1).要用到的器材和测量仪器有ABCDEGHI.
A.小车 B.一端带滑轮的木板 C.打点计时器
D.低压交流电源 E.小钩码 F.秒表
G.刻度尺 H.纸带 I.细绳
(2).某学生在实验中操作有如下步骤,试按合理的顺序把步骤序号填在下面的线上:DBAFEGCH.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并与电源相连接;
C.换上新纸带,重作两次实验;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边;
E.先让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F.把一条跨过滑轮的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吊一钩码;
G.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H.求出三次测量加速度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的最后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2kg的小车.小车跟绳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吊一个质量为m=0.5kg的物体.开始绳处于伸直状态.物体从距地面h=1m处由静止释放.当物体着地的瞬间小车的速度大小为2m/s.( g=10m/s2 )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人类受小鸟在空中飞翔的启发而发明了飞机.小鸟在空中滑翔时获得向上的举力可以表示为F=kSv2.式中S为翅膀的面积.v为小鸟飞行的速度.k为比例系数.一小鸟质量为120g.翅膀面积为S1.其水平滑翔最小速度为12m/s.已知飞机飞行时获得的向上举的力与小鸟获得的举力有相同的规律.现有一架质量为3200kg的飞机.它在跑道上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其机翼面积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如图甲所示,一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t=0时刻,一小物块以一定速度从左端滑上长木板,以后长木板运动v
在不计机械重、绳重、部件间摩擦时,F1=()N,F2=()N。比较F1、F2...
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5s时.它下落的距离为多少米?速度为多少?(重力加速度g=10m/s2)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甲是波传播到x=5 m的M点时的波形图.乙是质点N从此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Q是位于x=10 m处的质点.则Q点开始振动时.振动方向沿y轴 方向,经过 s.Q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图甲为某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0s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参与波动的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重40牛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8牛的作用下.向右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5秒内使物体A移动2米.若滑轮重.绳重.摩擦均不计.则拉力做的功8焦.功率为1.6瓦.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如图甲所示.电阻不计且间距为L=1m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上端连接阻值为R=1Ω的电阻.虚线OO′下方有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将质量为m=0.3kg.电阻Rab=1Ω的金属杆ab从OO——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如图.在不计绳重.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和滑轮重的情况下.拉力F=6N.物体A在1分钟内匀速前进1m.则( )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2NB.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6JC.拉力的功率为24WD.如果考虑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实际拉力为7N时物体能匀速前进.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5.7%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网址: 在操场400m标准跑道上有相距l=21m的甲.乙两名同学.如图所示.甲同学以4m/s的速率绕操场逆时针慢跑.乙同学开始处于静止状态.他加速的最大加速度为1m/s2.最大速度为5m/s.乙同学想在最短时间内与甲同学相遇.试通过计算判断乙同学应该顺时针运动还是逆时针运动.(假设乙同学在直道部分加速)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27554.html
上一篇: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若物体重为10 |
下一篇: 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其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