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幼儿社会性发展(ppt132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ppt132页)

2023-01-20 04:51:34 本页面

【正文】 • 儿童通过与他人交往、观察理解他人的行为,形成自己对社会的认知。 • 2岁的中国儿童在延迟满足情境中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其中包括延迟策略的使用 ,尽管策略的使用可能是无意识的。 2023/1/14 抗拒诱惑 • 抗拒诱惑 指抑制自己,不去利用机会从事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社会禁止的行动,它表现为在有人或没有人在场的情况下,都拒绝具有诱惑力但被禁止的愿望和行动。 • 儿童在 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随着儿童身体、智力、社会技能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自尊感也得到发展。 聆听规则 游戏要按要求进行 2023/1/14 • 评价外部行为 能喝下朋友一起玩耍 我爱护小动物 我们彼此帮助 我很听妈妈话 2023/1/14 二、学前儿童自我情感体验 2023/1/14 二、学前儿童自我情感体验 • 自我体验: 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 如“我很棒。 • 自我评价的能力在 3岁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转折年龄在 , 5岁儿童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从小学到初中阶段有一个起伏的过程; • ,其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 ,社会适应性逐渐增高,区分内部自我与外部自我的能力增强,存在着性别的差异。 – 2岁前的儿童倾向于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不会用代词“我”。 2023/1/14 自我概念的建立 • 自我概念( Self Concept),是一个用来描述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术语。 • 自我意识包括: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自我意识的概念: 2023/1/14 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自我观察、自我觉知、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 自我体验: 自尊、 自信 、自卑、自豪感、内疚感、自我欣赏等 自我调控: 自制、自立、自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等 2023/1/14 一、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 • (一)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 自我概念 ( selfconcept) :指个体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2023/1/14 2023/1/14 杜鲁门 2023/1/14 •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 – 儿童在 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 “我”, 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 重要标志 。 2023/1/14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2023/1/14 ★ 我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 ★ “我和小敏是最好的值日生,因为她值日就给我好东西,我值日也给他好东西。 2023/1/14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 ; • ,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总是过高评价自己; • ,有些幼儿对自己的过高评价逐渐隐蔽 ; – 例如,想说自己好,又不好意思,于是便说:“我不知道我做的怎么样。” “我很厉害的,你看我都能搬起这个大石头呢。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2023/1/14 • 自尊感若得到满足,将会使人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 2023/1/14 棉花糖实验 2023/1/14 • 自我控制 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思想和言语等的控制,即主体我对客体我的制约作用。 – 4岁以前的儿童抗拒诱惑的能力与 惩罚 成正相关, 4岁以后则与 说理 关系密切。( 2023,陈会昌) 2023/1/14 坚持性 • 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婴幼儿已形成的社会认知又影响着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是其社会性发展的核心部分。 2023/1/14 两性的刻板印象 男性 女性 进取性强 温柔 不擅长表达感情 爱哭 喜欢数学与科学 喜欢艺术和文学 世俗 不说脏话 有野心 圆滑 客观的 宗教的 有支配欲的 对自己的外表兴趣 能干的 注意他人的感受 自信的 对安全感有强烈的需求 逻辑性强的 多话 行动像个领导者 有清洁的习惯 独立的 信赖的 2023/1/14 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传统的社会文化准则要求女孩承担表达性角色;男孩承担工具性角色。 2023/1/14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顺序 步 骤 年龄 (岁 ) 测验问题 特点 性别认同 2 你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 正确地把自己和他人认作男性或女性 性别稳定 34 你长大后是当妈妈还是当爸爸 理解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 性别恒常 67 如果一个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他会是一个女孩吗 意识到性别不依赖于外表 2023/1/14 (一)学前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 二、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 性别一致性 科尔伯格 性别标志 性别固定 2023/1/14 二、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 (二)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理论 2023/1/14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依赖于儿童认知发展 环境压力 与认知 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 .. 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 “族内适宜性”) 社会生物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论和性别图示 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儿童获得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分析 : 2023/1/14 文化差异,价值观 期望 目标,形式,内容 同伴选择及影响 父母的榜样特征 文化 社会和国家 教育 同伴 家庭 (三)影响因素 2023/1/14 • 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性别老师 任何简单化的做法都会对儿童社会化的正常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强化错误的性别观念,加剧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矛盾,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023/1/14 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接近 喜爱共同的活动 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 2023/1/14 • 学校教育 2023/1/14 • 大众传媒 2023/1/14 学前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知 • 社会认知是指对社会性客体(爸爸、妈妈、老师等)及其之间关系(如父子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

相关知识

幼儿社会性发展包括那些方面
简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过程(2)
什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
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职业角色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探讨
如何运用户外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浅析户外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网址: 幼儿社会性发展(ppt132页)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6312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7
下一篇: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